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124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予以碳酸钙D3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年...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钠联合碳酸钙 D3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标志物(bonemetabolicmarkers,BMMs)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turnovermarkers,BTM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至2019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60例 O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给予碳酸钙 D3片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钙 D3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股骨颈、腰椎(L2~L4)骨密度,并分析血清 BMMs(TRACP-5b、OC、BAP)和 BTMs(CTX、PⅠNP、NTX)变化。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统计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VAS评分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和第6个月的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右股骨颈、腰椎正位(L2~L4)骨密度均显著增加,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6个月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BMMs指标(TRACP-5b、OC)和 BTMs(CTX、PⅠNP、NTX)水平显著降低,而 BAP显著增加,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的各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肌肉酸痛、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其中观察组发热和肌肉酸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唑来膦酸钠联合碳酸钙 D3治疗OP疗效显著,改善血清 BMMs和 BTMs水平,促进骨形成和提高骨密度,可有效降低 OP患者疼痛和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编号将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組。对照组(碳酸钙D,片治疗,n=60),观察組(在对照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n=60),比较2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临床相关指标(骨痛评分、腰椎L骨密度、Neck区骨密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組骨代谢指标除血钙、血磷含量、骨钙素BGP含量比较差异不存在,P>0.05。其他骨代谢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骨痛、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海龙  王志刚  龚箭 《河北医学》2021,27(1):146-150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探讨其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1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钙尔奇D片,疗程12个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择泰).用重复测量资料方...  相似文献   

5.
沈小利  张灿芬  陈璐 《浙江医学》2022,44(9):945-949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活性维生素D及骨化三醇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T2DOP)患者骨密度、血清骨硬化蛋白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等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T2DOP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糖治疗,对照组采取活性维生素D联合骨化三醇方案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年。治疗1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PG、餐后2 h血糖(2 h 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骨保护素(OPG)、骨硬化蛋白、BALP、血钙、血磷、骨钙素(OC)、1型胶原C端β特殊序列(β-CTX)等骨代谢指标,股骨颈、腰椎骨L1~4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 h P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FPG、2 h PPG、HbA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_3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1年后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的改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在治疗1年后,对照组的骨密度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未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组骨密度检测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研究组发生流感样症状(发热、肌肉痛、关节痛)5例,恶心呕吐1例,均能耐受。结论: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碳酸钙D_3片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浅析和讨论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骨相关代谢指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掷骰子点数大小分组,参考组24例患者采取唑来膦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24例患者采取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骨密度和骨相关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和骨密度等均明显优于参考组,且研究组患者BGP、BAP、TRAP-5b等骨相关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 <0. 05),但两组患者s-CTX这一骨相关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实行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对患者骨相关代谢指标具有积极改善作用,可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密度(BMD)和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3.4岁的OP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唑来膦酸组与骨化三醇组,每组21例.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侧前臂、腰椎、左侧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消除兔体外寄生的食寄蔡勒螨和兔牦螨(这两种螨以下简称皮毛螨)以及痒螨。方法兔皮下注射伊维菌素再结合兔体表及兔笼等环境喷洒中西杀灭菊酯,有耳螨的兔再在耳内滴入中西杀灭菊酯原液。结果兔体外寄生虫阳性率:皮毛螨试验前100%,试验后O%;有痒螨的兔试验后均转为阴性。结论体内外结合用药,可达到消除体外寄生虫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督脉对维甲酸所造成的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大鼠灌服维甲酸14 d后,复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并进行针灸及药物干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等,检测实验大鼠血清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以及骨密度。结果:针灸督脉可明显提高实验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骨密度(BMD)。结论:针灸督脉可通过调节机体相关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改善骨代谢负平衡状态,降低骨的转换率,增加骨密度,有效治疗维甲酸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3.
唑来膦酸对维、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密固达)对维、汉民族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的差别.方法:将71例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照民族分为维族骨质疏松组(34例)和汉族骨质疏松组(3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两组用药前1天和用药后1年后腰椎(L2~4)椎体及髋部的BMD.结果:维族骨质疏松组患者用药后1年腰椎BMD上升1.6%,髋部BMD上升1.4%;汉族骨质疏松患者用药后1年腰椎BMD上升2.2%,髋部BMD上升2.7%;汉族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腰椎、髋部提高率高于维族骨质疏松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明显提高维、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汉族骨质疏松,汉族患者效果优于维族患者.  相似文献   

14.
补肾抗松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肾抗松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用补肾抗松丸加碳酸钙片治疗,对照组42例只用碳酸钙片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正位腰椎BMD,取第2-4腰椎BMD平均值,检查设备使用GE Lunar 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结果:BMD与绝经年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用药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254,P<0.05),用药后两者无相关关系(r=-0.159,P>0.05).观察组BMD自身前后比较显著增加(t=3.976,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97,P<0.01;95%CI(0.010,0.042)).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BMD呈逐年下降趋势,补肾抗松丸能逆转这个趋势,单纯服用钙片不能增加其BM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组(治疗组)及单用唑来磷酸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镇痛效果、生存质量改善评价、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评价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的镇痛效果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乏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对乳腺癌骨多发转移较单用唑来磷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指标的改变。方法应用双能X线测定仪(DXA)检测86例甲亢患者BMD和髋关节强度指数(FSI),同时测定血清骨钙素(BGP)、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结果甲亢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0.9%,并发骨量减少为40.7%,与对照组比较,甲亢患者BMD和F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代谢指标BGP、PINP和β-Crosslaps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甲亢时反应成骨细胞活性的BGP、PINP和反应破骨细胞活性的β-CrossLaps均明显升高,且以破骨指标升高明显,呈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人参对骨多孔症白鼠的脊椎骨密度和骨无机质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参对骨多孔症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行卵巢切除术诱发骨多孔症,经口投入人参抽取液。结果:人参投入组脊椎骨的密度和骨无机成分与卵巢切除组和伪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人参对骨多孔症有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林远雄 《黑龙江医学》2010,34(7):524-526
目的评价唑莱膦酸联合放疗在骨转移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04~2009-03间,收治骨转移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40例行单纯放疗,用直线加速器6MV X线照射,放疗剂量30 GY/10F/2W。另一组40例给予放疗,并于放疗前、后应用唑莱膦酸4.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结果唑莱膦酸+放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92.5%,较单纯放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缓解中位时间较单纯放疗组明显延长。结论唑莱膦酸联合放疗能有效缓解骨转移癌患者症状,在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矿物质变化及雌激素对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女性绝经后易骨质疏松症,往往由于极轻微的创伤而导致骨折.为探讨女性绝经年龄骨密度(BMD)与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前臂1/10和1/3部位的密度,我们观察了120例女性41~60岁围绝经的不同年龄BMD和OP骨折的发病率.近年来,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提高,骨质疏松OP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夏群  龙清  夏耀雄  崔建国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0):131-132,135
目的探讨放射疗法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6例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磷酸4 mg+生理盐水100 mL/15 min;放射治疗第1天用药,常规照射DT40~50Gy/20~25次.结果止痛效果:有效率95%,95%CI为87.69%~95.56%;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74%,95%CI为61.63%~85.61%;不良反应:发生率30%,95%CI为18.78%~44.10%.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癌性骨痛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