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在肺动脉压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入院的53例肺动脉压处于正常状态下的COPD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将同一时期入院进行体检的43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体表面积、基础心率、年龄、性别),记录心血管疾病史。两组受试者均于平静呼吸状态下选取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采集3个心动周期心尖四腔二维动态影像,记录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常规超声参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收缩期内径(RVDs)、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室舒张期内径(RVDd)、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壁厚度(RVW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E/A、E峰减速时间(DT)、右心室Tei指数、右房室瓣环运动速度(e’)、右房室瓣尖血流速度(E)/e’],于Echo PAC工作站中导入动态影像并予以脱机分析,脱机分析选取2D-STI软件,对两组受试者的右心室游离壁中间位置、心尖位置、基底位置及整体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右心室功能对各类心脏手术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本研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右室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左心室功能及心脏手术对于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因冠心病、瓣膜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在华山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者61例进行右心室图像的采集和随访;另选取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使用Qlab 6.0 TMQA软件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和纵向峰值运动速度(S);比较术前左心室功能不同的患者右心室指标的差异,对心脏手术前后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改变进行随访.结果 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组(LVEF<50%)与对照组及射血分数(EF)正常组(LVEF≥50%)相比,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速度均明显下降(P均<0.05).不论是体外循环组(CPB组)还是非体外循环组(OP组),术后1周其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的变形及运动功能均出现一过性降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恢复.结论 左心室功能异常可伴有右心室变形和运动能力下降;无论体外循环还是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会出现一过性右心室功能损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无创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测量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可用于监测及随访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RV功能,有助于危重患者的识别、预后评估和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8例RA患者与42例健康体检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58例RA患者中包含27例继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H)患者和31例非PAH患者。采集心尖三腔心、胸骨旁右心两腔和胸骨旁四腔心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获得右心室侧壁、前壁、后壁及室间隔的纵向应变,并计算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RVGLS)。通过三尖瓣反流峰值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测量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peak velocity,TAPSPV)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结果 三组RVACR无统计学差异。PAH组TAPSPV和TAPSE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 < 0.05),与非PAH组无统计学差异。非PAH组TAPSPV和TAPSE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AH组RVGLS绝对值较对照组和非PAH组减低(P < 0.05),非PAH组RVGLS绝对值较对照组亦明显减低(P < 0.05)。RA患者的RVGLS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 = 0.532,P < 0.001)。结论 RA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较健康人降低,尤其是继发肺动脉高压的RA患者降低更为明显。RA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随肺动脉压力增高而降低。采用STI测量RVGLS是评估RA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4.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功能,探讨PH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5例PH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分为3组,其中PH轻度组25例,PH中度组22例,PH重度组18例;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STI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及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PH各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ε、SRs、SRe、SRa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各组间相应节段ε依次递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Rs、SRe、SRa递减趋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STI可较敏感而准确地评价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5.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是超声医学领域内的一种新技术,无角度依赖性,能定量评价局部与整体心肌的运动情况,有利于对多种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随访和判断预后。本文就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右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价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影响其应变能力的主要因素.方法 入选MS患者32例[分A、B两组:A组,尚未出现肺动脉高压(PH)或轻度PH;B组,中到重度PH]与20例正常者(对照组).应用STI从右室整体到室间隔、游离壁两部分再到6个节段分别测定纵向收缩期应变(S)、应变率(SR),并分析影响S、SR改变的主要因素.结果 (1)A组 右室整体S、游离壁基底段S、室间隔整体及其各节段S、SR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游离壁整体S、SR无明显变化.(2)B组 右室整体到各个节段S、SR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3)B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右室整体到局部的应变指标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有良好相关性,其中右室整体S相关性最好(r=0.81,P<0.01),且两者存在依存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68.31+0.805X.结论 STI可敏感、客观地评价右室收缩功能;PH是MS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技术,其无角度依赖性,可以定量评价心肌的长轴、短轴、圆周的运动以及扭转运动,本文对STI技术在心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测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右室收缩功能指标,探讨所测各参数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所测右室射血分数(RVEF)的相关性,并评价2D-STI在监测右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伴有三尖瓣反流的CPHD患者,测量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Vmax),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PASP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PH)组[30~ 5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中重度PH组(PASP>50 mm Hg);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行2D-STI及CMRI检查,2D-STI测量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S)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率(LSR),CMRI计算RVEF.将2D-STI所测参数与RVEF行相关分析.结果 轻度PH组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LS均减低,右室游离壁心尖段及室间隔基底段LSR均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室间隔中间段、心尖段L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PH组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LS、LSR均减低,与对照组、轻度P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D-STI所测各参数与CMRI所测RVEF呈正相关(P<0.001).结论 2D-STI所测各参数与CMRI所测RVEF相关性良好,且能更准确地评估CPHD患者右室各节段的收缩功能,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8例COPD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MPAH)组和无肺动脉高压(NPAH)组,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软件于剑下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对比各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及二维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 常规超声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AH组及NPAH组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和舒张末期右心室中间段内径均明显增大,MPAH组收缩末期主肺动脉内径(MPA)增大(P均<0.05);与NPAH组比较,MPAH组RVAW和MPA均明显增大(P均<0.05)。二维应变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AH组和NPAH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Vs、S、SRs均显著减低(P均<0.05);与NPAH组比较,MPAH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S及Vs均显著减低(P均<0.05)。结论 2D-STI技术是一种早期、客观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检测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左室(LV)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DDDR模式起搏器植入的病窦综合征(SSS)患者64例,均为RVAP,在术前及术后(19±6)个月采用STE检测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心肌节段收缩期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TRS),并将前间壁/间壁和后壁/侧壁TRS的差值(TAS-POST)≥130 ms定义为左室收缩不同步.结果 根据术后STE结果,分为同步组(42例)和不同步组(22例),RVAP导致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发生率为34%.同步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不同步组LVEF则显著减低,且TAS-POST和LVEF呈负相关(r=-0.81).结论 长期RVAP可导致左室收缩不同步和收缩功能减低,STE是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三切面超声应变分析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并探讨肺动脉高压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肺动脉高压患者68例,正常对照组68例,选取右室前游离壁-后间隔切面、中游离壁-中间隔切面及后游离壁-前间隔切面三个切面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对纵向收缩峰值应变进行超声测量,得到整体及17节段应变值,进行组间比较。对右心室整体应变值与肺动脉收缩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切面斑点追踪技术测得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整体应变、前游离壁基底段应变、中游离壁基底段应变、后游离壁基底段应变、前游离壁中段应变、中游离壁中段应变及中间隔基底段应变、前间隔基底段应变、中间隔中段应变、前间隔中段应变较对照组减低(P<0.05)。右心室三切面整体应变与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强(r=0.784,P<0.01)。结论 三切面斑点追踪技术多角度分析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具有可行性,为右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肺高血压(简称肺高压)患者的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annulardisplacement,TAD)在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胸超声诊断为肺高压的患者共61例分为3个亚纽:I组(可疑肺高压,n=21),II组(肯定肺高压,n=20),Ⅲ组(重度肺高压,n=20)。另选35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用PhillipSonosiE33超声仪,取心尖四腔观先后采集二维(2D)及实时三维(real—timethree—dimension,RT3D)图像,然后将2D图像输入QLAB6.2工作站获取三尖瓣环中点收缩期位移等参数;将RT3D图像输入TomTec工作站,用四维右心室功能分析(4DRVF)软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TAD各测值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中度相关,与3D-RVEF高度相关。肺高压患者TAD各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个亚组间TAD各测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AD在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差异范围分别为(0.05±1.75)mm及(-0.15±1.09)mm。结论: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TAD具有快速、准确及重复性好等特点,TAD能客观反映肺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及左心扭转。
方法获取31例DCM患者与29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短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图像,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各个室壁运动的收缩期最大应变,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心室的旋转角度。比较DCM组及正常组的收缩期最大应变和旋转角度。
结果与正常人相比,DCM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心尖位室壁的最大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也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且总体的旋转角度与患者的心功能成正相关(r=0.59,P=0.004)。
结论DC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显著受损,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科学、准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对DCM患者心功能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右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右室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CP患者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二维应变(S)、应变率(SR)及位移(D).并与4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1)CP患者收缩期右室游离壁各段心肌D减低(P<0.05);CP患者右室各段心肌S减低(P<0.05);(2)CP患者右室各段心肌SRs、SRe减低(P<0.05).SRa与正常人无差异.结论 CP患者右室功能减低.STE可以准确评价CP患者右室功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可信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左室心肌圆周运动随病程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价值.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32只)及对照组(8只),实验组再分为3、4、5周组及6周组,每组8只,均按60 mg/kg比例皮下注射1%野百合碱,各实验组分别于建模后3、4、5、6周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等比例注射生理盐水,并于建模24 h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超声测量左、右室相关参数,并应用2D-STI测量左室整体及节段的圆周应变峰值(GSC和SC)及收缩期圆周应变率峰值(GSrC-S和SrC-S).结果 野百合碱注射后,随着实验组大鼠右心逐步发生形态及功能变化,左室参数亦出现改变:与对照组相比,3、4、5周组GSC及各节段SC、GSrC-S及各节段SrC-S呈减低趋势,其中各组GSC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组及5周组各节段SC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周组与3、4周组相比,GSC及部分节段SC减低,间隔、前间隔SrC-S减低(P均<0.05);6周组与对照组及其他各实验组相比,GSC、各节段SC、GSrC-S均减低(P均<0.05),其中与对照组、3、4周组相比,各节段SrC-S亦均减低(P均<0.05),而与5周组相比,仅部分节段SrC-S减低.结论 2D-STI能够观察肺动脉高压右心受损大鼠左室整体及各节段圆周运动的动态变化情况,是评价肺高压-右心衰疾病进展中左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乳头肌收缩功能,探讨心肌梗死患者乳头肌功能改变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 采集急性心肌梗死不伴二尖瓣反流的患者2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患者48例.分为4组:前壁心肌梗死不伴二尖瓣反流组(ant-MI无MR组)、下壁心肌梗死不伴二尖瓣反流组(inf-MI无MR组)、前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组(ant-MI伴MR组)、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组(inf-MI伴MR组).应用STI技术测量两组乳头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达峰时间.比较各组间及各组内各参数差异.结果 与ant-MI无MR组相比,ant MI伴MR组APM S减低;与inf-MI无MR组相比,inf-MI伴MR组PPM-S减低;ant MI无MR组与ant MI伴MR组相比,APM-S值均小于PPM-S值;inf-MI无MR组与inf-MI伴MR组相比,APM-S值均明显大于PPM-S值;inf-MI伴MR组,后内侧乳头肌收缩期达峰时间大于前外侧乳头肌.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梗死壁附着乳头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两组乳头肌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室心肌扭转角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36例CP患者左室短轴基底及心尖水平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各平面心内膜下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及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及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并与4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1)CP患者心尖水平心外膜下心肌旋转角度及整体旋转角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且以心外膜下心肌显著(P<0.01), 提示CP患者心外膜下心肌旋转功能受损;(2)CP组心外膜下心肌、左室心肌扭转角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 提示CP患者左室心肌扭转功能受损. 结论 CP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扭转角度减低,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受损.STE可准确评价CP患者左室心肌扭转功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可信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压力负荷改变对犬左心室扭转功能的影响.方法:6只雌性比格犬经股静脉注射甲氧明[5~10 μg/(kg·min)]和酚妥拉明[5~10 μg/(kg· min)],分别建立压力负荷的增加和下降模型.分别采集基线状态和压力负荷改变时的二维超声图像,采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估左心室扭转和解旋,并行左心导管检查.结果:与基线状态相比,注射甲氧明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减小,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增加;注射酚妥拉明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减小、ESV增加、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状态相比,注射甲氧明后左心室心尖、心底及整体峰值扭转角度(peak twist angle,Ptw)增加,左心室心尖、心底及整体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wist angle,tPtw)延迟;注射酚妥拉明后左心室心尖、心底及整体Ptw减小,左心室心尖、心底和整体tPtw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状态相比,注射甲氧明和酚妥拉明后的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和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升高,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注射甲氧明(r=0.656,P=0.03)和酚妥拉明(r=0.701,P=0.02)后的整体Ptw均与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dp/dtmax)呈正相关.结论:犬左心室心尖、心底及整体Ptw随压力负荷改变而改变,STI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压力负荷改变对犬左心室扭转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DTI检测了28例DCM患者和30例正常人三尖瓣环处射血期波(S)峰值速度(Vs)、速度时间积分(VTIs)、持续时间(Ts)、心电图Q波至S波起点处间期(Q—S)等,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三切面平均右心室面积变化率(MRVPCA)、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所测右心室前后径(RVD)等对比分析。结果DCM患者三尖瓣环处Vs、VTI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Q—S间期延长(P〈0.01),Q—S/Ts比值增大(P〈0.01),MRVPCA减小(P〈0.01),RVD增大(P〈0.01),右心室面积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CM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存在一定程度减退,应用三尖瓣环处DTI所测收缩期运动指标,可对其进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左室的扭转及解旋运动.方法 采集29例正常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轻度左室肥厚(LVH)及中-重度LVH患者左室短轴心尖和心底水平二维图像,用EchoPAC工作站脱机分析.计算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扭转速度峰值(PTV)、扭转速度达峰时间(TPTV)、解旋速度峰值(PUV)和解旋速度达峰时间(TPUV).结果 高血压轻度LVH及中-重度LVH组Ptw、AVCtw、MVOtw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UntwR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及轻度LVH组比较,中-重度LVH组TPUV明显延长(P<0.05).结论 STI技术可准确评价高血压LVH引起的左室功能的改变;UntwR可能成为一个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