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卒中是一种急性发病的脑血管病,是人类常见的三大致死病因之一。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逐年增加,年龄≥40岁患病人数达1242万人[1]。脑卒中后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高达30%—60%[2],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参与受限的主要原因。有效的上肢康复训练可以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生存质量[3]。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发生后,70%~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着其日常生活活动(activties of daily living,ADL),导致自理能力下降[1]。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将会使患者产生无用感、内疚等情绪,缺乏生活热情[2],并且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在治疗和功能恢复方面,除了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急性脑卒中存活率明显提高,大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和社会参与能力受限。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康复医学是目前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提高ADL能力和生存质量(QOL)的有效措施[1—5]。如何帮助脑卒中患者获得便利、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怎样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居家康复服务无疑是适合的途径,也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主要探讨居家康复对脑卒中偏瘫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数据表明,脑卒中是造成我国寿命损失的首要病因[1]。同时,脑卒中的致残率高,患者身体运动功能因脑卒中受损,严重的将造成偏瘫。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依赖于他人的帮助,其独立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受限,生活质量大幅降低[2]。研究表明,脑卒中早期若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诱导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从而促进患肢的康复[3]。相比于传统的理疗师康复,外骨骼设备以其能够提供更高密度和更佳重复精度的辅助康复这一突出优势,开始被广泛投入到脑卒中后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中[4—5]。此外,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出院后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出院后1个月至5年内脑卒中病人共74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智力测试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量表测量其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出院时身体功能状况及出院后康复状况、认知功能、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情况。[结果]经多元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社会支持、认知功能和回忆能力。[结论]出院后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受社会支持、认知功能和回忆能力的影响。在缺少康复资源的情况下,对认知功能障碍、家庭支持较少者应当重点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脑卒中病人活动与参与受限水平。[方法]选择为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脑卒中3个月以上的病人及与其配对的非脑卒中一般老年人各70例进行入户调查,采用WHO残疾评定方案2.0和病人一般活动与参与状况(住所外活动、乘车外出、与家人以外的人接触、去机构办事)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组发生住所外活动、乘车、与人相处、与机构接触等活动受限比例是非脑卒中组的2.8倍~25.0倍(P0.001)。在WHO残疾评定方案2.0所测量的6个维度上,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差异较大的为承担家庭责任62.5分(50.0,75.0)和躯体基本功能62.5分(50.0,75.0)。[结论]农村脑卒中病人活动与参与水平显著低于非脑卒中一般老年人群,尤其在承担家庭责任和躯体基本功能方面是病人报告的受限最为严重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在全球是高致死率的疾病。而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约20%—40%脑卒中患者可出现痉挛[1]。长期痉挛可引起肌肉短缩、关节活动受限、姿势异常及疼痛等,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并限制其日常生活[2—3]。目前,痉挛的治疗主要通过肉毒毒素注射、牵伸、热敷及电刺激。近年来,振动治疗被证实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痉挛[4—5]。尽管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 scores,MAS)是目前最常用的痉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是成人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高达9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步行障碍最为常见[1]。通过早期的临床干预和康复治疗,患者运动功能有一定好转,但仍有30%~40%的患者在康复治疗后行走功能受限或丧失行走能力[2]。步行功能障碍直接影响着患者家庭日常生活和社区参与能力。近些年,不同类型的外骨骼机器人被研发出来,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训练。与常规步行训练相比,外骨骼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王彦鑫  张萌  张春梅 《护理研究》2014,(16):1984-1985
[目的]探讨ESPCS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择A病区、B病区的9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区)和试验组(B区),每组45例;试验组接受ESPCS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完成干预42例,对照组43例,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PCS干预可以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自我负感受负担,改善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并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相关因素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生活质量短表(SF-36)对选取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将其生活质量与国人常模值比较,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信息,分析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相关因素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较国人常模值明显下降;患者生活质量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种、病变部位以及生活环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年龄、病种相关性显著。结论脑卒中可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年龄、病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会导致患者的运动、感觉、言语、认知、情感及活动参与等功能受限[1]。其中,偏侧身体的无力和随意运动不全等运动功能障碍被称为偏瘫,其表现包括患侧身体肌电的兴奋性下降、共同运动模式出现和运动较少产生的关节活动受限等[2],以及因此导致的患侧肩痛和肩关节半脱位[3]。患者在活动中会表现出上肢够物能力障碍、手功能障碍、步行功能障碍。多种量表可以被用来评估脑卒中偏瘫,以反映患者的功能状况、评价预后并指导治疗,而Brunnstrom六期评估法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偏瘫评估量表之一。  相似文献   

12.
姜娜  胡还甫 《护理研究》2013,(28):3127-3129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穴位按摩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一2012年4月入院的12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康复组病人进行运动想象结合穴位按摩康复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病人进行穴位按摩及常规护理;分组时和2个月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2个月后康复组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动想象结合穴位按摩康复及常规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煜珍 《全科护理》2016,(9):967-968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对家属共同参与的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接收治疗的脑卒中病人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只对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和与家属同步的视频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家属同步进行视频健康教育,更有利于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SPCS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择A病区、B病区的,90例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纽(A区)和试验组(B区),每组45例;试验组接受ESPCS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完成干预42例.对照组43例,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PCS干预可以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自我负感受负担,改善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脑卒中病人常见的23个症状进行调查,并探究症状负担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上海市2所医院5个神经康复科病房的158例老年脑卒中住院病人,使用脑卒中常见症状问卷和脑卒中影响量表进行调查,应用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症状负担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老年脑卒中病人的症状个数为(12.69±3.82)个,总体症状负担为(1.26±0.44)个。单侧肢体无力(90.5%)和自理能力受限(89.9%)是最常见的症状。单侧肢体无力和参与受限是发生频率最高、严重度最高以及困扰度最高的症状。老年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为(49.35±14.21)分,以参与功能受损严重为特点。自理能力受限、上肢不大能动、无法保持身体平衡、对康复没信心和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是影响老年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症状。[结论]老年脑卒中病人症状复杂多样,症状负担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其年龄与发病率呈正相关。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重,脑卒中患病率逐年升高[1]。脑卒中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脑卒中致残率高达60%~70%[2],且易反复发作,脑卒中后患者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研究显示,8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偏瘫症状[3],偏瘫不仅会对患者日常生活行为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余雨荷  许明  张泓 《中国康复》2019,34(2):93-97
<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和脊髓损伤等造成的肌张力过高、姿势异常[1],肌力下降及下肢骨关节病等造成的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行走功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信心。但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较少的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与庞大的康复患者群体的需要的矛盾日益突显[2-4]。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随着康复事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水疗也是康复医学研究的一大方向,并且对下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后有40%的患者存在下肢步行功能障碍,这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尽早恢复步行能力,对于缓解经济压力、早日重返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活动平板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增强下肢控制能力,强化正确行走模式[1]。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和人机接口技术使患者置身于模拟环境中完成训练,将所学技能运用到现实环境中,实现功能康复[2]。基于此,本研究在活动平板训练的基础上配置虚拟现实技术,探讨其对脑卒  相似文献   

19.
<正>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已远远超过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1]。国内脑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内PSCI发生率高达56.6%[2],而在国外,高达83%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至少一个认知领域功能减退[3]。目前,国内外治疗PSCI的手段主要是针刺、药物等,虽然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频率、强度、困扰度三个维度调查脑卒中患者症状体验现状,并探究症状体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6月上海市2所医院5个神经康复科病房的2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使用脑卒中症状体验PRO量表和脑卒中影响量表进行调查,应用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症状体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脑卒中患者平均症状为(11.23±3.54)个,最常见的症状是肢体无力(88%)、参与受限(86%)、日常生活能力下降(85%)、四肢动作不协调(84%)、无法保持身体平衡(81.5%)。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肢体活动受限、闷闷不乐、无法保持身体平衡、对康复效果没信心和注意力下降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脑卒中患者症状复杂多样,症状体验不亚于癌症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专业实践中的医护人员应优先关注前述6个症状,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