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辅助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肘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月后肩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1月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月后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治疗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各20min,每次共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MAS上肢部分(MAS-UE)和MBI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AS-UE及MB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FMA-UE、MBI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龚晨  王盛  李向哲  马颖  王栋栋 《中国康复》2020,35(9):451-454
目的:观察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再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用充气夹板控制上肢各关节活动的自由度进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运动力指数(MI)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UE、MI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4.
陆敏  魏凤芹  肖峰  彭军 《中国康复》2012,27(6):411-413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进行上肢Brunnstrom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偏瘫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增加了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增加了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共治疗4周,5次/周,每次30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完成ReoGo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难度得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法、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和手)、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eoGo得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期、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治疗组ReoGo得分、MBI评分和Brunnstrom上肢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runnstrom手和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家庭使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慢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探讨。方法:选择在社区康复机构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2周时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以及12周后随访,2组FMA-UE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mCIMT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患者 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及作业治疗,观 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系统治疗,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 动量表(FMA-U)及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 后,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及UE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上 肢康复训练系统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床边滑轮训练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社区首次脑卒中出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在家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加用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床边滑轮训练。治疗前后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FMA-UE)进行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及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U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床边滑轮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的康复疗效,值得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及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恢复期手及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试验组每日接受40min常规作业治疗和20min智能运动反馈系统训练,对照组每日接受1h常规作业治疗,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WMFT和MB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UE、WMFT和MBI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UE、WMFT和MBI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FMA-UE和WMFT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MBI评分及治疗前后MBI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及上肢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常规康复训练及1次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MBI评估均有明显提高(P0.05),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的FMA-UE和肩关节前屈、水平内收、水平外展主动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注意障碍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注意障碍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训练.以上训练每天1次,每周5次,持续4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川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频率为1Hz的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反复促通疗法;均连续接受4周的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MAS)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疗效更佳,可明显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倩  孙新亭 《中国康复》2023,38(6):336-339
目的:观察视频镜像疗法对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镜像组各20例,进行为期4周,每周5d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镜像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每天增加30min镜像训练。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对2组患者进行数字分级量表(NRS)评估肩关节在主动和被动运动下的疼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分(FIM)运动部分评估日常生活独立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FMA-UE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治疗4后,镜像组的主、被动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镜像组的FMA-UE及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镜像疗法可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独立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作观察配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配合作业治疗,对照组增加常规作业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UE、FTHUE-HK、MBI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FMA-UE、FTHUE-HK、MBI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FMA-UE[(42.81±13.59)分]、FTHUE-HK[(5.00±1.38)级]、MBI[(73.86±18.83)分]较为优异(P<0.05)。 结论 动作观察配合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利凯  萧禹  王立童 《中国康复》2023,38(11):659-663
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2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检测皮质潜伏期(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并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CL、CMCT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aVNS联合tDCS治疗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MT)的启动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方法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轻、中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4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30 min/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镜像治疗,30 min/d,2组均5 d/周,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Fugl-Meyer评定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估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使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估偏瘫上肢的活动表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UE评分、ARAT评分及FTHUE-HK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FTHUE-HK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FTHUE-HK分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UE评分的提高分值(11.40±6.2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提高分值(5.05±3.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ARAT评分的提高分值(6.25±3.6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提高分值(3.25±2.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治疗联合并作为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启动时,其诱导的启动效应可以提高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