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尿酸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肠道尿酸转运体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White)member 2,ABCG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芒果苷降尿酸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组,芒果苷(1.5,3.0,6.0 mg·kg~(-1))组和阳性药苯溴马隆(25.0 mg·kg~(-1))组,除正常组外,以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小鼠尿酸,诱导形成高尿酸血症模型,同时灌胃给予芒果苷及苯溴马隆,2周后磷钨酸法检测小鼠血尿酸,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空肠、回肠部ABC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回肠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尿酸显著升高,小鼠的空部、回肠部ABCG2 mRNA明显降低,小鼠的空部、回肠部ABCG2蛋白明显升高(P0.05,P0.01),病理变化不明显;灌胃给药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3.0,6.0 mg·kg~(-1))组小鼠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P0.01),芒果苷(1.5,3.0,6.0 mg·kg~(-1))组小鼠的空部、回肠部ABCG2 mRNA表达均明显的上调,芒果苷(6.0 mg·kg~(-1))组小鼠空肠部ABCG2蛋白明显下调,而在小鼠回肠部,芒果苷(3.0,6.0 mg·kg~(-1))组的ABCG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芒果苷可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并能使小鼠肠道ABCG2 mRNA和蛋白表达改变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四妙丸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小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表达和肠道尿酸排泄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4.7 mg·kg-1)和四妙丸高、中、低剂量组(2 260.6、1 130.3、565.2 mg·kg-1),每组8只。以氧嗪酸钾和次黄嘌呤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连续21 d。第8天予相应药物干预,1次/d,持续14 d。第21天处死大鼠,检测血尿酸、肠道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小肠ABCG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肠ABCG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ABCG2蛋白表达和定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妙丸各剂量组和苯溴马隆组大鼠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四妙丸中、低剂量组肠道尿酸明显升高(P<0.05,P<0.01),苯溴马隆组血肌酐显著升高(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氟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于冠脉造影时无菌采集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按作用时间与浓度分组,分别与10.0μmol/L氟伐他汀作用0h、6h、12h、24h,以及0、1.0、10、100μmol/L浓度的氟伐他汀作用24h。提取各组细胞总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BCA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μmol/L氟伐他汀作用于单核细胞6h、12h、24h以及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与单核细胞孵育24h均不能增强单核细胞ABCA1 mRNA(P>0.05)。结论:氟伐他汀不能增强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ABC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Western blot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观察大黄灵仙胶囊对小鼠胆结石肝细胞转运蛋白表达及胆汁代谢谱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熊去氧胆酸(UDCA)对照组(U组)、药物对照组(Y组)及大黄灵仙胶囊治疗组(D组),每组10只。N组和Y组小鼠普通饲料喂养,M、U、D组给予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饲料诱导胆囊结石的形成。同时U组每天给予130mg/kg UDCA溶液灌胃;Y组和D组每天给予大黄灵仙胶囊汤药13g/kg灌胃,N组和M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干预8周后,观察小鼠成石率,利用Western blot法观察肝胆管侧膜细胞转运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B亚族成员11(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1,Abcb11)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c2(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 member 2,Abcc2)变化,GC-MS技术检测小鼠胆汁代谢组学特征。结果造模期间因灌胃操作不慎,U组1只小鼠挣扎时灌胃针扎破小鼠食管导致死亡。M组成石率为100.00%,高于N组和Y组(均为0.00%,χ2=20.00,P0.01);与M组比较,U组及D组成石率降低(44.44%,χ2=7.54,P=0.011;30.00%,χ2=10.77,P=0.003)。经红外光谱分析检测后在2939、1 446、1 382、1 056cm-1处可见胆固醇特有吸收峰。5组小鼠Abcb11和Abcc2转运蛋白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89;P0.01;F=90.01,P0.01)。与N组比较,M组Abcb11和Abcc2表达降低(P0.01);与M组比较,U、Y、D组转运蛋白Abcb11和Abcc2表达均升高(P0.01)。与其他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胆汁内源性代谢物丙氨酸、柠檬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胆固醇、LDL、甘油、苹果酸及丙酮浓度升高,乳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胆碱及牛磺酸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大黄灵仙胶囊具有稳定肝胆管侧膜细胞转运蛋白表达、改变或改善病理性胆汁的分泌及其代谢物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胆结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药及其拆方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CD36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并比较方药全方及各拆方的疗效及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佛波酯(PMA)使之巨噬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使巨噬细胞泡沫化。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气组、化瘀组、祛痰组和全方组。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浆脂滴变化,酶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的含量,并计算CE/TC值。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分析ABCA1、CD36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和祛痰组细胞TC、FC、CE含量及CE/TC值均显著降低。RT-PCR结果提示模型组细胞ABCA1、CD36 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化瘀祛痰方药及祛痰拆方含药血清可显著升高ABCA1 mRNA,显著降低CD36 mRNA水平。结论:化瘀祛痰方药及祛痰方可抑制ox-LDL诱导的THP-1细胞泡沫化,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ABCA1基因、下调CD36基因表达,从而减弱THP-1细胞对ox-LDL摄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虎杖-桂枝药对配伍对大鼠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作用及对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OAT3),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2(ABCG2)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10 mg·kg~(-1)),痛风定组(160 mg·kg~(-1))和虎桂低、中、高剂量组(3.5,7,14 g·kg~(-1))。以皮下注射氧嗪酸钾(200mg·kg~(-1))和ig次黄嘌呤(50 mg·kg~(-1))和乙胺丁醇(250 mg·kg~(-1))的方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第4天开始各组大鼠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周,测定血尿酸(SUA),尿尿酸浓度(UUA),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水平;以RT-PCR方法测定大鼠肾脏URAT1和OAT3和小肠ABCG2的mRNA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肾脏URAT1和OAT3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小肠ABCG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尿尿酸排泄减少,肾脏URAT1 mRNA和蛋白高表达,肾OAT3和小肠ABCG2 mRNA和蛋白低表达,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虎桂药对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尿酸和尿素氮水平,增加24 h尿酸排泄量;虎桂药对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肾脏URAT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水平,升高肾脏OAT3和小肠ABC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水平,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虎桂药对有明显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大鼠肾脏URAT1的表达,并上调大鼠肾脏OAT3和小肠ABCG2的表达而减少尿酸的重吸收并增加其排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肾颗粒(生黄芪、丹参、川芎、大黄和鳖甲)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制备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分为对照组、TGF-β1诱导组(5ng/mL)、干预1组(TGF-β1 5ng/mL+复.肾颗粒100 μg/mL)、干预2组(TGF-β1 5 ng/mL+复肾颗粒500 μg/mL)、干预3组(TGF-β1 5 ng/mL+复肾颗粒1 mg/mL).培养12、24、48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V型胶原蛋白(Col IV)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K1 mRNA的相对含量,Western-bloting法检测TAK1蛋白表达.结果:TGF-β1组细胞的增殖及Col IV含量、TA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增殖和Col IV的含量、TAK1表达显著低于TGF-β1组(P<0.05,P<0.01).结论:在体外试验中,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HK-2细胞增殖过程中TA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某些抑制因子抑制TAK1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三七细粉与破壁粉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复合饮酒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三七细粉0.15、0.3、0.6 g/kg以及破壁粉0.15、0.3、0.6 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20 w。给药期间,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苏木素-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变及脂质沉积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以及肝脏中TC、TG、TBA和粪便TC、TBA水平;采用RT-PCR检测肝脏中肝X受体α亚型(lxrα)、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C、LDL-c含量、AST、ALT活力及肝脏TC、TBA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病变及脂质沉积严重,血清HDL-c、Apo-A水平明显降低及肝脏abca1、abcg1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七细粉和破壁粉均能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TC、TG、LDL-c及肝脏中TC、TBA水平,升高Apo-A和粪便TBA及尾部微循环水平(P<0.05或P<0.01);减轻大鼠肝脏脂肪空泡、炎性细胞浸润及脂质沉积(P<0.05或P<0.01);能上调肝脏abca1和abcg1 mRNA表达,下调lxrα mRNA表达(P<0.05或P<0.01),且破壁粉的作用强于细粉。结论:三七破壁粉调节血脂的作用优于细粉,主要表现在改善肝功能及肝脏脂质沉积上,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lxrα、abca1、abcg1 mRNA表达而促进胆固醇流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葛根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将5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型组、阳性药组(阿托伐他汀钙片,5 mg·kg-1)及黄芪葛根汤低、高剂量组(5、10 g·kg-1),每组10 只。采用高
脂饲料喂养大鼠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模型复制的同时各给药组按照上述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
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 次,连续灌胃20 d。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HE 及油红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qPCR
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肠组织尼曼-匹克C1 型类蛋白1(NPC1L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5(ABCG5)
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8(ABCG8)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
TC、TG、LDL-c 水平及小肠组织NPC1L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HDL-c 水平
明显降低(P<0.01),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脂滴积聚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汤低剂量组大鼠血
清TC、TG、LDL-c 水平与小肠组织NPC1L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ABCG5、
ABCG8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降低,脂滴积聚明显减
少。结论黄芪葛根汤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明显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减少肝细胞脂滴积
聚,可能与其下调小肠组织NPC1L1 的表达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上调小肠组织ABCG5 及ABCG8 的表达
而增加胆固醇的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化24 h后,将细胞分为5组:低糖对照组、高糖组、高糖+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组(2、20、200μg/m L),每组设3个复孔。将细胞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24、48、72 h,收集细胞及细胞上清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24、48、72 h,低糖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P0.05)。细胞培养24 h,黄芪干预组200和20μg/m L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P0.05)。细胞培养48和72 h,黄芪注射液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P0.05)。黄芪注射液干预组各组之间凋亡率比较差异也都有显著性(P0.05),其干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XNIP/NLRP3炎性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1 mg/L)体外诱导HK-2细胞炎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诱导组、LPS+低剂量(50μmol/L)白藜芦醇组、LPS+中剂量(100μmol/L)白藜芦醇组、LPS+高剂量(200μmol/L)白藜芦醇组;CCK8法检测HK-2细胞相对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酶-2(COX-2)、人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及人隐热蛋白(NLRP3)表达。[结果]与LPS诱导组比较,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干预的HK-2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上清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炎性蛋白iNOS及C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TXNIP及NLRP3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明显抑制LPS诱导的HK-2细胞炎症损伤,抑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XNIP/NLRP3炎性通路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大黄酸调控mTOR信号通路活性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酸抑制饥饿诱导的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自噬蛋白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用Hank’s平衡盐溶液(Hank’s balanced salt solution,HBSS)诱导NRK-52E细胞产生饥饿状态,在干预后的各时间点(0,0.5,1,2,6 h),首先,检测细胞自噬标志性蛋白——哺乳动物同族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II的表达水平;其次,检测细胞哺乳动物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hosphorylated-m TOR Ser2448,p-m TOR S2448);然后,以大黄酸(5 mg·L-1)、HBSS(1 m L)以及m TOR抑制剂雷帕霉素(100 nmol·L-1)单独或联合干预,分别检测其LC3 I/II,m TOR,p-m TOR S2448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HBSS诱导NRK-52E细胞LC3II蛋白高表达、p-m TOR S2448蛋白低表达;大黄酸与HBSS联合干预可以逆转HBSS诱导的NRK-52E细胞LC3 II和p-m TOR S2448蛋白表达水平;雷帕霉素与大黄酸、HBSS联合干预可以恢复HBSS诱导的NRK-52E细胞LC3 II蛋白表达水平。结论:HBSS抑制m TOR信号通路活性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自噬;大黄酸调控m TOR信号通路活性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蛋白的表达,这可能就是其干预细胞自噬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益肾软坚散含药血清拮抗马兜铃酸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益肾软坚散含药血清能否拮抗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诱发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促纤维化效应。方法:用马兜铃酸钠盐(AA Na,40mg·L-1)加或不加10%大鼠含药血清与HKC细胞孵育,而后检测信使RNA(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大鼠含药血清能显著下调AA Na刺激后HKC细胞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mRNA及蛋白质的高表达(P<0.05),但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mRNA及蛋白质高表达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益肾软坚散含药血清可下调AA刺激的HKC细胞促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因子及抗ECM降解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bl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常规培养,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5μg/ml的Rb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药物作用20min,裂解细胞,提取全细胞蛋白。双向电泳(2-DE)分离,ImageMaster 2D Platinum v5.0软件进行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蛋白质。结果:通过对2-DE图谱蛋白斑点的匹配及对比分析,实验组的2-DE图谱共检出蛋白斑点为429个,其中236个为表达增强的蛋白斑点;经质谱鉴定的与Rbl作用相关的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包括:普通转录因子ⅡH亚基1变体、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21同源物、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45、DNA依赖性蛋白激酶,它们均属于磷酸化蛋白质。结论:Rbl作用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蛋白质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Rbl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极有可能是通过相应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系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18.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马兜铃酸-Ⅰ所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加入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能否改善马兜铃酸-Ⅰ(AA-Ⅰ)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为研究对象,在正常培养组(对照组)、AA-Ⅰ(10 mg·L-1)刺激组(AA组)和不同时机加入EGF处理组之间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台盼蓝染色后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Ⅰ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强,AA-Ⅰ(10 mg·L-1)刺激24,48 h后对存活细胞的细胞周期分析可见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减少31.4%和87.4%,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达对照的1.32倍和3.73倍(均P<0.05)。EGF(20 μg·L-1)刺激24 h后细胞数达对照组的1.36倍(P<0.05),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9.7%,S和G2/M期细胞比例分别增高2.9%和6.7%,表明EGF具有促进细胞周期的作用。与AA-Ⅰ组相比,无论预先(preEGF)、同时(EGF)或刺激后(postEGF)加入EGF,AA-Ⅰ所致的细胞增殖抑制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也未能明显改善其导致的细胞周期异常。结论:AA-Ⅰ(10 mg·L-1)能够显著抑制损伤后存活HK-2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外源性EGF(20 μg·L-1)能够明显促进正常细胞增殖,但不同时机加入EGF均不能改善AA-Ⅰ所致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槲皮素在1型糖尿病肾病(T1DN)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T1DN组和槲皮素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以外,其他大鼠空腹注射100 mg/kg链脲佐菌素,构建T1DN模型。槲皮素组大鼠灌胃100 mg/kg槲皮素,对照组和T1DN组大鼠灌胃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8周。通过Masson和天狼星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nail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天狼星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肾组织结构完整,肾间质未见胶原纤维沉积,T1DN组肾组织结构破坏,间质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加,槲皮素改善肾组织损伤,间质胶原纤维减少。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1DN组的TGF-β、Smad2/3、α-SMA、Snail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T1DN组比较,槲皮素组的TGF-β、Smad2/3、α-SMA、Snail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槲皮素可能通过降低TGF-β、Smad2/3、α-SMA、Snail的表达,促进E-cadherin的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