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丹  张忠杰 《河北医学》2014,(10):1591-1594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面颈部瘢痕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观察组加用rhEGF,比较二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扩张至额定容量所需时间、皮肤扩张率及软组织及时回缩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供皮区创面羟脯氨酸( OHP )含量高于对照组,而I/Ⅲ型胶原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面颈部瘢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扩张皮肤期间,加用rhEGF可促进皮肤扩张,缩短扩张时间,减少软组织即时回缩率,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米微晶仪导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人30例,每个病人选择2个相同容量的扩张器,共埋置60个扩张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个扩张器。对照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米微晶仪将rhEGF导入扩张的皮肤。观察记录2组达到额定扩张容量所需要的时间,皮肤的扩张以及即刻回缩率,HE染色观察扩起的皮肤厚度以及质量,创面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OHP)含量,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扩张完成时间以及扩张皮肤的即刻回缩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皮肤扩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创面OH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Ⅰ/Ⅲ型胶原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皮细胞增生明显,胶原纤维弹力明显增加。结论:纳米微晶仪导入rhEGF能够有效缩短皮肤的扩张时间,提高皮肤的扩张质量,降低扩张的皮瓣回缩率,改善皮肤质量及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护理莫少田(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外科柳州市545005)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护理各种先天性畸形、烧伤后疤痕挛缩、创伤后瘢痕性秃发等,以往的修复整形常用游离植皮术,但术后的疗效欠佳,特别是面颈部植皮后皮肤的颜色将影响美观,随着整形...  相似文献   

4.
<正> 我科1987~1991年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于烧伤后期瘢痕整形,5例7个皮肤扩张器,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31岁;头部烧伤后瘢痕头发缺无2例,颜面及颈部瘢痕2例,腰部瘢痕1例。7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入生理盐水量100~250ml,平均205ml,每次注入生理盐水量20~50ml,间隔3~7d。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与第二次瘢痕切除、扩张皮瓣局部转移术之间的间隔时间为70~113d。平均为92d,切除瘢痕面积(即扩张皮肤面积)6×12cm~2~20×20×15cm~2.根据烧伤瘢痕周围正常皮肤的位置和范围确定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位置,术前用美兰标记扩张囊剥离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兔皮肤扩张后皮肤Ⅰ、Ⅲ型胶原的改变。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扩张后即时,1,12,24周真皮中胶原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结果:扩张后即时Ⅰ型胶原染色的基底膜连续性破坏。排列无规律,多呈碎片状。胶原束间隙增大、Ⅲ胶原合成增加,快速扩张组比常规扩张组明显;后期胶原纤维重叠。结论:胶原Ⅰ、Ⅲ是扩张后皮肤的挛缩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各年龄组人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及比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和原因。 方法 采集流产胎儿的皮肤标本及儿童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的正常皮肤标本和增生性瘢痕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Ⅰ、Ⅲ型胶原比值,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总量,计算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及比值。 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正常皮肤比较,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Ⅲ型胶原的比值呈上升趋势(P=0.02)。各年龄组的增生性瘢痕相比较,Ⅰ、Ⅲ型胶原含量和比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任意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各年龄组之中瘢痕与正常皮肤比较,Ⅰ、Ⅲ型胶原含量和比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 (1)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皮肤中Ⅰ、Ⅲ型胶原比值的变化导致皮肤结构和愈合过程发生改变;(2)在增生性瘢痕中,Ⅰ、Ⅲ型胶原含量和比例发生显著变化,导致瘢痕组织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溃疡模型,对比研究唐肌康治疗难愈性溃疡时的疗效及探索机制。方法:30只大鼠用STZ35 mg/kg造模8周,冰醋酸涂抹创面3 d,建立糖尿病难愈溃疡模型,分为2组,自身同体对照,左侧为唐肌康治疗侧,右侧分别为表皮生长因子和生理盐水治疗侧,分别观察溃疡创面愈合率并于7、14 d分2批处死糖尿病大鼠,取其溃疡及周围皮肤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创面及其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数、新生血管数,免疫组化法观察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难愈性溃疡模型,大鼠体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升高均稳定大于20.0 mmol/L,前后自身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唐肌康侧愈合率于7 d时高于表皮生长因子(rhEGF)(P〈0.05),于5、7、11、14 d时唐肌康侧愈合率高于生理盐水侧(P〈0.05)。成纤维细胞于第7、14 d唐肌康侧均明显多于表皮生长因子侧和生理盐水侧(P〈0.05)。唐肌康侧新生血管数于第7 d时多于表皮生长因子侧,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14 d时,唐肌康侧Ⅰ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 d时,Ⅲ型胶原含量唐肌康侧均高于表皮生长因子和生理盐水侧(P〈0.05),唐肌康Ⅰ/Ⅲ型胶原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唐肌康侧Ⅰ/Ⅲ胶原比值均低于生理盐水侧(P〈0.05)。结论:唐肌康治疗糖尿病大鼠皮肤难愈性溃疡愈合率比生理盐水侧高,瘢痕少可能与唐肌康使成纤维细胞增多,新生血管增多,调节Ⅰ/Ⅲ胶原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非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机制,观测了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及比值的影响。
方法:2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螺内酯组(10只) 和对照组(10只),另设WKY组(7 只)。螺内酯组采用螺内酯双蒸水溶解,20 mg/(kg·d)灌胃,对照组和WKY组采用等容积双蒸水灌胃,连续16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心肌组织Ⅰ型胶原的水平;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Ⅰ、Ⅲ型胶原,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Ⅰ、Ⅲ型胶原面积积分及Ⅰ/Ⅲ型胶原比值。
结果:与WKY组比较,对照组心肌组织Ⅰ型胶原明显增多(1.87±0.2 vs 1.21±0.7,P<0.05),治疗16周,与对照组比较,螺内酯组心肌组织Ⅰ型胶原下降(1.42±0.05 vs 1.8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面积,与对照组比较,螺内酯组Ⅰ型胶原像素(6400±259 vs 12019±734)、Ⅰ/Ⅲ型胶原比值(15.64±1.34 vs 20.8±3.04)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Ⅲ型胶原像素比较,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螺内酯减少SHR心肌Ⅰ型胶原的沉积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对Ⅲ型胶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入的烧伤后瘢痕畸形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复合皮移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94.1%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9%,对照组为11.8%,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治疗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修复创面,改善皮肤血运,使新增皮肤与正常皮肤色泽、质地接近,提高术后整形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张超薄穿支皮瓣在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09月至2016年1月我院61例面颈部广泛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扩张超薄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为实验组,共32例,以常规扩张皮瓣修复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9例.分析两组患者皮瓣愈合及皮肤修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共出现6例皮瓣远端坏死,坏死率为20.69%,实验组的皮瓣坏死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共10例出现皮瓣回缩,术后回缩率为34.48%,而实验组共3例出现皮瓣回缩,术后回缩率为9.38%,实验组患者术后回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实验组患者的皮瓣厚度均薄于对照组,均未行皮瓣修薄手术,且其外观及肌肉拉伸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扩张超薄穿支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降低皮瓣坏死率,且能最大程度恢复面部外观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小儿烧伤后瘢痕整形中的应用.方法 对30例儿童共应用70个扩张器进行瘢痕整形治疗,扩张器容量在30-200M L,扩张时间为5-8周,平均40天.扩张后3个月进行二期手术,一次性修复烧伤后瘢痕畸形.结果 30例儿童经过二期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远期随诊,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 在儿童烧伤后瘢痕整形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减少了多次植皮的弊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bFGF与EGF促进皮肤扩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  黄伟  魏生明 《河北医学》2007,13(4):404-406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27例患者共埋置62个扩张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扩张的同时于扩张器周围注入bFGF与EGF,对照组仅常规扩张.测量两组扩张率、即时回缩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的扩张至额定容量的时间、即时回缩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扩张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bFGF与EGF能够促进扩张,降低皮瓣回缩率,提高皮瓣质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软组织扩张后的颈胸、颈肩皮瓣修复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经验。方法 对15例(29个扩张皮瓣)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转归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15例中单侧扩张3例、双侧扩张12例,注射壶内置7例(14个扩张器)、注射壶外置8例(15个扩张器),外置8例中,3个扩张器并发感染。15例中2例在注水后期出现扩张器外露。并发症经及时处理未影响最终效果。15例整形效果满意。结论 软组织扩张后颈胸、颈肩皮瓣转移是修复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手术尽可能采用双侧扩张,以注水5ml修复1cm^2缺损计算注水总量,颈胸残留正常组织少时采用超量注水法扩张,注水完成后2~4周行Ⅱ期手术为宜,注水壶内置可减少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颈部应用皮肤扩张器的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应用皮肤扩张器的并发症探讨孔豫苏鲁加祥李伟人(贵阳医学院附院整形烧伤科贵阳550004)于颈部埋置皮肤扩张器,利用扩张后的皮肤修复颌面皮肤缺损。但由于颈部的解剖特点,在进行扩张器埋置和扩张过程中,如处理不当,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必将给二期手术带来困...  相似文献   

15.
康慨  周昕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95-95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修复面颈部瘢痕所致各种畸形。方法:利用皮肤扩张器对30例面颈部瘢痕所致各种畸形患者行后期整复治疗,扩张器容量50~300ml;皮肤扩张时间2~3个月,扩张满意后将扩张皮肤设计成皮瓣以局部皮瓣旋转、皮瓣推进或行带蒂扩张皮瓣转移二期断蒂修复面颈部瘢痕畸形。结果:30例疗效基本满意,随访2年未见复发,其中2例扩张皮肤出现"扩张纹"但不影响皮肤弹性。结论:在面颈部瘢痕所致各种畸形的后期整复中,合理设计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供区切口隐蔽,并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烧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复合皮移植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为76%(38/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依次为(12.6±3.2)、(18.4±4.2)d;对照组依次为(16.4±4.4)、(23.5±5.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复合皮移植,能有效促进患者皮损创面愈合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及MMP-1mRNA的影响。方法:12例SSc患者分成SSc对照组(初诊未治疗者)、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每组3例。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分别给予青霉胺和强的松、温阳通络方煎剂、青霉胺和强的松加温阳通络方煎剂口服,疗程2个月。SSc对照组在治疗前取血分离血清备用;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治疗2个月后取血分离血清。另取正常及SSc患者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以上述血清处理,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然后提取总RNA,以设计的引物逆转录生成cDNA,然后PCR扩增、凝胶电泳后图像分析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SSc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SSc对照组比较,20%含药血清处理后各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均〈0.01);中药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P均〈0.01),中西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各组间SSc皮肤成纤维细胞MMP-1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增加,温阳通络方在一定程度上干扰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mRNA表达,而对MMP-1干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瘢痕整复应用中发生外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院1995~2005年96例行皮肤扩张术(使用扩张器126只)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面颈部位埋置扩张器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躯干四肢部,扩张器外露原因以感染最为多见.结论: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应用中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皮肤扩张器治疗颅骨修补术后皮瓣坏死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在进行颅骨修补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患者资料,观察组(皮肤扩张器组)修复13例,对照组(转移皮瓣组)修复9例。结果入选的22例颅骨修补术皮瓣坏死患者经过皮肤扩张器对坏死皮瓣进行修复后,头皮软组织缺损均得到修复。对照组患者的修复创面为171.7±14.6cm2,观察组患者修复创面为183.2±20.2cm2。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疤痕隐蔽不影响患者外观,头发以及皮肤软组织均生长良好;对照组出现继发性的秃发畸形,头发的生长无对照组患者生长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率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皮瓣坏死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柴剑男 《吉林医学》2011,(4):709-710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颈部瘢痕修复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经验及教训。方法:系统回顾自2005年以来24例颈部瘢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病例,通过对术前设计扩张器置入技巧皮瓣应用修复效果和并发症等资料的总结探讨颈部扩张术治疗的经验和教训。结果:临床应用24例,发生皮瓣坏死2例,扩张器外露1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对症处理后未影响预期术后效果。随访6~24个月,患者均表示满意。结论:对于颈部瘢痕应用扩张器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功能和外形,同时要做好并发症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