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股骨头骨骺滑脱伴胫腓骨骨折1例朱国仁张生外伤性婴幼儿股骨头骨骺滑脱临床少见,我们遇到1例1岁半的幼儿右股骨头骨骺滑脱伴同侧胫腓骨中段骨折,现报道如下。患儿,女性,1.5岁,因被重物击伤右下肢半小时后入院。门诊X光片示:右股骨头骨骺完全性滑脱伴右胫腓骨...  相似文献   

2.
于泓淼 《中外医疗》2009,28(14):5-6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闭合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206例,根据salter——Harris分型标准,Ⅰ型11例,Ⅱ型178例,Ⅲ型16例(其中Tillaux骨折5例,三平面骨折1例),Ⅳ型1例。均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治疗。结果206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优203例,良1例,差2例。结论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多数可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确切石膏切石膏固定,而取得满意疗效。Ⅰ、Ⅱ型损伤即使不能良好复住,后期施行截骨术矫正畸形要比反复暴力复位损伤骺板的结果好。Ⅲ型,Ⅳ型如移位明显经手法不能复住者应采取切开复位。避免片面强调解剖复住造成骺板的医泺性损伤。在骺板分离状态下手法整复和石膏固定,是减轻生发层受到挤压的有益措施,有利于骨折愈合和骨骺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本院89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89例患儿年龄8-14岁,全部为骨折明显移位。除1例入院时为陈旧骨折、腕部畸形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外,全部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果11例患者闭合复位后,骨折端出现第三折片或对位略有不良,其余新鲜骨折早期多较易通过闭合手法复位取得满意复位效果。所有患者预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在儿童骨折中十分常见,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管状骨骨骺骨折的发生机制、特点和分型,提高诊断率,指导临床治疗,避免畸形.方法:收集自2008年以来接诊的120例儿童闭合性损伤致骨骺骨折患儿,用S-H分型方法分型和归类.结果:Ⅰ型为10%,Ⅱ型为48%,Ⅲ型为6%,Ⅳ型为30%,Ⅴ型为1%.误诊8例(6%).结论:管状骨骨骺骨折为儿童外伤所特有的损伤,发生率高,若诊治不当,易导致患儿畸形及生长障碍,尤其是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永存骨骺与撕脱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方法。方法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永存骨骺20例及撕脱骨折30例影像特征。结果 20例永存骨骺中,发生在第五跖骨基底部8例,椎体前缘9例,尺骨茎突3例,均具有游离骨块,其斜边与骨干缺损面对应,呈平行直线型,轮廓光整,皮质连续,局部软组织无异常改变等特征,撕脱骨折30例,尺骨骨折9例,腰椎10例,第五跖骨骨折11例,骨块多成游离骨块或部分游离,骨折线与骨干多成横行或斜行,骨皮质欠连续,软组织水肿、积液或积血CT、MRI异常改变等。结论综合运用DR、CT、MRI检查来鉴别永存骨骺与撕脱骨折,最大程度减少误诊、漏诊,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螺钉在儿童肱骨外髁骨骺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吸收螺钉在儿童肱骨外髁骨骺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7年6月以来,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儿童肱骨外髁骨骺骨折,术后屈肘90。位石膏托固定,3周后去除膏托,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个月。4年,骨折全部愈合。疗效优者24例,良者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结论可吸收螺钉固定儿童肱骨外髁骨骺骨折临床疗效是确切的,经随访不会加重骨骺损伤,骨折固定后经短期石膏托外固定,即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改善了关节功能,无需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节约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吕贵荣  李国  王传洲 《重庆医学》2013,42(15):1795-1796,1800
下肢股骨及其远端的骨骺骨折是儿童常见外伤和和致残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采用90°-90°牵引法(90°-90°牵引法,即是髓、膝、踝三个关节均屈曲90°,在股骨下端做骨牵引,利用臀肌牵拉骨盆,使骨折复位。适用于伸直位牵引难以复位的病例)、Russel牵引、管形石膏结合使用法和石膏固定等方法治疗儿童股骨骨折。对于超过6岁的儿童中,还可以采用钢板接骨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但临床实践中,由于其年  相似文献   

8.
骨骺及软骨板损伤是儿童期常见的骨骺创伤。骨骺软骨板处于骨骺与干骺端之间,随骨骺的发育成熟而与原始骨化中心融合,可纵向及横向生长。骨折、感染、放射、废用等因素都可损伤骺板,部分损伤会在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桥,从而促使骺板全部或部分提前闭合,影响生长发育导致骨骼畸形,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近来,通过影像诊断技术、临床治疗和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其影像学研究与治疗均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胫骨平台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66%,其中Schatzker 分型为Ⅱ~Ⅵ型的骨折占胫骨平台骨折的85.85%[1]。AO 分型41-B2~41-C3占胫骨近端骨折的43.79%[1]。此类骨折多伴有胫骨平台变宽和关节面塌陷,手术是治疗的首选,解剖复位关节面、复位塌陷骨折、骨缺损区植骨后解剖接骨板固定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2]。既往的手术方法多为切开直视下掀起半月板,显露塌陷关节面,抬高塌陷关节面,然后植骨固定。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大、组织损伤重、术后易关节粘连等缺点。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研制了双向牵引复位器和塌陷骨块顶起器,在 O 形臂术中 CT 辅助下完成微创治疗平台劈裂塌陷骨折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跟骨骨骺缺血坏死临床上较为少见,病因常与外伤有关,我们收集2001年至2006年间有典型临床表现和跟骨DR片的10例病例,进行分析整理,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米浪静  华易长  郭玉霞  毛魁英 《安徽医学》2004,25(6):470-471,473
目的 探讨高血糖与皮肤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 15 0名高血糖患者近一年内皮肤病发病情况 ,测其皮肤发病率并与 15 0名血糖值正常者进行对照比较 ;根据高血糖病史时间的不同分别以 1年、2年、3年、4年 (包括 4年以上 )计 ,测其皮肤发病率并进行比较 ,同时测算高血糖病史时间与皮肤发病率之间相关关系。结果 高血糖组的皮肤发病情况与对照组皮肤发病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的皮肤发病率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1) ;1年高血糖病史皮肤发病率为 45 .0 0 % ,2年高血糖病史皮肤发病率为 63 .3 0 % ,3年高血糖病史皮肤发病率为 70 .0 0 % ,4年高血糖病史皮肤发病率为 77.2 7%。高血糖病史 1年的皮肤发病率与高血糖病史 3年以上皮肤发病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高血糖病史时间与皮肤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 (r =0 .64 )。结论 高血糖能够增加皮肤病的发病机会 ,其皮肤发病率与高血糖病史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牛松质骨力学强度与去抗原处理时限的相关性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罗卓荆  胡蕴玉 《医学争鸣》1996,17(6):434-436
采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牛松质骨力学强度与去抗原处理时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压迫不同时间后大鼠受压部位的皮肤形态及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分成6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未压迫,其余5组分别对大鼠下肢关节压迫1 h(B组)、2 h(C组)、3 h(D组)、4 h(E组)和6 h(F组),每组间隔时间与压迫时间相同,总时间24 h,观察压迫后受压部位的皮肤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B、C、D、E、F组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的大鼠分别有1、2、5、8和8只,D、E和F组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发红数均明显多于A组(P结论:压迫时间超过2 h,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和组织明显受损,随受压时间延长,皮肤受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选取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24例,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转归情况分为良好组(275例)、不良组(49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sCD14、Ang2、CRP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sCD14、Ang2、CRP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sCD14、Ang2、CRP对病情转归预测价值。 结果 不良组ISS评分高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sCD14、Ang2、CRP高于良好组(P<0.05);sCD14(r=0.785)、Ang2(r=0.778)、CRP(r=0.842)与ISS评分呈正相关(P<0.05);sCD14、Ang2、CRP均是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0.05);sCD14、Ang2、CRP预测病情转归的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依次为0.813、0.757、0.749;挑选出预测敏感度最高(sCD14)、特异度最高(Ang2)的两个指标进行sCD14+Ang2的联合ROC分析显示,两者联合预测病情转归的AUC为0.935,大于任一单一指标(P<0.05)。 结论 sCD14、Ang2、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有关,均可作为预测病情转归的标志物,但联合检测sCD14、Ang2能提高预测可靠性,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绍兴市居民血脂水平与高血压病患病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绍兴市居民血脂水平与高血压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市区塔山 ,北海两街内 2 5~ 74岁的常住居民 16 19人为研究对象 ,测量其血压、血脂、空腹血糖 ,分析血脂水平与高血压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并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预测血压总趋势。结果 韶兴市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0 33% ,标化率为 2 0 6 1%。其中男为 30 5 6 % ,女为 2 9 39% ,男女患病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高血压病患病率与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空腹血糖 (FBS)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依从关系 (P <0 0 0 1) ;多元回归分析 :收缩压 =87 4 6 3 2 882TC - 3 2 6 4HDL -C 2 74 0FBS ,舒张压 =6 1 188 1 75 8TC 1 76 7TG 0 5 6 4FBS。结论 高血压病患病率随着TC、TG水平的增高而增高 ,随着HDL -C水平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与降低中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0~87岁幽门螺杆菌阳性者2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127例.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随访观察2年.结果:治疗组中1例中风,中风发病率为0.79%,观察组7例中风,中风发病率为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能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属于创伤骨科治疗难题,本研究首次采用髌骨取骨反转移植的方式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患者1例,术中钻取髌骨中央关节面,规格为高22 mm、直径15 mm的圆柱体,将包含有关节面的圆柱体以关节面朝向股骨内髁的方式植入,髌骨残腔取髂骨填塞,术后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与尿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 36 2例尿白细胞 <5个 /HP的慢性前列腺炎 (CP)患者的尿蛋白进行研究 ,并与 10 3例非CP患者比较。对尿蛋白阳性的CP患者行进一步检查。结果 CP患者尿蛋白阳性率为 5 2 % (19/36 2 ) ,其中Ⅱ、ⅢA型组阳性率为 5 6 % (12 /2 15 ) ,ⅢB型组阳性率为 4 8% (7/14 7) ,而对照组的阳性率为 4 9% (5 /10 3) ,3组尿蛋白阳性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9例尿蛋白阳性的CP患者 ,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取尿液检测 ,蛋白也呈阳性 ,其尿蛋白定量为 4 0~ 16 0mg/2 4h ,平均 (78± 34)mg/2 4h。这 19例患者复查时 ,其中 9例晨尿及随机尿蛋白均呈阴性 ;7例晨尿蛋白呈阴性 ,随机尿蛋白呈阳性 ;3例晨尿及随机尿蛋白均呈阳性。结论 本研究提示 ,不伴有尿路感染的CP不会增加蛋白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吕应文  任周奎  于金华 《重庆医学》2011,40(10):973-974,977
目的对比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9例,随机选择股骨头置换或DHS内固定,其中采用DHS治疗47例(DHS组),FHR治疗22例(FHR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6~25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HR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与DH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合理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检测40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13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HHV-7 DNA序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HCMV?HHV-7抗原的表达?结果:巢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神经胶质瘤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42.5%,正常脑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7.7%(P = 0.020),神经胶质瘤组织HCMV?HHV-7 DNA阳性率分别为20.0%和5.0%,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到HCMV和HHV-7 DNA(P值分别为0.087和0.566)?进一步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HV-6早期抗原p41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27.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 = 0.030)?同时检测HHV-6晚期抗原gp116/64/54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3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 = 0.014)?用HCMV pp65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其在神经胶质瘤中阳性率为1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 = 0.229)?HHV-7 pp85抗原在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均未检出阳性表达?结论:根据PCR和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具有显著性差异,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