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养肝化瘀颗粒(YGHY)抗肝癌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 组:空白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10mg?kg-1,ip)组和YGHY高、中、低 ( 6,3,1.5 g?kg-1,ig)剂量组,连续给药10 d,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HE染色观察瘤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并进一步通过氯化锂(LiCl)激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其抑癌作用机制。结果 高、中、低剂量YGHY和阳性药5-FU干预后:抑瘤率分别为41.29%、50.03%、48.15%和52.83%;血清肿瘤标志物AFP、TSGF水平均降低;瘤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与模型组相比,YGHY中剂量组最为明显;YGHY可以下调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5)。进一步通过LiCl激动Wnt信号通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iCl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与LiCl组相比,LiCl YGHY-Cs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YGHY可显著抑制小鼠H22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可能是通过抑制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  朱晓燃  杨振寰  索菲娅  姚树坤 《中草药》2021,52(7):2039-2052
目的 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工具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分析作用靶点的分子机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采用体内外实验验证清肝化瘀颗粒核心有效成分苦参碱对肝癌细胞学行为的作用,并检测苦参碱对核心靶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采用养肝化瘀法治疗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已结束或放弃西医疗法的患者30例,经跟踪随访,获效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养肝利胆颗粒抗炎镇痛解痉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与养肝利胆颗粒功能主治相关的抗炎、镇痛和解痉作用。方法:给动物灌服药物,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大鼠足肿胀法、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和离体豚鼠胆囊试验观察药物的作用。结果:养肝利胆颗粒能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度和大鼠足跖肿胀,可对抗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提高小鼠对热的痛阈值,可缓解乙酰胆碱致离体胆囊痉挛作用。结论:养肝利胆颗粒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痉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岳文华  徐坤  冯育林  张天  许琼明  杨世林  刘艳丽 《中草药》2014,45(22):3295-3301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D体外抗肝癌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BEL-7402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集落形成实验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BEL-7402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Hoechest 33342染色观察BEL-7402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BEL-7402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EL-7402细胞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对BEL-740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能明显抑制BEL-7402细胞集落的形成,白头翁皂苷D(25.00μg/m L)能显著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白头翁皂苷D(18.75、25.00μg/m L)能显著降低BEL-740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白头翁皂苷D(12.50、18.75、25.00μg/m L)可显著上调BEL-7402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白头翁皂苷D(25.00μg/m L)可显著下调Bcl-2的表达。结论白头翁皂苷D有良好的体外抗肝癌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益胆颗粒抗胆结石形成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益胆颗粒防治兔胆结石形成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胆固醇诱发家兔胆结石模型,观察益胆颗粒防治胆结石形成作用;通过引流家兔胆汁流量的方法,观察益胆颗粒的利胆作用;采用Pc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观察益胆颗粒对胆总管肌电和胆压的影响.结果:益胆颗粒(5.00g·kg-1)可以防治胆固醇诱发家兔结石形成,降低兔血清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含量.益胆颗粒(1.25、2.50及5.00g·kg-1)促进家兔胆汁引流,增加胆汁流量;对新斯的明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结论:益胆颗粒具有防治胆结石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胆红素代谢,促进胆汁分泌和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腹水和器官严重衰竭的临床证候群。解毒化瘀颗粒是毛德文教授依据肝衰竭"毒邪病因"学说提炼出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剂,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治疗的相关文献已较多,其对于肝衰竭作用机制已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却无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解毒化瘀颗粒用于肝衰竭方面的临床及药理作用机制,得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包括:预防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坏死、减轻肝内微循环障碍、纠正肝性脑病肠道微生态紊乱、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辨病论治的特点出发,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阐述解毒化瘀颗粒的作用机制,对作用靶点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解毒化瘀颗粒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芪龙头痛颗粒(Qilong Toutong granule,QLTT)的镇静作用、活血化瘀功效及其抗偏头痛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天丸组,模型组及QLTT高、中、低剂量组。72只昆明小鼠灌胃给药3 d后,用自主活动实验和协同催眠实验观察QLTT的镇静催眠作用。60只SD大鼠灌胃给药7 d后,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2次,期间冰水浸泡5 min复制急性血瘀模型,禁食12 h后取血检测血黏度。60只昆明小鼠经利血平皮下注射9 d复制低5-羟色胺(5-HT)偏头痛模型,从模型复制第3天起,给予相应药物进行灌胃,末次灌胃1 h后,取血与脑组织进行凝血时间和单胺类递质的测定。结果 QLTT高、中、低剂量组与正天丸组自主活动次数减少,提示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P<0.05,P<0.01),但无催眠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瘀模型鼠的血液黏度(P<0.01);增加脑组织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P<0.05,P<0.01);QLTT高、中剂量组和正天丸组能显著延长低5-HT偏头痛模型小鼠的凝血时间(P<0.01);QLTT中剂量组和正天丸组可提高血浆5-HT水平(P<0.05)。结论 QLTT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活血化瘀功效,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浆和脑组织的5-HT、NE和DA的含量,抑制三叉颈复合体神经元的活化,从而减轻偏头痛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恶性程度最高也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造成的病死率居世界癌症病死率第二位。2015年,全球肝癌的新发病例达到了85.4 万,死亡81万[1]。我国肝癌病例占全球比例50.5%,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2015年我国肝癌新发约46.61万例, 占全国癌症发病总数的10.86%, 居第4位, 死亡约42.21万例, 占全国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9.33%, 居第3位[3]。肝癌发病的确切分子生物学机制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肝解毒散结中药对肝癌肿瘤生长和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的作用。方法采取裸小鼠皮下移植人肝癌Bel-7402细胞方法建立模型,然后随机将小鼠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10只,分别给予养肝解毒散结中药和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灌胃3周后,剥离肿瘤组织称质量,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结果中药组肿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肝解毒散结中药可以抑制肝癌肿瘤生长,其机制与促肝癌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相关。  相似文献   

11.
养肝利胆颗粒治疗胆囊炎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养肝利胆颗粒的溶石和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溶石实验观察该药的溶石作用;采用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观察口服养肝利胆颗粒对动物的成石率和胆汁成分的影响;采用体外试管法研究药物的直接抑菌作用以及含药血清和含药胆汁的抑菌作用.结果 养肝利胆颗粒体外能溶解胆色素型、胆固醇型和混合型结石;体内能降低模型豚鼠的成石率,升高胆汁中总胆汁酸的量,降低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含量;药物对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有直接抑制作用;含药血清和含药胆汁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 养肝利胆颗粒治疗胆囊炎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其具有溶石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康颗粒对大鼠胃溃疡及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应激、幽门结扎、口服乙醇致大鼠胃溃疡及胃黏膜损伤,观察胃康颗粒3个剂量组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胃康颗粒能明显对抗大鼠应激型溃疡、结扎胃幽门型溃疡,对乙醇所致大鼠实验性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能增加大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生成。结论胃康颗粒对胃黏膜损伤确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胃壁血循环、提高PGE2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肿胀法和小鼠腹腔液渗出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镇痛作用;通过测定大鼠后足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初步分析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结果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高低两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减轻小鼠耳和大鼠足肿胀,减少小鼠腹腔液的渗出,提高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所引起疼痛的痛阈值,降低大鼠肿胀足中IL-1、TNF-α和PGE2水平,与相应空白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肝化瘀抗癌散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25例,口服养肝化瘀抗癌散,12 g/次,3次/d,21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健康状况自我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高,腹胀、纳差、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15.
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2位,在城市和农村中成为致死的最主要癌症之一。该文从抗肝癌的相关中药有效成分出发,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抗肝癌中药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以中药提取物,黄酮类,多糖,生物碱,皂苷,挥发油,萜类,醌类,酚类,生物酶,蛋白组分等中药有效成分为切入点,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阻滞癌细胞周期,抑制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调节信号通路,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活性氧簇(ROS)等发挥抗肝癌功效,可见中药有效成分对肝癌具有多层次、多目标以及相互协调的干预效应,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理想型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内、体外实验研究金头蜈蚣多糖抗肝癌的作用机制,为其抗肝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地方道地中药材的现代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地区所产赤头金足多棘蜈蚣(即金头蜈蚣)为原料,提取分离得到蜈蚣多糖,并开展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将金头蜈蚣多糖作用于人肝癌Hep G2细胞株后,MTT法检测其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小鼠H22肝癌模型,予以金头蜈蚣多糖灌胃2周后,称量小鼠的脾重、瘤重并计算抑瘤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10、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金头蜈蚣多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Hep G2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使Hep G2细胞停留在S期。体内实验:金头蜈蚣多糖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增加脾脏重量;该药还能使荷瘤小鼠血清IL-2含量增加,而使IL-10、TGF-β含量降低。结论金头蜈蚣多糖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有一定的调节实验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此研究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地道中药材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养肝利胆颗粒保肝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与养肝利胆颗粒功能主治相关的保肝和利胆作用。方法采用CCl4亚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和结石性胆囊炎大鼠模型,观察药物的保肝作用;采用大鼠胆总管引流的方法,观察该药的利胆作用。结果养肝利胆颗粒可明显降低CCl4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的SOD活性,能不同程度改善肝细胞的病理变化;可降低结石性胆囊炎模型大鼠成石率和血清AST、ALT活性,减轻肝脏的病理性变化;能增加麻醉大鼠的胆汁流量。结论养肝利胆颗粒具有保肝和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黄素是从大黄等多种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炎、抗氧化、轻度泻下、保肝等多种作用,而大黄素在抗肝癌治疗的研究表明,其可能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药物。通过分析2008—2019年大黄素抗肿瘤的相关文献,发现大黄素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分裂,促进凋亡,抑制微环境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及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俞彤  吕文良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0):2092-2094
肝纤维化是指多种病因所引起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所有肝脏损伤在肝脏修复愈合的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的过程,如果损伤因素长期不能去除,纤维化的过程长期持续就会发展成肝硬化。研究表明,肝脏纤维化是可逆的,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芪术颗粒在治疗肝纤维化中具有很好的疗效,也是临床上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常用药物。其主要组成有黄芪、莪术、丹参、北豆根等药物,具有益气活血、解毒散结之功效。已有研究阐明芪术颗粒治疗肝纤维化是有效的,可以逆转早期肝纤维化,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文章即对芪术颗粒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柴黄复方颗粒抗炎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柴黄复方颗粒抗炎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数增多法评价药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采用热板致痛法和醋酸致痛法评价药物的镇痛作用;用Elisa法测定炎性组织中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柴黄复方颗粒能抑制大鼠足肿胀程度和CMC-Na所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游走,降低肿胀足中IL-1,TNF-α,PGE2和MDA的含量及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抗热板和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结论:柴黄复方颗粒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炎性组织中的IL-1,TNF-α,PGE2和MD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