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分脓毒症组(45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5例),分析NT-proBNP、CRP、PCT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自入院第1天起,各个时间点APACHEⅡ评分均比前一时间点低,且明显低于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组入院第1、7、14天NT-proBNP、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脓毒症休克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CRP、PCT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NT-proBNP、CRP及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可以有效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和病情,其指标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张志刚  蔡钢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35-2938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方辅助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手足口病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喜炎平、利巴韦林等常规治疗,中医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手足口病方治疗,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1、IL-8、IL-4、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医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组(u=2.267,P=0.023)。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L-1、IL-8、IL-4、IL-10、INF-γ、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儿血清IL-1、IL-8、IL-4、IL-10、INF-γ、TNF-α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1、IL-8、IL-4、IL-10、INF-γ、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中医组患儿腹泻1例、头晕1例,西医组患儿食欲减退2例、腹泻1例,未经治疗均自行缓解。结论 手足口病方辅助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能有效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较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相关比值对儿童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儿193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32例)和死亡组(61例)。收集患儿入院24 h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Lac)及血清ALB。记录患儿入PICU 24 h内小儿死亡危险(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Ⅲ,PRISM Ⅲ)评分。分析确定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计算ALB相关比值NEU/ALB、CRP/ALB、Lac/ALB;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ALB、NEU/ALB、CRP/ALB、Lac/ALB、PRISM Ⅲ评分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结果 死亡组PRISM Ⅲ评分高于存活组,ALB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与PRISM Ⅲ评分、NEU、CRP、Lac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NEU/ALB、CRP/ALB、Lac/ALB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ALB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最高,敏感度最高,特异度仅次于CRP/ALB;CRP/ALB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不及Lac/ALB,敏感度较低。以脓毒症患儿28 d预后为结局,ALB、PRISM Ⅲ评分、NEU/ALB、CRP/ALB、Lac/ALB正常水平组存活率高于相应指标的异常水平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相应指标的异常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EU/ALB、CRP/ALB、Lac/ALB是很容易获得的预后指标,可以识别预后较差的脓毒症患儿。Lac/ALB提高了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蛋白(albumin,ALB)、胰石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PSP)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3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26例、严重脓毒症组105例、脓毒性休克组91例,另选取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分析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PCT、ALB及PSP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4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对照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PCT、PSP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8 d,322例患儿中死亡48例(14.91%),存活274例(85.09%)。严重脓毒症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CT和PSP水平高于存活组,ALB水平和PCIS评分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ALB、PSP及PCIS评分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ALB、PSP对脓毒症患儿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41、0.783、0.784,P<0.01),三项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7.5%、91.6%,预测价值较高(AUC=0.953,P<0.01)。 结论血清PCT、ABL、PSP水平对脓毒症患儿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较高,对预后的预测更加准确,临床可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5.
彭辉煌  吴建伟  杨国敬 《当代医师》2013,(12):1609-1612
目的观察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患者血清IL-1、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为早期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于入院后3、6、12、24、36、48、72h、5、7、9d抽血检测血清IL-1、IL-6和CRP水平,观察软组织损伤预后变化(坏死,存活等),按照有无骨折将病例分为单纯软组织损伤组28例(A组)和合并骨折组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IL-6和CRP水平和不良预后(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住院时间)。结果70例患者伤后血清IL-1、IL-6和CRP明显升高,其中IL-1在创伤后1~3d升高最为明显,3d后开始下降,IL-6在伤后3—5d升高明显,5d后开始下降,CRP在伤后2—5d升高明显,部分在7d后下降,部分仍呈升高趋势,A组患者各时段血清IL-1、IL-6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临床预后明显优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IL-6升高可以反映软组织损伤程度,CRP升高可以反映软组织的预后,三者联合检测可以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和预后,为正确治疗软组织损伤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TNF-α、IL-6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ARDS患者根据2012年ARDS柏林标准以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ARDS组,各20、22、38例,采用ELISA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入院时血清NT-proBNP、TNF-α和IL-6水平;根据住院28d的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各30、5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NT-proBNP、TNF-α和IL-6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NT-proBNP、TNF-α和IL-6水平对ARDS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中度ARDS组患者血清NT-proBNP、TNF-α和IL-6水平高于轻度ARDS组(t=4.55、7.97、2.85,均P<0.01),重度ARDS组患者血清NT-proBNP、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中度ARDS组(t=7.77、7.57、4.00,均P<0.01)。死亡组NT-proBNP、TNF-α、IL-6均明显高于存活组(t=8.35、9.68、8.77,均P<0.01)。NT-proBNP、IL-6、TNF-αAUC分别为0.852、0.806、0.767,NT-proBNP与患者死亡呈正相关(r=0.437,P<0.01)。结论血NT-proBNP、TNF-α和IL-6水平可早期预测A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例出现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A组,46例未出现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同期一般感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2 h、入院24 h、入院48 h和入院72 h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将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并分析和预后的临床关系。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观察A组的NT-proBNP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而观察B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共有9例死亡、21例存活,各时间点死亡组患者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和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其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未发生休克和一般感染患者显著升高,其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NT-proBNP可作为评估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脓毒症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与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 2018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脓毒症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炎症因子[血沉(ES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采用Pearson检验T淋巴细胞亚群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CD8+及血清PCT、CRP、IL-6、TNF-α、IL-10、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PCT、CRP、IL-6、IL-10、TNF-α在入院6?h达到峰值;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各个时间点的CD4+、CD4+/CD8+低于脓毒症组,CD8+、PCT、CRP、IL-6、IL-10、TNF-α高于脓毒症组,ESR在入院5?d时高于脓毒症组,而HMGB-1在入院7?d时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的CD4+、CD8+、CD4+/CD8+与血清PCT、CRP、IL-6、IL-10、TNF-α和HMGB-1均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紊乱和促炎/抗炎失衡,且病情越重其免疫-炎症紊乱越明显,动态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水平可为病情评估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EC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0L-10)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的变化特点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脓毒症患者第1d、第3d和第5d的血清,INF—α、IL-6和IL-10水平,同时检测CRP和CECs水平,并以30例正常健康成人体检者的水平作为正常对照。并比较死亡患者和治愈患者第1d的水平。结果所有脓毒症患者自第1d血清TNF—α、IL-6、CRP和CECs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病情的发展水平逐渐升高,而IL-10的水平在第3d开始升高。死亡组第1d的水平高于治愈组。以IL-6和CECs较明显。结论CECs、TNF—α、IL-6、IL-10和CRP的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左昔清  张娟  孙彩娟  章建良  吕丛 《浙江医学》2016,38(23):1887-1889,1905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激活素A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在预后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66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随访28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8例和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入院时、入院第3、5、7天CRP、乳酸、PCT和激活素A水平,分析两者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入院时及入院第3天血清PCT水平和入院时激活素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乳酸、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入院第5、7天PCT水平和入院第3、5、7天激活素A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与同组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后第5、7天PCT和激活素A水平较同组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入院第5、7天PCT水平和入院第3、5、7天激活素A水平分别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CT和激活素A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和0.826。结论血清PCT和激活素A水平可评估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两者持续保持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在脓毒症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感染脓毒症患儿作为实验组,另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qSOFA)将实验组分为非脓毒症组71例和脓毒症组19例;根据预后效果的不同将实验组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各组受检者均接受血清IL-6、PCT水平的检测,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非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血清IL-6、PCT水平。结果各组血清IL-6、PCT水平经比较发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相比健康儿童,脓毒症患儿血清IL-6、PCT均处于较高水平,进而可加重患儿感染程度,致使对患儿病情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可通过其水平变化为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整体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钙离子浓度(Ca2+)在脓毒症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35例)、SIRS(27例)和非SIRS(30例)患者,并根据28d转归将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入院24h内测定的血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评分。结果脓毒症组低钙血症发生率为62.9%(22/35):血清钙离子浓度脓毒症组低于SIRS组及非SIRS组(均P〈0.05),死亡组低于生存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钙离子浓度与APACHEII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29)。结论低钙血症在脓毒症患者中常见,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53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CRRT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CRRT。以治疗前和治疗后7d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0反映感染情况,以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反映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情况,以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7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反映临床结局。结果 两组治疗前WBC、PCT、CRP、TNF-α、IL-1β、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dWBC、PCT、CRP、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d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心率为(80.3±7.2)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5.3±7.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7,P<0.05);观察组治疗后7d血乳酸水平(1.05±0.36)mmol/L,低于对照组(1.51±0.3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4,P<0.05)。两组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联合常规治疗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感染状况,控制机体炎性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组织灌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夏誉  叶素贞 《浙江医学》2019,41(16):1760-1763
目的检测不同病情脓毒症患者血清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水平与炎症指标,探讨SOD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脓毒症患者,其中脓毒症休克24例,脓毒症未休克5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WBC)、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及SOD水平。结果脓毒症患者的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WBC、PT、APTT、FIB和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脓毒症休克组SOD水平低于脓毒症未休克组(P<0.05);PT、Cr、PCT、CRP、LAC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未休克组(均P<0.05);死亡组的SOD水平虽低于存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PT、Cr、PCT、CRP、LAC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脓毒症患者的SOD水平与FIB、Cr、CRP和PCT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SOD水平明显降低,脓毒症休克患者降低更加明显,可作为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28例(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入院24 h时、对照组体检时血清IL-1R1、APC、PCT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24 h时IL-1R1、APC、PCT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3组入院24 h时IL-1R1、APC、PC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IL-1R1、PCT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IL-1R1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于脓毒症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脓毒症组(P<0.05)。入院24 h IL-1R1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7,与AUC=0.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入院24 h APC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686,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入院24 h PCT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17,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24 h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34,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IL-1R1、PCT、APC水平较正常儿童存在差异。PCT及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血浆辅助性T细胞1(help T cell 1,Th1)/辅助性T细胞2(help T cell 2,Th2)细胞、内毒素(endotoxin,E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关系。 方法 选取我院脓毒症患儿96例,通过小儿危重症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组(PCIS分值>80分,n=39)、危重组(PCIS分值71~80分,n=32)、极危重组(PCIS分值≤70分,n=25),比较3组一般资料、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ET、PTA、PCT水平,分析血浆各指标与脓毒症患儿PCIS分值的关系,并统计脓毒症患儿28 d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儿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ET、PTA、PCT水平,分析血浆各指标与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关系及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价值。 结果 极危重组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低于危重组、非危重组,且危重组低于非危重组;极危重组血浆ET、PCT水平高于危重组、非危重组,且危重组高于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与脓毒症患儿PCIS分值呈正相关,血浆ET、PCT水平与脓毒症患儿PCIS分值呈负相关(P<0.05);死亡患儿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均低于存活患儿,血浆ET、PCT水平均高于存活患儿(P<0.05);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血浆ET、PCT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ET、PTA、PCT预测预后为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8、0.836、0.720、0.748,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33。 结论 脓毒症患儿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血浆ET、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各指标水平可辅助临床预测患儿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脓毒症患者不同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特点,为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71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7 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4 例);根据 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13例)。记录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检测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IL-1、IL-4、IL-6及IL-8。比较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上述指标的不同,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SOFA评分(P=0.001)、APACHE Ⅱ评分(P=0.001)、CRP(P=0.019)、IL-1(P=0.001)、IL-6(P=0.004)、IL-8(P=0.001)及IL-10(P=0.001)皆比脓毒症组高,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性休克组和脓毒症组在血清PCT水平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325)。按照28 d预后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中SOFA评分(P=0.001)、APACHE Ⅱ(P=0.001)、IL-1(P=0.037)及IL-8(P=0.035)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RP(P=0.544)、IL-6(P=0.586)、IL-10(P=0.676)的差异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IL-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657]、IL-8(AUC=0.689)能反映患者预后,但预测价值低于SOFA评分(AUC=0.845)、APACHEⅡ评分(AUC=0.834),而联合监测IL-1与IL-8(AUC=0.704)较单独监测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更高。结论:CRP、IL-1、IL-6、IL-8及IL-10和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潜在价值。联合监测IL-1、IL-8能够反映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邹谦 《河北医学》2004,10(10):872-874
目的 :通过研究新生儿脓毒症血清TNFα、IL - 10的浓度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的变化 ,评价患儿的免疫状况及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患儿被诊为脓毒症后的d1、d3、d5、d7、d14、d2 1、d2 8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IL - 10浓度并计算IL - 10 /TNFα比值及当天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 ,至脓毒症消失。结果 :4 8例脓毒症患儿中 ,18例死亡 ,30例存活。血清TNFα、IL - 10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与APACHEⅡ或SOFA评分无相关性 (P >0 0 5 ) ;死亡组血清IL- 10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5 ) ,但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d1、d3及最后1d血清TNFα、IL - 10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IL - 10水平或IL - 10 /TNFα比值高的脓毒症患儿 ,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亮氨酸丰富α2-糖蛋白1(LRG1)、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表达水平在脓毒症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设置为病例组),另选取本院同期10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均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LRG1、miR-155、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IL-8表达水平。比较脓毒症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入院时血清LRG1、miR-155、IL-6、CRP、IL-8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情、预后情况脓毒症患者的血清LRG1、miR-155、IL-6、CRP、IL-8表达水平;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LRG1、miR-155表达水平与血清IL-6、CRP、IL-8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LRG1、miR-155、IL-6、CRP、IL-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脓毒症患者入院时与入院第3天血清LRG1、miR-155、IL-6、CRP、IL-8表达水平高于轻、中度脓毒症患者(P<0.05);预后较差脓毒症患者入院时血...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COPD)肺部感染严重程度与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NF-γ)、C反应蛋白(CR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方法:研究对象为1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05月至2018年06月,按照类层抽样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肺部存在感染)共69例、对照组(肺部无感染)共70例。其中,观察组又根据PSI评分分为低危组(PSI评分<90分)、中危组(PSI评分为91-130分)、高危组(PSI评分>130分),各23例,对不同危重组与对照组的PCT、INF-γ、CRP及NT-proBNP水平,以及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水平与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相关性,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PCT、INF-γ、CRP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低危组的PCT、INF-γ、CRP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中危组<高危组(P均<0.05)。肺部感染严重程度与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高危组患者的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86\0.952\0.978\0.987,P均<0.05)。结论:血清PCT、INF-γ、CRP及NT-proBNP水平与慢阻肺患者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