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亚丽  叶友兵 《贵州医药》2023,47(1):124-12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患者经头颈部C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DSA数字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头颈部CTA诊断,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DSA与CTA之间的相关性,Kappa检验DSA检查与CTA诊断一致性,最终参照DSA数字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分析CTA诊断效能。结果 DSA与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二者表现为正性相关性(P>0.05),Kappa一致性为0.769。参照DSA检查结果,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33%、91.80%、94.85%、93.59%、96.55%。结论 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过程中,头颈部CTA诊断结果与金标准DSA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关性密切,诊断效能突出。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超声和DS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急剧上升,明确诊断病因采取有较的治疗,遏制脑血管损害的进一步发展对预防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栓子脱落可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孙超  赵俊武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06-107
目的分析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1例患者的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等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CTA检查不仅能准确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作出诊断,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图像清晰、无创伤等优点,对患者后期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心肌桥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8例心肌桥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8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冠状动脉CTA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DSA检查(P<0.05);从心肌桥类型诊断情况来看,冠状动脉CTA检查对降段支中段心肌桥、前降支远段心肌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SA(P<0.05);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患者冠状动脉直径均值为(2.66±0.21)mm,心肌桥埋深深度均值为(2.18±0.05)mm。结论:在心肌桥诊断中,相比于DSA检查,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同时可以将壁血管形态特点直接显示出来,清晰反映出心肌桥范围以及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50例初步诊断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CTA检查,另选5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采用多平面重组MPR、遮盖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仿真内镜等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肾动脉三维重建,得到肾动脉CTA图像.结果 CTA明确诊断共48例,诊断肾动脉狭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100.0%、100.0%和96.0%.CTA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诊断肾动脉狭窄直观、准确,较肾血管DSA显像技术操作简单,且无创、费用低廉,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替创伤性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 CA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发病3d内分别进行CTA和TCD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CAT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68.4%,特异度为65.4%,准确度为68.0%,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57.7%,准确度为53.5%,CAT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T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T诊断的特异度高于TC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在诊断颅内血管狭窄中相对TC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畅龙  金涛  刘静 《黑龙江医药》2021,34(6):1402-1404
目的:探讨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疑似后循环缺血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头颈部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作为评价金标准,分析头颈部CTA诊断后循环缺血的价值.结果:200例疑似后循环缺血的老年患者中有40例血管因素引起的后循环缺血.DSA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40例患者中存在129支血管狭窄,其中椎动脉狭窄64支,基底动脉狭窄30支,大脑后动脉狭窄35支.CTA检查正确检出37例因血管因素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检出血管狭窄126支,与DS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CTA诊断血管狭窄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8.00%、99.38%、92.50%.椎动脉狭窄主要由粥样斑块、先天变异及钩椎关节增生所致,基底动脉狭窄主要由粥样斑块所致,大脑后动脉狭窄主要由动脉闭塞和先天变异所致.结论:64排头颈部CTA与DSA诊断老年人后循环缺血的效果相似,其不仅准确率高,还能为病因诊断提供指导,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期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接收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5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彩血管造彩(D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CTA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分期与程度诊断的价值。结果 诊断结果显示,CTA的膝上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出率与与DAS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的膝下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出率与DAS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的足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出率与DAS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A诊断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可直观、清晰的显示患者的下肢动脉情况,从而帮助医师准确进行狭窄程度分级,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TCD在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可靠性。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2年8月本科收治的45例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TCD与CTA检查(2项检查均在住院后1周之内完成,间隔时间在3d内)。结果以CTA作为金标准,TCD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闭塞、重度和中度狭窄)的敏感性为47.1%,特异性93.2%,符合率84.4%;在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重度和中度狭窄)的敏感性40.9%,特异性86.8%,符合率75.6%。结论 TCD诊断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特异性较高,TCD与CTA结合使用能提高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经CT或者是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48例,对其分别展开CTA、颈部血管彩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的动脉狭窄检出率以及斑块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并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将统计发现,DSA、CTA、以及CTA与彩超联合对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均较彩超高,且(P<0.05)。结论采用CTA与彩超联合对动脉狭窄进行检测具有准确、无创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赵守财  杨倩  吴雪松  倪进军  薛莲  周志明 《安徽医药》2016,20(11):2055-2060
目的 比较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CAS)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及近期不良事件,探讨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颈动脉CAS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再通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狭窄CAS术和闭塞再通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有54例颈动脉狭窄和17例颈动脉闭塞患者,5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而纳入狭窄组;17例颈动脉闭塞患者,再通失败2例,成功再通并置入支架患者15例并纳入闭塞组。狭窄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30%,平均为13%~18%,技术成功率为100%。闭塞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30%,平均为17%~22%,但是再通技术成功率为88.2%。两组病例中狭窄部位、术后心动过缓、术后低血压及高灌注综合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长度、球囊预扩、保护装置的应用与否、支架长度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闭塞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支架长度、保护装置的应用与否、支架长度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狭窄组小中风2例,大中风0例;闭塞组小中风1例、大中风1例。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其中狭窄组为3.7%,闭塞组为13.3%。但颈动脉闭塞组与狭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总临床成功率为98.6%。2月至1.5年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是安全可行的,患者耐受性较好,但由于颈动脉闭塞病例数较少,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可能过高,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可能被低估,今后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非创伤性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判别标准,为临床提供颈动脉斑块治疗的可靠依据。方法:对44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MRI证实的,均行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并进行比较,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32例,颈动脉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MRA和DSA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MRA对粥样硬化斑块致颈动脉狭窄的检测上已基本接近DSA,完全可替代有创的DSA技术,预测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指导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实现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TCD和MRA检查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128例经过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TCD和MRA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77.2%,另外有2例遗漏(大脑中动脉),还有3例为假阳性(颈内动脉)。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3.5%,没有遗漏,还有12为假阳性(颈内动脉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 TCD和MRA检查作为便捷的颅内动脉狭窄筛查方法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疑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中风中经络患者经DSA检查后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确诊率,分析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DSA筛查标准。方法 (1)选取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患者共220例,使用荷兰飞利浦大型数字血管造影机对上述患者行颈部动脉血管造影后,选取颈部正侧位摄片图像;(2)应用DSA图像观察颈内动脉起始段情况,选择狭窄患者,观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程度与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 (1)经头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为可疑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者经DSA检查后,确诊率为80.9%;(2)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紊乱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中重度狭窄比例高,高龄患者中重度狭窄比例较高。结论 (1)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病变可靠的检查手段;(2)DSA可作为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的主要检查手段,年龄≥60岁,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一项以上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年龄≥50岁,合并一项脑梗死危险因素患者宜行头颈部血管彩超筛查。  相似文献   

15.
杨绍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51-3252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卒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360例首诊患者,分非狭窄组(A组)狭窄〈50%与狭窄组(B组)狭窄〉50%或闭塞。结果:B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38.2%明显高子A组20.1%,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DSA检查以及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26例患者共检测出32例动脉瘤,5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CTA共检测出20个,敏感度为62.5%,漏诊12个.两种方法对平均最大肿瘤直径、平均瘤颈横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作为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的相关信息,可以作为DSA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52例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周内行64层螺旋CTA扫描。结果实验组95例患者中存在斑块者81例,斑块检出率为85.3%,高于对照组36.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出率,混合斑块和软斑块的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和斑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对颈内动脉狭窄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为治疗组,40例无手术治疗意向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3个月的MMSE、MoCA评分比治疗前提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MS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MMSE、MoCA评分均比同时期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能力的提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