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2006年11月至2010年4月我院门诊疑诊抱子丝菌感染病例,利用真菌培养检查和/或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对64例疑诊孢子丝菌病进行统计分析.64例真菌培养阳性(可见孢子丝菌生长),10例皮肤组织病理切片、PAS染色找到真菌孢子或星状体.发病部位主要在裸露部位58例(90.63%),如手部、前臂、面部和小腿等.有明确外伤史11例,皮损类型主要为固定型、皮肤淋巴管型、化脓性肉芽肿卫星型.各种因素(建筑、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和腐生菌大量繁殖生长是导致孢子丝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外伤和昆虫叮咬是重要致病条件.  相似文献   

2.
26例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唐国芬(江苏常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13003)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所致的慢性皮肤病。本文26例均属于原发皮肤接种性孢子丝菌病,均经服用10%碘化钾溶液而获临床治愈,随访一年无一例复发。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男性12例...  相似文献   

3.
孢子丝菌病1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林省为孢子丝菌病多发区,我们观察统计了1986~1995年10年来门诊诊治的孢子丝菌病患者,其中培养出申克孢子丝菌者142例,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142例患者来自吉林省西部白城地区58例,长春地区34例,四平地区24例,吉林地区19例,通化地区...  相似文献   

4.
报告孢子丝菌病1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2岁。右颧部出现无痛性疣状增生物5个月,于2005年2月2日来我所就诊。2004年9月患者右颧部擦伤后未予特殊处理,约1周后自愈。自愈1周后在原部位出现黄豆大结节,高出表面,呈淡红色,2周后结节增至蚕豆大,表面呈黄褐色,粗糙。  相似文献   

6.
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42岁,建筑工人。因右手背结节4个月,于2004年10月来我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手背出现1枚黄豆大结节,不痛不痒,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大,呈环形,边缘隆起,中央结痂。至入院前1个月,右臂又相继出现2枚类似结节,且进行性增大。患者既往体健,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关节疼痛,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7.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发的一种皮肤、皮下组织和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四肢等容易暴露受伤的部位.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阴囊的固定型皮肤孢子丝菌病,并对申克孢子丝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孢子丝菌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真菌培养,涂片和病理检查而确诊38例孢子丝菌病,其中皮肤淋巴管型21例,皮肤限局型17例。采用10%碘化钾2-3个月治疗,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9.
面部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56岁。因面部丘疹、结节2个月,于2006年6月1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个月前在家中水井打水时,曾被井绳擦破面部皮肤,此后在破损处出现一结节,结节逐渐增大,常有疼痛感,并在初发结节附近出现多个卫星状分布的互不融合的丘疹和结节。在当地医院切除初发结节,组织病理诊断为感染性肉芽肿,未明确病因。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和红霉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0.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附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病。现将我科门诊1989年至2006年4月经真菌培养证实的46例孢子丝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56岁,农民。主诉:右面部红色丘疹、斑块1年。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颊部出现一个针尖大小红色丘疹,后其周围出现类似几个丘疹,并逐渐增大融合成斑块,部分上覆少量黄色和暗红色痂,无明显瘙痒及疼痛。患者曾于外院就诊,具体诊断不详,未予治疗。后类似皮疹逐渐增多,向下蔓延至颏部  相似文献   

12.
1996年8月,在四川省珙县石碑乡发生因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后引起注射部位硬结、溃烂,伴同侧淋巴结肿大、溃烂的患者87例。均按一般外科脓肿抗炎治疗及手术治疗2个月,效果不佳,损害经久不愈。为诊断疾病,找到致病原因,指导治疗,我们赴当地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3.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将孢子丝菌病归为“被忽视的热带病”,近年来对孢子丝菌病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从病原体、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疫苗这五个方面综述孢子丝菌病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孢子丝菌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孢子丝菌病诊疗及流行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且资料完整的655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皮损分布、既往诊治情况等。结果: 655例患者中,男253例,女402例,男女比例1  ∶1.59;年龄3个月~81岁,36~65岁占67.79%;病程4天~8年,2~4个月占60.92%。临床以固定型(77.25%)和淋巴管型(21.83%)为主,以丘疹结节损害居多,主要分布于面部(51.45%)和四肢(43.82%)。133例有明确外伤史。499例(76.18%)患者有该病既往外院就诊史,其中误诊293例(58.72%)。误诊疾病以皮肤感染、皮炎诊断最多。结论:孢子丝菌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固定型和淋巴管型表现为主,主要累及面部、躯干,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科在1998年~2001年发现3例孢子丝菌病,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45岁,1998年7月就诊。病史6年,发病前是农民,有外伤史,现为个体户,广东籍。右踝部一鹤鹑蛋大紫红色呈疣状增生样结节,近半年来破溃、糜烂、与皮下粘连。近2个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申克孢子丝菌(SS)属于孢子丝菌属,为双相真菌,是孢子丝菌病的病原体,呈全球性分布,传播途径较多,极大危害人类的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于双相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至今没有统一标准。本文针对SS药敏试验方法和不同抗真菌药物对SS的体外敏感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40岁,农民。右下肢可见线状浸润性斑块、结节、溃疡和结痂4个月。右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有大量红细胞外溢。真菌培养可见孢子丝菌。  相似文献   

18.
孢子丝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呈全球性分布的慢性真菌病,由于孢子丝菌的黑素形成对其毒力有很大的影响,故对人体有较大危害性。现就孢子丝菌病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孢子丝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呈全球性分布的慢性真菌病,由于孢子丝菌的黑素形成对其毒力有很大的影响,故对人体有较大危害性。现就孢子丝菌病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7岁。右拇指、腕部及前臂结节伴瘙痒和疼痛3月。右前臂皮损组织病理示:化脓性肉芽肿性改变。真菌培养见申克孢子丝菌生长。诊断: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