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东  曹利平 《浙江医学》2013,35(14):1322-1325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以期为减少或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思路。方法选取行肝癌根治术的肝癌患者105例,其中22例(观察组)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83例(对照组)术后未发生肺部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指数、高血压病史、呼吸系统病史、糖尿病史、术前2周呼吸道感染史、肺部听诊情况)、术前检查结果(肿瘤位置、肿瘤大小、侵犯门静脉、侵犯肝静脉、门静脉癌栓、门静脉宽度、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腹水、Child评分、Child分级、ALT、AST、GPT、AFP、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血氧饱和度、ASA分级)以及手术信息(手术切口、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血量)。对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采用非条件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肝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输血量是肝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胸腔积液、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白蛋白水平是肝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行骨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9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41例(14.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切口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局部放疗及白蛋白与术后感染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手术时间、切口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前局部放疗及低蛋白血症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发生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手术时间、切口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局部放疗及白蛋白与术后感染有关,应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接骨板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96例,均行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回顾性分析并发症情况(软组织、肌腱、骨愈合、切口等相关并发症),并根据有无并发症将其分为2组。其中有并发症组102例,无并发症组69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02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其中腕管综合征发生率最高为23例,发生率2.9%;其次为切口感染14例(1.8%),复位不良或复位丢失13例(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在年龄、BMI、骨折AO分型、骨折类型、伴有月骨凹明显塌陷、手术时间和术者年资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型骨折(OR=2.14,95%CI1.28~3.08,P=0.004)、开放骨折(OR=3.44,95%CI 1.84~4.77,P<0.001)、伴有明显月骨凹塌陷(OR=3.79,95%CI2.11~4.98,P <0.001)以及术者年资较低(<5年)(OR=1.96,95%CI1.14~2.82,P=0.037)。结论开放骨折、伴有明显月骨凹塌陷、C型骨折以及术者年资较低是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于伴多个危险因素的,应采取更优化的方案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10年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行开放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分为早期愈合组(术后14 d内愈合)和延迟愈合组(术后所需愈合时间超过14 d),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基本情况、手术特点、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合并症及感染切口特点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潜在危险因素后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价感染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171例患者,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7.9±16.9)d;早期愈合组118例,延迟愈合组53例。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切口类型、术前白蛋白水平、糖尿病、感染切口大小、感染切口伴窦道和潜行、术后发生肠瘘和尿瘘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男性、≥ 65岁、T4期肿瘤、切口类型-Ⅲ型(感染切口)、术前白蛋白低于30 g/L、术前血红蛋白低于90 g/L、糖尿病、感染切口大于30 mm、感染切口伴潜行、术后发生肠瘘、术后发生尿瘘是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T4期肿瘤、术前血红蛋白低于90 g/L、≥ 65岁均不是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切口类型-Ⅲ型(标准偏回归系数=1.608)、感染切口大于30 mm(标准偏回归系数=0.572)。建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5.900+4.118×尿瘘+3.693×切口类型+2.830×肠瘘+2.202×糖尿病+2.089×感染切口大小+1.574×术前白蛋白水平+1.287×感染切口伴潜行,当Logit(P)=1则预示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的可能性高。 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口类型为感染切口以及感染切口大于30 mm是导致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感染切口愈合延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36例桡骨远端骨折波及关节面,按AO分类B1型4例,B2型3例,B3型3例,C1型11例,C2型7例,C3型8例.采用Henry氏切口显露,T型接骨板固定,配合克氏针固定.结果 本组3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平均13 5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及骨不愈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为6周.临床评价:优18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86 1%.结论 Henry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评估及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评估及治疗意义。方法:4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前行X线、CT扫描和CT三维重建成像,根据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移位和关节脱位的方向、程度,关节内骨折的粉碎程度,掌倾角、尺偏角的变化以及桡骨的短缩程度,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进行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结果:40例CT三维重建成像均能较清晰地显示骨折脱位在三维层面即矢状面、额状面及水平面上的方向和程度。根据术前评估决定手术方案,术后40例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5个月。参照骨折疗效标准:优26例,良12例,可2例。结论:CT三维重建把CT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有机地结合得出三维空间图像,能直观、全面、精确地显示桡骨远端的立体结构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粉碎程度、骨质量、骨折块原始移位程度进行合理的术前评估,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和内固定进行个性化临床治疗起重要作用,对术后病人的功能恢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探讨关节松动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2021年12月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行关节松动术干预的256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为效果良好组(214例)和效果欠佳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运用正位X线片评估并比较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性别、年龄、肌腱皮肤损伤、骨质疏松、骨折AO分型等可能影响关节松动术临床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关节松动术临床效果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临床指标预测关节松动术效果的价值。结果 效果良好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效果欠佳组(P<0.05);治疗后,效果良好组关节活动度优于效果欠佳组(P<0.05),效果良好组尺偏角、掌倾角均显著大于效果欠佳组(P<0.05);效果良好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效果欠佳组(P<0.05);多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女性、合并骨质疏松、合并同侧其他骨折、合并肌腱韧带损伤、骨折AO分型中B/C型均是影响关节松动术临床效果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合并骨质疏松、合并患侧其他骨折、骨折AO分型预测松动术疗效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46、0.807、0.809、0.735。结论 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有利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愈合,可以加快腕关节功能恢复;其中年龄大于60岁、女性、合并骨质疏松、合并同侧其他骨折、合并肌腱韧带损伤、骨折AO分型中B/C型均是影响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对预测关节松动术效果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79例,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9例患者中共21例(11.73%)发生感染,均为手术部位感染(SSI)。感染组糖尿病、开放性骨折、ASA分级Ⅲ级、白细胞计数异常、白蛋白异常的占比高于非感染组,骨折至手术时间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121,95%CI:1.325~3.395)、骨折类型(OR=1.859,95%CI:1.206~2.866)、骨折至手术时间(OR=1.604,95%CI:1.138~2.261)、白蛋白水平(OR= 1.455,95%CI:1.078~1.964)是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SSI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伴糖尿病、开放性骨折、ASA分级Ⅲ级及白细胞计数与白蛋白存在异常的踝关节骨折患者ORIF术后更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临床应重视并积极予以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双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复位、T型钢板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双侧桡骨远端骨折共144例,术后1周内疼痛减轻即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9周,无骨折移位、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和伤口感染发生。结论手术治疗双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有效、并发症少,早期活动关节,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3 cm内的松质骨骨折,桡骨干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以远的部分。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临床上对于关节外或关节内的无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或虽有移位但移位较轻,常可在门诊经手法整复石膏固定后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最终患者得到良好的功能恢复,但对于发生在关节内的骨折,且骨折有明显移位,或虽发生在关节外,但为不稳定型骨折,不宜行手法整复,或手法整复失败者,均需行手术复位固定,本文收集了我科2007年~2009年间收治需手术的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我们就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要] 〖HTH〗目的〖HTSS〗观察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及其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HTH〗方法〖HTSS〗选择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86例,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闭合复位和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评分、术后颈干角和肩关节活动度。 〖HTH〗结果〖HTSS〗2组临床疗效和总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nstant-Murley评分和术后颈干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相似,且具有微创、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摘要] 〖HTH〗目的〖HTSS〗〖KG*2〗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危险因素,探讨引起再骨折的主因。 〖HTH〗方法〖HTSS〗〖KG*2〗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176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折分为A组(骨折组,共21例)和B组(对照组,含手术椎体再骨折3例,跳跃椎体骨折2例,未骨折150例,共155例),记录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穿刺方式、体重指数、术前骨密度、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是否渗漏、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及脊柱矢状面是否失衡等因素,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HTH〗结果〖HTSS〗〖KG*2〗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是否渗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及脊柱矢状面失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术前低骨密度值、脊柱矢状面失衡是导致PVP/PKP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穿刺方式、体重指数、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是否渗漏等无明显关系;对患者进行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骨搬移治疗的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对合端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 结果138例患者获得8~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4.76±8.49)个月。术后对合端愈合81例;对合端不愈合57例,发生率为41.3%,其中对合端骨质硬化21例(15.2%),线位不良18例(13.0%),折端骨质吸收萎缩13例(9.4%),软组织嵌顿5例(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搬移方向是骨搬移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并发对合端骨不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是骨搬移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骨搬移技术是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对合端不愈合的概率高,年龄、是否吸烟、局部软组织条件、骨块搬移距离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估D-二聚体动态变化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因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4例。监测术前、术日、术后第1,2,3,6,9,12天血浆D-二聚体值,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第2,5天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D-二聚体显著升高时,即刻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无法确诊的病例,行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绘制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动态变化对DVT的预测价值。 结果 94例患者中发生DVT 20例(21.3%)。2组D-二聚体水平均呈升高再降低趋势,术后第3天达峰值,血栓组变化幅度较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日至诊断DVT的中位时间为3 d。在术后第3天D-二聚体水平显示中等精度,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40~0.971,P<0.001)。截止到最大约登指数为0.696对应cut-off值为6.23 mg/L。 结论 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DVT有重要意义,第3天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DVT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HTH〗目的〖HTSS〗探讨囊壁硬化联合关节镜治疗腘窝囊肿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影响。 〖HTH〗方法〖HTSS〗选取腘窝囊肿7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及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囊壁硬化联合关节镜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关节镜治疗。观察2组治疗疗效,评价2种方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HTH〗结果〖HTSS〗2组术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Lysholm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总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囊肿类型、手术方式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 〖HTH〗结论〖HTSS〗相较关节镜治疗,囊壁硬化联合关节镜治疗腘窝囊肿的效果更好,且术后复发率较低。对于手术时间≥1 h、术后发生感染、分叶型囊肿及采用关节镜下囊肿内引流治疗的患者应警惕其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TigerTape线带绑扎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2例,采用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复位TigerTape线带绑扎固定撕脱骨折块的治疗方法。记录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锻炼方式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及后抽屉试验的结果,评估患侧膝关节术后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9.52±17.42) min,微创手术出血均少量,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第2天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其中肌间静脉血栓3例,胫前静脉血栓1例,胫后静脉血栓1例,给予抗凝药物治疗1周后,复查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均未见血栓。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发生肺血栓栓塞、感染、神经和血管损伤、膝关节黏连僵硬等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所有患者,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91±6.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93±121)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6个月后抽屉试验查体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 结论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TigerTape线带绑扎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bipolar 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and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PKERP)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EKRP组40例和PKRP组49例,比较2组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 结果PKERP组手术时间、术后尿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KRP组,血色素降低幅度小于PKRP组(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2组IPSS评分、QOL评分和最大尿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低于术前,最大尿流率大于术前(P<0.05)。 结论PKERP及PKRP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KERP在手术时间、血色素降低情况、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PKR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应用不同镇痛剂量舒芬太尼镇痛和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73例择期行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进行镇痛、镇静,随机分为A组(21例)给予舒芬太尼0.02 μg·kg-1·h-1、B组(27例)给予舒芬太尼0.04 μg·kg-1·h-1、C组(25例)给予舒芬太尼0.06 μg·kg-1·h-1。比较各时间点用药总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视觉模拟疲劳评分(Visual Analogue Fatigue Score,VAFS)及White镇静评分情况,统计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B组和C组术后6 h、12 h、24 h、48 h时VAS和VAFS镇痛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和VAF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时间点White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P<0.05);而A组与B组各时间点White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4 μg·kg-1·h-1适宜用于颌面部截骨整形术后PCIA,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究全髋双动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行全髋双动置换术,纳入全髋双动置换术组,45例患者行PFNA手术治疗,纳入PFNA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PFNA组(P<0.05);末次随访时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髋双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与PFNA术比较,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HTH〗目的〖HTSS〗探讨改良Kawase入路手术切除治疗岩斜区脑膜瘤(petroclival meningiomas,PCMs)的临床价值。 〖HTH〗方法〖HTSS〗回顾性分析102例PCM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组(A组)50例和改良Kawase入路组(B组)52例,患者均给予PCMs常规基础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切除治疗,B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采用改良Kawase入路手术切除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肿瘤切除程度、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2组肿瘤切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2组术后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 〖HTH〗结论〖HTSS〗改良Kawase入路手术切除治疗PCM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作为临床治疗PCMs患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