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遮盖时间治疗儿童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行遮盖疗法及弱视训练的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30例每日遮盖2 h;B组30例每日遮盖4 h。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B组BCVA相比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与B组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眼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而言,早期遮盖时间越长效果越理想,利于提升矫正视力,治疗6个月后短时间遮盖也能达到长时间遮盖的效果,对治疗6个月后儿童应用短时间遮盖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完全遮盖法与部分遮盖法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遮盖法与部分遮盖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86例3~6岁弱视患儿分为完全遮盖组46例和部分遮盖组40例.两组在进行红光闪烁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完全遮盖组除睡眠时间,其余时间完全遮盖健眼;部分遮盖组每日仅遮盖健眼4小时.双眼视力接近时逐步减少遮盖时间,但仍需保证每周不少于7小时遮盖时间.治疗第5周、第16周和第6个月时分别检测患者视力,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第5周时完全遮盖组疗效明显优于部分遮盖组(P<0.01),治疗第16周时两组疗效差异减小(P<0.05),治疗第6个月时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遮盖法治疗弱视近期疗效较部分遮盖法为佳,且不影响健眼视力,但两种方法长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4.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86-4087
分析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阶段性治疗的疗效。选取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150眼)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阶段性弱视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阶段,观察治疗4阶段(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4个阶段的疗效。经阶段性治疗,80例患儿(150眼)每次复诊时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前次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经4个阶段(12个月)的治疗后,80例患儿(150眼)各个阶段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68.0%、80.67%、98.67%,且各个阶段的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节段性治疗疗效差异较大,且随着治疗阶段的增加,矫正视力提升也不一致,但总有效率随阶段性治疗的延长而相应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屈光矫正、精细训练、遮盖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弱视矫治。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矫正视力、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均低于参照组,屈光度及调节滞后量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儿眼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于位置锐度代表了人眼所能识别的最小空间纹理,作者选择了位置辨别训练来观察对儿童弱视者某种视觉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的治疗作用.目的:评价位置辨别训练改善弱视患者位置辨别功能进而提高视力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自身对照试验,于2006-07/2009-0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完成.对象:选择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7±1)岁.方法;采用位置噪声分类图像进行弱视治疗.位置辨别能力的训练每天进行2次,终止时间为受试者的位置辨别水平达5级且维持恒定状态.每位受试者在接受训练前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最佳戴镜矫正视力,训练4~6个月后再次检测最佳戴镜矫正视力,视力检测结果对照logMAR视力进行转换.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弱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以及位置辨别能力的差异.结果:在戴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前提下接受视知觉学习的时间为(9.5±2.1)个月.弱视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294±0.176logMAR,0.028±0.097logMAR,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18.943,P=0.000).治疗前、后位置噪声分别为(2.7±1.6),(3.9±1-2)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5.543,P=0.000).结论:位置辨别训练可以改善弱视者的位置辨别功能,此改善可转化为最佳矫正视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100-4101
目的对比分析视知觉学习与传统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诊治的18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视知觉学习组与传统疗法组各90例,传统疗法组患者采用描红、穿针等精细目力训练、红光闪烁仪等传统方式治疗,视知觉学习组采用视知觉学习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视知觉学习组与传统疗法组在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上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和重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上比较,视知觉学习组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组(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9.
东营市儿童弱视调查与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东营市儿童弱视发病情况,比较传统干预法和深度干预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筛查东营市5 742名3~12岁儿童视力,对低视力患儿进行屈光检查、眼底检查、裂隙灯检查,分析该地区3~12岁儿童的弱视发病率,确定弱视类型及弱视程度。对3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深度干预治疗,对随机门诊就诊的34例屈光不正性患儿进行传统干预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查出现低视力患儿1 091例,弱视患儿131例,弱视检出率为2.3%。其中3~6岁儿童共1 422例,低视力患儿269例,弱视患儿45例,弱视检出率为3.2%;7~12岁儿童共4 320例,低视力患儿822例,弱视患儿86例,弱视检出率为2.0%。视力提高行数传统干预组为(3.36±1.36)行,深度干预组为(5.14±1.72)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1)。立体视觉回复传统干预组为45.3%,深度干预组为58.1%。结论:东营市3~12岁儿童弱视检出率为2.3%,深度干预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优于传统干预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视觉功能训练系统与传统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及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100例(200眼)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和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每组50例(100眼)。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双眼视功能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的72.00%(P<0.05)。干预后,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的立体视、双眼视正常率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异常率低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P<0.05)。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8.00%,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的72.00%(P<0.05)。结论 儿童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中,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的临床效果较传统综合疗法显著,更能有效改善儿童的双眼视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完全遮盖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88例患儿(99眼),给予常规治疗和连续完全遮盖法,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屈曲性质上,近视痊愈率49.18%,显效率21.31%,远视痊愈率34.21%,显效率39.47%。注视性质上,中心痊愈率57.41%,显效率27.78%,总有效率94.44%,偏心痊愈率31.11%,显效率35.56%,总有效率84.45%。戴镜年龄上,3~6岁痊愈率49.21%,总有效率92.07%,7~13岁痊愈率36.11%,总有效率77.78%。屈曲程度上,轻度痊愈率48.49%,总有效率100%;中度痊愈率35.56%,总有效率88.89%;重度痊愈率14.28%,总有效率58.14%,轻度与中、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力、AULCSF、Smax、Fr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完全遮盖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弱视训练联合阿托品压抑疗法和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4例弱视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压抑和遮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弱视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活度、立体视觉恢复情...  相似文献   

14.
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系统的建立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系统,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方法从2003年开始我院在12所小学与幼儿园进行弱视斜视筛查,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随访,创建“弱视斜视家长俱乐部”等。结果普查人数逐年增多,弱视斜视治疗量逐年增加,治疗效果不断提高.来院就诊量逐年上升。结论建立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系统,可以使儿童弱视斜视得到正规治疗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弱视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短时遮盖治疗,观察组采用短时遮盖联合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平均视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视力提高行数、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平均视力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黏膜干燥1例,心动过速1例,对照组发热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疗效理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高度近视手术前后眼调节力变化。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6例212眼,观察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百分比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具有疗效确切,稳定性、预测性高,损伤较小,视力恢复快,不引起角膜上皮的过度增生,术后反应轻微、无术后疼痛或角膜上皮下混浊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手术虽有短暂的单眼调节幅度下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适应及锻练调节幅度也逐渐恢复至术前戴镜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白内障术后2h开放点眼与术后第1天开放点眼对患者术眼角膜水肿和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55例(24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开放点眼组和常规包盖组。早期开放点眼组(n=120)术后在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后纱布包眼,2h后解除包盖,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点眼1次/小时至临睡前,睡前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常规包盖组(n=120)术后在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后纱布包眼,术后第1天晨解除纱布包盖。比较2组患者术后2h、术后第1天晨术眼角膜水肿情况及裸眼远视力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2h术眼视力及角膜水肿、异物感、畏光、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开放点眼组术后第1天晨角膜水肿程度、视力及视力提高3排以上百分比明显高于常规包盖组(χ2=8.825,P0.05;t=3.751,P0.05;χ2=19.509,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亦无切口裂开。结论术后2h开放点眼有利于减轻角膜水肿,术后第1天视力提高更理想。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小儿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尊重患儿及家长的意见,将120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遮盖法、弱视综合仪训练、家庭精细作业等治疗,观察组除了上述的治疗外,采用多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小儿弱视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手术结合视觉训练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关于手术结合视觉训练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采用NoteExpress进行文献管理,去重后由2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学龄期哮喘患儿人性化服务的方法 与效果.方法 将65例哮喘急性发作息儿按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由专科护士给予哮喘和雾化知识认知指导,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院外延伸人性化服务,把空气压缩泵借给患儿回家使用,示范雾化操作过程和吸人技术,电话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生活指导及预约随诊.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