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33的表达水平,及外源性IL-10刺激对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CRSwNP,ECRSwNP)中IL-3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手术获取ECRSwNP 12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non-eosinophilic CRSwNP,nECRSwNP)8例及12例正常鼻黏膜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组织中IL-10及IL-33表达水平。另收集10例ECRSwNP样本,以含或不含100 ng/ml IL-10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同一患者样本24 h后,ELISA及免疫组化检测IL-33表达量。结果 IL-10在ECRSwNP组、nECRSwNP组、对照组中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IL-33在ECRSwNP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在ECRSwNP组中,IL-10与IL-33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470,P=0.0052);在nECRSwNP组及对照组中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IL-25、IL-33和TSLP在33例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30例非嗜酸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和2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中表达。结果 IL-25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和non-ECRSwNP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IL-33 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LP mRNA和蛋白在ECRSwNP组表达高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IL-25、IL-33和TSLP在ECRSwNP及non-ECRSwNP均有表达;IL-25和TSLP在CRSwNP患者鼻息肉中表达显著增高,在CRSwNP患者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IL4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 选取符合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诊断标准的9例患者标本,根据鼻息肉组织病理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分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NECRSwNP)两组,比较两组样本不同炎症细胞计数差异。设计DNA甲基化引物,MassARRAY法进行IL4基因CpG位点DNA甲基化检测。运用线性拟合回归探究Eos计数和IL4基因CpG位点甲基化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 ECRSwNP组Eos计数高于NECRSwNP组(P=0.0043),其他炎症细胞数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DNA甲基化检测显示,ECRSwNP组CpG位点5(CpG-5)的甲基化率显著低于NECRSwNP组(P=0.0311)。我们还发现IL4基因CpG-5甲基化率和组织Eos浸润有着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2=0.53,P=0.0261)。通过回归模型拟合得到Eos=496.25-5.13×CpG-5(DNA甲基化率),结果表明随着IL4基因CpG-5甲基化水平的降低,鼻息肉中Eos浸润增加。结论 IL4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与Eos浸润程度相关,为CRSwNP发病机制提供表观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炎性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3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22例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与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Th淋巴细胞、Tc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表达及上皮层破坏和基底膜增厚。结果 CRSwNP中各炎性细胞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RSsNP中除树突状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外,其余炎性细胞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中性粒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RSwNP。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组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显著高于CRSsNP组。non-ECRSwNP和CRSsN P组与ECRSwNP比较基底膜显著增厚。ECRSwNP组复发率明显高于non-ECRSwNP与CRSsNP组。结论 炎性细胞在CRS发病机制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鼻息肉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表达差异。方法 招募依据EPOS2012指南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共26例,术中收集鼻息肉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鼻息肉中SAA表达;采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检测病理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并依据比值将CRSwNP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CRSwNP);采用Spearman分析鼻息肉中SAA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non-ECRSwNP中的鼻息肉中SAA水平显着高于ECRSwNP组(P <0.001)及健康对照组(P <0.001)。鼻息肉中SAA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 SAA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鼻息肉中表达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比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wAR)及不伴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NPsAR)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IL5的表达水平,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在不同鼻腔炎性疾病发生中作用的差异。 方法 对10例ACP、9例NPwAR及14例NPsAR组织切片行H&E染色,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进行计数;提取组织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对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的浸润显著低于NPwAR(P<0.001),嗜酸性粒细胞在ACP中浸润百分比的中位数低于NPsAR,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在NPwAR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PsAR(P<0.05)。在ACP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sAR(P<0.05)和NPwAR(P=0.001),且NPsAR组织中IL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PwAR(P<0.05)。 结论 ACP与NP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参与了NP的发病过程,并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ACP的形成中可能未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 h r o n i 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CRSwNP)合并哮喘(asthma,A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C R S w N P 合并A S 组(CRSwNP+AS组)组与CRSwNP不伴AS组(CRSwNPAS组)的转录组表达差异。方法 纳入北京协和医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CRSwNP患者201例,比较CRSwNP+AS与CRSwNP-AS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通过RNA-Seq分析二者转录组差异。结果 CRSwNP+AS占22.9%,CRSwNP-AS占77.1%。与CRSwNP-AS相比,CRSwNP+AS在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或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比例、筛窦CT评分及CT总分、外周血及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上均显著高于 CRSwNP-AS组。RNA-Seq结果显示,与CRSwNP-AS组相比,CRSwNP+AS组上调的基因主要与2型免疫炎症反应及组织重塑有关,如CLCA1、COL6A5、IGHE、CCL7、CCL24、CCL26、CCR3、IL-5、IL13等。结论 CRSwNP+AS患者临床表现更重,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更高,2型免疫反应相关基因表达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用于临床实践的诺模图。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97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将其分为ECRSwNP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ECRSwNP有预测价值的术前特征资料,并构建用于临床实践的诺模图。采用SPSS 26.0和R语言软件4.1.2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是否合并哮喘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日本难治性嗜酸性慢性鼻窦炎流行病学调查(JESREC)评分、上颌窦评分、前后组筛窦评分、CT总分、E/M(筛窦与上颌窦的Lund-Mackay评分比值)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的诺模图显示,基于哮喘史、外周血EOS、外周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息肉中IL-5 mRNA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状态的相关性,以期加深对鼻息肉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16例鼻息肉中IL-5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别采用chromotrope特染和免疫组化(抗EG2)法,标记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活化嗜酸性粒细胞.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16例鼻息肉组织中均有IL-5mRNA表达,而10例中鼻甲组织中只有1例显示IL-5mRNA表达.②变应性患者(n=5)和非变应性患者(n=11),IL-5/β-actin光密度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IL-5/β-actin光密度比值与chromotrope 2R阳性细胞密度相关(y=-30.892+-107.530x,r=0.510,P<0.05),与EG2阳性细胞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r=0.376,P>0.05).结论:IL-5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稳定表达,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说明组织中IL-5的基因表达状况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白介素 5(IL 5)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IL 5与嗜酸性粒细胞积聚及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对变应性鼻炎下鼻甲粘膜(A组)、单发鼻息肉组织(B组)、无变应性鼻炎下鼻甲粘膜组织(C组)切片进行IL 5染色,对IL 5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分类,对统计结果行方差分析。结果:A、B两组组织中可见较多的IL 5阳性染色细胞,多见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阳性染色,两组IL 5阳性细胞总数、Eos计数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C组(P<0.01)。结论:IL 5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鼻息肉组织内浸润的多种炎性细胞中表达,能客观反映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程度,可作为变应性鼻炎诊断评分系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半乳糖凝集素10(Galectin-10)在不同程度嗜酸粒细胞浸润的鼻息肉中的表达差异,探讨Galectin-10是否可作为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的新型标志物,及其在ECRSw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共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14~74岁。36例患者分为3组:ECRSwNP组11例;非嗜酸粒细胞性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组15例;对照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10例。采用HE染色对CRSwNP进行组织学评估并将其分为ECRSwNP和non-ECRSwNP。根据患者有无变应性鼻炎,将CRSwNP患者分为AR组及非AR组(non-AR),将CRSwNP与对照组根据是否属于特应性状态分为特应性状态阳性组(Atopy)及阴性组(non-Atopy)。免疫组织化学测定Galectin-10在ECRSwNP、non-ECRSwNP及对照组组织中的阳性定位及半定量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alectin-10蛋白分别在3组中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alectin-10 mRNA在3组中的不同表达;分析Galectin-10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如合并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特应性状态是否相关。运用IBM SPSS 19.0及Graphpad prism 7.0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作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Galectin-10主要位于嗜酸粒细胞,与non-ECRSwNP组(0.028±0.004)和对照组(0.025±0.004)相比,ECRSwNP组中Galectin-10的半定量表达(0.051±0.00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62、5.137,P值均<0.01),non-ECRSwN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0,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Galectin-10蛋白的表达发现,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相比,ECRSwNP组中Galectin-10蛋白的表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51、27.376,P值均<0.01),non-ECRSwN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1,P>0.05)。Galectin-10 mRNA在3组中的表达:与non-ECRSwNP组(1.188±0.054)和对照组(1.020±0.142)相比,ECRSwNP组Galectin-10 mRNA表达量(2.413±0.303)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73、4.156,P值均<0.05),non-ECRSwN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0,P>0.0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间Galectin-10蛋白的半定量表达差异,结果显示AR组与non-AR组比较,Galectin-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特应性状态阳性组(Atopy)与特应性状态阴性组(non-Atopy)相比,Galectin-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Galectin-10在ECRSwNP中表达升高,但是在AR与non-AR以及在特应性状态阳性组(Atopy)与特应性状态阴性组(non-Atopy)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Galectin-10可作为ECRSwNP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并可能在非变态反应诱发的ECRSwNP发病机制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鼻腔应用布地奈德对鼻息肉中IL-5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鼻腔应用布地奈德治疗对鼻息肉中 IL - 5表达的影响 ,深入了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治疗对鼻息肉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ABC法 ,观察经布地奈德治疗 6~ 8周和未经治疗的鼻息肉组织 (各 16例 )中 ,IL -5阳性细胞的浸润和分布状况。结果 :鼻息肉组织固有层中可见 IL - 5阳性细胞表达 ,且多为嗜酸性粒细胞 ,IL - 5阳性细胞密度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 (y=14.782 + 2 .0 0 2 x,r=0 .6 48,P <0 .0 1)。经布地奈德治疗的鼻息肉组织中 IL - 5阳性细胞的浸润程度有下降的趋势 ,但与未治组织的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 (P >0 .0 5 )。结论 :1IL - 5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密切相关 ,嗜酸性粒细胞是鼻息肉组织中 IL- 5的来源之一 ;2鼻腔应用布地奈德 6~ 8周治疗可能抑制鼻息肉中 IL- 5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炎性亚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初步探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比例在分类中的作用,进而探究合并症(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对鼻息肉炎性亚型界定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确诊为 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分为Eos浸润组(ECRSwNP)与非Eos浸润组(non-ECRSwNP)。对两组患者血Eos百分比、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总IgE、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及鼻内镜手术翻修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将血清总IgE、血Eos百分比、鼻息肉Eos浸润程度及鼻窦CT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及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合并症构成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合并症时ECRSwNP的诊断截断值变化情况。以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ECRSwNP具有较高的鼻内镜手术翻修率及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合并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炎性亚型的鼻息肉患者鼻窦CT评分、血Eos百分比及血总IgE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 分别为1028.00、1143.50、800.00,P 均<0.05),两组之间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U =2155.50,P =0.232);血Eos百分比和组织Eos浸润程度之间及鼻窦CT评分与二者之间存 在显著相关性(r =0.538、0.568、0.419,P 均<0.05),其他指标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合并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可显著增高血Eos百分比,相比无合并症及仅合并变应性鼻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541.50、689.00,P均<0.05),其他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合并症时ECRSwNP血Eos百分比截断值范围是3.05%~4.8%。结论 ECRSwNP及non-ECRSwNP具有不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合并变应性疾病可增高鼻息肉血Eos百分比,并影响以血Eos百分比为诊断指标的鼻息肉炎性亚型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2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①HE染色显示鼻息肉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urvivin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分析显示,鼻息肉组Survivin的积分光密度(IOD,103/HP)为50.21±6.32,与对照组5.67±0.58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鼻息肉中Survivin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表达密切相关(r=0.673,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Survivin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上调,且二者有协同表达关系。鼻息肉可能是通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使炎性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促进炎性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生长,导致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bEOS)相关复合指标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和2014~2016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初诊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并行鼻内镜手术的115例和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bEOS相关复合指标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tissue eosinophil percent,tEOS%)的相关性,评估bEOS%、bEOS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 值(bENR)、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bELR)的预测价值,以及该预测价值的稳定性。结果 bEOS%、bEOS绝对值、bENR、bELR与tEOS%具有相关性(P<0.001),且对ECRSwNP有预测价值(P<0.001)。其中,bENR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17),bEOS%次之(AUC=0.815)。比较不同年代bEOS相关复合指标对ECRSwNP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U|<1.96,P >0.05)。结论 bEOS相关复合指标对ECRSwNP有中度预测价值,bENR的预测价值最高,且随炎症浸润程度无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CRSwNP)的细胞表型分布及其临床特征,并确定苏州地区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预测息肉复发的最佳分界点。方法 选取74例就诊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的CRSwNP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鼻息肉组织标本HE染色,计数炎性反应细胞数量。依据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百分比,分为五种表型。分析五种细胞表型的分布比例,并比较不同表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应用ROC曲线,确定苏州地区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预测息肉复发的最佳分界点。结果 苏州地区CRSwNP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12.1%(9/74),远低于北京地区(37.2%)。该表型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CT评分与其他组相比均最差,复发率高达100%。浆细胞性鼻息肉和淋巴细胞性鼻息肉占总病例数的一半以上。与北京地区相仿,中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比最少,为9.5%(7/74)。本研究中鼻息肉的术后复发率为32.4%(24/74)。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8.5%时,预测息肉复发的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96%。结论 苏州地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比例明显低于北京,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8.5%,是预测息肉复发的最佳分界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192例CRSwNP患者,根据血清sIgE检测结果分为sIgE阳性组和sIgE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术前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IgE阳性与否和嗜酸性粒细胞是否浸润在例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学特征方面,sIgE阳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其他3组比较在术前VAS评分(P<0.05),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过敏反应关系并不确定。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合并sIgE阳性主客观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索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对照黏膜来源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hNECs)物理屏障关键分子的影响。方法 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0.1和0.3)的RSV分别感染鼻息肉(n=21)和对照黏膜(n=9)的hNECs 24 h和48 h后,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ZO-1、ZO-2、Claudin-1、Claudin-4、Occludin、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RSV感染hNECs后,ZO-1、ZO-2、Claudin-1、Claudin-4、Occludin、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但只在鼻息肉来源的hNECs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SV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组织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4例CRSwNP患者以及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RSwNP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切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将CRSwNP分为非嗜酸性CRSwNP组(non-eCRSwNP,n=33)和嗜酸性CRSwNP组(eCRSwNP,n=41)。术前收集入组患者的外周血检测SCCA在血清中的浓度,观察其与临床指标的联系及其在不同组织分型患者中浓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SwNP组患者血清SCC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与non-eCRSwNP组相比,eCRSwNP组患者血清SCC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CRSwNP患者血清SCCA浓度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r=0.404,P=0.000 4)、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r=0.283,P=0.015)均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提示血清SCCA水平与CRSwNP组织亚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能较好地将两者进行区分[曲线下面积(AUC)=0.844,P=0.000]。结论CRSwNP患者血清SCCA表达上调且与组织嗜酸性炎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术前鉴别CRSwNP亚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鼻息肉组织中IL-4、IL-5、IL-6、IL-8的水平及表达方式,探讨细胞因子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4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中IL-4、IL-5、IL-6及IL-8的浓度,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其表达,以22例行鼻中隔手术患者中鼻甲黏膜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鼻息肉组IL-5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IL-6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在变应原皮试阳性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5。IL-4主要表达于息肉组织内炎性细胞,多为淋巴细胞或浆细胞;IL-5主要表达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IL-6、IL-8主要表达于息肉上皮层及息肉组织中的炎性细胞,皮试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无明显区别。结论:IL-5及IL-8在所有鼻息肉组织中具有一定作用,而IL-4仅在变应原皮试阳性息肉中具有一定意义,IL-6在鼻息肉组织中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