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39-2841
选择收治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110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设为对照组(48例)与研究组(62例),对照组行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行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疗效及并发症。治疗后研究组p H值、Pa CO_2、Pa O_2及PO_2/Fi O_2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气道损伤、肺不张及动脉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5)。NRDS患儿行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减少住院费用与并发症,缩短氧疗、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收诊治的68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予以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以早期CPAP治疗。治疗1 d后,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氢离子浓度指数(p H值)等指标,并分析2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SaO_2、p(O_2)、p H值水平均显著升高,p(CO_2)水平显著降低;研究组患儿SaO_2、p(O_2)、pH值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C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儿死亡率为2. 94%,低于对照组的20.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CPAP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儿血气指标的改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及病死情况的发生,且能够促进患儿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地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分压(Pa O_2)、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和p H。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 O_2、Pa CO_2、p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 O_2、Pa CO_2、p H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阻肺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示,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RDS早产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按常规仰卧位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采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体位变换,观察两组早产儿的血气分析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早产儿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OI)有所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有所下降,且观察组p H值、Pa O_2、OI明显高于对照组,Pa 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气道阻力(R)、胸肺顺应性(TC)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的心率(HR)与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血压(MAP)无显著变化(P0.05),且两组早产儿治疗后CVP、MAP、H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实施不同体位变更护理,可提高RDS早产儿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氧合状态,改善呼吸动力学与血气分析指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频振动通气在早产儿合并重症肺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合并重症肺病的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患儿选用高频震荡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患儿选择常频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合指数(OI)、并发症发生率和转归。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P0.05);治疗后8 h、24 h、48 h,2组p(O_2)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提高,而2组的p(CO_2)、OI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观察组的p(O_2)、p(CO_2)、OI在治疗后8 h、24 h、48 h较之前不断显著改善,且均显著优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治愈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治愈率68.33%(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换气、肺通气,可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NCPAP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NP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X线胸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6、12 h两组患儿p H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水平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p H值、Pa 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且X线胸片12 h好转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CNP可有效减少RDS新生儿NCPAP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改善患儿血气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防治早期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胎龄≤32周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氨茶碱治疗)和观察组(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P0.05);2组患者治疗后1 h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12 h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可显著改善早期拔管失败早产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NSur 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1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应用持续正压通气的呼吸支持方法治疗;2012年至2013年23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为观察组,采用INSUR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p H等)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支持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的p H、Pa O2、Pa O2/Fi O2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上升,Pa CO2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68.8±16.1)h]、氧疗时间[(8.5±3.6)d]、住院时间[(19.8±6.2)d]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BPD发生率、有创通气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INSURE技术进行呼吸支持治疗能够缩短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少,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2组患儿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吸痰治疗,观察组采取密闭式吸痰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动脉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菌群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动脉氧分压[p(O_2)]及动脉血二氧化氮分压[p(C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p(O_2)、p(CO_2)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p(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儿颅内出血、气道损伤、气漏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菌群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联合机械通气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维持时间及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0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BAL+NIPPV治疗组),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治疗后12 h以及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24 h,p H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p H值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p(CO_2)、p(O_2)与治疗前比较,p(CO_2)降低,p(O_2)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气管插管、腹胀和鼻面部压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患者p(O_2),降低p(CO_2),提高血p H值,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纠正患者酸碱失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新法气管内给药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28~34周早产儿25例。所有患儿在出生后1h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将患儿按不同气管内给药方式分为传统给药组(Ⅰ组)14例和新法给药组(Ⅱ组)11例,观察2组用药中的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及术前、术后1,12h动脉血气的变化,并比较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药物咳出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后,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咳出发生率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Ⅰ组患儿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及心率增快,与Ⅱ组及自身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1h后2组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12h后,PaO2Ⅰ组低于Ⅱ组(P〈0.01),PaCO2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新的气管内给药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但可减少药物咳出,避免重复用药,还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120例NRDS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模式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和专科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脑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相关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Pa O2、OI均升高,Pa CO2、Fi O2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脑损伤总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患儿脑损伤总发生率为31.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NRDS早产儿中,不会增加患儿脑损伤发生率,辅以专科特色护理干预可起到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作用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将49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及氧疗等常规治疗;吸入NO(iNO)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O吸入治疗,NO与机械通气同步使用,吸入浓度从10ppm开始,最高不超过30ppm,持续吸入时间24~36h,同时动态观察血气主要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4h)pH、PaO2、PaCO2、PaO2/FiO2、SaO2及肺泡动静脉氧分压差(A-a)PO26项血气指标的改善,iNO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iNO组在治疗后不同时期(1、12、24及36h)6项血气指标均有较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除治疗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后12、24及36h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与吸入时间相关;iNO组在治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转归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吸入NO治疗NRDS,尤其是重症和早产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氧合功能,增加通气/血流比值,从而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预后。对吸入NO的最有效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重症NRDS早产儿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HFOV+SIMV模式)20例和对照组(SIMV或A/C模式)20例,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1h、12h和24h血气变化、上机时间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机后1h与对照组比较,血氧分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上机后12h、24h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03、0.23;0.33、0.55,P均>0.05)。研究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5);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结论 HFOV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治疗早产儿重症NRDS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塞式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85例极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nDuoPAP组45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40例,主要观察两组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24 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aO2/FiO2)、失败例数等。结果 nDuoPAP组无创辅助通气1 h、12 h、24 h评估PaCO2、PaO2、OI与nCPAP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与nCPAP组上机失败率(4.44%vs.22.50%)以及呼吸暂停发生率(13.33%vs.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与nCPAP组无创通气时间[(3.61±0.97)d vs.(3.44±1.18)d],发生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内出血(IVH)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uoPAP治疗NRDS,与nCPAP相比更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2年6月15日-2006年6月15日本院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351例,将进行面罩NIPPV者作为治疗组,未进行NIPPV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再按血气分析的结果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轻度呼衰:5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5 mm Hg;中度呼衰:66 mm Hg≤PaCO2≤80 mm Hg;重度呼衰:81 mm Hg≤PaCO2≤95 mm Hg;极重度呼衰:≥96 mm Hg.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COPD伴不同程度Ⅱ型呼衰患者经NIPPV治疗后,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aCO2则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重度和极重度呼衰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pH值、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程度呼衰患者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插管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随呼衰程度加重,插管率、病死率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NIPPV对不同程度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呼吸科救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重度呼吸性酸中毒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n =28)和常规基础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n =28),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pH值、PaO2及PaCO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pH值、PaO2及PaCO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pH值、PaO2及PaCO2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均<0.05).实验组有4例予以有创机械通气,插管率为14.29%,对照组11例予以有创机械通气,插管率为39.29%,两组治疗后插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重度呼吸性酸中毒的Ⅱ型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治疗后的有创通气的病例数,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单纯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与NIPPV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行NIPPV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呼吸肌功能以及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程度。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6 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Borg评分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PaO2、(MIP)、最大呼气压(MEP)及6MWD明显升高,PaCO2及Borg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减轻其缺氧及呼吸困难程度,增加其运动耐力,在慢阻肺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压通气拔除气管插管(简称拔管)对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行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法,实验组则采取在患者吸气期给予5~25 cm H2O纯氧正压通气,于呼气期拔管.比较2组患者拔管前、拔管后l,5,10 min的PaO2、PaCO2、SaO2、动脉血pH值和RR变化,同时观察拔管期间呼吸道梗阻情况.结果 拔管后2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在各对应时点进行比较,实验组变化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变化的持续时间缩短50%以上.拔管后对照组发生呼吸道梗阻4例,实验组未发生呼吸道梗阻,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法能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氧合,使患者拔管后各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较为平稳,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拔管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extubation on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orotracheal intubation after intracardiac opening operation under direct vi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We used traditional method to pull out 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t 5 ~15 cm H2O during inspiration and pulling out tracheal intubation during expi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hange of arterial blood PaO2, PaCO2, SaO2, pH and respiratory rate before and 1min、5min、10min after extubation was observed,and also the incidence rate of air tube obstruction was recorded. Results The change amplitude of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es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and the length of change time reduced more than 50%. There were 4 air tube obstru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obstru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extubation can raise lung's compliance and improve oxygenation. And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es are more stable. It ca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hypoxemia and is a much more safe metho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GCS≤8分34例为昏迷组,GCS>8分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综合护理干预下NIPPV治疗后的转归和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氧合指数(PaO2/FiO2)、PaCO2。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Ⅱ分值、呼气压力(EPAP)设定值、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有创通气比例、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吸气压力(IPAP)设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经NIPPV治疗后2 h、24 h,动脉血pH值、PaO2/Fi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IPPV治疗前,治疗失败者的APACHEⅡ值高于治疗成功者(P<0.05),而两者间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后,治疗成功者GCS高于治疗失败者,血气分析指标也比治疗失败者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综合护理干预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IPPV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