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27-30+19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97例,分别检测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1 d的D-二聚体水平,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DVT组(n=9)和非DVT组(n=88),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内不同时间段及各组间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 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1 d D-二聚体水平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较手术当天更准确,最佳临界值为4.23 mg/L时,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6.6%,曲线下面积为0.9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当天、术后1 d D-二聚体明显升高、Wells评分1分、基础疾病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是否腔镜手术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D-二聚体水平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更具临床价值的D-二聚体临界值及其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预防中的必要性。方法对112例年龄>65岁的下肢骨折患者分别在术前第2天,术后第3、7、10天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第5天行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统计分析探讨更具临床价值的D-二聚体临界值。结果 术后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普遍升高。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阴性患者相比,DVT阳性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D-二聚体水平>3mg/L诊断DV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7%和86.96%。统计分析显示,以3mg/L作为D-二聚体临界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以3mg/L作为D-二聚体临界值,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预防中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丁建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46-146
目的研究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经我院救治的骨盆及下肢骨骨折患者30例,其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7例为DVT组,其余23例为非DVT组,另选30名健康人(无骨创伤)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并在术后第7 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骨创伤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监测作用。结果 DVT组患者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DVT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术前,且术后7 d(2190.86±4.67)μg/L明显高于术后3 d(1032.76±5.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实验室指标可以提早揭示血栓形成的潜在危险系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科学数据,有助于骨创伤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排除诊断,值得广大医护工作者大力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0例患者作为DVT组,选择同时期住院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8例患者作为非DVT组。观察比较2组入院当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4天凝血功能检验中各项指标水平,确定凝血功能指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结果 2组凝血功能指标检查结果显示,入院当天和手术后第1天D-二聚体、手术后第1天PT、出院前1天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对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5.
熊少云 《中国医疗前沿》2013,(16):78-78,107
目的结合超声检查明确D-二聚体在普外科术后造成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行相关手术但无DVT患者437例(手术组)、DVT患者22例(DVT组)及健康志愿者(正常组)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色超声多普勒与D-二聚体检查,健康志愿者仅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手术组、DVT组及正常组,三组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7,P〈0.01),手术组与DVT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手术组与DVT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有统计学差异(t=7.78,P〈0.01)。结论 D-二聚体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对DVT诊断的准确性,为进一步诊断、治疗与预后提供科学的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定早期系统运动康复方案,观察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目前临床预防DVT的常规护理与早期系统运动康复方案相结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加间歇性充气加压方法。观察两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早期DVT相关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在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系统运动康复方案在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及预防DVT发生率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和D-二聚体( D-D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本院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时、术前24h、术后24h 、72h、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hs-CRP及D-二聚体的浓度。结果:①术后24h 、术后72h的hs-CRP 及D-二聚体的浓度均高于入院时及术前24h,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14天时hs-CRP 浓度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 P>0.05),但D-二聚体的浓度与术前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4例患者术后72h出现感染症状,伤口局部疼痛,同期hs-CRP 浓度再次升高,与无感染症状患者比较,浓度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经过抗感染治疗后4例患者hs-CRP 浓度有所下降,术后第14天时hs-CRP 浓度仍高于无感染症状患者。③5例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证实存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术后第14天时仍高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④通过Logistic分析方法可知hs-CRP 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发生具有正相关关系,D-二聚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子。结论:hs-CRP和D-D浓度的变化为早期DVT、术后感染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 对120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第1、7、14、21天凝血指标(D-二聚体)监测,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的比较,观察并比较两组的DVT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14、21天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例患者共有10例发生了下肢DVT,其中实验组2例,对照组8例。结论 护理干预作为预防DVT形成的一种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70-471
目的:探讨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在骨折的术前、术中、术后检查D-二聚体的必要性以及其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对四肢骨折病例512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6例。对于观察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7d时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于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7d加查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均检查D-二聚体,术前查双下肢血管超声。设定D-二聚体血浆浓度>2000ng/ml为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将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的阳性结果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采用诊断试验的方法检验2种方法在诊断方面的一致性。结果:检查组术前患者D-二聚体血液浓度有256例均增高,将持续升高患者列为血栓高危人群,术前常规检查双下肢血管超声发现血栓18例,术前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后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活血化瘀治疗、2周后抗凝治疗,检查组未出现肺栓塞等致命性疾病;手术后D-二聚体持高不下,警惕深静脉血栓,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发现血栓10例,随后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均未出现肺栓塞等致病性疾病。对照组:术前术后均未检查D-二聚体,术前术后未行双下肢血管超检查,术前术后患者共发生肺栓塞10例,抢救并治愈8例,1例麻醉后翻身过程中死亡,1例手术后死亡。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早的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测定对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晓娟  周勤  魏楠 《安徽医学》2016,37(12):1509-1511
目的 研究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意义,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择期行盆腔手术并具有DVT高危因素的2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阴性。根据患者术后72~120 h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6)和非血栓组(n=195)。所有患者于手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晨检测D-dimer和FI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dimer、FIB检测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并发下肢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究全髋双动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行全髋双动置换术,纳入全髋双动置换术组,45例患者行PFNA手术治疗,纳入PFNA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PFNA组(P<0.05);末次随访时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髋双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与PFNA术比较,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评价标准化操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过程中,对预防问题发生、降低并发症及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导管溶栓治疗治疗的临床资料。将实施标准化操作前治疗的患者归为A组(124例),将实施标准化操作后治疗的患者归为B组(152例),比较2组出现问题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A组问题发生率32.26%(40/124)显著高于B组问题发生率5.26%(8/152)(P<0.05)。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表现为溶栓导管移位,A组有21例(16.94%),B组有3例(3.29%)。最严重错误操作的问题表现为A组1例溶栓导管、抗凝微泵、血管鞘三通、尿激酶微泵错误连接,直接导致血栓沿导管生长,延长溶栓时间。B组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并发症(0/152),显著低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8.06%(10/124),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问题表现为A组1例未及时发现头痛头晕等脑出血早期征象。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时,标准化操作可以降低问题的发生并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TigerTape线带绑扎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2例,采用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复位TigerTape线带绑扎固定撕脱骨折块的治疗方法。记录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锻炼方式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及后抽屉试验的结果,评估患侧膝关节术后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9.52±17.42) min,微创手术出血均少量,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第2天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其中肌间静脉血栓3例,胫前静脉血栓1例,胫后静脉血栓1例,给予抗凝药物治疗1周后,复查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均未见血栓。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发生肺血栓栓塞、感染、神经和血管损伤、膝关节黏连僵硬等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所有患者,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91±6.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93±121)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6个月后抽屉试验查体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 结论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TigerTape线带绑扎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髋关节结核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关节病变严重程度及在判断疾病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bhulkar髋关节结核分期标准将患者分成4组:A组(Ⅰ期,滑膜炎期)58例;B组(Ⅱ期,早期关节炎期)51例;C组(Ⅲ期,关节炎期)33例;D组(Ⅳ期,晚期关节炎期)24例。对A、B组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对C、D组患者采取手术及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时间点各组PCT变化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来评价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随着病变程度的逐步加重,PCT浓度及VAS评分均逐步增高,Harris评分逐步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到手术治疗1年后,4组患者的PCT浓度下降幅度、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髋关节结核患者,关节病变严重程度与PCT水平相关;抗结核药物可以降低PCT水平,但手术治疗后的PCT下降速度更快,髋部疼痛缓解更好,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与传统住院手术模式应用于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对患者术中、术后以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日间手术标准的10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日间手术(观察组)和传统住院手术(对照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钠含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肌瘤残留、月经量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钠含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肌瘤残留及月经量改善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日间手术不会增加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的风险,且相较于传统住院手术模式优势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评价雷替曲塞联合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的价值及意义。 方法选择 TACE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3)给予雷替曲塞联合洛铂灌注化疗,对照组(n=50)给予替加氟联合洛铂行 TACE 治疗,术后4周以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0月30日。 结果随访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4.8 个月和 11.2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3.7个月及21.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有效率分别为47.1%、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7%、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洛铂灌注化疗方案在肝癌TACE治疗中可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依替巴肽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 选择急性STEMI患者16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 min静脉给予前列地尔,术后维持7 d;而观察组术中冠状动脉内给予依替巴肽,术后静脉持续18 h。观察pPCI术前及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 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 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幅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ST-segment resolution,STR)程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 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术前值及术后峰值,入院时和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术后48 h及术后1周心肌声学造影。 结果 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造影及介入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PCI术后cTFC帧数、CK-MB和cTNI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TIMI 3级血流、90 min心电图STR程度、术后48 h和1周局部心肌血流量及1周后LVE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 依替巴肽联合静脉注射前列地尔可有效地改善急性STEMI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胱抑素C(cystatin C ,Cys C)在瓣膜病换瓣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瓣膜病术后患者90例, 根据是否发生AKI 分为AKI 组(37例)及非AKI 组(53例)。于术前和术后2,4,6,8,12,24,48 h收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NGAL 浓度,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水平。 结果2组SCr水平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AKI组SCr水平变化幅度大于非AKI组,AKI 组SCr术后12 h明显升高,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 组血NGAL水平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非AKI 组血NGAL水平逐渐降低,AKI 组血NGAL水平高于非AKI 组,AKI 组血清NGAL术后2 h明显升高,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Cys C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AKI 组血Cys C水平变化幅度大于非AKI组,AKI 组术后6 h明显升高,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KI组瓣膜病换瓣术后2 h血清NGAL浓度明显升高, 术后6 h血清Cys C水平开始升高,两者水平升高的时间均早于SCr。血清NGAL 和Cys C 可作为瓣膜病术后诊断AKI 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cell length factor,rhEGF)联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对面颈部瘢痕整形患者TLR4水平及Ⅰ/Ⅲ型胶原比值的影响。 方法选择面颈部瘢痕整形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观察组采用rhEGF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比较2组即时回缩率、皮肤扩张率、扩张时间、Ⅰ/Ⅲ型胶原比值、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OHP)含量、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 TLR4)表达水平、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即时回缩率、扩张完成时间、Ⅰ/Ⅲ型胶原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皮肤扩张率、OH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第2期手术时,2组TLR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LR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rhEGF联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面颈部瘢痕整形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评价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HTH〗方法〖HTSS〗〖KG*2〗回顾性分析31例接受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KG*2〗30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经微创完全取出,术后无胆管损伤、出血、胆漏等并发症,随诊 8~12个月,均无结石复发及胆管狭窄。 〖HTH〗结论〖HTSS〗〖KG*2〗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直观,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