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志军  袁中兴 《浙江医学》1993,15(5):270-271,273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损伤,我科1966年~1989年共收治78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78例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14~68岁,平均38.2岁。新鲜骨折64例(82%),陈旧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9例(11.5%)。根据X线片示Ⅰ型(外髁劈裂型)8例,Ⅱ型(外髁塌陷型)16例,Ⅲ型(外髁劈裂塌陷型)24例,Ⅳ型(双髁骨折)11例,Ⅴ型(内髁骨折)5例,无X线摄片资料的14例。伴有半月板损伤14例,交叉韧带损伤10例,侧副韧带损伤7例,腓骨小头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创膝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钉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5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用可吸收钉进行内固定,统计分析关节镜的视野情况、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进行3~24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除1例骨骼未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外,其余基本上恢复了正常功能,可从事基本的日常工作。结论:膝关节镜下辅助内固定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功能恢复时间短、后遗症少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盛明 《微创医学》2011,6(3):252-255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外侧平台骨折占55%~70%,内侧平台骨折占10%~23%,内外侧平台同时骨折10%~30%。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骨折,为膝关节内骨折,目前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本文就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8例,获随访9~25个月16例,经X线平片证实骨折均已达临床愈合,其中12周内愈合10例,16周内愈合6例,疗效评定优11例,良4例,可1例,达解剖复位15例。该方法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及费用低等特点。但同时又存在手术适应证较局限等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用微创经皮隧道置入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隧道置入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B型18例,C(C1,C2)型3例(均采用AO分型)。结果19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3个月,均愈合,按Merchant标准,其中优15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微创置入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吴冰  杨溯  李园 《中国医学创新》2021,(12):185-188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常伴半月板、韧带等结构损伤.外科治疗遵循全修复的理念,在恢复下肢力线的同时修复关节内损伤结构,恢复关节稳定性并降低术后感染、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且术后并发症多.关节镜辅助技术因其创伤小、解剖复位好、对关节腔内合并损伤的处理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胫骨平台骨折的首...  相似文献   

7.
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月舟  徐耀增 《海南医学》2010,21(23):64-65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42例因外伤致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8例,Ⅲ型7例,Ⅳ型7例,Ⅴ型9例,Ⅵ型6例,分别进行不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本组42例随访,随访时间11-26个月,平均18.5个月,全部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无一例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及骨筋膜综合征发生。疗效按HSS评分:优2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应以有限切开、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代替传统方法治疗,微创治疗是胫骨平台骨折最重要、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9.
微创稳定系统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微创稳定系统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Ⅴ型12例,Ⅵ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一的微创稳定系统(LISS)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4.1个月),全组病例无感染,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断钉、断钢板等并发症发生,临床骨愈合时间平均12.7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平均分82.1分(68~95分)。结论对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微创稳定系统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5月~2004年9月对4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整复,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6个月至3年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3.5个月,无创口感染,Merchant评分优良率为77%.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整复胫骨平台骨折方法适合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能保护关节囊,并能准确判断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并予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offa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3例Hoffa骨折16髁.按照Letenneur分型:Ⅰ型骨折9髁,Ⅱ型4髁,Ⅲ型3髁.8例(11髁)选择松质骨螺钉固定,5例(5髁)Letenneur Ⅰ型骨折选择空心拉力螺钉联合侧方支持钢板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11~26个月,平均(16.4±3.27)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系统评估,优8例,可3例,差2例.结论 螺钉固定或侧方钢板联合螺钉固定治疗Hoffa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可靠、允许术后早期负重锻炼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累及后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对31例累及后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应用王亦璁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本组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4±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1周,平均6.4±1.6周。依王亦璁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32%。结论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后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Hoffa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选择单独应用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或联合应用侧方支持钢板固定。结果:9例骨折获平均15个月随访,骨折未发生移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周;按Letenneur等的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标准评定,优5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疗效优良,同时,手术入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及术后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胫骨髁部骨折65例,采用非手术保守方法治疗35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30例,分别为螺钉螺栓固定20例,螺钉螺栓植骨内固定7例,解剖板内固定同时修补交叉韧带损伤,切除半月板7例。经平均半年随访,优良率为8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钉结合后路钢板手术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即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后方入路显露采用螺钉结合防滑钢板治疗的10例Hoffa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22~68岁,平均44.6岁。其中外髁骨折6例,内髁骨折4例,单侧双髁骨折1例。骨折按Letenneur分型:Ⅰ型4髁,Ⅱ型2髁,Ⅲ型4髁。分别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先用空心螺钉或松质骨螺钉固定,然后重建钢板塑形后抗滑方式固定。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获平均12.4个月(6~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3~24周,平均18周,无感染、血管神经并发症,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发生。按Letenneur的Hoffa骨折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8髁,良1髁,差1髁,优良率为90%。结论:后方入路螺钉联合钢板抗滑固定治疗Hoffa骨折,显露直观,固定坚强,无需外固定,可早期不负重活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对于Hoffa骨折,临床少见,诊断困难,常会漏诊.Hoffa骨折采用保守疗法,易产生移位,因此,临床上常采用手术疗法,对其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8.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永常  俞强  王宝 《北京医学》2001,23(6):341-343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1987-1999年共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7例,获得平均4.8年随访。分析治疗后股胫角(FTA)、关节面复位、早期免负重膝关节功能锻炼对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临床意义。结果 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评定。优良率92.6%。治疗后关节面复位满意与稍差之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0.05)。FTA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理想复位、可靠的固定,早期免负重膝关节功能锻炼,能够避免负重后畸形和骨关节炎的发生,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A single case of a tibial sesamoid fracture in a softball player is reported her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onfirms that this is an unusual and difficult problem to treat in the athletic population given the significant loads placed on the sesamoids during athletic activity. In the case presented, conservative care was not effective, and the athlete underwent surgical excision of the fractured sesamoid. With use of a postoperative orthosis and cleat modification, surgical management was successful and allowed the athlete to return to her athletic endeavors without restrictions in 8 wee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