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黄丽丽 《上海护理》2004,4(3):30-31
围手术期患者因麻醉影响其温曙调节系统,使中心温度向环境温度偏移,患者易发生低体温,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我们就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护理预防。  相似文献   

3.
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   总被引:78,自引:1,他引:77  
围手术期病人易出现低温且常被医务人员所忽视。介绍了围手术期病人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护士对围手术期低温体温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围手术期病人易出现低体温且常被医务人员所忽视。介绍了围手术期病人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方法, 以提高护士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认识, 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腹腔暴露与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关系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开腹手术与非开腹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体温情况的观察,研究体腔开放该因素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程度,以提高我们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认识,从而在手术中对开腹手术病人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以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在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6-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收治的手术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3年1-6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开始成立QCC小组,由7名护理人员组成,确立“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通过分析原因设置实施对策,对观察组80例围手术期患者实施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8.75%,较活动前的35.9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3,P<0.01)。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8,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围手术期全麻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全麻开腹手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生协会麻醉评估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测定麻醉开始时、麻醉后30min(60min、90min、120min、手术结束时的肛温值,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干预组患者术中体温未降低,对照组体温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使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增多,术中监测体温,实施患者保温措施,维持术中体温的恒定,能有效地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患在手术过程中因药物、麻醉、环境等因素,患体热过度消耗,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年迈患及胸腹腔手术时间较长的患可致体温下降,这对患预后极为不利,心功能不全更加危险。2003年6月至12月我院行各种手术118例,术中发生低体温5例,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设定在37℃[1],而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经常发生低体温,据文献报道大约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2],对人体这一恒温机体而言,轻度低温(34~36℃)是一种不良刺激,机体会作出一系列应激反应[3,4]。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有效调节和保持恒温能力差,故在围手术期婴幼儿的低温发生率很高[5],对人体生理功能和术后康复影响大。1低体温的原因分析1.1 麻醉引起低温全身麻醉后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受抑,代谢下降,而散热增加,加上肌松药的应用使肌肉丧失作为产热器官的功能,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  相似文献   

10.
<正>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是指非心脏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的非计划性的体温低于36℃,其中35~36℃为轻度低体温,34~35℃为中度低体温,34℃以下为重度低体温[1]。体温作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是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显示,普通外科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0%~70%[2]。多项研究[3-4]表明,在临床采取措施对低体温进行预防的大背景下,护士对非计划性低体温的知信行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120例于我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发生低体温60例,比较患者术前及术中40 min、80 min、120 min及以术后的体温变化,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寒颤发生情况和术中护理满意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失血量≥300 ml、术中补液量≥200 ml及发生寒颤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术中低体温发生因素,加强术中体温干预,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术中术后安全。  相似文献   

12.
屈蕊  叶磊  张爱琴 《南京护理》2021,10(2):66-71
口渴是危重患者的常见主诉之一,持续强烈的口渴与患者多种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密切相关,易引起躁动、睡眠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易致患者口腔细菌滋生,增加继发感染的危险,进而延缓疾病康复,延长ICU住院时间。因此,本文就危重患者口渴的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医护人员开展口渴干预措施,降低口渴发生率提供科学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认知水平、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室护士对质量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10~100(40.03±13.55)分和65~100(85.12±9.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证据应用前,手术室护士对审查指标17的执行率为98.55%、审查指标16的执行率为76.81%,其余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在50%以下;最佳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1~9、11~15、18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的集束化预防低体温策略在成人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后,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并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产前抑郁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危害孕妇身心健康及子代生长发育。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描述了产前抑郁的发生率、健康危害和评估工具,并系统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生物、心理、行为、人际关系及生命早期等方面,基于此总结未来研究的前景展望,提出研究产前抑郁的新视角,以期为产前抑郁的早期识别和精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酒精依赖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复饮率极高。作者对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护理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医院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对象完成追踪随访1年,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小肠结肠炎,分为病例组(发生小肠结肠炎)和对照组(未发生小肠结肠炎)。详细记录患儿的统计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术前小肠结肠炎、肠道菌群紊乱及术后吻合口瘘或狭窄为影响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正确认识其影响因素的存在并积极干预,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给患儿术后康复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外已有大量调查和研究关注乳腺癌长期幸存者(BCLS)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尽管其远期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然而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针对BCLS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系统检索CNKI、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纳入近年来关于BCLS生活质量的相关文献,描述了BCLS生活质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一般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运动锻炼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肿瘤性恶病质是上消化道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大多胃癌患者伴有肿瘤厌食-恶液质综合征,因长期禁食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疲乏虚弱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虽然有文献报道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但有关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系统的营养支持方案并不成熟。本文对胃癌患者营养评估工具、风险筛查、干预方案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A definitive cost analysis of preventing inadvertent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IPH) in surgical patients in Australia is lacking. Preventing IPH is a common nurse-led initiative in surgery and cost savings represent the value of nursing care.AimThe study aims are twofold. First, we aim to estimate the cost of the current prevalence of IPH in Australian hospitals. Second, is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cost reductions that could be realised by reducing IPH prevalence by using a thermal care bundle.MethodsCost-of-illness analysis measures the economic burden of illness to society. It does so by identifying and measuring all costs of a disease or illness such as IPH. It was undertaken using a prevalence approach and a one-year time horizon.FindingsThe annual costs of IPH to the Australian health system can be estimated to be $1,259,725,856. The annual net benefit of IPH prevention to the Australian health system is $602 million. Using a thermal care bundle to reduce IPH by actively warming 80% of the patients that are not warmed yet could save $657.1 million per year at the expense of $18.4 million.DiscussionPreventing IPH using active warming is estimated to lead to significant cost savings across the Australian health system.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national policy for preventing IPH is needed and guidelines must reflect up-to-dat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IPH including active prewarming.ConclusionThe Thermal Care Bundle should be adopted to lower IPH incidence and associated costs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社区卫生机构中护士对护士角色功能认知的现状,以便找出社区护士对其角色功能认知的局限与不足,为社区护理管理者更好地提高护士认知度和护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本市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护士对自身角色功能的认知及现阶段护士主要的工作内容.结果:调查发现社区护士绝大部分(83.33%)能够认识到自身承担的照顾者角色,对其他角色的认知度偏低,依次为教育者、代言者、管理者、合作者及研究者,且对角色功能的了解程度偏低.结论:社区卫生机构中护士对护士角色功能的认知严重缺乏全面性,对自身角色功能的发挥程度较低,需要加大投入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对自身角色功能的认知度,以充分发挥护士在社区医疗中的角色功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