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图像及量化指标与肝硬化程度间的联系。方法收集48例慢性肝炎患者为实验组,50例肝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MRI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灌注成像,并测量灌注成像量化指标最大增强斜率MSI,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肝实质MSI。对实验组根据Child-puge改良分级法进行肝硬化分级。将实验组肝实质MSI与肝硬化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对照组与实验组肝实质M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肝硬化A级6例,B级18例,C级24例。实验组门静脉期肝实质MSI与肝硬化分级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用于诊断肝硬化,其量化指标MSI可反应肝硬化程度,在评价肝硬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清CA125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腹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腹水量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91例,Child-pugh A级32例,B级36例,C级23例;腹水阳性者50例,腹水阴性者41例;正常对照32例.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Child-pugh C级>B级>A级,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而进行性升高(P<0.01);肝硬化腹水组及少量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P<0.01),中量腹水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少量腹水组(P<0.01),大量腹水组与中量腹水组的血清CA125水平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功能损害及腹水程度密切相关,可以被认为是反映肝硬化程度及监测腹水情况的一项敏感指标,对肝硬化腹水的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联合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均进行MSCT灌注成像、DCE-MRI检查,统计两种检查中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5,(24)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和凝血四项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肝硬化患者58例,Child-pugh分级A级24例,B级22例,C级12例,正常对照组32例。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按Child-pugh分级A→B→C,CHE、PA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逐渐延长,PT A级、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TT的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逐渐降低,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HE、PT、APTT、TT和FIB能较全面反应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凝血功能,对其诊断、治疗和雨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与肝硬化病变程度(按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男50例,女35例)和50例健康体检者(男35,女25例)的血浆Hcy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Bilirubin)、清蛋白(Alb),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组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5,B、C组P〈0.01),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肝硬化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数值)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得分呈负相关(r=-0.4311,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随着病变程度的逐渐加重,血浆Hcy水平逐渐升高,是反映肝损伤程度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之一,并且对肝硬化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肝硬化患者15例(A组)和对照(B组)13例均静脉团注对比剂碘海醇100 ml,并以肝门为靶层面行64层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肝组织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血流量(THBF)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等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A组PVP值、THBF值均显著低于B组[(0.61±0.25) ml·minl ·ml-1 vs.(1.18±0.40) ml·min1·ml-1]、[(0.84±0.32) ml·min-1·ml-1 vs.(1.46±0.44) ml·min-1·ml-1](P<0.01).结论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住院的肝硬化患者93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3组,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短,病情常危重,以偏侧肢体瘫痪为主要症状。 CT平扫多在发病数小时后发现病灶,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对急性脑梗死最敏感的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 ),多在发病30min左右发现病灶,但CT平扫及MRI弥散加权成像均不能显示急性脑梗死灶血流动力学情况[1]。本文运用低剂量CT灌注技术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变化,判断有无缺血半暗带的存在,以期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治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20,(5)
目的研究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CT及MR灌注成像对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0例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轻度组40例(A级轻度肝硬化)、中重度组40例(B级22例、C级18例-中重度肝硬化),对照组为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三组均进行DWI、CT、MR灌注成像检查,将三组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的ADC值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比较三组的SSr(CT)、SSr(MR)差异明显(P <0.05),且中重度组同其他两组的数据对比存在较大的区别;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之间的SSr(CT)、SSr(MR)为正相关。结论 CT及MR灌注成像能够将肝硬化的病变程度较准确地反映出来,同时相较于DWI,诊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Lung perfusion scanning in hepatic cirrho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SAAG)与肝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其中,Ⅰ级肝性脑病(A组)41例;Ⅱ级肝性脑病(B组)43例;Ⅲ~Ⅳ级肝性脑病(C组)36例。在腹腔穿刺抽液的当日早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腹水总蛋白、清蛋白。SAAG=血清清蛋清-腹水清蛋白。如果血清球蛋白〈30g/L或〉50g/L,用公式校正SAAG。结果 120例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SAAG)均≥11g/L,符合门脉高压性腹水。A组SAAG为(12.70±0.45)g/L;B组SAAG为(16.62±1.70)g/L;C组SAAG为(22.96±2.46)g/L。B组与A组比较P〈0.01;C组与B组比较P〈0.01;C组与A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对判断肝性脑病的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来研究肝转移瘤(HMs)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对25例HMs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肿瘤组织与周围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分数(HAF),并计算肝动脉灌流量(HAP)和门静脉灌流量(PVP),同时分析富血供和乏血供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曲线和灌注参数特征。结果富血供HMs的TDC曲线呈速升缓降型,肿瘤组织在肝动脉血流图呈明显高灌注,HBF、PS、HAF和HAP大于周围肝实质,HBV、MTT和PVP小于周围肝实质,均有统计学意义。乏血供HMs的TDC曲线呈缓升缓降型,肿瘤组织在肝动脉血流图表现为低灌注,HBF、HBV、MTT、HAP和PVP小于周围肝实质,PS、HAF大于周围肝实质,其中HBF、HBV、MTT、HAF及PVP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在疾病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直肠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活检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9例。入选病例均使用GE64排螺旋CT机行直肠癌灌注扫描,获得血容量、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图像及其具体参数数值。并获得术后癌组织标本,采用CD34、VEGF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和MVD计数、VEGF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VEGF表达、MVD计数与血流量、血容量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与PS无相关性。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能够反应直肠癌肿瘤血管生成、VEGF表达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直肠癌侵袭转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肺部肿块微血管密度与多排CT灌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肿块的组织微血管密度(MD)与多排CT(MSCT)灌注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33例肺内肿块患者行多排CT灌注模式扫描,利用CT灌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病变的血流量(BF)、强化峰值(PE)、血容积(BV)和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TP).用标准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微血管和基底膜,计算微血管密度(MD).结果肺部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的BF、PE和BV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内肿块的CT灌注成像参数值BF、PE与组织微血管密度成正相关(r=0.844,P<0.01;r=0.601,P<0.01).结论不同肺内肿块的CT灌注参数值BF、PE的差异由其组织微血管密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LGT蛋白质组的表达,初步分析LGT蛋白质组基本临床意义指向。方法应用美国CipherGen公司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和蛋白芯片获得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分析,以在指纹图上,质荷比(m/z)为11100+H至11900+H之间出现一峰簇样的指纹标志为阳性诊断标准,将LGT蛋白质组动态变化分为4组,观察4组中的病死率。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存在LGT蛋白质组。LGT蛋白质组持续阳性组病死率为87%;持续阴性组病死率为6%;由阳性转成阴性组病死率为10%;由阴性转成阳性组病死率为30%。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存在LGT蛋白质组表达,持续阳性表达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持续阴性表达可以提示患者病情稳定,近期没有恶化和死亡的发生;由阳性表达转阴性提示病情好转;由阴性转阳性提示病情恶化。因此,将其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平台,对预测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为治疗方案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分析左心衰竭与心肌缺血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心力衰竭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各类左心衰竭住院患者75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5~85岁,平均(60±24)岁,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其中阳性显像追加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患者分为心肌灌注显像阴性组和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组,分别对负荷和静息2次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进行行×列表χ2检验,观察缺血面积与心室容量整体的相互差异。同时对其中符合临床支架植入指征的30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21例复查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并与术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无明显异常者15例,轻度缺血15例,中度缺血36例,且均为负荷显像阳性,静息显像阴性的可逆性缺血;严重缺血9例,均为负荷、静息显像阳性的不可逆性缺血。缺血面积百分比为(15±10)%,严重程度标准差值平均为-2.7±1.8,射血分数(EF)值为(43±8)%。不同缺血范围水平级的左心室容积和缺血范围,按α=0.05检验水准,呈现缺血越严重,心室容积越大趋势,心室射血功能也相应下降。缺血面积与负荷舒张末期容积、静息舒张末期容积、负荷收缩未期容积、静息收缩末期容积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8、0.70、0.65、0.73,P值均<0.01。60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46例有不同程度狭窄(≥50%)。21例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左心室容量恢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为临床早期判断左心衰竭病因,从而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6例DSA影像资料数据,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计算机智能诊断模型.结果 把100个随机抽样测试样本(非病灶样本和病灶样本)输入模型验证,真阳性率为92%.结论 DSA灌注成像对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继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凯西莱(硫普罗宁)治疗肝硬化、改善肝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不同病因确诊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凯西莱(硫普罗宁)0.2g静脉点滴,1次,d,疗程1个月。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改善与对照组比较,除ALT、LN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外,余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凯西莱(硫普罗宁)能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同时有一定的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对肝纤维化形成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