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B组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A组行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生存质量(SF-36)评分。结果: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B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NIHSS评分和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的改善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术抢救大脑中动脉系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系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 对 2 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系脑梗死病人行开颅大骨瓣减压、加带血管蒂颞肌肌瓣贴敷术。结果 生存 18例 ,死亡 7例 (死亡率 2 8% )。生存者术后 0 5aBI评分 :BI>6 0分 (生活自理或中度病残 ) 12例 ,BI<6 0分 (严重病残或植物生存 ) 6例。结论 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系脑梗死 ,早期行开颅大骨瓣减压、加带血管蒂颞肌肌瓣贴敷术 ,可迅速缓解颅内高压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死亡率 ,并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循证护理组(EBN组)和常规护理组(C组),C组实施常规护理,EBN组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包括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和应用等,观察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BI、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实施1月后,EBN组BI、NIHSS评分分别为(49.76±9.54)分、(3.44±1.64)分,和C组的(42.64±5.81)分、(5.44±1.5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并探讨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去骨瓣内外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14例。结果14例治疗组病例均存活,Jennett&Bondy预后分级优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结论采用去骨瓣内外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术式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锥颅血肿引流术组(A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组(B组)以及颞部或颞顶枕部直切口钻孔引流术组(C组),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疗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以及预后随访效果。结果 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95.00%和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效率、术后水肿及住院时间显著高于B组、C组(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NIHSS评分、BI评分以及评分能级方面(Ⅰ级、Ⅱ级)比较,术后NIHSS评分A组最高,BI评分B组最高,评分能级Ⅰ级、Ⅱ级患者比率B组和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预后良好比率(mRS4分)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比率(P0.05),其中B、C组预后良好比率显著高于A组(P0.05),Kaplan Meier法标明,A组患者累积致残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结论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的神经功能影响小,预后较好,其次为颞部或颞顶枕部头皮直切口钻孔引流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颞肌贴敷术联合高灌注疗法在防治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颞肌贴敷术联合高灌注疗法)和对照组(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常规治疗),每组30例,治疗出院后继续随访至外伤后6个月。结果:实验组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比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继发脑梗死恢复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判断预后得知,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肌贴敷术联合高灌注疗法在防治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48h内HbA1c水平分为3组,A组:HbA1c≥9.0%,B组:6.5%≤HbA1c<9.0%,C组:HbA1c在正常范围内,4.5%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大鼠脑缺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线栓法制作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颞肌贴敷术组、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缺血、BrdU和Ⅷ因子抗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颞肌贴敷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P〈0.01),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显示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缺血坏死面积、细胞凋亡数较颞肌贴敷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明显减少(P〈0.05),后两组细胞凋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BrdU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较颞肌贴敷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均明显增多(P〈0.05),后两组BrdU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颞肌贴敷术联合白体干细胞动员可通过减少梗死面积,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减少缺血灶周围细胞凋亡,增进神经的再生与修复,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大骨瓣减压术对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手术组32例和保守治疗组31例,分别给予大骨瓣减压加硬脑膜成形术和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发病后12个月的生存率、神经功能、生存质量(QOL)、精神状态(抑郁评分)和不良事件。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定,QOL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定,抑郁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定。结果: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分别有7例和14例死亡,分别有25例(78.13%)和17例(54.84%)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2,P=0.049);2组幸存者随访12个月后mRS评分、NIHSS评分、SF-36评分、EQ-5D评分和HD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重度残障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骨瓣减压术能增加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不能改善肢体残障程度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入选6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及单纯介入组(C组),每组各20例。比较3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内分泌及并发症例数等。 结果A组术后1月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B及C组(P<0.05);A组术后第3天脑组织相对表观弥散系数明显高于B及C组,而术后1月最终脑体积明显低于B及C组;术后第1天3组间血清皮质醇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神经介入联合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可减轻AIS患者脑水肿并降低脑梗死体积,且不影响神经内分泌、不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改善AI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强制诱导运动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短期预后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7月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9年2月至4月收治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9年5月至7月收治的3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予以强制诱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预后、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于Orem自理理论康复护理联合情志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雅安市中医医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10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行基于Orem自理理论康复护理联合情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08±1.12)分及(79.28±6.41)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各项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脑梗死偏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且对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NI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χ2=13.295,P<0.05);观察组溶栓后6h NIHSS评分为(12.33±2.62)分低于对照组(t=8.469,P<0.05),溶栓后24h为(8.42±1.25)分低于对照组(t=9.738,P<0.05),溶栓后7d为(7.05±1.11)分低于对照组(t=8.517,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溶栓后NIHSS评分,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跟踪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室13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床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奇数,66例)与研究组(偶数,6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延续性护理,研究组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跟踪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及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用药、生活方式、康复训练、意志、责任、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跟踪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护理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标准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接受尿激酶7.5×105U,30min滴完,B组接受尿激酶1.0×106~1.5×106U,30~45min滴完。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2.5%、60.0%;B组分别为87.5%、65.0%(P>0.05)。B组较A组发生出血并发症多。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梗死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组27例(A组)、护理干预组25例(B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同时比较平均住院时间、临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MMSE、NIHS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显著优于B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脑小血管病(SVD)与大血管病变所致腔隙性脑梗死(LI)的预后.方法 选择124例急性LI患者,均通过头颅MRI检查确诊,按其病因分为2组:大血管严重粥样斑块或(和)严重狭窄、闭塞者53例(大血管组)、SVD 71例(小血管组),对2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对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变化及治疗1年后2组脑梗死的复发率.结果 大血管组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高于小血管组(P<0.05),大血管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小血管组(P<0.05).治疗后小血管组脑梗死复发率较大血管组显著减少(49.3%比74.5%,P<0.05).结论 大血管病变所致L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SVD所致者严重,但功能恢复较SVD所致者好;治疗后SVD所致LI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率较大血管病变所致者低.  相似文献   

19.
王可  汪洋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3):415-41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82例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氣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lc、MMP-9、Ang-n、MPV、P-LCR水平、颈动脉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d、12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氣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预测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7例)与预后不良组(23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1c水平预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Spearman相关对HbA1c水平与改良Rankiin评分(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到溶栓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MRS评分和HbA1c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HbA1c预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为0.6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