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与甲氨喋呤及益赛普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4例,使用沙利度胺与甲氨喋呤及益赛普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24例,仅使用甲氨喋呤与益赛普进行治疗,每月随访1次,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6个月的随中,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2(8.3%)例,对照组复发4(16.7%)例,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好,可以明显患者症状,复发情况少,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沙利度胺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的后续治疗用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应用依那西普12周后停药.B组(实验组)在应用依那西普8周后加用沙利度胺口服,随访至24周,观察病情复发率.结果 24周时对照组复发10例(85.3%),实验组复发4例(33.3%).沙利度胺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沙利度胺作为依那西普的后续治疗用药,有助于减少病情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用于临床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科室收治的52例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按照标准方法服用药物,并及时观察临床关节肿胀压痛例数,类风湿因子及病情变化情况等,同时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液指标,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效果差异明显,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是现代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LEF)及甲氨蝶呤(MTX)与来氟米特(LEF 及甲氨蝶呤(MTX)治疗重度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 DAS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沙利度胺50 mg,1次/d,LEF 20 mg,1次/d,MTX 10 mg,1次/w;对照组40例:口服 LEF 20 mg,1次/d,MTX 10 mg,每周1次;观察评价关节肿胀压痛数,采用目视10 cm 模拟标尺法(VAS)由患者评估病情的整体变化程度,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同时监测患者肝肾功、血尿常规。结果:在疗程第8、12、24、48 w,治疗组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患者 VAS 评分及血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AS28评分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重度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两药联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LEF)及甲氨蝶呤(MTX)与来氟米特(LEF)及甲氨蝶呤(MTX)治疗重度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80例DAS>5.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40例,口服沙利度胺50mg,每日1次,LEF20mg,每日1次,MTX10mg,每周1次;对照组40例:口服LEF20mg,每日1次,MTX 10mg,每周1次;观察评价关节肿胀压痛数,采用目视10cm模拟标尺法(VAS)由患者评估病情的整体变化程度,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同时监测患者肝肾功、血尿常规.结果 在疗程第8周、12周、24周、48周,试验组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患者VAS评分及血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AS28评分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重度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两药联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探究.方法 选取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两组分别用药,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关节炎伴贫血大鼠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以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动物模型,并多次多点皮内注射Ⅱ型胶原及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Frund's Adjuvent,CFA)成功诱导出关节炎伴贫血的动物模型。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沙利度胺治疗组,比较3组血红蛋白、大鼠足爪厚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RA继发贫血的可能机制及沙利度胺对实验性关节炎伴贫血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大鼠足爪厚度、血清TNF-α水平及血红蛋白浓度间存在密切关系,大鼠足爪越厚关节炎的肿胀程度越高,TNF-α浓度越高;TNF-α浓度越高,贫血也越严重,血清TNF-α浓度与血红蛋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沙利度胺能够降低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浓度,改善关节炎大鼠的贫血情况。结论沙利度胺既能改善关节炎症状又能避免传统抗风湿药物带来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有望作为新一类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红系祖细胞的影响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低剂量沙利度胺组和甲氨喋呤组,制定CIA大鼠模型,于初次免疫后第12 d给药,第21 d及第60 d处死大鼠,测定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中大鼠骨髓红系集落数目;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CD34 /CD71 细胞数目并应用7-氨基放线菌D(7-amino-actinomycin D,7AAD)染色检测其凋亡率;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骨髓红系形成集落的能力明显下降(P<0.05);骨髓CD34 /CD71 细胞数目减少(P<0.05),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血清中TNF-α浓度明显增加(P<0.05)。沙利度胺可以提高模型组大鼠骨髓红系集落及CD34 /CD71 细胞的数目(P<0.05),降低后者的凋亡率及血清TNF-α水平(P<0.05)。结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骨髓红系祖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沙利度胺可以减少凋亡率,增加骨髓红系造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毒性作用。方法对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口服沙利度胺,从100mg/d开始,以后每周加量50mg/d,增至400mg/d维持,用药8周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缓解4例,进步3例,无效3例;治疗后Hb比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M蛋白及骨髓浆细胞明显下降(P<0.01或0.05);副作用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白塞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8月份住院的46例白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服用沙利度胺100mg/d,对照组23例,服用柳氮磺胺吡啶2g/d,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47.82%,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7.39%,总有效率为60.87%。沙利度胺的总体疗效高于柳氮磺胺吡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对白塞病有效,其疗效优于传统的柳氮磺胺吡啶,可望成为一种治疗白塞病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血管新生的重要诱导剂,对滑膜炎症的发展及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成为早期诊断疾病、观察病情活动、判断疗效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量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靶点治疗开拓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新途径,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评价其在川崎病(K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例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含量,并设置无发热、发热对照组;同时检测外周血常规、CRP及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结果KD组血VEGF含量无论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低白蛋白血症者高于血白蛋白正常者;CAL组与NCAL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剐。KD急性期VEGF值与中性粒细胞、CRP呈正相关。结论VEGF参与了KD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发病早期可能是一种有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血管形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炎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滑膜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它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和基本病理过程。在RA患者滑液和血清中有VEGF表达,其表达与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因此,目前认为抑制血管形成是治疗慢性炎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同时更是治疗RA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痛经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bent assay,ELISA)检测48例(I、II期22例,III、IV期26例)EMs患者及40例非EMs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EMs以及患者痛经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EMs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EMs患者(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痛经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在EMs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提示其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促进作用;血清中VEGF的水平无法反映痛经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由人参、三七、大黄、枳壳等组成)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23例,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23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1周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有促血循环中VEGF表达的作用,可能具有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变化,探讨EGF 在RA 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意
义。方法选取符合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RA分类标准的RA 患者38 例,另外选择30例健康人做对照。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RA 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EGF水平。同时测定RA 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
(ESR)和C 反应蛋白(CRP)。用统计学分析EGF 在各组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RA组与正常对
照组相比,血清EGF水平显著升高(P < 0.05)。骨质破坏组与单纯骨质疏松组相比,血清EGF水平显著升高(P < 0.05)。RA组
EGF 水平的变化与RF,ESR,CRP水平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RA 患者血清EGF 水平明显升高,在骨质破坏
组尤为明显。提示EGF 可能部分地参与RA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非霍奇金淋巴瘤VEGF、VEGFR表达和姜黄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表达及姜黄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人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浆及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aji经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前、后培养上清中VEGF、VEGFR的含量。结果NHL患者(n=40)血浆VEGF、VEGFR浓度分别为(670.60±113.84)、(300.56±37.23)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69.38±49.13)、(224.33±31.17)ng/L(P<0.05或P<0.01);22例高中危、高危NHL患者的血浆VEGF、VEGFR水平为(682.63±92.42)、(311.20±29.65)ng/L,18例低危、低中危NHL患者的血浆VEGF、VEGFR水平为(622.50±107.00)、(238.42±13.78)ng/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Raji细胞经浓度为1.56、3.125、6.25、12.5μmol/L的姜黄素处理24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VEGFR的含量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均P<0.05),不同药物浓度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VEGF及其受体在淋巴瘤细胞中存在高表达,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淋巴瘤细胞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阻断VEGF自分泌环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胎盘生长因子(P1GF)的水平 ,探讨VEGF ,P1GF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5 1例不同孕期健康孕妇 (妊娠组 )及 33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血清VEGF ,P1GF水平。结果 :正常妊娠过程中 ,VEGF在早孕期为 92 2 .6 7pg/ml± 2 73.76 pg/ml,中孕期达高峰 10 6 6 .37pgtml± 36 2 .39pgtml,晚孕期降至最低水平 5 6 4 .5 pg/ml± 110 .74pg/ml;P1GF在早孕期最低为 172 .89pg/ml± 82 .76 pg/ml,中孕期开始大幅度升高至 6 2 3.0 5pg/ml± 16 6 .2 2 pg/ml,晚孕期达高峰 833.84 pg/ml± 35 8.2 4pg/ml。妊高征组VEGF ,PIGF分别为313.78pg/ml± 193.5 4 pg/ml、32 5 .70pg/ml± 16 2 .2 1pg/ml,显著低于正常妊娠晚孕期水平 (P <0 .0 0 1)。随妊高征病情加重 ,VEGF ,P1GF水平逐渐下降趋势 (P <0 .0 5、P <0 .0 0 1)。结论 :妊娠过程中 ,VEGF ,P1GF对胎盘血管的形成有重要调节作用 ,VEGF ,P1GF的下降与妊高征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陈秀芳;孙峰;丁润生;刘红;尹红 《广东医学》2008,29(10)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EnVison两步法)检测38例初诊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活检标本微血管密度(BM-MVD)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表达,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骨髓幼稚细胞水平,分析VEGF与白血病类型、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MVD[(20.39 ±8.49)/ hpf]明显高于对照组[(8.97±3.49)/hpf](P<0.01);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存在血管新生,骨髓MVD变化与临床病情有关,观察骨髓MVD有助于判断疗效和评估预后;白血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与白血病病情正相关,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腹膜纤维化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长期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腹膜血管新生及血管病变,在腹膜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腹膜透析过程中多种因素能促进腹膜局部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参与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