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跗骨窦有限切口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和疗效,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30例30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的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口长4—6cm,平均随访13个月,运用美国足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OFAS)进行统计,分值为92-99分,平均为96分,该方法治疗跟骨骨折优良率为100%。手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深部感染、腓骨肌腱炎、神经炎等并发症。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不仅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暴露范围较充分,利于手术操作,而且术后愈合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巩义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足踝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术后足踝功能优良率[92.68%(38/41)]较对照组[75.61%(31/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缩短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足踝功能优良率,改善患者足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160例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两组Bohler角、Cissane角度和跟骨宽度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根据Maryfand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组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Cissane角度均较术前升高,跟骨宽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上述骨解剖测量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1年随访期末,总随访率95.63%(153/160),两组Maryfand评分优良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和常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相接近,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降低并发症,体现出微创、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不同内固定材料对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予以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B组予以经跗骨窦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随访末次手术优良率,术前、术后2日及12个月随访跟骨宽度、高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术前、术后24 h、72 h的血清IL-6、CRP水平及术后12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日、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24 h,A组血清IL-6、CRP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和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均较好,但前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使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即A组和M组,每组30例,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是A组的治疗方式;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是M组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Bohlers角、Gissans角、并发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短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Bohlers和Gissans角均得到改善,且A组的Bohlers角(30.25±2.31)°和Gissans角(120.31±2.56)°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5.933,P<0.05)。两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收的88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踝关节功能(Maryland)。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Maryland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总结性回顾。方法本文选择跟骨骨折患者55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31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1例患者出现轻微跛行,优良率为85.4%。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患者(40足)的临床资料。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0足,Ⅲ型14足,Ⅳ型6足。总结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9~24个月,平均2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21足,良12足,可5足,差2足,优良率82.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跟骨外侧横型小切口(4~6 cm)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前后Blher's角及跟骨宽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Blher's角及跟骨宽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随访4~24个月,Fernandez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2.0%。结论: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固定可靠、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杜俊伟  何鹏  马拓  王斌  石海浪 《海南医学》2020,31(23):3068-3070
目的探究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西电集团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27足)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取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跟骨宽度、长度、高度、B?hler角、Gissane角的改善情况,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2例(27足)患者术后伤口中仅有1例1足在足跟后方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4~6个月时切口愈合,未有骨髓炎、切口边缘坏死、跟骨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的跟骨宽度、长度、高度、B?hler角度和Gissane角度分别为(44.82±5.21) mm、(80.62±4.23) mm、(44.45±3.12) mm、(25.01±5.13)°、(103.82±8.64)°,较术前的(50.52±6.34) mm、(76.47±4.56) mm、(40.02±4.52) mm、(12.12±3.82)°、(117.03±10.32)°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重建钢板、螺钉、克氏针及张力带等内固定材料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5例C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应用加压空心螺钉、克氏针、胸科钢丝结合重建钢板固定重建肱骨髁部,对于严重缺损者,取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5例均随访12~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1~7.2个月。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优5例,良7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0.00%。结论: 钢板、螺钉、克氏针及张力带等内固定材料组合成的金属植入物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基本实现肱骨髁部的重建,多点位、多维空间的加压固定,髁部骨块的良好复位和有效固定,配合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切开结合经皮撬拨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跟骨骨折30例。采用切开结合经皮钻入骨圆针复位、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优良率83.3%。结论切开结合撬拨复位加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rthroscopic-assisted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 in ankle fracture and its effect on the postoperative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 score, bone metabolic markers and trauma response.  相似文献   

18.
唐诗添  王军  石波  康斌  王陶  刘都 《四川医学》2012,33(1):83-8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32例(36足)Sanders分型Ⅱ~Ⅳ型骨折行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直视下以距骨关节面为模板复位、自体骨植骨、解剖形钢板固定。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5足,良5足,可4足,差2足,优良率为83.3%。发生明确的早期并发症3足,发生率8.3%,其中皮肤边缘坏死1足,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远期发生明显慢性疼痛2足(5.6%)。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术前作周密计划和准备,术中采用全厚皮瓣并避免过分牵拉和反折,复位后通过植骨来支撑关节面骨折块及提高内固定的牢固程度,术后石膏固定并抬高患肢,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29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开放复位、植入自体髂骨或异体骨钢板内固定植骨手术。结果:26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7个月,参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本组优16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0.8%。。结论:开放复位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颌髁突骨折采用钛板内坚固固定技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对36例髁突骨折采用耳屏前、颌后和下颌进路,应用钛板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复位后的固定,观察术后3个月时张口情况、咬合关系、X线表现。同时发现手术面神经的损伤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均明显改善。X线显示:髁突骨折复位良好。面神经损伤中颞支损伤率为16.7%,下颌缘支的损伤率为8.3%。结论应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行下颌髁突骨折的治疗是一种良好有效的方法,根据骨折部位的高低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路,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