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佳宇 《大家健康》2014,(7):152-15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取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水肿面积及血肿体积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病情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规范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IHSS)、自理能力改善情况(ADL)、炎症因子水平(IL-6、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IL-6、hs-CRP水平、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取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水肿面积及血肿体积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病情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塞通联合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06~2019.12我院ACI患者60例,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0例)接受丁苯酞治疗,联合组(30例)予以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MoC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及全血高切黏度(HWBV)]。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PV及HWBV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治疗ACI患者,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纤维蛋白原(Fb)、全血低切黏度(LBV)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PV、HBV、Fb、LBV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丽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658-4659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4)。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和脉动指数(PI)。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I低于对照组,CV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增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改善患者脑部血氧供应,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40-43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3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变化、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各项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较对照组的79.03%明显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SOD、MDA、NT-pro BN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切实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发挥脑保护作用,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景景  陈华  王婉  张帆  郭倩 《西部医学》2019,31(6):889-893+899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4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血液流变学、血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生活质量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59%,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IB、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LDL、TC、HD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IB、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LDL、TC、HDL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变化,FIB、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LDL、TC明显下降,HDL水平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LDL、TC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IL 6、TNF α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P、BP、MH、RE、VT、SF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浆FIB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龙血通络胶囊、瑞舒伐他汀钙片、丁苯酞软胶囊三联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血通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血通络胶囊、瑞舒伐他汀钙片、丁苯酞软胶囊三联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VEGF水平,降低NIHSS评分、NO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瑞舒伐他汀钙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历号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命质量评分,以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丁苯酞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白璇 《当代医学》2021,27(1):160-161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双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低,Barthel指数较高,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2014年于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PS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过程中失访6例,其中丁苯酞组2例,对照组4例,将其删除。丁苯酞组给予基础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首诊时、进展后、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NIHSS评分进展幅度评估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NIHSS评分演变情况评估神经功能转归情况;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9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障碍康复程度,将mRS评分≤2.0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0分定义为预后不良事件。对两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有无皮疹等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进展后,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4 d(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降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共发现61例(45.5%)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其中丁苯酞组29例(42.6%),对照组32例(48.5%)。丁苯酞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低于进展后,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低于治疗后14 d(P<0.05)。丁苯酞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治疗后14 d Barthel指数、治疗后90 d 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够促进PS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改善,提高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并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12例无溶栓指征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与丁苯酞软胶囊,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仅使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ethel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Baethel评分显著提高(P<0.01),并且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ethel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的治疗能明显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57-360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4)。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48 h内给予60 mg阿加曲班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泵入,48 h后改为10 mg阿加曲班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5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100 mg丹参多酚酸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并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Barthel指数显著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黏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黏附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黏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9%(52/62)和96.8%(62/6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893,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10/62)和18.8%(12/64),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神经功能康复效果,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淮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长春西汀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11.27±2.97)分]低于对照组[(15.34±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稳定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门诊中风病恢复期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身体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0.3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PV)与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衡能力评分(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肢体运动能力评分(F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显著低于对照组21.4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与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患者具有积极作用,降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PV以及HCT水平,促进患者神经、运动、平衡等功能恢复,不良反应较少,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早期运动疗法康复治疗组(观察组),每组55例。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检测使用化学比色测定法,血浆 NO浓度检测使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 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 Sheikh躯干控制量表(Sheikh)评分、NOS 活性及 NO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NIHSS、FMA和 Sheikh评分、NOS活性及 NO 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变(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 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和Sheikh评分、NOS活性及 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疗法有助于脑梗死患者损伤脑功能的恢复;升高 NOS 活性及 NO 水平可能是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HR-N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HR-NIS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溶栓治疗,随访观察90 d。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恶化率、脑卒中复发率、脑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及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高于对照组,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随访期间卒中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能降低HR-NIS患者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AD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窍醒神汤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纯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开窍醒神汤。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NSE、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及安全性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NSE水平、TNF-α、hs-CRP、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脑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开窍醒神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表达,从而减轻由炎症介质引起的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