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突触超微结构改变及结构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时大脑的皮层、海马的突触超微结构和结构参数改变,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老年大鼠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2、4月组。电镜下观察突触超微结构改变,应用体视学方法和图像分析,对突触数密度、突触活性带长度、圆盘面积、表面密度和三种突触弯曲型比率进行分析。结果:皮层及海马在缺血2、4月组突触数密度(Nv)均明显下降,而缺血2与4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海马在缺血2、4月组突触活性带长度(L)、突触连接带圆盘面积(S)及突触表面密度(Sv)均下降,缺血2与4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皮层在缺血2、4月组未见明显改变。三种突触弯曲型比率在缺血后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血管性痴呆的突触数密度、突触活性带长度减少可能与血管性痴呆的神经递质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经耳电点燃癫痫对大鼠穿梭箱被动回避反应的记忆保持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每24h一次经双耳夹给予亚惊厥剂量电刺激(40mA,0.2S)诱发电点燃大发作癫痫,然后利用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被动回避反应的记忆保持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海马中组胺、γ-氨基丁酸、谷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所有大鼠在连续刺激7~10d后均完全点燃。慢性经耳电点燃癫痫的穿梭箱被动回避反应的记忆保持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神经元发生退行性变化,海马内组胺含量下降。结论:慢性经耳电点燃癫痫可导致大鼠被动回避反应记忆保持能力下降,可能与癫痫造成的海马CA1神经元变性及海马内组胺能神经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海马缺锌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大鼠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AAR)的习得为学习记忆指标,采用了行为观察和脑内电活动记录的方法,通过低锌(ZD)、常锌(ZN)大鼠模型,研究了海马内锌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结果为:ZD组体重增长值、饲料效价、血清锌、海马锌、AAR习得率及海马CA1区的长时程突触增强效应明显低于ZN组,提示海马内锌可增强海马突触的传导,促进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NMDAR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四血管阻断(4VO)大鼠海观NMDA受体NMDAR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V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良的Pulsinelli 4VO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1 mRNA的表达。结果:VD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在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4周和2月时更加明显(P<0.01),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出现明显障碍;VD组2周时CA1和CA3区NMDAR1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DG区无明显改变;4周和2月时海马各区表达均减低。结论:大鼠海马区NMDAR与学习记忆有关,在脑缺血的早期表达增高介导了兴奋毒性作用;但在,缺血后期,NMDAR mRNA表达减低可能与学习记忆损害有关,为进一步进行NMDAR拮抗剂和激动剂治疗VD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大鼠记忆行为变化及其突触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对大鼠学习记忆脑高级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方法 两组大鼠分别在模拟海拔5500,6000米高度的低压舱内每天生活2小时,连续一周,然后观察其爬杆反应行为学指标以及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参数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海拔6000米低压低氧组大鼠出现爬杆条件回避反应的习得和保持率下降,突触后致密物质(PSD)厚度下降,长度缩短,突触间隙相应增宽,突触穿孔现象减少,5500米组无上述作用。结论 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异常是低压低氧条件下大鼠学习记忆脑高级功能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马及皮层的氧自由基损伤与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分别制备海马和皮层氧自由基损伤的大鼠模型,采用条件性回避反应法分析海马损伤模型和皮层损伤模型的学习能力改变和记忆能力改变的差异。结果:皮层损伤模型学习能力的下降甚于记忆能力的下降;而海马损伤模型记忆能力的下降甚于学习能力的下降。结论:皮层和海马在学习和记忆均有作用,且皮层偏重于学习功能,而海马偏重于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7.
蒲昭霞  赵聪敏  鲁利群 《四川医学》2006,27(11):1113-1115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对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功能的长期持续性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按Rcie法制作HIBD新生动物模型,共计24只,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24只,分别在日龄4周、8周、12周各取8只,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海马CA1区突触素(p38)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氧缺血后4周、8周、12周学习记忆能力呈进行性下降趋势。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进行性减少,突触素免疫活性逐渐降低,模型组与同龄对照组比较以及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鼠缺氧缺血可导致学习记忆功能长期慢性进行性的损害。海马神经元进行性减少、突触素表达进行性下降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马及皮层的氧自由基损伤与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分别制备海马和皮层氧自由基损伤的大鼠模型,采用条件性回避反应法分析海马损伤模型和皮层损伤模型的学习能力改变和记忆能力改变的差异.结果皮层损伤模型学习能力的下降甚于记忆能力的下降;而海马损伤模型记忆能力的下降甚于学习能力的下降.结论皮层和海马在学习和记忆均有作用,且皮层偏重于学习功能,而海马偏重于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促智方对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海马突触素的影响。方法:用Morris水迷宫法筛选出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与老年学习记忆正常大鼠(SMN),将筛选出的大鼠分为促智方组(CUZHIFANG)与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对照组(SMDc)。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3突触素免疫活性。结果:促智方组突触素免疫活性明显高于SMDc组相应各区(P<0.01)。结论:促智方可能通过调节海马CA3神经元突触密度,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0.
内源性组胺对大鼠戊四唑点燃癫痫诱发记忆障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戊四唑点燃癫痫诱发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并探讨内源性组胺对此类记忆障碍的作用。方法:大鼠隔日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35mg/kg)的戊四唑,直至完全点燃。采用穿梭箱被动回避试验测定大鼠的记忆能力。化学荧光法测定脑内组胺含量。大鼠脑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海马完整神经元。结果:大鼠戊四唑点燃后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表现为穿梭箱内被动回避反应潜时缩短,而腹腔内注射组胺前体物质组氨酸则阻断了被动回避反应潜时的缩短。戊四唑点燃后大鼠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组胺含量明显下降,同时点燃使海马CA1区和CA3区完整神经元数目分别减少至对照组的72.7%和78.9%。结论:戊四唑点燃癫痫可导致大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癫痫造成的组胺能神经活性降低和海马神经元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NBP)对大鼠慢性脑缺血后大脑皮层和海马中Survivin及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皮层和海马Survivin、bFGF的表达。结果B组皮质和海马中Survivin及bFGF的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和B组相比Survivin及bFGF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脑组织中的Survivin及bFGF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闫福岭  王雅琼  洪震 《现代医学》2007,35(5):356-359
目的 探讨脑低灌注对脑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胆碱能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低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永久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脑低灌注模型;应用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色氨酸404位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ser404-Tau)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 脑低灌注术后14 d和21 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Pser404-Ta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ChAT阳性细胞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海马组织AChE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脑低灌注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脑缺血导致脑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损害胆碱能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Vasculardementia(VD),oneofmajortypesofseniledementia,inflictsmoreandmoreoldpeopleallovertheworld,andhasbeenregardedasanimportantmedicalandsocialproblem.Recently,widespreadat-tentionhasbeenpaidtoitsprevention.However,theexactpathogenicmechanismofVDremainsunclear,andareliableanimalmodelofVDhasnotyetbeenestablished,whichsignificantlypreventsthefurtherstudyofthisproblemwithanimalexperiment.Recentstudiessuggestthatchronichypoperfusionofcerebralbloodflow(CBF)oftheforebrainmaybeoneofthemajorcause…  相似文献   

14.
小檗碱对实验性脑缺血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檗碱5、10、20mg/kg腹腔注射,可显著延长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臻脑缺血小鼠的存活时间。自颅外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小檗柘20、40mg/kg于术前,能缩小缺血2小时造成的梗塞范围,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小檗碱40mg/kg能提高大鼠急性脑缺血30分钟时的血浆,海马及皮层脑组织的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小檗碱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理推测与其抗氧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及其胆碱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目的 建立血管性痴呆(VD)的运行模型,并探讨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法致老龄大鼠慢必离血流灌注不足,建立老大鼠血管要模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穿梭箱试验和胆碱乙酰酶(Choline acetyitransferase,ChAT)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2月后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缺血4月后更明显;海马CA1区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  相似文献   

16.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慢性局部脑血液低灌注大鼠(简称低灌注组)认知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胆碱能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模后的大鼠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连续治疗6周,再将其水迷宫试验、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胆碱酯酶及胆碱纤维的测定结果与正常组、低灌注组及盐水治疗组相比较。结果低灌注组与正常组相比,水迷宫完成时间显著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胆碱酯酶浓度及胆碱纤维密度也显著下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其胆碱酯酶浓度及胆碱纤维密度较低灌注组进一步下降,但水迷宫试验结果却较低灌注组显著好转,P300各波的潜伏期测定值也均显著优于低灌注组。结论慢性低灌注能显著影响大鼠的认知功能,盐酸多奈哌齐对慢性低灌注所造成的认知功能损害有肯定的防治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胆碱酯酶后脑组织中乙酰胆碱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分子表达的时间过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间过程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在四血管阻断法(4VO)诱导全脑缺血模型上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脑组织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及VCAM-1水平。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3-14d海马CA1区产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皮层NR1和NR2A亚单位表达分别于再灌注后1和3d显著增加,NR2B亚单位在1-3d也显示较高水平;海马NR1亚单位表达在1d明显下降,以后呈进行性升高,于14d达高峰;NR2A和NR2B表达有相似的趋向并于7d明显增加。海马和皮层VCAM-1分别于再灌注后3和7d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皮层和海马的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NR1、NR2A和NR2B)及粘附分子VCAM-1有不同变化;干预两者的表达可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7 d 2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动物神经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动物的缺血侧脑组织突触素-I(synapsin-I)、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后,模型动物神经元大量变性坏死,数目减少,排列散乱。缺血后2 d,synapsin-I在CA1区、CA3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区神经元产生显著积聚(P<0.01);缺血后7 d,synapsin-I在CA1区、皮层表达仍显著降低(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CA3、皮层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pMCAO模型大鼠在脑缺血发生后,神经突触有关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变,并随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情况不同,这可能与神经元突触重塑有关。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缺血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闭塞大鼠四条动脉的全脑缺血模型,用光镜观察缺血30min及再灌流不同时期大脑皮层和海马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①病变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②病变主要发生在缺血后的再灌期,在再灌后的72小时,病变显著和出现各种特征性改变,③在海马见到的病变要比大脑皮层明显、深刻得多,海马是缺血性脑损伤的最易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