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照不同大血管病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结局,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大血管病变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h内、急诊MRI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根据MRA是否存在颅内大血管闭塞分为无闭塞错配未溶栓组(无闭塞组,20例)和有闭塞错配未溶栓组(闭塞组,27例),常规治疗90天后,随访两组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结果闭塞组与无闭塞组接受常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90天后随访,无闭塞组疗效显著优于闭塞组(P<0.05),mRS0~1分的比例分别为75.0%和33.3%。结论MRA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应用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磁共振血管 造影,对预测大血管闭塞状况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发病6 h内完成磁共振血管造影的颈内动脉(ICA)系统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管闭塞位置,分为3组:无闭塞组38例、ICA闭塞组(ICA组,18例)、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组(MCA组,31例),均在MRI检查前进行NIHSS评分.结果 ICA组和MCA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无闭塞组(p<0.001).NIHSS评定项目中的意识水平提问(P<0.001,OR=7.5,95%CI:2.8~17.9)、凝视(P=0.01,OR=3.7,95%CI:1.4~10.1),下肢运动(P=0.01,OR=7.4,95%CI:1.3~13.1)、失语(P<0.001, OR=7.8,95%CI:2.9~20.7)与是否有大血管闭塞相关.NIHSS≥9分对预测ICA系统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最佳.结论 NIHSS评分的评估有助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连续入选的421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TOAST分类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共分为5个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73例)、心源性栓塞型(CE,39例)、小动脉闭塞型(SA().130例)、其他明确病因型(SOE,1例)和不明病因型(SUE,178例)。分析各亚型构成、相关危险因素及复发的关系。随访1年,记录终点事件。结果与其他各亚型比较,CE年龄高,男性比例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 1年复发率最高(33.3%)、SAO最低(6.9%);各亚型之间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TC、LDL-C、纤维蛋白原、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AST病因分型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所示有无大血管闭塞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在超早期(发病6 h内)完成MR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例,根据MRA显示,将患者分为大血管闭塞组和无大血管闭塞组。患者行MRA检查前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在3个月时,随访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44例患者中大血管闭塞组21例,无大血管闭塞组23例,两组3个月随访时,mRS 0~2分的比例分别为28.6%和82.6%,两组临床结局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MRA所示有无大血管闭塞可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病因分型与临床分型是否有关。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6例,分别在急性期行临床分型,和完善辅助检查后行病因分型,通过统计学处理了解二者是否相关。结果早期的临床分型与病因分型有关(P=0.012),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中有44.12%的患者具有颅内大动脉的异常,而腔隙性梗死中病因为小动脉闭塞的占48.72%,未发现部分前循环梗死与病因的明确关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分型能部分预示病因,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Bold)法对脑卒中患者短期康复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行功能磁共振Bold法检查,研究它与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Brunnstrom Ⅰ或Ⅱ级的患者在患手被动和主动运动中,表现为偏瘫同侧单侧感觉运动区激活的有5例,康复治疗3周后仍为Ⅱ级,1例双侧感觉运动区激活的患者3周后恢复为Ⅲ级。Brunnstrom Ⅲ或Ⅳ级的患者有5例为单侧激活,康复治疗3周无变化,而双侧激活的9例在康复治疗3周后,3例为Ⅵ级,6例为Ⅴ级。Brunnstrom Ⅴ级和Ⅵ级患者均为双侧感觉运动区激活,康复3周后,Brunnstrom分级为Ⅴ级4例中的2例恢复Ⅵ级,2例恢复为正常。而Ⅵ级6例中有5例恢复为正常,1例恢复仍为Ⅵ级。结论偏瘫Bold法显示双侧激活的患者,短期内康复效果明显,脑皮质激活区为同侧激活者在短期内康复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病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及高医疗费用的特点,但到目前为止,对其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仍很有限,因此寻找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及早进行预测、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已知的众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吸烟、脑卒中家族史及老龄等之外,还有一些危险因素尚待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脑血管反应性降低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证实,但尚未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国内的相关研究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微出血的临床及与磁共振梯度回波加权成像(GRE-T_2~*WI)的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血栓性脑梗死,28例)、脑栓塞(29例)和腔隙性脑梗死(32例)3个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患者30例,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进行常规MRI和GRE-T_2~*WI检查。结果脑微出血在GRE-T_2~*WI中表现为圆形点状低信号。脑微出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TIA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发生率分别为38.2%、3.3%和6.5%。脑微出血在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组患者中以轻、中度为主;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以中、重度为主;TIA组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皆为轻度。结论脑微出血在GRE-T_2~*WI中具有特征性,其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发病30天内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超早期(3~6 h)、早期(3~5天内)以及直至30天。这段时间的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故急性期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循证医学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1恢复或改善脑血流灌注的措施1.1恢复或改善脑缺血区域的血流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占全部急性脑卒中的85%以上,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其高发生、高复发、高死亡和高致残率的控制仍然是困扰我们的难题[1-2]。超早期预警和及时正确防治是降低其致残、致死的关键。研究表明,我国颅内动脉狭窄较欧美比例高,55%AIS是基于慢性脑缺血导致的严重区域性低灌注,颅内动脉狭窄慢性脑缺血基础上,急慢性脑缺血相互转换,互为基础[3-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7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心源性脑卒中16例,穿支动脉疾病63例。根据END定义分为END组86例,非END组7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指标。所有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ND定义为入院后72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4.7±2.9)分vs (3.0±2.2)分,P=0.000]。2组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0.729,95%CI:0.621~0.857,P=0.000)、穿支动脉疾病(OR=3.399,95%CI:1.603~7.208,P=0.001)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NIHSS评分、穿支动脉疾病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和预后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和预后关系。方法对154例CT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67例,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41例,糖尿病组46例。入院后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分别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P<0.01),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定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CBMs)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分析其MRI表现。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72例)和无CMBs组(175例)。记录CMBs的位置和个数、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个数和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结果与无CMBs组患者比较,CMBs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脑梗死病史、脑白质改变比例均高。CMBs组患者CMBs常见的部位依次为:基底节、皮质及皮质下区、丘脑、脑干及小脑。CMBs的分级与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MBs与脑微血管病变之间有密切关系,其可能是晚期脑微血管病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200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连续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话、信访等方式随访,改良Rankin评分为结局指标,2006年1月完成随访工作,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485例。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85例患者中,随访时间最短1天,最长47个月,失访37例(7.6%)。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与高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有脑卒中史及低文化程度有关,其中NIHSS评分对预后不良的影响最大。结论NIHSS评分高、高龄、低文化程度、有脑卒中史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OCSP)临床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OCSP临床分型并进行随访,分析各亚型与复发和死亡的关系。结果OCSP各亚型构成比分别为完全前循环脑梗死占10.6%,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占24.0%,后循环脑梗死占4.3%,腔隙性脑梗死占61.1%。各亚型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完全前循环脑梗死1年病死率(63.6%)显著高于其他3型(P<0.05)。OCSP临床分型(HR=1.91,95%CI:1.09~3.34)、有并发症(HR=4.04,95%CI:1.52~10.76)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HR=3.79,95%CI:1.24~11.63)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OCSP临床分型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