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家族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新基因ELF2C cDNA全长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CY  Wang SY  Lin X  Zhang YW  Li J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45-2248
目的克隆家族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新基因全长,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以构建的家族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抑制性?肖减性文库中1个有差异表达的新基因EST序列(zywb4)为基础,综合应用电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技术克隆家族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新基因的全长cDNA。结果获得家族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差异表达新基因ELF2C的全长cDNA和432bp的开放阅读框(ORF),Blast检索为一功能未知基因,被GenBank收录,注册号为DQ359746。结论成功获得一个家族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新基因ELF2CcDNA全长,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克隆家族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新基因cDNA全长,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以构建的家族性AML抑制性消减文库中1个有差异表达的新基因EST序列zywb87(GenBank注册号CV973101)为基础,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其全长cDNA,应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应用一步法半定量RT-PCR检测其在AML患者及正常人中的表达.结果 获得了家族性AML相关新基因FAMLF的cDNA全长,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lq31.3,cDNA全长2313 bp,开放读码框(ORF)为249 bp,编码8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含有信号肽,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LRR_SD22),内在固有无序结构域等功能区.Blast检索为功能未知的新基因,已被GenBank收录,并命名为FAMLF,核酸注册号为EF413001,蛋白质注册号为ABN58747.新基因FAMLF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0.66 vs 0.97±0.51,P<0.01).结论 成功获得一个家族性AML相关新基因FAMLF cDNA全长,FAMLF基因在AML中高表达,可能是具有一定生物功能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克隆和表达维甲酸诱导上调的新基因RIG-C。方法 运用Blast、pfam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RIG-C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结构与功能预测;将RIG-C全长阅读框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在JM109(DE3)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将全长RIG-C插入真核表达的绿荧光蛋白载体pEGFP-Cl中,转染NIH3T3细胞以观察RIG-C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RIG-C基因cDNA全长1266bp,编码421个氨基酸,N端具有多个WD40结构域,C端有一个SOCS家族典型结构。原核表达的RIG-C蛋白大小约45kd,NIH 3T3细胞表达的RIG-C定位于细胞浆。结论 克隆和表达了新基因RIG-C,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和表达维甲酸诱导上调的新基因RIG-C.方法运用Blast、pfam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RIG-C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结构与功能预测;将RIG-C全长阅读框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在JM109(DE3)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将全长RIG-C插入真核表达的绿荧光蛋白载体pEGFP-C1中,转染NIH3T3细胞以观察RIG-C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RIG-C基因cDNA全长1266 bp,编码421个氨基酸,N端具有多个WD40结构域,C端有一个SOCS家族典型结构.原核表达的RIG-C蛋白大小约45kd,NIH 3T3细胞表达的RIG-C定位于细胞浆.结论克隆和表达了新基因RIG-C,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预测牛带绦虫成虫烯醇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的各种在线分析工具,并结合其它大型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Vector NTI suite,分析从牛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的烯醇酶基因的结构和编码区序列,并分析、预测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特性、抗原表位、翻译后的修饰、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 该基因全长1 641 bp,编码区为133~1 096 bp,编码32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理论预测值为34866.8 Mr。具有一从内到外的跨膜区,无各种亚细胞定位序列,具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理化性质稳定。有13个主要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牛带绦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发现烯醇酶基因,并预测得到其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华支睾吸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的在线分析工具和Vector NTI suite软件包,识别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并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的各种结构特征与功能特征,并根据该基因构建种系分子进化树。结果BLASTx分析该基因为全长基因,该基因全长1,459bp,编码425个氨基酸,具有两个天冬氨酸蛋白酶的催化位点。SignalP分析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含有信号肽序列,切割位点在第17和第18个氨基酸之间,分子进化树提示其与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亲缘关系最近。结论组织蛋白酶D属于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为分泌性蛋白,与日本血吸虫同源基因一致性最高,为后续实验筛选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抗原及药物靶标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WD4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和IEDB Analysis Recource提供的各种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Pcgene和Vector NTI suite,从亚洲牛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WD40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 该基因全长1 208 bp,编码区为81~1 056 bp,编码402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无跨膜区,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理化性质稳定,理论分子量为35 942.4;没有质体、线粒体定位序列;预测该蛋白表面有三个亲水性强的线性表位和三个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 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出了亚洲牛带绦虫WD40基因,并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预测猪带绦虫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 Ts CDC3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所提供的有关基因和蛋白序列和结构功能分析工具,以及专业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包,从猪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CDC37基因,对猪带绦虫CDC3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该基因全长1 203 bp,编码400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Genebank中与日本血吸虫的cell division side 37 homolog蛋白的一致性最高,达60%.相对分子量理论预测值为46802.5 ku,预测其有6个主要的B细胞抗原表位,无亚细胞定位序列.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猪带绦虫CDC37基因全长序列并预测得到其结构与功能方面信息.  相似文献   

9.
华支睾吸虫ATP合酶B亚基全长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华支睾吸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ATP合酶B亚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结构和功能特征,用以指导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的各种在线分析工具和Vector NT Isuite软件包,识别华支睾吸虫ATP合酶B亚基基因并预测编码蛋白质的各种结构与功能特征,并根据该基因构建种系分子进化树。结果Blastx分析该基因为全长基因,属于ATP合酶B亚基家族,其分子进化树与种系进化过程非常吻合。该基因全长1008bp,编码300个氨基酸,含有线粒体转运肽、两个跨膜区、一个核定位序列和多个磷酸化位点,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结论ATP合酶B亚基是一个理想的真核种系进化的分子标志。华支睾吸虫ATP合酶B亚基具有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双重定位序列,提示该蛋白可能在华支睾吸虫的能量代谢途径中发挥独特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克隆技术分析新白血病相关基因LRP16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使用相关分子克隆技术RLGS及RACE,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中克隆出的新白血病相关基因进行研究,并探讨新白血病相关基因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影响。结果:我们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中克隆出一条长度为2450bp的DNA片段。经过国际基因验证为未知基因的一部分。我们将这个DNA片段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长臂10区,并克隆到该基因的全长。该基因的全长为860bp。我们将发现的新基因以新的人类基因LRP16收录至国际基因库中。结论:使用相关分子相关克隆技术可以有效地发现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而且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对研究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ZCH-7-2D3单克隆抗体(单抗)与白血病细胞的反应性及其在白血病免疫学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45设门和多色流式细胞术,对经30余种标准单抗业已定型的100例白血病患者新鲜的骨髓细胞或外周血标本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杲:2D3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病例中的阳性率(10/31)明显低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39/55,P〈0.01);2D3在3例B系/髓系混合型白血病病例中均有表达,而在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不表达,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中阳性率(3/5)与B系ALL病例中的阳性率(9/28)差异无显著意义(P=0.2389)。2D3在ALL各免疫亚型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5632);在AML各亚型中除2例AML—M6患者不表达外,其余AML亚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抗2D3主要与AML细胞反应,但在识别白血病细胞分化阶段上未发现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Mutations of the LMNA gene encoding lamin A and C are associated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conduction system defects and skeletal muscle dystrophy. Here we report a family with a mutation of the LMNA gene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otype and phenotype. Methods All 30 members of the family underwent clinical and genetic evaluation. A 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LMNA gene was performed. All of the 12 exons of LMNA gene were extended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the PCR products were screened for gene mutation by direct sequencing. Results Ten members of the family had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LGMD) and 6 are still alive. Two patients suffered from DCM. Cardiac arrhythmias include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sudden death occurred in 2 patients. The pattern of inheritance was autosomal dominant. Mutation c.73C〉G (R25G) in exon 1 encoding the globular domains was confirmed in all of the affected members, resulting in the conversion of arginine (Arg) to glycine (Gly). Conclusions The mutation R25G in exon 1 of LMNA gene we reported here in a Chinese family had a phenotype of malignant arrhythmia and mild LGMD, suggesting that patients with familial DCM, conduction system defects and skeletal muscle dystrophy should be screened by genetic testing for the LMNA gene.  相似文献   

13.
申淑珍  刘娟  马云  杨瑞  许飞  李玲  白晓川 《重庆医学》2015,(29):4042-4044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 RT‐PCR方法检测114例初发AML患者及56例诱导化疗后患者骨髓和(或)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CDX2基因表达,19例随访患者每3个月定期检测CDX2基因表达。8名健康者外周静脉血和5名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作为对照。结果114例A M L患者和13名对照的骨髓和(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检测到CDX2基因表达。以第一个四分位数为界划分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对照组CDX2基因表达水平均在低表达组,114例A M L患者高表达组90例(78.9%),对照组与A M L患者CDX2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初发患者骨髓和外周静脉血CDX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 r=0.656,P<0.01)。CDX2高低表达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 AML 病例 CDX2高表达78.9%。CR患者 CDX2表达量为化疗前的10.3%~86.2%,且随着疗程增加逐步降低,复发时显著升高。随访6个月以上病例19例,两组早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X2表达量变化反映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持续高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指标之一,可作为染色体核型正常AML微小残留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Yang L  Zhang Y  Zhang MR  Xiao Z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2312-2316
目的探讨GSTT1,GSTM1和NQO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易感性及AML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228例AML和241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群对照,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型,用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NQO1基因型。结果AML患者GSTM1无效型(null)比例(62.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7%),而GSTT1无效型(null)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QO1C609TC/T和T/T基因型比例AML患者(分别为53.1%和25.0%)、t(8;21)(q22;q22)/AML—ETO阳性患者(分别为64.3%和25.0%)、t(15;17)(q22;q11)/PML—RARα阳性患者(分别为57.1%和2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9.4%和13.7%)。NQO1C609TC/T和T/T基因型患t(8;21)(q22;q22)/AML-ETO阳性AML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4.487(95%CI:1.282—15.705)和6.293(95%CI:1.536—25.782),NQO1C609TC/T和T/T基因型患t(15;17)(q22;q11)/PML—RARα阳性AML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2.531(95%CI:1.286—4.981)和4.149(95%CI:1.856—9.275)。结论NQO1C609TC/T和T/T基因型与我国成人原发性AML,特别是伴重现染色体异常t(8;21)(q22;q22)/AML—ETO阳性及t(15;17)(q22;q11)/PML—RARα阳性AML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髓系造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基因表达失调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发生的重要机制。C/EBPα基因表达失控的结局是p30过表达和p42不完全丧失,两者均促使AML的发生。因此,恢复C/EBPα表达比例,过表达p42或阻断p30致癌通路是治疗此类原因所致AML的重要途径。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C/EBPα表达失调及其两种蛋白体在AML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急性髓系白血病中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检测159例初发未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AML1/ETO融合基因及R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并对部分病人进行追踪检测及随访。结果 159例未经选择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中,31例(19.5%)有t(8;21)(q22;q22)易位,36例(22.6%)表达AML1/ETO融合基因,所有t(8;21)阳性的病人均存在AML1/ETO融合基因。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病人缓解率为80.6%(29/36),高于阴性病人(M,除外)的60.2%(56/93);AML1/ETO阳性病人经治疗后转阴并持续阴性者预后好,而持续阳性者预后差,由阴性转阳性者可预示复发。14例持续缓解超过18个月的病人AML1/ETO融合基因仅1例为阳性。结论 (1)RT—PCR法检测AML1/ETO mRNA敏感、快速,定期检测可监测微小残留病变。(2)单次PCR法扩增AMLl/ETO融合基因优于巢式PCR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四川地区AML1-ETO融合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AML-M2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M2患者94例与AML1-ETO融合基因阴性AML-M2患者51例,回顾性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与AML1-ETO融合基因阴性AML-M2患者相比,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M2患者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以贫血、发热、出血为主;两组患者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粒红比、粒系(NC)%、CD34、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56、CD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的中位数值除RBC、PLT偏低外,其余均偏高;两组患者疗效与生存曲线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ML-M2患者的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分析中,CD56、骨髓原粒细胞百分比是长期生存的不利因素,完全缓解因素对长期生存有利。结论 四川地区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M2人群与阴性人群相比,临床症状无特异,除部分血液、骨髓、流式实验数据有差异外,其他临床特征相似。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和预后也无明显差异,AML-M2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多,准确评价AML1-ETO的预后诊断作用,应采用分层分析。  相似文献   

18.
Detection of ATP2C1 Gene Mutation in Familial Benign Chronic Pemphig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The ATP2C1 gene mutation in one ease of familial benign chronic pemphigus was investigated.One patient was diagnosed as familial benign chronic pemphigus by pathology, ultrastructral examination and clinical feature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blood samples. Mutation of ATP2CI gene was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DNA sequen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letion mutation was detected in ATP2C1 gene in this patient, which was 2374delTTTG. No mutation was found in the family members and normal individuals. It was coneluded that the 2374delTTTG mutation in ATP2C1 gene was the specific mutation for the clinical phenotype for this patient and was a de novo mu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