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变异情况,为前侧腹膜外入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提供该区域的解剖学依据,以减少术中血管副损伤。方法:解剖40例成人尸体标本L3椎体以下左侧以及骶前的下腔静脉属支,重点观察左侧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左侧L3、L4、L5静脉存在于85%、97.5%和67.5%的标本中,位置与外径相对恒定,内侧汇入下腔静脉或左髂总静脉,外侧与左腰升静脉相交通:左腰升静脉存在于47.5%的标本中,位置较恒定,但起点、外径以及形态均有较大的变异;所有标本中均可找到骶正中静脉,其外径变异不大,但是数目及止点均有明显变异,并且可不伴行骶正中动脉。结论:下腔静脉于下腰椎水平左侧及骶前的属支变异多样,从左侧腹膜外手术入路暴露下腰椎间盘时,需要术前了解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情况并在术中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2.
吻合指掌侧静脉断指再植8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指再植易出现静脉危象,通常采用放血或血管探查多吻合静脉等方法,本院自2004年1月-2006年2月,采用吻合指掌侧静脉的断指再植共85例103指,取得满意效果,为再植指体静脉回流建立了另一通路,不但对指背侧静脉损伤或缺损的复杂性断指再植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为其它类型的断指再植提供了新的手术选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位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34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原位大隐静肪房路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用自制的静脉瓣膜刀为34例患者行原位大隐静脉房路移植术,其中3例做膝上Guo动脉吻合,16例行膝Guo下动脉吻合,11例行胫后动脉吻合,4例行胫前动脉吻合。结果:26例出院时静息痛消失,7例患者间歇跛行消失,平均踝/肱比由术前的0.34(0-0.52)提高到0.78(0.48-1.2)。本组6、12、24、36、48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1.8%、88.14%、84.99%、80.52%、80.52。结论:原位大隐静脉房路移植术能有效地改善或消除肢体缺血,自制静脉瓣膜刀能有效破坏大隐静脉的瓣膜,保证了移植静脉良好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入路与锁骨下静脉入路行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行输液港置入术的病人104例,包括颈内静脉入路55例(A组)、锁骨下静脉入路49例(B组),比较两组不同入路病例在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导管长度、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A组、B组穿刺时间分别为(8.84±3.10)分钟和(11.22±3.86)分钟,出血量分别为(12.64±5.63)ml和(15.71±7.07)ml,导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0和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胸等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耗时较短,成功率较高,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适用,应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股静脉和经颈内静脉不同穿刺入路的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VC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经股静脉穿刺入路介入栓塞术治疗)和观察组(经颈内静脉穿刺入路介入栓塞治疗),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6.
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动脉皮瓣,B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组为静脉阏血的静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耳窗对各组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7天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血流缓慢,微血栓逐渐增多,皮瓣成活率低。结论 静脉瘀血可破坏静脉动脉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减少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因外周静脉输液、用药需反复穿刺、易渗漏等所带来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方法对335例患者于术前行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输液与用药。结果一次置管成功333例,占99.4%;置管时间4~48(15.24±4.94)d。输液不畅16例,11例经对症处理恢复,5例拔除重置。1例置管后疼痛经扩大穿刺口好转。结论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术保证了患者输液、用药的畅通,且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的治疗性痛苦和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动脉皮瓣,B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组为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耳窗对各组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7天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结果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血流缓慢,微血栓逐渐增多,皮瓣成活率低。结论静脉瘀血可破坏静脉动脉化皮瓣静脉系统的代偿机制,影响皮瓣血液灌流,从而导致皮瓣成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静脉造影及术中静脉压力测定,对本病做出诊断,症状严重者施以相应手术治疗。结论静脉造影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对重症患者根据受压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静脉萎陷患儿三种静脉穿刺方法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晓焕 《护理学杂志》1996,11(5):297-298
静脉萎陷患儿三种静脉穿刺方法的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葛晓焕静脉给药是住院患儿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对血容量减少、表浅静脉萎陷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往往较低。笔者对279例患儿采用三种不同进针角度和不同的输液瓶高度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结果提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泰州人民医院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技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6例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病灶的性质、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技术,彻底清扫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淋巴组织,必要时联合静脉切除重建。及时处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10±36)min,术中出血量(155±80)mL。术后病理示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清扫淋巴结(15±7)枚,淋巴结阳性率52.8%。术后并发症发生10例(27.8%),其中A级胰瘘5例,B级胰瘘2例,胃瘫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开腹手术止血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生存时间为5~4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8个月。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的方法,可以使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淋巴组织完整切除,便于联合静脉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经大隐静脉入路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7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n=35),采用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为对照组(n=35),采用传统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评估A、B两组患肢的消肿率、溶栓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结果 70例均为单侧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A、B两组的患肢消肿率分别为(80.11±4.02)%、(81.70±6.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3,P=0.89);溶栓率分别为(84.91±3.40)%、(87.72±4.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5,P=0.71);手术时间分别为(3.91±0.74)min、(4.31±1.13)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35)、5.71%(2/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1例出现隐神经损伤,B组2例并发腘窝血肿。结论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行,可作为常规腘静脉入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PICC和PORT的综合效果指数进行测算,以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 方法 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PICC或PORT行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收集两种静脉输液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体验相关指标,测算并比较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 结果 PICC和PORT置管患者分别纳入377例、293例,PIC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PORT,置管及维护过程中次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ORT,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PORT(均P<0.05)。PICC在总留置时间、留置3~个月、6~个月及9~12个月的综合效果指数值均小于PORT。 结论 PORT的综合输液效果优于PICC,从输液效果角度,建议优先选择PORT作为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血管管路。  相似文献   

14.
带分支静脉成形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动脉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静脉游离移植时扩大吻合口口径的新方法及其修复动脉损伤的效果,自1990年4月设计带分支静脉成形静脉移植术,即利用移植静脉的分支将吻合口扩大并呈漏斗型,经离体新鲜血管实验成功后,在临床上用以修复四肢动脉损伤。结果表明,带分支静脉成形静脉移植可使移植的静脉吻合口口径增加1倍~1.25倍。临床用于修复四肢动脉损伤3例,均获得成功。认为,带分支静脉成形静脉移植术作为静脉移植的新方法,具有容易成形,取材方便,吻合口扩大率高,可克服吻合口口径差等优点,能明显提高吻合口质量,是修复四肢口径不等的动脉缺损和大动脉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肠道畸形纠正术后禁食期间,必须使用高渗营养液以提供足够的热量。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为患儿术后静脉营养提供了较理想的静脉通道。我科于2005年12月对2例肘部静脉置管显露不清患儿经耳后浅表静脉成功穿刺并留置PICC,保证了静脉营养的输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途径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为增加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手段,我们对经颈外静脉置管进行了实践,效果满意。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92例,男性52例,女性40例,年龄6~80岁,右侧进路68例,左侧进路24例,导...  相似文献   

17.
痔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对于Ⅲ期内痔、混合痔和结缔组织外痔仍以手术切除为主。1945年Bacon首次提出痔静脉丛摘除术,张庆荣于1953例提出了改良静脉丛摘除术,改进了切除多余的粘膜和皮肤,同时切除并有的其它病变,将曲张静脉丛完全摘除,修整成平滑的肛管和肛门等一系列改进,我院沿用今。本文总结用此法治疗178例,疗效满意。并就手术方法、结果,同时就手术的目的和要求,痔块显露法,皮桥的设计,剥离入路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处理的方式和切断岩静脉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连续治疗三叉神经痛80例,将岩静脉彻底解剖后根据术中阻挡情况分切断其属支、主干或不切断3种方式处理岩静脉,分析岩静脉切断后对并发症的影响情况. 结果 岩静脉不阻挡手术入路38例(47.5%);岩静脉主干阻挡入路切断的2例(2.5%);属支阻挡入路40例(50.0%),属支切断1支38例,2支2例,无因岩静脉或属支切断后出现脑梗塞病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75例,疼痛显著减轻5例,有效率100%.无死亡或致残病例,无颅内血肿,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及脑脊液漏. 结论 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模式,在彻底解剖岩静脉后主动适当地切断岩静脉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994-2003年我院采用肠系膜下静脉肾静脉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IMRS+PCDV)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隐静脉—股静脉转流治疗晚期髂股静脉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10例用大隐静脉-股静脉转流术治疗晚期髂股静脉栓塞的疗效。从1985-1993年间,采用健侧大隐静脉与患侧股静脉吻合的新术式对10例,晚期髂股静脉栓塞病例进行治疗。显示术后第1日患肢明显消肿,术后7日肢体周径如同健侧。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疗铲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