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诠释心之窍与心藏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登本 《河南中医》2005,25(1):11-12
《内经》认为,心之窍为舌、为目、为耳,历代独立为解虽然亦通,但缺乏应有的深度,如果将三者与心藏神,心有“任物”、“处物”作用加以综合考察则不难发现,心之窍为舌、为目、为耳是在心藏神的思维背景下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经》中“心在窍为舌”、“开窍于耳”这一理论的探讨分析及作者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的体会,认为这是不同时代不同学者根据不同实践形成的,它对于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不能轻意否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耳的窍属问题在《内经》中有两种理论,一言肾"在窍为耳",一言心"开窍于耳"。联系《伤寒论》及后世医家对此问题的阐释,对耳的窍属问题作一探讨,为中医临床辨治耳科疾病提供理论与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五脏主五窍是《内经》五脏与面部官窍关系的主要内容。而其它五脏与面部官窍关系的不同观点则反映了五脏与官窍的紧密关系,即五脏中的每一脏和面部官窍都存在相互关联。分析这些不同观点的理论渊源,验证了《内经》是具有各家学说性质的一部典籍,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不同观点,探讨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内经》之舌诊,是中医舌诊之起步,它总结了先秦时期中医舌诊之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为中医舌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经》论舌,既描述了舌的解剖、生理、病理,又明确了舌诊的临床意义。有人曾统计《内经》论舌之条文多达60余条,可见其论舌颇为精湛。  相似文献   

6.
《痘疹心印·验鼻》以"鼻为肺之窍"领起全文,按痘疹病程各个阶段,对出现在鼻子的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疾病的病机、治疗方法进行阐述。认为火邪是病因,因鼻为肺之窍,火热灼伤肺气而导致鼻部的各种症状的出现,肺气损伤又导致皮毛的干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心寄窍于耳”的临床报道、实验研究及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综述“心寄窍于耳”的研究进展,对“心寄窍于耳”的理论进行了较为科学的探讨,旨在论证“心寄窍于耳”理论的科学性,深入探求心与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探讨《内经》心气虚实的病机。认为《内经》中虚实的含义除了"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外,还可从精气的局部盈亏和壅实等来解释。心气实指心中气的壅滞有余,包含心气实、精气并于心、心气盛;心气虚指心中精气量的不足或功能的减弱,包含心气虚、心气衰、心气缓、心气痿、心气内洞等。  相似文献   

9.
人之情志的产生 ,是五藏与外界事物交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界之五气、五味、五色、五音等通过特定的官窍与五藏相通 ,支持并影响了五藏的功能活动 ,而官窍对于气、味、色、音的好恶则是情志产生的重要条件 ,如《韩诗外传》云 :“人有六情 ,目欲视好色 ,耳欲听好商 ,鼻欲嗅芳香 ,口欲嗜甘旨 ,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 ,衣欲被绣而轻暖。”在藏象学说中虽认为一窍通应一藏 ,但其中任一官窍的好恶又间接反映了五藏的好恶 ,即五藏不足则喜其相应之气、味、色、音以补之 ,有余则恶之。反之 ,情志的变化 ,亦可影响官窍的正常功能 ,如《论语·阳货》云 :…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相似文献   

11.
《内经·素问》文词古奥,言简意深,历代注家都有注错之处。1978年版高校教材虽经诸多专家审定,仍不免错漏。笔者颂读之余,对其中四则剖释如次,以供参考。一、“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维,本义为绳子,引指对事物起重要作用的东西。四维,指前文所说的寒、暑、湿、气这四种对人身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概括、分析了《内经》对目诊的贡献。主要有:阐述望目诊病的意义;首论望目诊病的生理基础;论述了较系统的目诊内容。结论:《内经》中的目诊内容是构成中医诊断学局部望诊中望目内容及中医眼科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内经》叠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尽忠 《国医论坛》2000,15(2):49-51
“叠字”,重叠用字之谓,即把同一的字或单词重叠在一起使用的修辞方法。运用叠字可收到声音和谐,节奏明快,语言形象,感染力强等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开窍理论是五脏开窍理论的重要内容,“心在窍为舌”的观点倍受争议。对“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耳”、“心使窍于目”诸说梳理分析,从理论价值、临床意义及五行学说的介入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对心开窍理论的主流观点应予以认同,对其他观点亦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5.
《内经》论气非常广泛,涉及竟达三千余次。经中提及“六气”者有五次之多,然五者同名而义不同,现浅谈如后。一、天人相通之六气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是相通的。《内经》所指的天是自然界,确切地说是指自然界中阴阳二气。阴阳者乃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宇宙间的一切都不离乎阴阳,人类生存亦是如此。为此《内经》列《生气通天大论》专篇论述其理,并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寿命之本也”。人与天地相通表现在气,而天人相通之气含义也较为广泛。一是指生气通天,即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它直接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一是指人体脏腑亦与天地之气相通,故而提  相似文献   

16.
夏鑫华 《国医论坛》2003,18(2):41-42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五千余言 ,相传为春秋末年老聃所作。现在学者认为《老子》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非一人一时之作 ,但基本上反映了老聃的思想 [1]。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被誉为“百家的元祖” (郭沫若语 )。故《老子》一书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 1 9世纪俄国著名汉学家 C·海奥基也夫斯基所云 :“古代哲学老子的学说是中国一切哲学发展的出发点 ,所有其他中国哲学家的体系 ,都是在《道德经》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 ]《老子》具有独特的本体论、宇宙论、辩证论、人生论和政治论 ,内容博…  相似文献   

17.
韩霞  王洪琦 《陕西中医》2005,26(5):469-470
《黄帝内经》中有关妇科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经、带、胎产、杂病以及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对中医妇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偏重于理论建设,对病证论述相对较少,<圣济总录>对<内经>所涉病证进行了大量的补充,补充内容涉及病证的病因病理以及症状、治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内经》心藏神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心主广义之神,神为人体阴阳气血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形征”的代名词;心主狭义之神心,是接受外来刺激及反应的器官并统帅诸脏。  相似文献   

20.
脾胃是决定生命之要素。肾藏精 ,为先天之本 ,阴阳水火之根 ;气化生于脾 ,脾为后天之本 ,气生化之源 ,故长寿天年重在脾胃 ,肾气决定生命长寿 ,对此 ,《内经》论述颇多 ,今结合《内经》理论 ,联系本人多年实践 ,就脾胃与生命长寿作以探讨。1 脾胃健运决定生命长寿《内经》开宗明义 ,首论养生长寿 ,认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乃知其道也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其中饮食有节 ,对脾胃强健 ,长寿天年至关重要。脾胃居中属土 ,“土者 ,生万物而发天地 ,”将水谷化为精微 ,“并渗灌四旁” ,布散至全身 ,即“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