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本文介绍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方法:报告了194例患者行前路减压复位固定术。以文献复习的方式比较了前路减压复住内固定与椎板减压术、经椎弓根椎体切除减压术、单纯后路复位固定术在减压上所具有的优点。结果;本组病例经6个月~9年,平均3.6年的随访,其中失访10例,所有病例平均神经功能有一级以上的恢复,假关节2例,内固定松动6例,均为骨库异体骨植骨及Kaneda器械固定的病例,其中1例假关节病人合并感染,取出内固定后,二期行后路内固定椎板融合术治愈,其余采用定期随访。结论: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能彻底减除压迫脊髓神经的骨折块,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椎体骨形态,但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操作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合并截瘫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6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进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Kancda内固定和Z—Plate系统作内固定。结果:65例中40例随访1年以上,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88%,无1例矫正度的丢失,前方碎骨片都得到了摘除,截瘫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对严重暴破型骨折、骨扩:片引起硬脊膜囊受压并发截瘫者,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江波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85-287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固定的可能性。方法2001年5月 ̄2005年1月,收治32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其中T1212例,L117例,L23例。按Franke1分级评定:A级6例,B级5例,C级7例,D级14例。手术均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32例术后影像学检查胸腰椎生理弧度基本恢复正常。均获随访10~51个月,平均17.9个月。神经功能除2例脊髓完全损伤无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继发性脊柱后突及节段性不稳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修复重建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植骨充分及内固定牢固等特点,有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4.
5.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韶平 《中外医疗》2011,30(12):96-96
目的研究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3例,根据Dennis分类,前柱损伤11例,前、中柱损伤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占68%,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1年(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入院及治疗后1年时的AMS评分。结果 23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最短12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5±0.4)h,透视时间(12±3)min,出血(450±50)mL。所有病例术后无神经功能压迫症状减轻,无恶化现象,术后1年为(79.6±10.5)分,手术后1年AM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Cobb角平均(6.57±4.5)°,术后1年为(9.57±4.9)°,手术前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5)。术前伤椎平均高度(18.7±1.8)mm,术后1年为(23.5±1.1)mm,术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结论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且能够维持脊柱稳定性,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5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5±16)min,平均透视时间为(15.6±8.3)min,平均出血量为(410±15)mL。治疗后患者AM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obb角、前后椎体高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出现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7%。结论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方旭 《吉林医学》2013,34(16):3117-3118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0例运用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的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均没有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脊椎功能。结论:运用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的手术特点、适应症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以来,对6例平均年龄32岁,受伤平均12d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行前路减压、植骨与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4例,D级2例;脊柱后凸角(cobb法)15~40°;术前椎管占位50%~60%。结果本组经6~16月(平均11月)随访,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胸腹部感染,脊髓神经损伤无加重,植入物无松动,断裂,按ASIA神经功能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2级;Denis腰背痛指数评价:5例轻度腰背疼痛,1例有中度疼痛,需偶尔服药治疗,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脊柱排列基本正常。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减压充分,骨融合可靠,可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髂骨块或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Denis分类累及前、中柱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伴不全瘫患者4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后凸角术前(19.2±6.2)度,术后(4.2 ±2.3)度 椎体前缘高度术前(43.2± 1.8)mm,术后(69.3 ±1.9)mm 术后随访6-12个月,内固定无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均获得良好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有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按Denis分类,骨折只累及前、中柱而后柱完整的不完全瘫患者减压彻底,固定可靠,融合效果好,矫正后凸畸形满意.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2004年2月,我院采用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Centaur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脊髓损伤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庞彤  宁金沛  梁柱德  谭叙强  黄声乐 《广西医学》2003,25(11):2261-2263
胸腰椎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是最常见的骨折 ,其中爆裂型骨折常并有骨折块的移而至椎管骨性受压 ,而引起脊髓受损伤。这类骨折常需手术减压以解除压迫 ,使受损伤的神经功能尽可能的得到恢复 ,以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作者应用胸腰椎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11例 ,随访 6~ 2 4个月 ,疗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1例 ,男 9例 ,女 2例。年龄 18~ 6 2岁 ,平均 30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7例 ,高处坠落伤 3例 ,跌伤 1例。骨折部位 :T12 2例 ,L16例 ,L2 1例 ,L3 2例。全部病例均为新鲜骨折。所有病例均伴…  相似文献   

12.
程旗  朱耀明 《重庆医学》2003,32(9):1242-1242
目的 正确选择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获最佳脊髓神经恢复和脊柱稳定,减少并发症。方法 本组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29例,术前X摄片、CT检查;术后1、2、3、6个月、1年摄片及部分CT检查,观察固定和减压效果。结果 29例经平均11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胸腰椎爆裂前路减压彻底,固定可靠,恢复椎体高度,正确掌握前路手术适应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4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局部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结果46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0.5-5a,平均2.2a。X线片提示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6°恢复到3°,畸形得到纠正,植骨均已融合,伤椎高度平均恢复94.5%,未出现钉棒松动、断裂。神经功能ASIA分级恢复1级23例,恢复2级9例,恢复3级2例,无恢复5例,与治疗前比较p〈0.01(x^2=16.327)。结论对于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I期内固定植骨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在脊柱外科多见,由于骨折块的压迫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因骨折块常在前方压迫脊髓(马尾)而需行侧前路减压内固定以恢复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我科自2004年8月-2005年10月采用侧前路减压植骨Z-plate、Kaneda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脊柱前路使用固定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126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将经脊柱前路使用固定器治疗的63例命名为前路组,将经后路固定器治疗的63例命名为后路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后路组出血量较前路组少;前路组神经功能恢复、随访情况均优于后路组.结论经脊柱前路使用固定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加速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胸腰段爆裂骨折治疗中应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行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对术前、术后1年神经功能、AMS评分及术后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年患者Cobb角、AMS评分与椎体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各相应数据间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结论在胸腰段爆裂骨折治疗中行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使骨折快速恢复,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4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2组,每组40例。甲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乙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观察2组患者椎体平均高度、平均强度与平均刚度,并记录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定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前的椎体平均高度、强度与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术后,2组在这三个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患者显著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出现严重并发症。甲组和乙组均各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积极处理后纠正。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路内固定方式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进行治疗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60例和对照组(AF系统内固定组)6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前术后脊柱畸形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后脊柱畸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临床经验。方法:施行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15例,对其手术适应症、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结果:所有病例均经随访,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脊柱畸形得以纠正,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采用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植骨治疗在神经减压、纠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王文胜 《当代医学》2011,17(6):80-8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8月,对31例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患者进行了前路减压、钛网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1.6年,31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脊柱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形满意,无内置物松动、移位及脱钉等情况出现。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前路手术安全、可靠,椎管减压彻底,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弯曲,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