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脑病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作业治疗前后脑性瘫痪 (CP)和精神发育迟滞 (MR)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变化 ,判断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 (PDMS FM)在脑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康复中心CP患儿 2 2例和MR患儿 2 8例 ,观察作业治疗前后的精细运动功能变化 ,用PDMS FM测试。结果经作业治疗后 ,临床观察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都有明显改善 ;PDMS FM测试分析结果为 :CP和MR患儿作业治疗前的精细运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R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 (P <0 .0 0 1 ) ,CP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虽有提高 ,但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可以用来评定脑病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 ,尤其适用于MR患儿 ;但此法对于CP患儿在较短时间内的精细运动功能细微变化 ,还有局限之处 ,需要进一步改良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 GM )两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GMFM和PDMS GM两种方法对 2 9例脑瘫儿童进行 3次评估 ,用t检验分析GMFM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 GM月相对百分比之间的差异。结果GMFM的月相对百分比与PDMS GM的月相对百分比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GMFM的评估结果比PDMS GM更有利于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与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运动发育指数在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评测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6个月龄的脑瘫高危儿(宫内窘迫或窒息)30例,对同一患儿分别进行PDMS-2与BSID中运动发育量表的评分,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下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①PDMS-2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和总体运动发育商(TMQ)分别与BSID中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②PDMS-2粗大运动中反射、姿势和移动标准分分别与PDI;③PDMS-2精细运动中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分别与PDI。结果:①PDMS-2中GMQ,FMQ和TMQ与BSID中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0.555,0.701(P0.01);②粗大运动中反射、姿势和移动标准分分别与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0.560,0.717(P0.01);③精细运动中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分别与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0.634(P0.01);其中移动相关性最高,抓握相关性最低。结论:对6个月龄的脑瘫高危儿,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与BSID中运动发育量表多数项目具有中度相关性,少数属于低度相关性;PDMS-2中粗大运动比精细运动与PDI运动的相关性更密切;提示需慎重选择量表用于脑瘫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动评估是康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康复对象的运动功能状态,还有利于明确诊断,对评估疗效、完善康复计戈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儿童康复实践中往往使用全面评估量表中的运动评估部分进行运动评估,专门的运动评估量表在国内的应用比较少。为此,我们希望通过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Scale,PDMS)的介绍,对儿童康复的运动评估工作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比较磁共振成像及发育量表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预测作用。方法:73例有早产背景的脑瘫高危儿,在纠正胎龄3月时行头颅MRI检查,定性评价脑白质异常(WMA)程度,并同期应用婴幼儿发育量表中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值评定整体运动情况,智力发育指数(MDI)分值评定智能水平。随访患儿坐位、立位平衡的完成时间,对WMA、PDI、MDI和坐位、立位平衡完成时间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WMA、PDI、MDI对粗大运动延迟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WMA、PDI、MDI和坐位、立位平衡的完成时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自高向低排序依次为WMA、PDI、MDI,三者结合与坐位、立位平衡完成时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WMA对坐位和立位发育延迟的预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PDI及MDI。结论:WMA程度、早期整体运动及智能水平均和粗大运动完成时间有显著相关性,MRI结合发育量表可提高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社区康复组42例,家庭康复组49例,各经过6个月相应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以GMFM-88测定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社区康复组治疗前GMFM-88总分38.4±16.2,治疗后54.8±16.8,(P<0.05);家庭康复组治疗前36.8±14.1,治疗后48.2±15.0(P< 0.05);两个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8,P<0.05),社区康复组疗效好于家庭康复组.两组各功能区评分比较显示,除了A区之外,其他各区评分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社区康复组评分高于家庭康复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粗大运动的改变情况显示,低年龄段的GMFM分值增长快于高年龄段,社区康复组分值增长大于家庭康复组分值的增长.结论:社区康复较家庭康复更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低年龄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与Gesell发育量表在12~30个月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平行效度及PDMS-2在评估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12~30个月的脑性瘫痪患儿84例,均接受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与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定量资料评价其平行效度时采用秩相关计算PDMS-2中粗大运动商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PDMS-2精细运动商与Gesell发育量表精细运动发育商的相关系数,定性分类来评价其平行效度时计算kappa值。 结果PDMS-2粗大运动商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相关系数为0.89(P<0.01)、PDMS-2精细运动商与Gesell发育量表精细运动发育商的相关系数为0.87(P<0.01)。根据PDMS-2粗大运动商分类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分类、PDMS-2精细运动商分类与Gesell发育量表精细运动发育商分类计算的kappa值分别为0.28、0.41。 结论本研究显示,PDMS-2可用于评估12~30个月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但其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PDMS-2运动发育量表与Gesell儿童发育量表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2,PDMS-2)与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在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评测中的一致性。方法:47例具有高危病史(病理性黄疸、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等)及异常临床表现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6个月23例,>6个月24例),平均月龄(7.29±3.17)个月(3个月-13个月),由同一名评估者在同一时间,或在一周之内,进行PMDS-2与Gesell的评估。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将PDMS-2与Gesell的粗大运动发育商和精细运动发育商进行分别比较,观察两者的相关性。结果:47例患儿PDMS-2与Gesell粗大运动发育商的相关系数为0.76(P<0.001),精细运动发育商的相关系数为0.61(P<0.001)。在≤6个月的月龄组中,两者粗大运动发育商和精细运动发育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和0.62(P=0.001);在>6个月的月龄组中,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P<0.001),0.74(P<0.001)。结论:在3个月—13个月的高危儿中,PDMS-2与Gesell的粗大运动发育商和精细运动发育商有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月龄稍大的患儿中相关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以检验GMFM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等标准化指标.方法应用GMFM对31例7个月-7岁的脑瘫患儿和17例3个月-5岁2个月的健康儿童在入选时及3个月后进行两次测量,并以神经肌肉系统缺陷程度、美国脑瘫学会障碍分级、治疗性分级作为疗效标准进行效度研究;应用GMFM对10例脑瘫患儿在入选时和1周后进行2次测量以研究组内信度;由2个测量者应用GMFM同时进行测量对10例脑瘫患儿以研究组间信度.结果对照组中,3岁以上儿童第一次GMFM结果较3岁内组高(P<0.05),而两次GMFM改变量则较低(P<0.05);脑瘫组第一次GMFM测量结果及两次GMFM改变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瘫组第一次GMFM测量结果及两次GMFM改变量与神经肌肉系统缺陷程度、美国脑瘫学会障碍分级、治疗性分类均呈负相关(P<0.05).组内和组间信度研究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ICC>0.90).结论GMFM用于测量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状况、随时间出现或由于干预而出现的运动功能改变,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能定量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状况和改变,适合在临床康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和Gesell发育量表(GDS)对〈1岁脑瘫高危患儿运动功能评估的相关性。方法:<1岁的脑瘫高危病史患儿508例,按月龄分为0~3个月、4~6个月、7~12个月3个组,采用盲评法分别应用PDMS-2和GDS进行评估。并在GDS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的条件下分别比较PDMS-2和GDS中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两者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儿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时PDMS-2和GDS的GMQ有相关性(P〈0.01);7~12个月组纠正胎龄后的GMQ相关系数最大(0.985)。0~3个月组不纠正胎龄PDMS-2和GDS的FMQ无相关性(P〈0.01);0~3个月组纠正胎龄、4~6个月、7~12个月组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PDMS-2和GDS中的FMQ有相关性(P<0.01);7~12个月组纠正胎龄后的FMQ相关系数最大(0.984)。结论:〈1岁脑瘫高危患儿中,除1~3个月患儿不纠正胎龄时的FMQ外,PDMS-2和GDS中的GMQ和FMQ均有相关性,在月龄大并纠正胎龄的患儿中相关性更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岁以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20例,应用Pirani评分方法评估足畸形,PDMS-2测定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用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irani评分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F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1-11个月的患儿,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低于FMQ,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GMQ、FMQ、TMQ在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FMQ在不同年龄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GMQ、FMQ、TMQ和Pirani评分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能区分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正常与否,但不能有效地反映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结合家庭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脑瘫患儿分为医院康复组和医院-家庭康复组,两组均接受医院康复治疗,医院-家庭康复组的家长接受康复培训,为患儿实施家庭康复,治疗师定期随访。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和治疗6个月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末评估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末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家庭康复组的评估结果优于医院康复组。连续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组评估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家庭康复组随治疗时间增加的上升变化更为明显。结论:医院结合家庭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儿童保健工作中应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对改善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我院儿保体检中发现的运动发育落后患儿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与对照组(34例)。干预组采用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不给任何干预,6个月后再次对两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粗大运动商(GM)、精细运动商(FM)、总运动商(TM)无显著差异(P>0.05),6月后两组运动能力虽然都有所提高,但干预组的GM、FM、TM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DMS—2及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对运动发育落后患儿有明显改善作用,适合于基层医院儿童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Carroll 双上肢功能测试量表是否能更好地反应脑瘫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情况。方法45 例脑瘫偏瘫症状的患儿由同两名评估者在1 周之内进行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2(PMDS-2)与Carroll 双上肢功能测试。分析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PDMS-2 中精细运动分值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健手和患手的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结果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患手和健手PDMS-2 抓握原始分、视觉-整合原始分显著相关(P<0.001),与患手(r=0.022, P=0.888)和健手(r=0.165, P=0.278)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均不相关。所有患儿健手和患手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有显著性差异(Z=4.475, P<0.001)。结论临床康复评定脑瘫偏瘫患儿使用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更有利于了解患儿精细动作情况,制订康复计划与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特性.方法 对708例1~6岁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析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GMFM分值分布状况.结果 GMFCS Ⅰ级患儿GMFM-66分值上升幅度最大,从48~50个月起,各月龄组75%以上的患儿GMFM-66分值大于67分;GMFCS Ⅱ~Ⅳ级患儿1~6岁间GMFM-66分值上升的幅度比较相似,GMFCSⅡ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只有不超过25%的患儿GMFM-66分值可以超过67分,GMFCSⅢ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均有超过50%的患儿GMFM-66分值低于56分,GMFCS Ⅳ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除54~56和66~68月龄组)有75%的患儿GMFM-66分值不能超过46分;GMFCS Ⅴ级患儿GMFM-66分值l~6岁间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与其他级别患儿相比,Ⅴ级患儿从5岁起GMFM-66分值还呈现出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下降趋势.结论 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具有各自的发育特性.  相似文献   

16.
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对 15例脑瘫患儿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 ,每周 3— 6次 ,每次 2 0min ,持续 1.5个月以上。在基线期、治疗期和随访期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 ) 66项评定疗效。结果基线期后和治疗期后患儿的GMAE分值上升显著 ;基线期GMAE每月变化值与治疗期GMAE每月变化值之间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1例脑瘫患儿分为强化康复训练组5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3个月内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差异不大(P>0.05),6个月后强化康复训练组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 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MS-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运动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每组均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进行下列评估: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2 FM)、改良Ashworth、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运动功能项。结果:(1)PDMS-2 FM:治疗3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0.001,0.000),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常规组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0.004),干预组、训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90);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3个月时增加(P=0.014,0.000,0.000),干预组评分较训练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2)改良Ashworth:各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同一测评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Wee FIM运动功能项: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5,0.03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训练组、干预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8,0.000,0.000),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本组治疗3个月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05),干预组、训练组评分均较常规组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2,0.045)。结论:PDMS-2干预方案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发育,提高其运动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社区进一步康复的模式和途径。方法:45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取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参与和指导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GMFM和WeeFIM 评分均较干预3个月末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2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较干预3个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指导模式下进行社区康复的新模式,更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03例脑瘫患儿分为康复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康复组实行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治疗,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患儿家长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放弃康复治疗或不规则治疗)。两组患儿分别在入组时、第3个月和第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88项(GMFM-88)评定量表对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两组患儿入组时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组内比较,康复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月增长幅度、月相对增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时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6个月时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和6个月后2组间各年龄段月增长幅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6个月~2岁、2~4岁、4~6岁各年龄段均P<0.01,6~12岁年龄段P<0.05。 结论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可以明显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脑瘫患儿应积极给予康复治疗,早干预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