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3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探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高危妊娠更易发生产后出血。结论:只有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高危产妇,加强护理观察与急救,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10年间剖宫产产后出血624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荆铭  潘明明 《上海医学》2000,23(7):435-436
产后出血是严重危害产妇健康的常见产科并发症,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自1987年起产后出血的定义修正为:胎儿娩出后至产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500ml者[1]。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由剖宫产引起的产后出血比例亦不断上升,故减少由剖宫产引起的产后出血已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本文收集了10年间62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病例,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987年1月~1997年12月10年间我院总分娩数39045例,其中经阴道分娩26369例,剖宫产12676例。产后出血共1024例,由剖宫产引起的产后出血624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60.69%。出血量最少为500ml,…  相似文献   

3.
李海凤 《吉林医学》2008,29(12):981-982
目的:通过对4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分析,确定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以采取对应措施。方法:对我院44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统计。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高危妊娠更易发生产后出血。结论:只有认真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观察、急救护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指征等,才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魏荣 《四川医学》2013,(9):1525-1526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100名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和切口血管破裂出血。此外,年龄高和胎次多容易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结论剖腹产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是挽救剖宫产孕妇生命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产后出血282例原因、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各种手术指征引起产后出血原因、产后出血量、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8年1952例剖宫产术后出血2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出血以头盆不称为手术指征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以胎盘因素为手术指征引起产后出血量最多。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为流产史、产程延长停滞、产检史等。结论及时诊断及处理产后出血,正确掌握剖宫产指针及手术时机。控制剖宫产率,提高手术质量是预防剖富产产后出血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出血与剖宫产指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剖宫产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对492例剖宫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后出血与剖宫产指征的关系。结果:剖宫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与剖宫产指征关系密切。结论:剖宫产手术本身可成为产后出血的主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高危因素以有效预防,可减少剖宫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以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剖宫产分娩4536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研究剖宫产产后出血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量、出血因素和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4.74%,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子宫下段切口裂开。结论造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因素很多,而剖宫产手术本身就是产后出血很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手术中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和防止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64例产后出血患者观察,确定产后出血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方法:对本院产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64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性出血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其次是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认真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观察、急救护理,等措施并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催产素使用指征等,就能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56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梅  张明豫  贾怡  杨宇  张静岫 《重庆医学》2006,35(19):1786-1788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所诊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562例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产后出血562例,发生率5.82%. 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为65.66%,其次是胎盘因素为29.89%,手术操作因素为3.03%,妊娠高血压疾病为1.42%.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术前严密观察产程,术中掌握手术技巧,术后严密观察阴道流血、子宫收缩情况,有些剖宫产产后出血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王红娟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S):162-163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1年9月~2005年9月34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晚期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55.9%)、胎盘胎膜残留(23.5%)、子宫复旧不全(20.6%)。2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9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减少感染因素、提高剖宫产技术是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顾方  杨芩 《吉林医学》2013,34(19):3849-3851
目的:分析86例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通过对3 877例剖宫产进行观察,其中剖宫产并发产后出血86例,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前出血患者是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77例经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后治愈,9例治疗无效切除子宫。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进而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84例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其次是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剖宫产引起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结论:预防产后出血应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严密观察和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监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使用宫缩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44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中,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频率高。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临床医生应该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时对因处理,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病案3210例,对其中产后出血患者11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3.4%,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软产道裂伤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剖宫产较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准确测量产后出血亦可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率。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及时对因处理是控制出血,抢救产妇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引起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探讨对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52例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患者和同期52例阴道分娩孕妇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引起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分析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患者的干预措施.结果 剖宫产术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者(χ2=15.16,P<0.01),且出血量显著多于自然分娩者(t=5.18,P<0.01);高龄、前置胎盘、巨大儿、双胎妊娠、血小板低、应用宫缩抑制剂是引起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为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38例通过常规止血治疗完成止血,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完成止血,其它经宫腔填塞纱布术、B-Lynch缝合术、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完成止血.结论 避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严格掌握剖宫产术手术适应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确产后出血原因与制定科学合理止血方案可降低产后出血对产妇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催产素不敏感引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过期妊娠患者行催产素引产后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57例产后出血中宫缩乏力46例,胎盘因素及软产道损伤6例,尿潴留引起出血5例;其中自然分娩21例,剖宫产36例。结论: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以内,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对催产素缺乏敏感性而出现宫缩乏力、宫腔积血、软产道损伤和产后尿潴留也是出血的原因之一,提高对这类病人产后出血的认识,严密观察、及早防范、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正>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本文就我院1993~1994年间剖宫产产后出血189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院在1993~1994年间共分娩6145人次,其中剖宫产2608例,经阴道分娩3537例。产后出血343例,出血率为5.6%,其中剖宫产所致产后出血189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55.1%。年龄22~38岁,平均27.5岁,孕周35~42W;初产妇166人,经产妇23人;有流产、刮宫史35人。  相似文献   

18.
杨润莲 《大家健康》2014,(7):187-188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对患者术后的处理方法研究。方法:选取38例2013年6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的患者,并对进行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共总结归纳出6种,既子宫切口的破裂、患者宫缩乏力、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的粘连和植入和凝血功能的异常。根据手术前后患者临床资料的数据分析发现,宫缩乏力是造成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且对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情况进行了成功救治。结论:熟练掌握剖宫产手术技术,并在手术前中后对患者进行应急方案处理,可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6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表明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出血率(P<0.01).影响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出血。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必须首先重视剖宫产问题,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倡阴道分娩,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重点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方法对1995—2005年我院收治的54例晚期产后出血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院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13%。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宫腔感染及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结论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技术、加强产褥护理,可有效降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