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型肝炎感染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病原学感染模式,及临床类型与病原学关系。方法:采用ELISA、fWR等方法检测98例重型肝炎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表明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率较低(1.0%),以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占重型肝炎的97%,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病毒之间的重*感染促使重型肝炎的发展。结论:研究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仍是引起重型肝炎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近年还发现了部分可能引起肝炎的新型病毒。肝炎患者病程较长。尤其是乙肝和丙肝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可能出现重症肝炎、肝硬化或是肝癌等,甚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我国当前针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手段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针对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手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自从1995年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庚型肝炎病毒以来[1,2],人们已认识了6种肝炎病毒: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和庚型肝炎病毒(HGV)。但在临床上仍有部分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和暴发型肝炎用现有的检测方法找不出病因,称为非甲~非庚型肝炎,并认为至少还有1种以上的肝炎病毒未被发现。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等[3]在原因不明的输血后肝炎病人身上,发现了一种新的肝炎病毒,称为输血传播病毒(T…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分为HAV(甲型肝炎病毒)、肠道微小RNA病毒、肠道病毒性肝炎、H B V(乙型肝炎病毒),嗜肝病毒性肝炎H C V(丙型肝炎病毒),黄病毒性,输血有关N A N B肝炎,H D V(丁型肝炎病毒)性丁型肝炎,以及H E V(戊型肝炎病毒)肝炎,经口型NANB肝炎.  相似文献   

5.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当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侵入机体后,不但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伴有体征和临床症状,同时病人表现有明显的心理变化。本文就肝炎病人的心理特征,浅谈对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目前较常见的是甲型和乙型肝炎,简称肝炎。临床表现复杂,症状轻重悬殊。由于对肝炎诊断概念认识不确切,以至在目前的肝炎治疗上存在一些混乱。我国是肝炎流行高发地区,根据1979年全国部分地区调查,我国人群甲型肝炎抗体阳性率达71.4%,乙型肝炎感染率在50%以上。这些肝炎病毒感染者包括现症的肝炎病人、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以往曾受肝炎病毒感染者,在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性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五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尚有约10%的肝炎病人无法确定其病原,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尚未发现的肝炎病毒。根据临床表现和过程可分为急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慢性肝炎(其中又分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以及肝炎肝硬化。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转变成慢性过程。传染源均为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传染途径在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则通过血液、体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染;而丁型肝炎则通过密切接触传染。此外,能够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还有很多,如黄热病毒(YF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风疹病毒(RV)等。但它们均非嗜肝病毒,引起的肝损害为继发性。  相似文献   

8.
<正>肝脏炎症统称为肝炎,是因为多种不同的肝炎病毒使肝脏细胞遭受破坏,损害正常的肝脏功能,引发肝功能指标异常的传染病,根据对肝炎病毒的诊断可将肝炎分为五类,分别是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但生活中常指的肝炎主要为甲乙丙肝。肝炎主要常发于发展中国家,多发于长期接触肝炎病毒携带者,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而且年龄越小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对青少年和儿童危害极大,而且肝炎存在极强的传染性,因此需及时了解肝炎的发病原因和相关预防方案,以此来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9.
采用灵敏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筛选献血员,输血后肝炎虽然大大减少,但仍有少数人引起肝炎。由于一直不明确这种肝炎病毒而称为非甲非乙肝炎病毒。近年发现该病毒引起肝炎通过肠外及肠道二种途径传播,不同途径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了解其在本地区流行状况。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1125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抗体(HEV-IgM和HEV-IgG)。结果:肝炎住院患者中有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阳性115例(10.22%)。结论:对肝炎患者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可帮助了解本地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常见多发传染病,现对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一、肝炎的分类及流行概况由于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较快,目前肝炎病毒已分为 A、B、C、D、E 即甲、乙、丙、丁、戊5型,因此从病原学分类,就有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但根据临床表现,从临床学分类,又可分为急性、慢性、重症、郁胆、黄疸和无黄疸等型肝炎。各型肝炎病毒都可能引起重症肝炎,重症肝炎一般病死率都很高。乙、丙、丁3型肝炎病毒则比较容易导致慢性肝炎,其中少数并可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  相似文献   

12.
李光荣 《肝博士》2007,(1):7-11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可有多种表现,如隐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淤胆型肝炎,除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外,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和慢性乙型肝炎。正确对待乙型肝炎,就要全面认识乙型肝炎的各种感染类型,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重型肝炎血清中抗庚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和分析舒波窦晓光马力刘沛秦嘉新1(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科,沈阳110003)关键词重型肝炎;庚型肝炎病毒抗体;庚型肝炎病毒继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后,1995年又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HGV)[1]。1996年我...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检测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建立,使大部分非甲非乙型肝炎得以诊断,但仍有一部分肝炎病人的病原体无法查明。美国有5%~10%的急性暴发型肝炎和20%~25%的慢性肝炎不能进行病原学诊断[1]。在我国的输血后肝炎中除外乙型肝炎,约90%是丙型肝炎,其余约10%的病人查不到病原体[2],这均预示着可能存在新型肝炎病毒[3]。1995年下半年,一种新的肝炎病毒被成功分离,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virus,HGV)或GB病毒C(GBvirusC,GBV-C),被认为是部分非甲~戊型肝炎的病原体。现将有关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近况综…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及重型肝炎中,有10~20%的病人用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仍不能分型,提示可能存在新的肝炎病毒。因此,探索新型肝炎病毒的研究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1995年美国的Simmons和Kim及Bradley等相继报道,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了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GV)。本文就有关庚型肝炎(HG)及HGV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原学 30年前,一位名叫GB的外科医生因做手术时发生意外创伤而患急性不明原因肝炎,用此人黄疸第3天的血清静脉内感染狨猴和狷毛猴,结果导致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与肝炎后肝改变、肝癌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提高血液质量,加强血源管理和对献血员的监测,是避免输血后肝炎的主要措施。现将我院血库对590名献血员两次有关检测结果加以总结和分析,初步探讨如何预防输血后肝炎的发  相似文献   

17.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的5种肝炎病毒中,3种能引起持续性感染和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δ型肝炎或丁型肝炎病毒(HDV)。其他两种病毒只引起急性、自身限制性疾病。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另外一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与最近发现的两种人类病毒—G型肝炎病毒(HGV)和GB型肝炎病毒C(HGBV-C)有关。HGV和HGBV-C可能是相同的病毒,它们对急性和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液透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和正常人群一样,可患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炎;而且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感染,各种病毒所致的肝炎亦无例外.但作为血透远期并发症之一的"肝炎",是指主要经血路传播的肝炎,即由乙、丙和丁型肝炎病毒(HBV、HCV、和HDV)致病的乙、丙和丁型肝炎(HB、HC、HD),统称为输血后肝炎(PTH).而主要经粪-口传播的肝炎,即甲、戊型肝炎病毒(HAV和HEV)致病的甲、戊型肝炎(HA和HE),也偶可经血路传播.本文主要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血透的相互关系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9.
肝炎是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截止八十年代中期已相继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即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与丁型肝炎病毒。在1995年下半年有两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几乎同时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美国Abbor实验室的Simons等研究人员从绢毛猴清中分离出三株病毒.命名为CBV—A、GBV—B、GBV—C。其中GBV—C可以引起人类肝炎。  相似文献   

20.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是指侵害肝脏引起肝炎的病原体,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已知人类肝炎病毒有3种,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其病原学特点与甲、乙型肝炎病毒均不同)。近年来又发现一种缺陷性嗜肝单股RNA病毒,也称丁型肝炎病毒(HDV),过去称为b因子,此外,还有一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黄热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全身感染时,也能引起类似肝炎的急性肝损伤,但这些病毒不属于肝炎病毒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