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热凝手术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颌面部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由于缺少有效的止血手段,多采用硬化治疗,硬化治疗不仅疗程长,有一定的并发症,效果也往往不尽满意。我科从2003年始,应用微波热凝技术配合手术切除治疗颌面部较大海绵状血管瘤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王钢  祁军安  江奎  朱海林 《吉林医学》2010,(33):6065-606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8例手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瘤体大小6~18cm,平均12cm,单发者22例,多发者6例。无死亡病例,并发症15.5%。结论:手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5.
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人眼眶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眶内肿瘤.虽然器官病变在出 生时即出现,但海绵状血管瘤直到20~40岁时症状才出现.本文手术治疗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波与平阳霉素治疗皮肤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进行微波治疗,对照组22例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术后1月分别评价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血管瘤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有效率为45.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微波治疗皮肤海绵状血管瘤见效快,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8.
胸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庆  李松春 《浙江医学》1994,16(2):115-115
  相似文献   

9.
微波热凝手术治疗面颊部海绵状血管瘤4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1]。血管瘤手术切除时,出血较多。微波热凝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为血管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我科采用此项技术对49例面颊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但有关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报道,特别是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1992年1月~2000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12例,现对其病理及手术治疗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瘤体较大(≥10cm)或多发难以切除的经自动活检取材成功,病检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55例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并行临床和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随访6~50个月,经B超复查瘤体缩小幅度均达85%以上。41例病灶血供完全消失,14例病灶血供大部分消失。全组腹胀及其他症状解除。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有少量出血、发热、肝功能受损,均对症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肝多发及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定位精确,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手术策略和技巧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州人民医院1996年9月至2007年9月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病例17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20~65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结果本组手术全切16例,部分切除1例,症状较术前改善17例,11例患者随访3~40个月生活或学习良好。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根本方法,术中恰当的手术策略选择及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影响脑海绵状血管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2例,肿瘤主要位于大脑半球和颅中凹,前者为青少年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后者为中年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视力视野障碍和眼球活动受限。该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血供丰富的占位病变,但血管造影很难发现其血供。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位于大脑半球者容易全切,疗效好,位于颅中凹者手术危险较大,难以切除,术后症状常加重。  相似文献   

14.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和评价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愈后。方法 手术切除12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其中7例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女6例,男1例,共8个病灶,6个病灶位于桥脑,1个位于延髓,1个位于中脑,桥脑和延髓部肿瘤采用经四脑室底入路,中脑部肿瘤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并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病灶精确定位。结果 病灶均作全切除,无手术死亡,4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例神经功能缺失加重,但在术后4个月和3年随访时,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中脑病变患者术后病情加重,病理检查提示该患者除海绵状血管瘤外,还伴有少枝胶质瘤1级,经平均42个月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微侵袭技术,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观察手术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2000~2010年诊断为脑海绵状血管瘤并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癫痫、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改善进行观察。结果:21例病灶完全切除,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前局部神经功能障碍5例,术后改善4例,1例无变化,无加重者。癫痫发作观察:术前有癫痫发作者16例,13例术后再无发作并停药,3例术后偶有发作,继续服药后再未发作。结论:MRI检查对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反复出血或继发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铜针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19.
海绵状血管瘤其实是静脉畸形〔1〕,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胸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常广泛侵犯肌肉及骨骼 ,手术切除的难度和风险较大。我院自 1 989年以来已切除 6例 ,经 6~ 1 0年随访 ,均未复发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女 2例 ,年龄 1 8~ 4 8岁。 6例均为单侧胸壁皮下巨大肿块 ,进行性增大 ,站立时肿块大小为 8cm× 1 5cm× 6cm~ 1 5cm×2 5cm× 6cm ,有 4例肿块延及背部 ;肿块均质软 ,境界不清 ,可压缩 ;表面皮肤正常 ;无搏动及杂音 ;可触及散在的如大豆大小的静脉石 ;体位试验阳性。瘤…  相似文献   

20.
导航下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硕  赵继宗  隋大立  张岩  王嵘 《北京医学》2001,23(6):323-325
目的 探讨新一代外科导航系统作为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的辅助工具 ,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 32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 ,应用美国枢法莫 -丹历公司最新一代外科导航系统进行病灶定位。结果 成功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32例 ,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 3.1%。结论 应用导航技术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可以完成术中病灶的精确定位和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 ,降低手术中医源性损伤 ,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