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亿以上,而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主要致死原因,现代医学对其尚无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对于大血管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对大血管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施治、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做一总结,以提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的治则。  相似文献   

2.
吴峥嵘 《新中医》2008,40(3):100-10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笔者根据临床总结,试从中医学角度对糖尿病的病机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是指糖尿病并发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强度减低、脆性增加等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老年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一样,属中医“消渴”范畴。由于消渴病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当权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老年人活动量减少,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老年病中的重点疾病之一,引起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老年糖尿病属非依赖性糖尿病)NIDDM),与成人糖尿病有相同之处,但又独具特点。如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而糖尿病本身的症状较轻,临床易漏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已经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或高血压肾病而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研究发现,DN一旦发生,若蛋白尿控制不良,肾损害发展速度较快,且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绝大多数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终末期尿毒症,此阶段患者平均存活约7年,而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必需接受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肾脏移植),为此,全球都在关注DN的治疗问题,特别是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大血管病变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T2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系统深入地研究T2DM大血管病变机制,并寻求有效药物进行防治,对改善T2DM患者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T2DM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脉络瘀阻为标。西医认为机体内皮功能紊乱、氧化应激反应、基因表达异常等均可引起T2DM大血管病变。本文整理了近年来中西医的相关文献,对T2DM大血管病的病变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中医病机新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浊与毒的病理特性及其在糖尿病病机过程中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糖尿病早期阶段的病机多为饮食情志等因素引发机体气机代谢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反生壅滞之气内瘀血分而生成病理产物--血浊,而浊邪胶着黏滞之性又决定了其蕴于阴血之中则极易酿致毒性,既由浊致毒.由于两者常相生相助为虐而变生他疾,因此浊毒又是变生多种变证的核心所在.从临床指征、现代成因、实践启示及相关现代研究进展论证了浊毒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产生糖、脂毒性等病机发展是由浊致毒的过程,血浊内瘀为高血糖之启动之因,而浊毒损害则是糖尿病病机转变之要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病机浅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军  陈镜合 《中医杂志》2002,43(4):248-249,274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过程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病并发或伴发心悸、胸痹、真心痛、喘证、水肿、脱证、厥证等范围。从阴虚燥热、心脾两虚、心血瘀阻、痰瘀郁互结等4个方面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认为阴虚燥热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基本病机,心脾两虚是其病机的关键,心血瘀阻贯穿了疾病过程的始终,痰瘀郁互结是相关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一旦确诊,病情将逐渐发展,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据统计,目前西方国家进行透析的患者中一半以上为糖尿病患者[1],而现代医学对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缓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因此,笔者总结了各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病机的认识,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的"消渴"和"骨痿"、"骨枯"、"腰退痛"等范畴,笔者认为此病的主要病机是肾精亏虚、脾胃虚弱、肝郁和血瘀四个方面,为临床防治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代谢记忆”会对大血管造成持续损害。氧化应激反应是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共同机制,也是“代谢记忆”持续损伤大血管的发病基础,抗氧化治疗可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医认为“伏毒”致病具有隐匿、缠绵、痼结的特点。结合络病证治,继承发展中医血脉系统,以脉络学说、伏毒理论为指导,总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变化是“伏邪潜藏-糖脂痰瘀内生-蓄积成毒-毒损脉络-脉搏坚”,核心病机是“伏毒损络”,基本病理改变是“脉搏坚”,病理产物及致病关键是糖毒、脂毒、痰毒、瘀毒。基于此运用活血通络、豁痰清络、流气畅络、解毒顺络等法选方遣药,可通过抑制活性氧生成,影响氧化酶系活力,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调控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糖尿病大血管损伤,延缓疾病进展,在指导临床和研究有重要意义,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证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证(DAO)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致残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的基本特征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管壁通透性增加,有形物质漏出;内皮细胞损伤,纤溶酶活性减低,导致血栓形成。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血管壁的细胞与血液中有形成份相互影响在发病中起主导地位。如内皮损伤、血浆中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量增高并渗入内膜中,而后刺激平滑肌从动脉中层向内膜迁移、增生是最重要的发病因素[1]。古籍中虽无具体之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为“消瘅”、“脉痹”、“脱疽”等相吻合。其中医发病特征为气血不畅,脉道不充,经脉瘀阻,可逐…  相似文献   

13.
中医对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慧  云鹰 《河南中医》2008,28(9):17-19
蛋白尿的产生不外乎本虚标实,邪实正虚,且两者相互影响。本虚责自肾脾肺,标实多见湿、浊、风、毒、瘀。肾虚封藏失司,固摄无权,精微下流;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清气不升反而下泄,加之湿邪、外感风邪、毒邪、瘀血等,导致瘀阻肾络,精气不能畅流,壅而外溢,精微下泄而成蛋白尿。  相似文献   

14.
曹立虎 《河南中医》2020,40(2):196-198
糖尿病患者饥饿感病机有胃火炽盛、胃强脾弱、脾胃虚弱、瘀热消谷、痰热消谷等。糖尿病初期,痰热、火热之证常见,患者出现多食易饥表现,应考虑痰热消谷、火热消谷,选用白虎汤、玉女煎、消渴方等加减治疗;病程日久,火热伤阴,壮火食气,出现气阴两虚等表现,此时出现多食易饥症状,则需考虑胃强脾弱、脾胃虚弱等病机,采用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治疗;瘀血贯穿糖尿病始终,故在使用以上方法治疗糖尿病患者消谷易饥效果欠佳时,可考虑瘀热消谷的因素,采用桃核承气汤、白虎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糖尿病与痰湿关系密切,针对该病机引起的饥饿感,在清热的同时,还应化痰除湿。糖尿病病程日久患者,饥饿感病机复杂,宜"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主要有六淫邪毒、先天禀赋、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药物误用;其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气阴两虚、五脏内虚,终末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涉及脏器主要有脾肝肾,其中尤以脾肾两脏亏虚为根本;标实多为燥热、瘀血、痰浊、水湿等。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发病到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可总结为:阴虚-气阴两虚-偏阴虚者发为肝肾阴虚;偏气虚者发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由于DN病因病机复杂,标本虚实错杂,临床辨治本病应把握总体病机,确定病理因素,明确病因,辨证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痴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以智力衰退和行为、人格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混合型痴呆和其它(外伤、帕金森)痴呆.其中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最主要的两大类型,患病率占所有痴呆90%以上.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达国家老年痴呆已上升为常见死亡原因的第4位.  相似文献   

17.
三焦气化理论在历史上为消渴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之形成的"三消辨证"说却长期禁锢了中医消渴病学术的发展.在消渴病证型古今迥异、对糖尿病(消渴病)自然病程认知的今天,藉三焦气化理论来演绎气、津、精、血诸精微物质的体内代谢平衡的同时,对糖尿病病变机制再作探索.三焦气机"郁"、"滞",气、津、精流变障碍,构成了糖尿病前期的痰湿病理体质;三焦气郁化热、耗伤阴津,形成了"燥热"、"阴虚"的糖尿病基本病机;而三焦因"燥"致"虚"、"瘀",导致气、津、血流变异常,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病理基础.运用三焦气化理论对糖尿病自然病程进行动态病机演变规律的阐释,在拓展糖尿病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重新确立了三焦气化理论在糖尿病机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60%~90%,乃至100%。可呈对称性复发性神经病,单神经病或复发性单神经病,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多以感觉性症状为主。现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从而使中西医关于骨坏死病因病机的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条理与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