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防止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侧)喉上神经外侧支的发出部位、走行和甲状腺上动脉伴行关系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结果喉上神经外侧支在舌骨大角处由喉上神经分出,在舌骨大角与环状软骨中点连线的上、中段喉上神经外侧支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有95%(38侧)行于动脉的内侧,在连线下段喉上神经外侧支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喉上神经外侧支进入环甲肌点相距甲状腺侧叶上极(6.5±3.2mm)。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在舌骨大角与环状软骨中点连线下1/3段靠甲状腺侧叶上极表面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可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外侧支。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解剖标本中,发现一男尸,约50岁,身高165cm,颈部皮肤未见切口及手术疤痕,见其右侧颈总动脉发出甲状腺上动脉直至甲状腺侧叶上端并伴有甲状腺峡部缺如,现报道如下:该尸体右侧颈总动脉在舌骨体平面才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比左侧颈总动脉分支高2.49cm。而甲状腺上动脉却在甲状软骨右板右上方,距下颌下腺下缘0.67cm处直接由颈总动脉发出,其起始部外径为0.26cm。起始后在胸锁乳突肌深面直接跨过甲状软骨右板沿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深面斜行向下至甲状腺侧叶尖端处分为3条终支,供应甲状腺。而左侧颈总动脉分支及甲状腺上动…  相似文献   

3.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左侧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异常.左颈总动脉从主动脉弓上壁发出,在颈部外侧上升.平甲状软骨上缘1.7cm处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在颈总动脉距甲状软骨上缘下方2.1cm处发出甲状腺上动脉.向上呈弓形,再向下前,经肩胛舌骨肌上腹深面,到甲状腺侧叶上端分为前后两支.前支沿甲状腺侧叶的内侧下降,主要营养侧叶的前面,经过中发出一小支,沿甲状腺峡上缘向内与对侧同名支吻合.后支在甲状腺后缘下降.分布于腺体的内侧和外面,并与甲状腺下动脉吻合.另外还发出舌骨支,喉上动脉,环甲肌支,胸锁乳突肌动脉.右侧和其他部位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区域喉返神经(RLN)的解剖特点和方法。方法运用大体解剖的方法,对48例成人标本甲状腺手术区域的RLN及其周围毗邻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 48例96侧成人标本中,29%RLN主干穿过环咽肌肌束至致密结缔组织膜下缘,71%RLN主干走行在环咽肌深面。69%RLN在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尖端(15.2±5.5)mm处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多于环状软骨侧方下缘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尖端(5.9±1.8)mm处穿过结缔组织膜,后支入喉点距甲状软骨下角尖端(4.8±2.1)mm;31%RLN未见分支。结缔组织膜下缘RLN与甲状腺下动脉(ITA)分支的关系为:66%(63/96)RLN位于ITA前方,27%(32/96)位于ITA后方。结论大多数RLN具有喉外分支,在以甲状软骨下角作为标志寻找RLN时,要同时找寻RLN及喉外分支的入喉点。ITA与RLN的关系复杂多变,ITA不作为RLN定位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喉上神经袢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剖观察60具(120侧)人颈部尸体标本,见颈交感于与喉上这上支交通成袢者92.5%(111例)。其形态分为V形、U形、混合形,并列双袢、并列三袢5种。在胸有甲状肌喉三角的额状切面内见神经为1支占71.7%(86侧),2支及以上者占28.3%(34侧)。单支者神经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内侧;多支者一般内侧支位于咽下缩肌表面,外侧支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内侧。本研究结果修正了Moosman等提出的胸骨甲状肌喉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一具未成年男性尸体颈部时,见左甲状腺上动脉较右侧支粗大,该动脉一直延伸至胸腔达胸腺左叶.该动脉由左侧颈外动脉起始处附近发出,沿甲状腺表面下降,经胸骨柄后方入胸腔达胸腺左叶.在胸腺左叶中下1/3交界处分出两终支,穿入胸腺实质.该动脉沿途分支至胸锁乳突肌,舌骨下肌群及甲状腺左叶.动脉起始处外径2.4mm,在距该动脉起点1.6cm处,对称发出胸锁乳突肌支(起点处外径1.12mm)及甲状腺上后支(起点处外径1.14mm);沿途还发出甲状腺上前支,起始处外径0.9mm,胸骨甲状肌支.起始处外径0.8mm.本干延至甲状腺左叶下极处,外径1.5mm;至胸腺上极外径1.3mm.自甲状腺右叶下极至胸腺上极处,干长1.95cm.至胸腺左叶中、下1/3交点分出两终支处,干长8.03cm.本例右侧胸腺动脉来自右侧胸廓内动脉.  相似文献   

7.
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术中对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60具成人标本(男40,女20)共120侧,用解剖学方法对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进行定位观测,以及观测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软骨下角和甲状腺下极等3种解剖标志与喉返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1)喉返神经的分支有喉支和喉外支,前者在喉前多分为前、后支。(2)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分5种类型。(3)91.7%(110侧)喉返神经的喉支多在距甲状腺下角尖端(16.9±7.2)mm处分前、后支,喉外支多在其下(10.4~70.3)mm范围内发出。(4)59.2%的喉返神经分支发出部位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以上,距甲状腺下极平面距离(11.25±7.1)mm。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变异,通过暴露和辨认喉返神经及其分支防止其损伤。  相似文献   

8.
徐胜前 《解剖学研究》2021,43(5):551-554
喉返神经前支依次发出环杓后肌支、杓间肌支、环杓侧肌支及甲杓肌支;后支与喉上神经内支后下支形成吻合支.前支之间、前支与喉上神经内支,前支与喉上神经外支之间亦可构成交通支.喉上神经内支与喉返神经后支可包含运动纤维.识别内收肌支与外展肌支的重要标志是环甲下韧带与环甲关节.甲状软骨翼建立窗口,识别喉返神经前支分支,选择性实施外展肌支与内收肌支吻合,对于保护喉功能、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区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关系,为临床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临床中需行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的85例头颈肿瘤患者(左45侧、右53侧,共98侧)的腺内段喉返神经及甲状腺下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及观测.结果:98侧观测对象中,发现右侧喉不返神经1侧、左侧甲状腺下动脉缺如1侧.41.2%(40/97)的喉返神经在入喉前分为前、后两支,左侧为30%(15/45),右侧为48.1%(25/52),右侧高于左侧(P﹤0.05).59.8%(58/97)的甲状腺下动脉存在二级分支,其中42例(43.3%)甲状腺下动脉存在三级分支.有24侧甲状腺下动脉的三级分支中存在与喉返神经密切伴行的分支,其中8例为动脉分支与神经几乎并行,16例上行的动脉分支分别于喉返神经的前方或后方勾绕神经入喉.结论:腺内段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各次级分支解剖关系复杂.甲状腺手术中对于喉返神经近入喉处伴行的甲状腺下动脉后支的上行分支血管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避免出血时的盲目钳夹止血造成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0.
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颈部手术特别是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50具成人标本(男30,女20)共100侧,对喉返神经的走行、分支及其与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软骨下角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剖观测.结果:喉返神经按其分布分为喉支和喉外支,前者90%在距甲状软骨下角尖(16.7±7.5)mm处分为前、后两支,后者多在其下10.2~ 70.5 mm 范围内发出.左侧喉返神经82.0%走在甲状腺下动脉的后面,右侧76.0%走在动脉的前面,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查明喉返神经的行径及其毗邻关系,有助于防止术中损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