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选择两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初、高中学生8个班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针对男女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前两组女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均偏高,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生敌对、偏执、强迫因子分均偏高,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男女生各因子分均降低,除女生抑郁因子分偏高,男生敌对因子分偏高外(P<0.05),其余各项均无差异;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男女各因子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父母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评定。结果1心理状况方面:心理干预前与国内常模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应对方式方面: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母亲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父亲高,经心理干预后,其父母退避及自责消极应对方式减少,求助及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改变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8名烧伤患儿父母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进行调查并作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烧伤患儿父母干预前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11,3.39,5.13,8.31,43.5,5.32;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患儿父母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41,2.21,3.52,3.08,3.96,3.56;P<0.05)。结论烧伤患儿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改善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员工心理援助项目(EAP)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将54名幼儿教师随机等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睡眠管理、职场人际关系培训、婚姻与家庭指导等EAP技术对干预组进行心理支持,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性支持。EAP前后对两组幼儿教师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心理测评量表评测,使用t检验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结果进行前后比较与组间比较,评估EAP工作的实际效果。结果干预组于EAP干预前后相比SCL-90、SAS、SDS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t=5.05,10.16,13.58;P<0.01);对照组支持前后差异不显著;干预后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显著(t=5.01,12.45,13.87;P<0.01)。结论 EAP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确保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某部官兵进行个性测定,定期对官兵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与全军常模比较,某部官兵EPQ的P分、N分较高,E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t=2.37,2.55,3.18;P<0.05或<0.01),L分差异无显著性(t=1.70,P>0.05)。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较军人常模高,差异有显著性(t=5.24,P<0.05);干预后SCL-90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3.36,P<0.05或<0.01),与军人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9,P>0.05)。结论某部官兵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并在训练期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其中B组在接受辅导的同时进行团体心理素质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训练前后对两组新兵进行心理测试。结果①干预后A组新兵在躯体、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阳性项目数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B组新兵在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阳性项目上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②干预前A、B两组新兵在各项因子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A组新兵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显著高于B组新兵(P<0.05),在躯体、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因子得分上高于B组新兵,但无显著差异。说明B组新兵接受的干预模式效果好。结论团体心理素质训练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新兵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对涉核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0名涉核官兵按疗养的时间和批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疗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包括团体心理辅导及训练、个体认知干预、行为矫治、宣泄疗法、社会支持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涉核官兵疗养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因子评分、因子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情况。结果①两组涉核官兵疗养干预后SCL-90各因子评分、因子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有所下降;研究组各观察指标降低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3.9526,4.0898,3.9342,3.2503,3.4350,3.5029,3.0494,2.8325,2.8466,3.6485,2.9665;P<0.01),对照组各观察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1.6398,1.8593,1.2378,1.0392,1.7934,1.8318,1.8529,0.7142,0.7892,1.7174,0.5535;P>0.05);②两组涉核官兵在疗养干预前SCL-90各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别(t=0.8955,0.9577,0.8731,0.9836,1.1797,0.9555,1.1292,1.1585,1.0586,1.0990,0.8837;P>0.05),疗养干预后研究组各观察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t=3.0817,3.7191,4.4447,2.3702,2.4597,2.1631,2.7006,2.4540,2.3717,2.2823,1.7517;P<0.05或P<0.01);③两组涉核官兵阳性指标及阳性人数在疗养干预后均有所下降;研究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0,4.0500,3.8726,4.1860,7.2827,9.6800;P<0.05或P<0.01),对照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χ2=0.4500,0.9321,0.3351,0.1549,0.5488,0.1235,0.000,0.7200,0.6527;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涉核官兵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并可有效的改善涉核官兵各种心理问题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主动干预对提高心理不健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心理健康选修课的学生进行SCL-90心理健康检测,并将心理不健康(SCL-90各因子分>2.5)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为期10周的主动心理干预,将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不对其进行任何心理干预.结果 ①实验组在实验后心理不健康人数由原来的29人下降到实验后的4人(13.79%),有25人(86.21%)的SCL-90因子分<2,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②干预前实验组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t=5.35,7.35,8.80,7.00,6.83,2.62,5.19,4.01,7.36,3.31,10.82;P<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化、偏执、其他3个因子上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1.16,0.06;P>0.05);③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敌对因子外)均低于实验前的得分(t=4.18,4.50,4.59,4.69,4.00,1.83,5.38,3.42,5.31,3.17,1.49;P<0.01).结论 主动干预对心理不健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抽空腹血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理干预对抽空腹血病人的影响。方法 对 86名被抽血者进行心理干预 ,与对照组比较抽血前后脉率、心率、血压、SAS和抽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心理干预组抽血前后 SAS总分差异极显著 ( P<0 .0 0 1 ) ,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两组之间抽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0 5)。结论 心理干预显著降低其焦虑水平 ,同时也显著减少抽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常规予以脑血管病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时间为6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SLQS)对两组受试者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周末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SCL-90及SLQ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经过为期6周的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焦虑评分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SLQS总分及文娱体育、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家庭生活、人际关系5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学习困难初中生心理健康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健康干预对提高学习困难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将24名学习困难初中生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心理健康干预,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评价两组学生干预前后及1个月后追踪后测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前测与后测和追踪后测相比评分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1或P〈0.05),后测与追踪后测相比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变化,但总分变化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评分相比也产生了显著性变化(P〈0.01)。而对照组前测、后测和追踪后测评分均未产生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综合心理健康干预有助于提高学习困难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城市、农村重点中学各1所,在2所学校各随机抽取初一年级4个班,共8个班,分别随机分为干预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照组4个班(城、乡各2个班).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年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情绪与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适当的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CA)患者的情绪及免疫是否存在积极的调节作用。方法:对一组CA患者术后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测定了心理干预前后不同期间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并与未加心理干预的CA手术病人作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后的患者,心身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未干预患者,其T淋巴细胞亚群也相应升高,至术后一个月已恢复正常,而未加心理干预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适当的心理干预对CA的预防复发及免疫功能调节存在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探索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方法:将贫困生分为干预组(43名)和对照组(37名),干预组进行了近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人际交往训练四种教育活动,干预前后分别用五种心理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心理测试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幼儿园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研究。方法:通过对山西省某市3所幼儿园中,大班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发现幼儿园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基线测查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把3所幼儿园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被试的均衡性较好对干预组幼儿的保教人员和家长进行了一学期的干预实验。干预后复测。结果:干预组中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大班幼儿的得分也有所增高。结论:要促进  相似文献   

16.
书法行为干预对智残儿童注意力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402-403,372
目的:探讨书法行为干预对智残儿童注意力障碍的康复使用。方法:对海淀培智中心学校的34名智残学生,根据性别、年龄和智商匹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除相同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外,只对实验组进行3个月,每周5天,每天1小时的书法行为干预。注意力的评定指标采用注意划消测验和踪迹描绘测验两种方法,把在进行书法行为干预之前和之后两次测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智残儿童经3个月的书法行为干预,其注意力特别是在注  相似文献   

17.
家庭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80例抑郁症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配对选择患者一名与其生活关系密切的家属。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家属接受家庭护理干预,1次/周,共8周。于入组前及第8周末分别采用SCL-90及自行设计的个人心理压力和对患者病态行为的应对能力测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且心理压力及应对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生活技能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 ,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北京市九所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778人 (试验组 3 93人 ,对照组 3 85人 ) ,对试验组进行 3个学期的生活技能教育 ,对照组不接受生活技能教育。用自行设计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t =3 91,2 97)调节情绪能力 (t =6 2 1,4 5 5 )和解决问题能力 (t =3 78,3 70 )均比干预前显著增加 (P <0 0 0 1) ,试验组增加更为明显 ;试验组人际关系能力与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别 (t=-1 10 ) ,而对照组该项能力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t =-6 60 )。学生的自我报告显示 ,试验组的心理社会能力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与同学关系F =3 5 3 ,关心他人F =6 71,自信心F =3 99,缓解压力F =10 99独立解决问题F =5 5 4,做出重要决定F =9 63 ,P <0 0 5~ 0 0 0 1)。《儿童行为量表》的结果显示 ,干预后 ,试验组男生部分因子 (不成熟t=3 71,敌意t =2 10 ,多动t=2 6)和女生部分因子 (焦虑强迫t=2 84,分裂样t=2 92 )得分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0 1)。结论 :生活技能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社会能力 ,特别是人际关系和调节情绪能力 ,并且能够促进心理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与系统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政治思想教育与系统心理干预相结合模式对医学类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在校医学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在校本、专科189名贫困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1个学期不间断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系统心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测评。结果实验组教育干预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多有明显的改善,实验组各因子干预前后自身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论采用政治思想教育与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相结合模式能显著提高医学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前瞻性研究,评价综合心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三所大学2001级人学新生1231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用生活质量量表、自尊量表、个人评价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作为测评工具。在新生入学一年前后进行心理测试,对实验组进行一年的心理干预。结果:随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在生理、社会关系等四领域显著降低、自信分值明显降低;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水平都有积极的改变。结论:采用的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增强自信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