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已了解到 :攻击性因子与防御性因子的失平衡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 ,而导致攻击性因子增强和防御性因子减弱的因素是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针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处理是溃疡治疗的关键。1 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胃酸以减弱攻击性因子、保护胃黏膜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等以增强防御因子 ,从而达到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四个目的。1.1 抗胃酸治疗 无酸无溃疡 ,亦即没有胃酸就没有攻击性因子 ,也就不会导致溃疡的形成。因此 ,抗胃酸治疗是解除症状、愈合溃疡的关键。近年来 ,抗胃酸药物有了飞跃进…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同时又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迄今仍未阐明 ,目前多数人认为与致溃疡的攻击因素和粘膜的保护因素失去平衡有关。当攻击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反流的胆汁、某些药物和酒精等增加或保护因素如粘液屏障、粘膜的修复功能及局部血液循环减弱 ,均可引起消化性溃疡 ;另外 ,个体神经和内分泌反应、遗传素质差异都可影响二者之间的平衡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近20年来 ,特别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后 ,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药物治…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为临床常见病,一般认为其发生是由攻击因素和防御因素失衡引起的,胃酸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攻击因素,而防御因素包括粘液层、粘膜屏障、细胞再生、粘膜血流及前列腺素等。本文将从减少攻击因素及增强防御因素两方面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进行讨论。1 减少攻击因素的抗溃疡药物 减少攻击性因素的抗溃疡药物主要有抗酸药和抑酸药两大类。其中抑酸药又分为H_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现状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徐大毅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临床家均熟知“无胃酸,无溃疡”,1963年Shay等提出了攻击因素和防御因素间动态平衡失调理论,已被多数医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安和 《中国药房》1995,6(5):42-43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进展安徽省立医院(230001)张安和目前,对于形成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一般都沿用Shay氏和sun所提出的"平衡学说"进行分析。这就是将各种因子归纳成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的2个局部性因子,并认为溃疡是由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的势力失去平...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PU)的重要病因之一。但除HP外,尚有多种因素可致黏膜攻击因子与保护因子失衡致PU发生,HP阴性的PU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具有特殊性。本文总结分析HP阴性的PU临床特点,旨在为其治疗和减少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明礼 《蚌埠医药》1993,11(1):48-50
消化性溃疡为—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机理为粘膜的局部损伤与保护之间的不平衡:损伤因素的相对增强或保护因素相对减弱,均可导致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咏年 《天津药学》2002,14(1):75-76
在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主要是防御因子削弱造成,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主要是攻击因子增强造成.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有很多,下面把主要的药物按对抗攻击因子和增强防御因子分别叙述,有的药物是两个作用全有,则按主要作用分类.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因素较多,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精神因素等。本文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原因作一阐述,分析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结合笔者经验总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体会,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特点极其治疗方式。方法在以往治疗用药的经验上寻发现其弊端从而得出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新方法。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制酸药、H2-受体阻滞剂、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等的药物能减少患病损坏因素;硫糖铝(Sucralfate,ulcermin)、枸椽酸铋(Colloidal,bismunthsubcit-rate)、生胃酮等是能加强患者保护因素的药物。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要在以往经验上运用减少损害因素、加强保护因素、或能抗菌治疗的药物,达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多发病。20世纪60年代壁细胞上组胺H2受体的发现以及组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的研制成功,明显减少了消化性溃疡合并症的发生率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当今的治疗原则是着眼于减少或消除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增强黏膜保护因素这方面进行的。但是不少基层临床医师在针对每一位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合理用药方面尚存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治疗问题与某些进展河北医学院附属二院(050000)@姚希贤武警河北总队机关门诊部孙金禄,姚洪森消化性溃疡(PU)是一多病因疾病,归纳之不外胃酸、胃蛋白酶和HP(HelicobacterPylori)等攻击因子增强;胃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主要病因是胃酸分泌过多,胃肠黏膜保护较弱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本文采用质子泵、三联疗法与质子泵、三联疗法加用胶体次枸橼酸铋治疗消化性溃疡,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活动期溃疡的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高发国家之一。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中,除胃酸、胃蛋白酶、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外,HP感染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消化性溃疡的治疗;HP感染与胃部炎症等问题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高发国家之一。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中,除胃酸、胃蛋白酶、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外,HP感染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消化性溃疡的治疗;HP感染与胃部炎症等问题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秦太生 《安徽医药》2000,4(1):16-17
随着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后,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及治疗药物有了新的认识。从沿用Shay和Sun所提出的平衡学说的分析,认为消化性溃疡是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的不平衡所致,而改为综合考虑,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和清除幽门螺杆菌为中心来进行治疗消化性溃疡。使该病有效率、治愈率不断提高。然而如何防止该病复发又成了临床治疗的新课题。针对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复发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粘膜保护类抗溃疡药物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胃肠道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攻击因子与粘膜防御机能平衡失调,便引起消化性溃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治疗机制,即减少攻击因子和增强防御机能。近年来,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由以攻击因子的胃酸和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12%。其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周期发作,中上腹节律性疼痛。消化性溃疡多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亦可发生于与胃酸、胃蛋白酶接触的其他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的吻合口等。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但年老患者亦不少见,胃溃疡的好发年龄比十二指肠溃疡约迟10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比男性高。由于消化性溃疡对患者本身、家庭及社会都会造成诸多麻烦和影响,而很多患者对于消化性溃疡的认识也不够,为了让广大读者正确认识消化性溃疡,科学防治,我刊特邀请5位临床药师从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选择、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用药教育和生活调理等五个方面进行解析,以使广大读者和家人远离消化性溃疡,享受美味生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学生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原因。方法选取年龄14-17岁在校中学生,发生消化性溃疡伴出血60例,询问病史及生活习惯。结果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主要为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及不注意气候变化等因素。结论中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易引起消化性溃疡伴出血。应根据其发病原因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以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老年消化性溃疡是指60岁以上患者患有消化性溃疡。老年人由于其生理机能退变等因素,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及临床经过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总结了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4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便及早地诊断和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