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痰证辨析     
痰是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不论因病生痰,或因痰致病,均与肺脾2脏有关,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1]。1 痰的含义 狭义的痰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如热痰、寒痰、燥痰等;广义的痰则包括病因病证,如痰火、痰浊、顽痰、宿痰、伏痰、痰饮、痰包、痰核、痰疟等[2]。2 痰的病证 痰浊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病证变幻不一,如痰湿蕴肺可致咳喘咯痰,痰阻心窍可致胸闷、心悸、神昏、癫狂,痰积中焦可见恶心、呕吐痰沫,痰留经络可致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痰饮上犯可致眩晕,痰气凝结可致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湿痰流聚可致瘰疬痰核等。3…  相似文献   

2.
黄芳  曾芬  彭小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739-3740
目的:探讨针对性排痰和吸痰护理对 ICU 患者呼吸道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 ICU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有创通气。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皮肤护理、鼻饲护理等;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排痰和吸痰护理。观察2组患者痰痂形成、痰液喷出发生率、吸痰次数、吸痰所需时间、每日排痰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痰痂形成、痰液喷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吸痰次数、吸痰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每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排痰和吸痰护理对 ICU 患者呼吸道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痰痂形成、痰液喷出发生率较低,吸痰次数、吸痰所需时间较少,每日排痰量较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痰涂片镜检的质量控制,保证痰涂片检验质量,提高痰涂片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痰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检查法,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实验室质量保证手册》的规定进行涂片、染色和镜检。结果:痰检阳性、阴性符合率超过99%; 痰细胞合格率为90.12%~95.34%,痰涂片涂抹大小、厚薄、染色、脱落等合格率呈增长趋势,基本超过项目要求的90%; 血性痰涂阳率〉干酪痰涂阳率〉黏液痰涂阳率〉水样痰涂阳率; 清晨痰涂阳率〉夜间痰涂阳率〉即时痰涂阳率。结论:痰检阳性、阴性符合率、痰片制作各项指标基本达到项目要求,血性痰和清晨痰的涂阳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可视吸痰系统的离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可视吸痰系统进行离体肺、气管内吸痰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在离体猪肺、气管的不同部位注入浓度为1.5%、3.0%的模拟痰液,吸痰的进入通道分别为咽喉插入吸痰、气管插管吸痰及气管切开吸痰,根据吸痰方式,将实验猪分为传统吸痰组(采用传统吸痰系统进行标准吸痰操作,n=40)及可视吸痰组(采用可视吸痰系统进行标准吸痰操作,n=40),吸痰时间为15s,设定吸痰负压为-200mm Hg。对两组的吸痰量进行比较。结果用1.5%浓度的模拟痰液进行试验,可视吸痰组采用咽喉插入吸痰、气管插管吸痰及气管切开吸痰的吸痰量分别为(6.91±0.49)、(7.27±0.71)及(6.59±0.88)g,传统吸痰组的吸痰量分别为(5.28±0.64)、(6.39±0.91)及(5.98±1.38)g;用3.0%模拟痰液进行试验,可视吸痰组采用咽喉插入吸痰、气管插管吸痰及气管切开吸痰的吸痰量分别为(6.37±1.15)、(7.98±0.97)及(7.35±1.79)g,传统吸痰组的吸痰量分别为(5.64±1.29)、(6.19±1.05)及(6.90±1.25)g;可视吸痰组与传统吸痰组的吸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吸痰系统的吸痰效率比传统吸痰系统高,且更易操作,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顾仁樾教授提出,从痰论治冠心病可从气滞痰阻、气虚痰阻、痰瘀闭阻、寒凝痰阻、阴虚痰阻、阳虚痰阻、痰热闭阻等方面辨证,在治疗上采用行气化痰、益气化痰、活血化痰、化痰祛寒、化痰养阴、温阳化痰、清热化痰等多法结合,辨证论治。关键在于如何识别痰邪,如何辨证痰与其他致病因素的兼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痰标本抗酸杆菌检查结果与不同性状痰标本及留取时间段的关系,为提高阳性检出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9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送检2 073份痰标本抗酸杆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073份痰标本中痰检标本阳性283份,阳性率13.65%;干酪痰、血性痰、黏液性痰、水样痰等不同性状痰标本中阳性检出率依次为29.55%、14.19%、11.11%、1.32%;不同时间段留取的痰标本中阳性检出率以清晨痰最高,其次为夜间痰,即时痰最低。结论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时间和标本质量对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影响至关重要,须加强对痰标本留取的管理,采取多项措施提高痰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液标本不同性状对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2009年痰涂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71份痰液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为17.5%(1409/8071),4种不同性状的痰液(干酪样痰、血痰、脓粘痰、泡沫水样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5%、42.4%、22.8%、3.2%,合格性状痰液标本(干酪样痰、血痰、脓粘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不合格痰液标本(泡沫水样痰)。结论:痰液标本性状直接影响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留取合格的痰液标本是提高抗酸杆菌直接涂片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痰、瘀关系的深入探讨,促进相关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 通过查阅痰、瘀关系病机理论的中医学文献,剖析痰、瘀病机的共性特征以及在致病先后、致病部位与相兼致病上的区别,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治疗方案。[结果] 痰、瘀致病具有共性特征,“痰瘀交阻”乃痰、瘀病证之后的“久久之病”的病机,痰性胶固、瘀兼痰之性,痰未必兼瘀、瘀必兼痰,痰瘀病位不同、痰在瘀先。痰瘀交阻治以化痰祛瘀,治瘀必兼化痰,治痰则未必兼用化瘀,治痰在治瘀之先。[结论] 痰、瘀、痰瘀交阻是中医临床疑难杂证的重要病机,痰瘀并治、化痰祛瘀兼用具有盲目性与笼统性,对其治疗方案的优化——精准化、精细化,必将有效地提高痰、瘀病证临床治疗的针对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密闭式吸痰管和开放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吸痰包开放式吸痰的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吸痰前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吸痰时间、耗材费用、有无痰液外喷、气道黏膜损伤、人工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Sp O2下降、吸痰时间、有痰液外喷及吸痰耗材费用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操作简单安全,能降低感染发生率,无痰液外喷,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缩短吸痰时间,降低吸痰费用,可作为机械通气吸痰首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能排除或消解痰涎的方剂,统称祛痰剂。外感表邪,内伤杂证,均可生痰。痰有广狭二义:狭义指肺部渗出物,即咯出之痰;广义指身体各部分的炎性渗出物、多余水液与结聚核块,范围甚广,变化复杂,故有“百病皆生于痰”之说。痰为病之标,治痰宜求其本,所以《景岳全书》有“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等说法。痰病种类很多,就其性质来说,临床常分为湿痰、燥痰、热痰、寒痰、风痰五种。祛痰剂依其适应证,又分为燥湿化痰、润燥化痰、清热化痰、祛寒化痰、治风化痰五类。一、燥湿化痰燥湿化痰法,主治湿痰为病。“脾为生痰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吸痰时机,吸痰管、吸痰负压的选择,吸痰时间,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吸痰方法的改进以及非旋转式吸痰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吸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痰是由于水液代谢失常停留体内而形成的一种“其液粘稠”的病理产物,但痰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因其产于体内故也可称为内邪。痰分为两类:一种是经咳嗽,由呼吸道排出,经口吐出的粘液(也有少数是从口吐出胃中的粘液),易为人们所察觉的,称为有形之痰或称外痰;另一种是滞于脏腑经络,或随气而行,循经络滞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脉、筋骨,这种痰不易被人们所察觉,故称无形之痰或称内痰。由痰所导致的病理改变统称为痰证。广义的痰病痰证,涉及到临床各科。中医有“十病九痰”、“怪病多痰”、“百病多由痰作祟”、“痰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朱丹溪论痰治痰,立意独特,其倡百病多有兼痰,为临床治痰大家。本文就朱丹溪《格致余论》中的论痰治痰思想进行了阐述,主要从痰证的病机、病证,以及对热痰证的治疗三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柏氏液基超薄技术(TCT)在肺癌患者诱导痰痰液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连续诱导痰TCT法、自然痰TCT法及自然痰传统痰涂片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阳性率。结果诱导痰TCT组阳性率63.5%,自然痰TCT组50.3%,自然痰脱落细胞组39.7%。自然痰TCT组、诱导痰TCT组与自然痰脱落细胞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在周围型肺癌的诱导痰TCT组与自然痰TCT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中央型肺癌的诱导痰TCT组与自然痰TC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TCT联合诱导痰技术能提高肺癌痰液的细胞病理学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痰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肿瘤疾病过程中的痰应为广义之痰;痰浊为癥瘕积聚形成的必然因素,与肿瘤发生存在必然联系。各种原因引起的痰气交阻、痰瘀互结、脉道不通、积聚内生,是肿瘤产生的重要机制。肿瘤形成后影响人体脏腑功能及气血津液的运行,更易生痰饮,并进一步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从痰论治肿瘤疾病要点包括:谨守病机,审证求因,"见痰休治痰";调达气机为先,气顺则痰消;治痰重治血,血活则痰消;治痰调三焦,脾肾当为先。临床治疗肿瘤疾病当以"痰"为切入点,灵活运用理气、活血、调理脏腑等治法,使气、血、津液运化正常,正复瘤消。重视从痰论治肿瘤疾病,构建肿瘤从痰论治体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1):2907-2909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不同痰液黏稠度吸痰适宜的负压。方法:选取重症脑血管病不能自主排痰患者81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的吸引负压,测量每例患者负压下吸痰前1min血氧饱和度、吸痰后3min血氧饱和度、吸痰后5min血氧饱和度、痰液吸净时间、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工度痰液在13.3~16.0kPa、Ⅱ度痰液在24.o~26.7kPa、Ⅱ度痰液在33.3~37.2kPa负压吸引下,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小,痰液吸净时间在15-30s,且黏膜损伤小。结论:临床护理根据痰液黏稠度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负压吸引,保证吸痰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9.
脏腑生痰与五脏痰证辨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有广义、狭义之分。从脏腑的功能特点看,痰的产生主要与脾、肺、肾、肝、心、三焦等脏腑密切相关,五脏皆可生痰,痰亦可从五脏辨治。在五脏痰辨治中,应结合痰的定性辨证,注意除治疗本脏痰以外,更应兼顾调理它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同吸引时间在机械通气患者行密闭式吸痰中对吸痰效果与通气影响,以提高一次性吸痰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机械通气行密闭式吸痰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各10例,分别采用5秒、10秒、15秒吸引时间进行密闭式吸痰,由2名护士共同评估吸痰效果,并记录吸痰前,吸痰后即刻、1分钟、5分钟及10分钟血氧饱和度、气道峰压。结果:吸痰时间5秒组吸痰前后肺部痰鸣音听诊评分为1.5±0.6分,与下次吸痰间隔时间25.56±10.22分钟;吸痰时间10秒组吸痰前后肺部痰鸣音听诊评分为2.4±0.6分,与下次吸痰间隔时间57.02±11.54分钟;吸痰时间5秒组吸痰前后肺部痰鸣音听诊评分为2.8±0.5分,与下次吸痰间隔时间63.37±10.73分钟。吸痰时间10秒和15秒组吸痰后痰鸣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5秒组(P<0.01),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5秒组(P<0.01)。3种吸引时间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即刻5秒和15秒吸痰的气道峰压大于10秒吸痰(P<0.05),在吸痰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10秒吸痰和15秒吸痰气道峰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秒吸痰的气道峰压大于10秒和15秒(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时10秒、15秒吸痰效果好,10秒对通气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