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药炭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是中医临床极具特色的一类传统药物,其制备方法以炒炭居多,历年中药炮制学科立项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有关炭药研究的占比为8.2%。近年来,炭药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在工艺设备、质量评价和炮制机制研究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该文就中药炭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从搭建多学科协同的中药炭药研究平台,深入探讨炭药止血机制;引入新技术提升炭药工艺/设备研究的数字化、智能化;就开展炭药饮片特征性质量标准研究,解决常用炭药饮片专属性质量识别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策略进行展望,以期阐明炭药止血的共性炮制机理,推动炮制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荷叶炒炭存性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制炭温度、制炭时间、转速为影响因素,以金丝桃苷、槲皮素、荷叶碱、总生物碱含量、外观形状为荷叶炭评价指标,并采用色差仪测定不同炒制程度的成品颜色,优选荷叶炒炭存性最佳炒制工艺。结果荷叶炭最佳炒制工艺为:制炭240℃,制炭时间7min,炒药机转速40 r/min;成品表面温度208℃,外观为不规则丝片,表面焦褐色,色差仪测定荷叶炭成品表面的L*、a*、b*平均值分别为28.22、4.67、7.94。结论优选得到的荷叶炭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能够科学判定荷叶炭炮制终点。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3,(11):1697-1699
目的:建立黄芩炭药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比较黄芩药材及不同炮制程度黄芩炭的吸附力、鞣质含量;以及测定pH值及电导率的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黄芩及其不同炮制程度黄芩炭的吸附力、鞣质含量、电导率及pH值变化有一定规律性。结论:吸附力、鞣质、电导率及pH值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黄芩炭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制炭工艺制得的茜草炭止血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设置炮制时间和炮制温度,观察不同制炭工艺制得的茜草炭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茜草炭能够缩短小鼠凝血时间,但炮制时间和炮制温度对茜草炭止血作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荆芥炭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工艺炮制的荆芥炭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荆芥炭炮制的最佳条件是2 10℃、加热10 m in。结论 重复试验表明,所选的最佳炮制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量化艾叶炮制的工艺参数、优化工艺。方法以艾叶炒炭后外观性状和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_9(3~4)试验优选最佳工艺,量化艾叶在炮制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炒药机转速为20 r/min、180℃(锅底温度)、且待冒黄烟时将水均匀地散到艾叶上,灭尽火星后翻炒16 min,炒至表面焦黑色。结论通过不同批次独立试验,表明该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建立和完善艾炭质量标准及炒炭存性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制炭为我国中药的传统炮制技术,可以改变药物固有性能,增强收敛止血、固涩止泻之功,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等.有关炭药的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生地黄炭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时间、温度、炮制方法3个因素进行考察,并以吸附力和水浸出物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出生地黄炭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炮制方法对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生地黄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00℃,炒20 min.结论:优选得到的生地黄炭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制定其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槐花炮制前后UPLC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差异及动态变化规律,为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的鉴别及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槐花炮制前后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色度值,结合相似度评价、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研究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的差异性,同时分析槐花炮制过程中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槐花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和色度值差异明显。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分别标定了15、16、14个共有峰,指认了峰2、峰3、峰8、峰9、峰10、峰11、峰14、峰15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仙苷、槲皮素、山柰素,其中峰1和峰2(5-羟甲基糠醛)为炮制后新增的特征峰,峰17则在炮制后缺失;槐花炮制前后色度值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槐花炭的色度值L*、b*、E*远低于槐花生品和炒槐花,炒槐花的色度值a*稍高于槐花生品和槐花炭,依据色度值可区分槐花生品、炒槐花和槐花炭样品;聚...  相似文献   

10.
正交实验法优化侧柏炭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侧柏炭炮制工艺为侧柏炭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槲皮素、槲皮苷含量变化为指标,考察炒炭温度、炒炭时间、炒炭药材量对侧柏炭炒炭工艺的影响。结果:侧柏炭最佳炒炭工艺为:取侧柏叶5kg,炒炭的温度为450℃,炒炭时间为20min。结论:优化工艺适合侧柏炭的炮制生产。  相似文献   

11.
骆驼蓬种子中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骆驼蓬种子中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第一煎先用一定pH值的酸水,继以一定pH值的碱水提取,以两种生物碱的提取率为指标,按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荧分光光度法和差示分光光度法定量,考察了pH、浸泡时间和加热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第一煎用pH2或pH4的酸水溶液浸泡40min,煎60min,第二煎用pH10的碱水溶液浸泡20min,煎60min。结论:此法提取简便、经济,可作为制备中药口服制剂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何作民  高卫东 《当代医学》2009,15(27):28-29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中药材中砷的方法。方法中药材采用微波消解,双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样品中的砷。结果砷浓度在0~1600ug/L范围内与原子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8,方法检出限为0.0407ug/L,回收事为92.91%~97.33%。结论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应用双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可测定中药材中砷含量。  相似文献   

13.
李克雄  高崇凯 《当代医学》2012,18(25):136-138
目的研究桑叶药材的质量,通过药材提取物(流膏、干膏和浸出物)和指标成份含量的测定以及药材的薄层鉴别,从定量角度来研究药材质量。方法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乙腈-醋酸-水(15:10:2.6:72.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8nm,流速1mL/min,柱温30℃。结果不同产地5批桑叶原药材、流浸膏和干膏各样品之间的芦丁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即便是同一产地不同批号的样品芦丁含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原药材、流浸膏和干膏芦丁含量的大小次序是一致的,广西090901的含量最高分别是0.30%、0.124%和0.048%,湖北2最低分别是0.11%、0.095%和0.035%。浸出物的含量测定亦有差异,但均符合标准。水分测定几乎无差异符合规定。结论通过对桑叶药材浸出物和指标成份的含量测定,可从定量的角度更好地对药材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前文中曾提出,第一终点pH大于3.7的情况下,以αA-等于0.1071时的pH值为第一终点测定各组分酸含量的方法.当第一终点pH小于3.7时,在理论上通过推导分析结果的误差△Ve2/V与△pH之间的关系式,明确了影响各组分酸含量测定的因素,并推算出不同的第一终点pH时可以准确滴定的αA-的最大值.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终点pH大于2.6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清代名医叶天士遣药组方擅长性味合化之道。采用研读原著与数据库检索的方法,研究了《临证指南医案》叶氏脉案处方中辛味药的运用经验。结果表明叶氏使用辛味药的规律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辛以散邪、辛以开气、辛以通之、辛以胜酸、辛以胜甘、辛以试诊、用辛禁忌。其经验是对药性理论的丰富,对临床医生也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灯盏花乙素和灯盏花乙素苷元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研究pH对其影响,为体内吸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灯盏花乙素和灯盏花乙素苷元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和脱灯盏花乙素苷元的浓度.结果 37℃下,pH为3.00,3.50,4.00,5.00,6.00,7.00,8.00,9.00灯盏花乙素的logP分别为-0.10,0.48,-0.37,-0.69,-0.86,-1.33,-0.82,-0.45,-0.28,灯盏花乙素苷元的logP趋近于0.pH对灯盏花乙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有一定的影响,在pH3~7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加灯盏花乙素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减小,在pH7~9的范围内又逐渐增大,并且在pH=3.5的磷酸盐缓冲液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最大为3.07.结论灯盏花乙素的表现油水分配,受pH影响较大,而灯盏花乙素苷元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受pH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瓜蒌薤白颗粒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槲皮素为总黄酮代表物,采用三氯化铝显色法进行测定。结果:测定波长为424 nm,槲皮素在2.7~13.5μg/ml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A=0.0699C-0.0243,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7.94%,RSD=2.29%。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好,可作为瓜蒌薤白颗粒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品红为内标,建立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内标法测定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模式,以30 mmol/L的醋酸铵和醋酸钠甲醇溶液为运行缓冲液,品红为内标物,操作电压20 kV,电迁移进样10 kV×10 s,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麻黄碱在3.125~200.000 mg/L(相关系数r=0.994 0)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2.0 mg/L,仪器精密度为2.05%,方法精密度为3.17%,回收率为97.47%~101.85%。结论:此方法为麻黄碱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定量可靠的方法,可用于医学研究样品和药材中麻黄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芪营养颗粒的澄清工艺。方法以固形物含量、总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壳聚糖加入量、药液浓度、pH值及絮凝温度对澄清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澄清工艺为:药液浓度1:8,在70℃条件下,加入1.8 mL·g-1的壳聚糖溶液。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为山芪营养颗粒的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配伍应用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医案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试验,以发现半夏泻心汤配伍及应用规律.方法:采用频数统计、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半夏泻心汤医案资料进行挖掘试验,从药味加减和主治病证方面探讨半夏泻心汤方剂配伍规律.结果:通过频数统计和对应分析,发现了药物在半夏泻心汤医案中的分布特点和药物与中医证候间的相关性.结论:半夏泻心汤除治疗寒热错杂证外,还能治疗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在湿热证的治疗过程中建议增加枳实,去掉人参、甘草、大枣等甘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