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东经92°13'~108°43',北纬32°31'~42°47',东西长约1 305km,南北宽约500km.全境分为6个自然景观区(类型),即:陇西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干草原、半荒漠区;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干草原、半荒漠区;陇南山地中山森林、草原区;甘南高原、峡谷高寒草甸草原、草原、森林及森林草原区;祁连山地高山山地草原、森林草原区;河西走廊半荒漠、荒漠草原、戈壁荒漠区.相邻各区间相互移行,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变化明显,动物种类繁多.甘肃境内已证实存在10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的宿主或携带者动物共计96种,其中家畜、家禽15种.由于目前对自然疫源性疾病与人兽共患病的概念尚难明确界定,一些习惯上称为人兽共患病的疾病如布鲁氏菌病、包虫病等都有野生动物宿主,因此本文将这类疾病统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动物宿主之间或媒介昆虫与动物宿主之间的传播而长期保存在自然界之中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它们 ,可感染发病的这类疾病。建国以来 ,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证实我省存在有鼠疫、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和斑疹伤寒 9种属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法定报告传染病。还证实存在基孔肯雅、辛德毕斯、森林脑炎、Colti病毒和环状病毒病以及恙虫病、Q热、斑点热、埃立克体病、鹦鹉热、莱姆病等非法定报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我省自然疫源性疾…  相似文献   

3.
媒介与媒介生物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在收集分析文献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媒介与媒介生物性疾病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狭义的媒介生物即传染病流行三环节中的生物性传播因素,即有关的节肢动物;广义的媒介生物即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包括人畜共患病的脊椎和非脊椎动物的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以及动物贮存宿主。(2)当前世界范围内广泛接受的媒介生物性疾病概念为由节肢动物、鼠类和软体动物起主要传播作用的传染病。(3)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概念当前仪见使用于中俄两国,分原始的和后来扩展的两种,且后者定义不甚严格,但当前我国对该概念的使用已远远超出其原始定义的范围,按照原始定义,自然疫源性疾病必然同时既是人畜共患病,又是一种狭义的媒介生物性疾病。(4)媒介生物性疾病与人畜共患病及按原始定义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三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媒介生物性疾病与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媒介生物性疾病与人畜共患病的关系是绝大部分重叠的关系。三个概念中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多的足人畜共患病,其次是媒介生物性疾病,应用最少的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新疆东昆仑—阿尔金山现场观察、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医学节肢动物组成和疫情资料等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区内主要存在七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土拉仑菌病、布鲁氏菌病、Q 热、斑点热、斑疹伤寒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在自然保护区内有五个病种:鼠疫自然疫源地在东南部、Q 热、土拉菌病、布鲁氏菌病及斑疹伤寒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99~2008年云南省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9~2008年云南省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云南省发生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包括细菌、螺旋体病类的鼠疫、布鲁氏菌病、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病毒类的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寄生虫病类的疟疾、血吸虫病共10种疾病,病人109445例,死亡795例,病死率为0.73%。疟疾发病人数最多,其次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病死率为100%。鼠疫、血吸虫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狂犬病、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和布鲁氏菌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全省16个州(市)中,除迪庆、怒江、曲靖、玉溪外均为重病区。发病群体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特别是炭疽、狂犬病、疟疾最为明显。不同疾病发病年龄组不同,高发群体主要为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和民工,以疟疾发病群体最广泛。结论云南省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形势严峻。加强监测与预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严防大疫发生是防控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2012年10月8日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布氏菌)感染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湖北省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对全省职业人群的布病疫情分布进行调查,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荆州、孝感、襄樊和直辖市林区4地有布病感染者[2];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杆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按照病程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该病的临床特点多为发热,大量出汗、乏力、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个别患者伴有肝脾肿大,胆囊炎等,少数男性患者还可出现睾丸肿痛症状。本文对男性睾丸肿痛的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病例以《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为依据,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过程及不同  相似文献   

9.
由唐家琪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书已出版发行。该书约220万字,是一部全面系统论述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专著。全书共六篇,第一篇为总论,第二至第六篇为各论,介绍了6类病原体所致的疾病95种,分别是自然疫源性病毒病59种、立克次体病和衣原体病7种、螺旋体病3种、细菌病9种、寄生虫病17种。总论较系统地阐述了自然疫源学说的基本理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的原则与策略。各论内容基本上囊括了我国和世界各地已知(包括近年新发现和新出现)的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每种疾病都从历史、病原学、流行病学、预防与…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甘肃省陆续发现几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中危害较重者为鼠疫、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黑热病、包虫病以及80年代初传入的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等。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相继成立专业机构,对上述几种主要疾病开展系统的调查、防治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我省尚待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地区,具备一些其它自然疫源性疾病形成疫源地的环境和条件,究竟存在程度如何或存在的可能性多大,诸如此类问题至今未明确,  相似文献   

11.
所谓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存在于特定生态环境 (如原始状态或近似原始状态的荒野、森林、沼泽或丘陵 ) ,以野生动物(如啮齿动物、节肢动物 )为贮存宿主 ,以节肢动物或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一类疾病。当易感人群进入这一特定环境时 ,且与节肢动物密切接触而使人感染致病。立克次氏体病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立克次氏体系人兽共患的疾病 ,对人健康的危害极其严重。各种立克次氏体病在我国广泛存在 ,尤以斑疹伤寒和Q热感染最为普遍〔1〕,而且二者在我国的自然疫源地分布已基本清楚。恙虫病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分布 ,且疫源地有扩大之…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等。当布鲁氏菌侵入神经系统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称作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神经炎是这种疾病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脊髓膜炎、脊髓炎、急性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等。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前也没有确切的诊断标准,其临床症状、脑脊液检验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常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混淆,容易漏诊及误诊。为了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及重视,本文将对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属于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0世纪20- 40年代,布病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有近170个国家、地区向世界卫生组织(WHO)上报布病疫情。我国在建国后的  相似文献   

14.
新疆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主要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患病牲畜的皮、毛、乳、肉、内脏以及流产分泌物污染环境、水源、草场、乳、肉带菌等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1,2].新疆是以布鲁氏菌病属的羊型菌和牛型菌为优势种、型的农、牧区型和城市型布病疫区.新疆从20世纪50~80年代初,为国内主要布病疫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贫困地区畜禽养殖户的健康, 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 (狂犬病、 牛结核病、 布鲁氏菌病、 炭疽、 钩端螺旋体病、 棘球蚴病、 囊尾蚴病、 利什曼病和肝片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及防治现状进行了概述, 旨在为我国更好地防控乃至消灭上述疾病提供流行病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新疆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和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患病牲畜的皮、毛、乳、肉、内脏以及流产分泌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1 ] 。新疆是以羊种布鲁氏菌属、牛种布鲁氏菌属为主的布病疫区。据文献记载 ,新疆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至 80年代初 ,为国内主要布病重疫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新疆 89个县 (市 )、兵团 13个师 (局 )均有不同程度的布病流行。经自治区卫生、畜牧各级科研防治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截止 80年代末 ,新疆布病的年发病人数从 2 0世纪 5 0年代的 185 0 0 0例下降为 890 0例 ,…  相似文献   

17.
莱姆病是一种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的疾病。黑龙江省、吉林省已先后证实有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存在为了解东北地区家畜中莱姆病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0年5~10月,收集了东宁、抚松、白城、新宾及沈阳等地区的家畜血清428份,进行莱姆病抗体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和掌握西藏阿里地区主要存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或可疑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种类、类型和疫源地基本特征,并对其危害或潜在危害做出卫生流行病学评估。指导当地防疫部门开展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防制。于1991年~1995年对西藏阿里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医学动物昆虫学、病原微生物学及医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现场调查及实验室研究。首次发现和证实西藏阿里高山高寒荒漠草原型野兔热疫源地,从普兰、噶尔、日土和革吉四县采集的银  相似文献   

19.
正肺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病,为食源性疾病,在我国并不少见,主要症状有长期咳嗽、咳铁锈色痰、咯血和胸腔积液,而以液气胸为临床表现少见。其胸腔积液表现常与结核性胸膜炎、肿瘤性胸腔积液等难以鉴别,且往往缺乏特异性检测指标及影像学表现,容易误诊、漏诊、延迟诊断。腺苷脱氨酶(ADA)增高常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高效诊断指标,但假阳性亦有报道[1]。这里报告1例以ADA增高伴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5):578-578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地方病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地方病领域创刊最早的权威性杂志。主要报道发生在我国对人类健康危害特别严重的地方性疾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鼠疫、布鲁氏菌病、寄生虫等疾病的基础研究、病因研究、流行病学、临床、防治成果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论著。同时还报道多发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