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瘤中的表达,并探讨VEGF在血管瘤中的表达水平与DNA倍体、细胞增殖活性及血管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几种类型的血管瘤组织中VEGF表达量荧光指数FI、DNA含量(DNA指数,DI)及细胞增殖活性(增殖指数,PI).结果在血管瘤中多数为DNA异倍体、各类血管瘤FI、DI、PI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包膜完整组与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组之间FI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异倍体与二倍体之间FI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VEGF表达阳性组与VEGF表达阴性组之间PI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VEGF表达水平与血管瘤的侵袭性、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提示阻止VEGF表达能作为治疗血管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p1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开席  王绍平  李文梅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3):229-231,T004
目的探讨p16和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标记链霉菌抗生物素-生物素(LSAB)方法,对6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其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p16和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41.5%;在分化好的癌组织,p16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差的癌组织(P<0.05);p16和nm23-H1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有转移者(P<0.05、P<0.01);在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高于Ⅲ期患者癌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16蛋白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为45.0%,阴性者为28.9%;nm23-H1蛋白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为51.9%,阴性者为21.1%,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16与nm23-H1蛋白的表达率呈正相关(r=0.0415,P<0.05)。结论p16和nm23-H1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去甲斑蝥素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抗癌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an YZ  Zhao ZM  Fu JY  Chen C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9):618-622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抗癌作用机制。方法 在建立裸鼠胆囊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肿瘤增殖、侵袭、转移体内干预实验,实验分空白对照、氟尿嘧啶、NCTD、NCTD+氟尿嘧啶4组。6周末应用链霉素亲和生物素复合物(SABC)法检测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p27、Bcl-2蛋白,逆转录PCR(RT-PCR)检测PCNA、cyclin D1、p27、Bcl-2、Bax、存活素(Survivin)基因mRNA。HE染色观察瘤周癌细胞浸润、侵袭,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转移瘤结节,并采用SABC和RT-PCR检测nm23、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2)蛋白和mRNA。结果 NCTD组增殖相关PCNA、Ki-67、cyclin D1蛋白表达下降,p27蛋白表达上升;PCNA mRNA、cyclin D1 mRNA表达下降,p27 mRNA表达增高。NCTD组凋亡相关Bcl-2蛋白表达下降;Bcl-2 mRNA、Survivin mRNA表达下降,Bax mRNA表达增高。NCTD显著减少荷瘤鼠移植瘤的瘤周癌细胞浸润和肺转移结节(P〈0.01);NCTD组转移相关MMP2蛋白表达下降,nm23、TIMP2蛋白表达上升;nm23-H,mRNA、TIMP2 mRNA表达增高。结论 NCTD抑制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可能与NCTD干扰胆囊癌移植瘤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止细胞迁移运动,以及影响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基质溶解和转移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血管生成与nm23基因表达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Li Y  Wu F  Gong W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177-179
目的 研究乳腺癌血管生成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分析它们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8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能量多普勒检测肿瘤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对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m23基因蛋白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结果 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lymph node postive,LN )肿瘤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值明显高于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lymph node negative,LN-)(t=7.07、6.34,P<0.01),而nm23-H1的表达则相反,同时nm23-H1阴性表达组的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值显著高于nm23-H1阳性表达组,(t=6.86、6.49,P<0.05)。结论 肿瘤血管生成和nm23-H1的表达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m23-H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nm23-H1和E-Cadherin基因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nm23-H1和E-cadherin(E-Cad)基因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的关系。及nm23-H1和E-Cad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系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nm23-H1和E-Cad表达水平。结果:在胆囊癌中nm23-H1和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和42.3%,均明显低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P<0.05),nm23-H1和E-Cad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两基因蛋白表达在胆囊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0.05),结论:nm23-H1和E-Cad基因与胆囊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对临床判断胆囊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m23-H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分析与肝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肝癌组织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具有高度协同性。结论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能反映HCC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可以更准确判断HCC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肺癌术后转移及预后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nm23-Hl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nm23-H1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46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nm23-H1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肺癌中nm23、nm23-H1表达水平(71.23±5.19)%,(64.98±5.72)%均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89.00±7.21)%和正常肺组织(90.66±6.78)%(P<0.05),肺癌中nm23、nm23-H1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nm23-H1高表达组术后3年及5年(78.81%及55.73%)生存率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21.42%及17.83%)(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影响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前4种因素依次为nm23-H1表达水平,TNM分期,淋巴结受侵状况和原发肿瘤大小.结论 nm23、nm23-H1在肺癌中起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它们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P -选择素、CD44v6和nm23-H1蛋白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93例IDC、25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选择素、CD44v6及nm23-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DC中,P-选择素、CD44V6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7%、82.79%、79.56%,P-选择素、CD44V6在IDC的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nm23-H1在IDC的阳性表达率低于DCIS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p-选择素、CD44V6和nm23-H1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P-选择素和CD44V6高表达、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选择素和CD44V6与IDC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选择素和CD44v6的表达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414,P<0.05).结论:P-选择素、CD44v6与nm23-H1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恶性转化及转移扩散过程.P-选择素与CD44v6两基因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参与了乳腺癌的恶性转化及转移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法将含有全长nm23-H1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Northern blotring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内nm23-H1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及凋亡改变。结果 转染成功的QBC_(939)-nm23细胞nm23-H1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升,体外增殖能力下降,G_0/G_1期、G_2/M期、S期比例及凋亡率(%)分别为(70.24±2.05、12.37±0.91、17.39±2.95、9.54±0.78),与亲本QBC_(939)细胞(56.57±0.99、16.00±1.39、27.44±2.09、4.23±1.05)及对照组QBC_(939)-C细胞(56.17±0.82、17.23±0.77、26.60±0.53、3.67±0.49)相比,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G_2/M期及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凋亡细胞增加(P<0.05)。结论 nm23-H1基因可以抑制体外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腔内热疗(Preoperative endocavitary hyperthermia,PEH)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接受术前腔内热疗加放疗,B组15例单纯放疗,C组27例未行热疗及放疗.采用HE染色检测3组治疗前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治疗前后癌组织中PCNA、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根据PCNA染色计算增殖指数,比较3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之间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5.085±0.428)较治疗前(0.872±0.151)明显增加(P<0.001);癌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37.213±19.564)较治疗前(46.245±20.804)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癌细胞bcl-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下调(P<0.05).B组治疗后癌细胞AI(2.757±0.251)较治疗前(0.875±0.098)明显增加(P<0.001);癌细胞PI(41.335±18.778)较治疗前(45.755±21.478)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癌细胞bcl-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下调(P<0.05).C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的AI高于B组(P<0.05),A组的PI低于B组(P<0.05);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EH加放疗可使低位直肠癌AI明显增加,PI明显下降, 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下调,说明PEH加放疗可显著诱导低位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25%和50%MSC的条件培养基(MSC-CM),采用CyQUAN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吸光度A值变化.在MHCC97-H细胞培养液中添加50%MSC-CM,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抗原的变化.16只裸鼠皮下接种MHCC97-H细胞后,实验组经静脉注射MSC,1×106个/次,每周3次,对照组静脉注射PBS;比较肿瘤体积.结果 培养液中加入MSC-CM后A值依次为211.65±54.72、236.24±57.15和283.59±62.16(P<0.05).PCNA和Ki-67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8和7.0倍.实验组肿瘤体积(1745±455)mm3m大于对照组(972±568)mm3(P<0.05),肿瘤体积平均增加速度(56.0±26.1)mm3/d高于对照组(32.4±14.5)mm3/d(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肝癌细胞系MHCC97-H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L-精氨酸(L-arg)在人肝癌裸鼠肝脏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肝癌裸鼠肝脏移植瘤模型,使用L-arg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1)小剂量L-arg(0.5 g·kg~(-1)·d~(-1))组、大剂量L-arg(1g·kg~(-1)·d~(-1))组和对照组移植瘤重量分别为(985±76)mg、(328±35)mg、(586±56)mg;大剂量L-arg组移植瘤重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小剂量L-arg组移植瘤重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2)大剂量L-arg组移植瘤PC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小剂量L-arg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大剂量L-arg组NO水平较对照组和小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小剂量L-arg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4)大剂量L-arg组移植瘤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L-arg对移植瘤AI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L-精氨酸对肝癌具有双重作用.小剂量L-精氨酸可促进肝癌生长;大剂量L-精氨酸抑制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VCC-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8种肝细胞癌细胞株、10例正常肝脏组织标本、42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VCC-1的mRNA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VCC-1的临床意义.结果 肝细胞癌细胞株中,SUN398的VCC-1表达量最高,Hep3B和Huh7几乎不表达,SUN387、SUN449、SUN423、HepG2、PLC5的表达介于两者之间.42例肝癌患者标本中,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同时存在表达,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26例(61%,14.9±7.6倍),癌旁组织高于癌组织16例(39%,6.9±5.4倍).癌组织表达上调(P<0.01).VCC-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直径有关(P<0.05).在10例正常肝脏标本中,8例无表达,2例微表达,其表达水平低于癌细胞株、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0.01),而复发的3例标本均有癌组织高表达(20.1±2.3倍).有癌栓的8例标本中,5例出现癌组织VCC-1高表达(17.3±4.5倍),3例低表达.结论 VCC-1表达升高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马钱子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分别加入5%、10%、20%的马钱子药物血清,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20%马钱子药物血清作用肝癌细胞SMMC-77210、24、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蛋白和总RNA,应用Westem blot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Fas、Cyclin D1、PCNA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20%马钱子药物血清对人肝癌细胞72 h的生长抑制率为(54.94±8.19)%,与5%、10%浓度抑制率(19.928±7.653)%、(29.020 ±6.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3,P<0.01).药物血清作用24、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Fas蛋白表达分别为(0.302±0.009)、(0.399±0.021),与对照组(0.226±0.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5,P<0.05);药物血清作用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PCNA蛋白表达为(0.7457±0.0386),与对照组、24 h(0.8529±0.0099、0.9016±0.01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血清作用24、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Cyclin D1 mRNA表达分别为0.045 680 ±0.038 130、0.026 714±0.019934,与对照组(0.145246±0.0485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71,P<0.05);药物血清作用24、48 h后,肝癌细胞SMMC-7721 Cyclin D1蛋白表达,PCNA、Fas 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68.25,P>0.05).结论 马钱子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作用,其抑制效应与药物血清浓度成正相关;通过上调肝癌细胞Fas蛋白和下调PCNA蛋白及Cyclin D1 mRNA表达,是马钱子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CD44v和nm23-H1产物在复发性膀胱癌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B  Li Y  Dai Q  Zhu J  Jia J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312-313
目的探讨CD44v和nm23-H1产物对诊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免疫法对45例膀胱癌标本的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CD44v产物的高表达和nm23-H1产物的低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复发均有关(P<0.05)。在膀胱癌中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表达呈负相关(r=-0.2876),在复发性膀胱癌中两者表达亦呈负相关(r=-0.4238)。结论CD44v和nm23-H1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协同作用,同时检测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能为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PCNA和C-erbB-2及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PCNAC-erbB-2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76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CNAC-erbB-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PCNA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无关。nm-23-H1与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大小、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CNA和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C-erbB-2和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PCNA和nm-23-H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C-erbB-2和nm-23-H1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后续治疗和预后的三个重要的客观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nm23-H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2、5cm组织和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nm23-H1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m23-H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中nm23-H1 mRNA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明显相关(P<0.05)。nm23-H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中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并同基因转录水平一致。结论 nm23-H1的降表达是结直肠癌转移中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结直肠癌中nm23-H1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