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格列喹酮——一种新的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作临床前瞻性研究,该药是降糖药中唯一不受肾功能影响的药物。以格列本脲作为对照药物。格列喹酮平均剂量94±30mg/d,分1-3次口服,共服药4-4.5mo。研究结果表明格列喹酮降糖作用肯定,其疗效与格列本脲相当,并有改善周围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该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磺脲类药物是最古老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众多的临床研究对于磺脲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其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应用和重要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1]。格列本脲又名优降糖,是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物[2]。由于其降糖效果较强,作用时间持久,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目前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尤其在基层医院和广大农村地区仍被广泛应用[3]。但如果用药不合理,容易发生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严重者危及生命。关于格列本脲致低血糖症的研究报道已经很  相似文献   

3.
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根据其化学结构 ,可分为磺脲类和双胍类。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细菌分泌胰岛素和增加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的作用 ,第一代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等 ,第二代药物有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双胍类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抑制糖在肠道吸收并促进糖代谢 ,主要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还有近年来开发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等。笔者就常用降糖药在糖尿病中的合理选用进行探讨。1 甲苯磺丁脲临床应用已 40余年 ,疗效确切 ,价格低廉 ,但服用剂量大 ,副作用多 ,可导致致命性低血糖、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 ,磺胺药物过敏者禁用 ,目前有被淘汰趋势。2 格列苯脲降糖作用较甲苯磺丁脲强 2 0 0倍 ,且较持久。但必须注意的是 ,如果剂量掌握不当 ,易发生低血糖。故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视血糖控制情况逐渐调整剂量。3 格列齐特降糖作用较甲苯磺丁脲强 1 0~ 2 0倍。除有效降低血糖外 ,还可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 ,加速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 ,改善由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的症状 ,治疗糖尿患者代谢及血管功能紊乱。长期使用较安全 ,较少发生低血糖症等不良反应 ,尤其适用于患...  相似文献   

4.
磺脲类药物成功治疗Ⅱ型糖尿病已有50年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以"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为代表的第一代,目前已进入以格列本脲,格列齐特为代表的第二代,降糖机理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使血糖下降[1].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口服降糖药物17.口服降糖药物是如何分类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根据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分为如下几类。①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磺脲类及格列奈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  相似文献   

6.
磺脲类降糖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实现降糖作用的。此类药物由于生物半衰期不同,药效时间也有长短之分。短效的有:糖适平、美比达、迪沙片、甲苯磺丁脲、诺和龙等,日服3次。中效的有:优降糖、达美康,日服2次。长效的有:瑞易宁、格列本脲,日服1次。本文重点介绍不同时效磺脲药的合理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或加用睡前中效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42例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原磺脲类治疗组;B组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组;C组格列吡嗪控释片加睡前胰岛素组;D组原磺脲类加睡前胰岛素组。治疗12周后观察血糖、胰岛素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结果:在4组中,格列吡嗪控释片加胰岛素组和磺脲类降糖药物加胰岛素组治疗效果最好,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血糖较原治疗组有所改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而维持原磺脲类治疗组效果不理想。格列吡嗪控释片加胰岛素组服药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对于原磺脲类药物治疗不达标患者,换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具有较好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治疗效果优于换药前,且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加用胰岛素睡前注射治疗可更好地控制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低血糖发生率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消渴丸是由葛根地黄等7味中药及西药格列本脲制成.成功为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治疗糖尿病.格列本脲是降糖的主要有效成分.且格列本脲有许多不良反应 ,所以笔者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消渴丸中格列本脲的方法,以控制格列本脲的含量,保证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列吡嗪(glipizide)为第二代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二甲双胍(mefformin)也有降低胰岛素抵抗及降糖作用.本研究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进行随机双盲试验,研究对2型糖尿病(T2DM)的降糖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胰岛素加吡格列酮组和磺脲类降糖药物加吡格列酮组治疗1年,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原、空腹真胰岛素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 I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维持良好水平,但组间无差异;治疗后胰岛素原水平和IR两组均明显下降.胰岛素组较磺脲组降低更明显;治疗后胰岛素组的真胰岛素水平较磺脲组明显增高.结论对经饮食和运动后血糖不能获得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均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且胰岛素治疗比磺脲类药物能使β细胞的负荷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1.
格列本脲继发失效是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一个常见而棘手的问题,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纠正格列本脲继发失效中的疗效,我们选58例格列本脲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格列本脲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糖代谢的变化,以探讨对格列本脲继发失效的对策。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是根据 198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格列本脲继发失效的标准:从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应用格列本脲治疗时间在1年以上,1年内曾有两次空腹血糖(FBG)<8.0mmol/L;近期格列本脲剂量已用至每天15mg,至…  相似文献   

12.
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晓伟 《中国药业》2007,16(7):56-57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饮食控制或加用二甲双胍药物控制疗效不满意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那格列奈)48例,对照组(格列波脲)46例,疗程8周,定期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及肝肾功能。结果那格列奈组降低餐前、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作用明显优于格列波脲组(P〈0.01)。结论那格列奈控制餐前、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及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作用优于格列波脲。  相似文献   

13.
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2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笔者2006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4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糖尿病患儿采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院在200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10例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格列本脲对患儿治疗的效果。结果 10例患儿的出生体重2.5~3kg,年龄3d~2个月,来院治疗时,血糖明显升高,并且伴有酮症酸的中毒症状。患儿住院以后,对其进行胰岛素治疗,改善患儿的酮症酸中毒情况。患儿的血糖降低到15mmol/L以下,再对患儿采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对其中的5例患儿采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用量为0.5mg/(kg·d)时,停止使用胰岛素。对患儿进行为期7个月的随访,患儿仍需要服用格列本脲,每天服用0.3mg/kg,患儿的血糖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有部分患儿采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不需要使用胰岛素,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所以,对新生儿糖尿病患儿采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格列喹酮的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格列喹酮为第二代口服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其代谢途径独特,药物95%以上不经肾脏而由胆管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本文综述了格列喹酮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剂量与用法,表明格列喹酮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很有发展前途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早期相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损害是引起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格列奈类药物是一种新型促胰岛素分泌剂,作用在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较磺脲类药物能更好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其安全性良好,低血糖症发生率低,有着改善胰岛素抵抗,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可单独或与二甲双胍、基础胰岛素等联合使用。本文就格列奈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杨幼青 《上海医药》2009,30(7):333-333
磺酰脲类药物于上世纪50年代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第一代的磺酰脲类药物代表为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有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本脲等。第一代和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常统称为“传统”磺酰脲类药物。上世纪90年代后上市的格列美脲属第三代磺酰脲类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降糖制剂降糖胶囊中可能存在的3种磺酰脲类成分: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方法采用RP-HPLC法,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65∶35),柱温30℃,检测波长230nm,流速1mL·min-1。结果3种磺酰脲类成分在该色谱条件下与中药制剂中成分可达到完全分离,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的检测限分别为10.8,9.6和12.8ng。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纯中药降糖制剂中违禁添加的3种磺酰脲类化学药品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运动量的减少 ,造成糖尿病的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 ,大量降糖药物投放市场 ,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选择余地 ,但也出现了降糖药物滥用的不利局面。因此 ,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降糖药物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1 磺脲类药物 :是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 ,该类临床主要代表药物有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 (D86 0 )、氯磺丙脲 ;第二代 :格列本脲 (优降糖 )、格列吡嗪 (美吡达、灭糖尿、优达宁 )、格列齐特 (达美康 )、格列喹酮 (糖适平 )和中药…  相似文献   

20.
谢虹  赵静 《医药导报》1992,11(1):15-17
糖尿病属于常见代谢性疾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或Ⅱ型)。治疗方法首推饮食和体力活动,在此基础上未能控制血糖时始可采用药物疗法。本文就近年来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新进展作如下概述。 1.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这类降糖药已逐步取代甲苯磺于脲(D_(860))。氯磺丙脲等第一代药物。其优点是降糖效力强,不良反应少,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少等。国产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法国施维雅的格列齐特(gliclazide,Diamicron,达美康),瑞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