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瘤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 HNL 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女性 9例 ,平均年龄 30岁 ,9例有发热 ,10例有颈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 WBC降低。组织学特征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及大量转化淋巴细胞组成的不规则病灶 ,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 CD6 8(+)、T淋巴细胞 CD3、CD4 5RO(+) ,CD1 5、CD2 0 、CD30 (— )。结论 :HNL 多见于青年女性 ,常为单侧颈淋巴结肿大 ,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 ,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复杂 ,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瘤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HNL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1例中女性9例,平均年龄30岁,9例有发热,10例有颈淋巴结肿大,外周血WBC降低.组织学特征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及大量转化淋巴细胞组成的不规则病灶,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CD68(+)、T淋巴细胞CD3、CD45RO(+),CD15、CD20、CD30(-).结论:HNL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为单侧颈淋巴结肿大,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对8例HNL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8例HNL主要症状为发热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组织学上表现为大小不等散在或融合的病灶,病变区以坏死为主伴散在核碎片,多种形态组织细胞增生,缺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表达CD68,部分散在的小淋巴细胞及增生免疫母细胞CD3、CD45RO标记大多成阳性。结论:HNL多见于青年女性,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分析24例NHL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其HE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应用SP法及TUNEL法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凋亡。结果24例HNL中女性20例,男性4例;年龄18~46岁,平均29岁;主要累及颈部淋巴结伴发热。病理组织学淋巴结副皮质区各种大小散在或融合病灶,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以及凋亡碎片组成,缺乏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淋巴细胞表达CD3和CD45RO,不表达CD15、CD20、CD30;组织细胞表达CD68;凋亡细胞及碎片TUNEL强阳性。结论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HNL临床病理特征复杂,临床及病检均易误诊。淋巴结活检显示有多种形态组织细胞,转化的T淋巴细胞以及凋亡碎片组成的病灶,不伴有粒细胞浸润,有助于HNL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用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HE染色对8例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例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病变区、交界区及非病变区呈现一定的病理变化12例早期坏死不明显,应注意寻找新月体组织细胞;免疫组化表达MCA387、CD68有助于诊断;EBV阳性提示与病毒感染有关;抗酸染色有助于除外淋巴结核。结论 发热、淋巴结肿大、特征性的淋巴结坏死、增生的组织细胞及免疫组化有助于HNL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减少误、漏诊.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6例HN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特征,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 活检标本中淋巴结多呈破碎状(22/36),形态特征为细胞碎片、增生的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构成大小不一的凝固性坏死灶,无中性粒细胞.结论 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复杂,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此病预后良好,但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55例HNL的临床资料,应用光镜观察其病理形态改变。结果55例中女性35例,平均27.5岁。47例头颈部淋巴结肿大。形态特征为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病变的背景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淋巴细胞凋亡及核碎片几乎见于所有病例,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吞噬现象明显,无中性粒白细胞浸润,组织学上可分为3型:增生型,坏死型及黄色瘤样型。结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复杂。确诊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此病是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但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HN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21例中,男6例,女15例。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高热、外周血白细胞降低为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淋巴结呈破碎状,淋巴结内见边界清楚的碎屑样坏死、组织细胞增生及纤维素沉积,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HNL临床少见,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及病理皆有其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HNL的重要手段;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54例HNL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成年人以女性多见,青少年则以男性为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淋巴结肿大和长时间的不规则发热,少数患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密切关系。病理形态学上表现为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地图样淋巴结坏死,坏死组织旁可见吞噬核碎片的新月形组织细胞和浆样单核细胞以及成片增生的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和MPO、浆样单核细胞CD68和CD10以及活化的小淋巴细胞和免疫母细胞CD3和CD45RO阳性,CD20、CD79α等B细胞标记呈阴性表达。结论:HNL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组织形态学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异型,易与其他良恶性疾病相混淆,准确认识其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的特点,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ocyticnecrotizinglymphadenitis ,HNL)是一种不明原因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 1985年我国学者孙丹枫等[1] 首先以“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报道 ,病因可能与感染及自身免疫有关 ,本病青年人发病为主 ,女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白细胞减少为其三大特征 ,病理组织学上见淋巴结内有广泛的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 ,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其特点。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特殊 ,部分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 ,易漏诊误诊 ,为提高认识 ,现将 18例HNL报告如下。1 资料与分析1.1 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和组织细胞增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个自限性淋巴结病变,在临床上及组织学上易与淋巴瘤相混淆,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HNL的临床资料,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结果病变淋巴结多位于颈部,呈轻、中度肿大(<3cm),男女之比为119,活检标本多破碎(22/32),形态特征为细胞碎片、增生的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构成大小不一凝固性坏死灶,无中性粒细胞。结论根据组织形态、细胞成分,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诊断体会。结果:10例患者临床特点包括:发病以青年女性为主,以淋巴结肿大和发热最常见;少数病例与结缔组织病伴发;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被膜及皮质浅层多灶性坏死,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具有较典型的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上易与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相混淆,并有与其他疾病伴存现象,该病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HNL的临床资料,观察描述其病理特征;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HNL多见于年轻女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高热,外周血WBC降低。活检标本常呈破碎状.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区可见片状或融合的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内可见嗜础胜核碎片和嗜酸性颗粒辟屑,伴有T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B细胞少量散在分布。结论:淋巴结肿大、高热,淋巴结内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散在或片状凝固性坏死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探讨诊治方法。 方法 分析本院发热疾病科收治的1 例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的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 结果 患者56 岁女性,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伴关节肌肉痛、咽痛、一过性皮疹、甲状腺肿大、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贫血,根据其临床表现、病理及骨髓穿刺结果确诊为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结论 此例病症临床罕见,对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应想到坏死性淋巴结炎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的可能,确诊依据病理,治疗主要依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组织病理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62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临床、MDCT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对照。结果淋巴瘤14例,多累及两个以上的分区和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受累,部分融合成团块状,呈结节状、团块状均匀强化为主;淋巴结结核8例,以单个区域分布为主,可见钙化与淋巴结周围渗出性改变,增强见蜂窝状、分房状厚壁强化;淋巴结转移36例,以两个以上的分区、中心坏死及薄壁环状强化明显;巨淋巴结增生4例,肿块密度均匀伴持续性血管样强化,结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与组织病理相关,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淋巴结肿大,并有持续性发热,淋巴结活检可见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组织细胞及T细胞较多,很少见到B细胞。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显微镜下淋巴结结构破坏,常见凝固性坏死,细胞异型性较大,容易误诊为淋巴瘤、结核,必须认真阅片,结合病史,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Eleven cases of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were studied. Originally four were misdiagnosed as cervical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The characteristic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local tenderness, fever, leucocytopenia and good prognosis. Antibody to Epstein-Barr virus was elevated in 2 of 3 cases. Biopsy of the affected lymph node was necessary whe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rom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or malignant lymphoma could not be made. The characteristic histological feature was focal necrosis without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n cortical or subcortical areas. Ultrastructurally, we found characteristic inclusions ('tubulo-reticular structures') in histiocytes and lymphocy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