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常见的口腔表现为口腔粘膜紫癜,牙龈肿大伴自发性和激发性出血,牙龈溃疡坏死,牙齿松动脱落等。我科遇到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口腔表现是颜面肿胀,组织坏死,误诊为间隙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曹宏康  卢红 《口腔医学》1989,9(4):177-178
<正> 口腔粘膜病的发生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密切,不少内科疾病有口腔粘膜的损害。有一些是早期症状,如麻疹的口腔粘膜症状一柯氏斑(Koplik’s Spots);有一些是疾病的口腔症状,如贫血、白血病和糖尿病等,有一些是并发症,如白念感染和非特异性溃疡等。本文拟通过本院内科住院病例,观察内科疾病中常见的口腔粘膜损害,并提出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的口腔表现常为该病的第一个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治能增加病人缓解的机会。如果口腔科医生对口腔异常状况有高度警惕性,他们就会对这些病人的及时处理治疗起很大作用。急性白血病的牙龈表现主要取决于组织的炎症状况。典型的表现为红斑、发绀、增殖或出血,可能覆以假膜。这些表现大概继发于非常小的局部刺激,主要是菌斑。作者报告一例急性髓母细胞性白血病,因口腔粘膜极  相似文献   

4.
近10年确定在克隆氏病时不仅胃肠道的各部分能发生损害,而且肝、胰和皮肤也能出现病理改变;但关于口腔粘膜损害还仅有个案报告。作者对32例克隆氏病进行了观察,结果30例发现了齿龈和口腔粘膜损害,现报告如下:作者对出现口腔改变的这30例克隆氏病患者除详细研究了整个病史和临床经过外,还对局部病变进行了内窥镜和组织学检查。25例是在出现胃肠道损害之前1.5~2年出现齿龈出血和瘙痒,其中8例口腔粘膜发生溃疡(也称溃疡性口炎);这些损害按齿龈疾病和口炎的治疗方法(防腐剂,抗菌剂)治疗无效。作者认为克隆氏病时口腔内出现的这些损害可能是进一步发生胃肠道损害的最初表现。5例是在出现胃肠道病变之后2~4年后发生齿龈和口腔粘膜损害,这些损害可能是全身病变进一步发展和播散的结果。30例病人的齿龈全都发生(氵弥)漫  相似文献   

5.
<正> 急性白血病的常见口腔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紫瘢、牙龈肥大伴自发性和激发性出血,牙龈无定形溃疡坏死,以至牙槽骨、牙周膜病变、牙齿松动脱落。我们遇到1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口腔表征是以一个边界清楚的腭部局限性坏死,没有牙龈肥大、出血等临床症状,为临床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患者因恐惧口内出血而限制使用牙刷。常用洗口或用棉花擦拭代替刷牙。这样常使牙龈炎、龋齿、口内炎症加重,口腔环境恶化。便成为口内出血和全身感染的病因。Lynch(1967)报告,75%白血病患者有口腔并发症。Peterson报告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发烧原因,32%来自于口内感染。Glickman(1972)报告牙垢等局和刺激引  相似文献   

7.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选用新药西地碘及抗真菌传统药物制霉菌素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患者68例,其中西地碘者36例,近期有效率为94.5%,用制霉菌素者32例,,近期有效率为100%,当病损及症状消失,白色念珠菌检查转为阴性后停药半年以上复查时,伴有全身病及其他口腔粘膜病的继发性口腔念珠菌病者西地磺组复发率为45.5%,制霉菌素组复发率为50%;而仅有口腔感染的原发性口腔念珠菌病者,无论西地碘或制霉菌素组均无复发病例,本文作者认为当口腔有真菌或病毒混合感染时,用西西地碘可同时对之发挥作用,避免了再用抗生素而加重真菌感染,同时强调治疗口腔念珠菌病不能忽略全身病及其他口腔粘膜病的治疗,并应注意义齿清洁等口腔局部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观察1990年在血液病中心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小儿65例,其中15例(23%)先出现口腔症状。确诊急性白血病之前,发生疱疹性口炎8例(急性1,慢性复发性7)。其中4例治疗10~14天,虽然口腔粘膜损害修复,但颌下、颈和耳旁淋巴结进行性肿大(2例),龈易出血转为出血并有鼻出血(1例),卡他性龈炎转为增生性龈炎(3例)。有4例确诊白血病前,治疗6~8周没有好转趋势。确诊后在白血病治疗出现良好效果的情况下,用无环鸟苷抗病毒治疗,疱疹性口炎很快减轻6例(包括终期白血病2例)。住院时有腮腺炎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口腔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9~1981年我们观察了我院血液内科急性白血病39例,对其中14例死亡患者从入院至死亡全过程中的口腔感染、出血等损害情况以及与血象关系进行了系统观察。材料和结果本文14例急性白血病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原血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1例。住院时间由16天至2年8个月不等。平均住院日6.5个月。因败血症  相似文献   

10.
口腔急性炎症包括急性的口腔粘膜炎和急性牙源性炎症。为了消除这些炎症,常采用抗生素、维生素甚至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进行全身治疗。尽管这些疗法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多数致病微生物不断增加的抗药性,使疗效趋于降低,而抗生素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机体的副作用,造成临床上的危害正逐渐增加。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用中草药制成口炎宁冲剂,治疗了324例口腔急性炎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985年2月至1986年5月,以门诊的口腔急性炎症病例4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口腔单纯疱疹感染,复发性口疮、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多形红斑的口腔损害、膜性口炎,急性唇、舌炎,三叉神经带状疱疹、雪口、急  相似文献   

11.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感染是引起他们病情加重和死亡的原因之一。而发生于口腔的感染高达24%之多,因此在这类患者中排除口腔潜在的感染源是很重要的。而拔除病牙就能达到这一目的。关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拔牙问题是有争议的。一般主张这些患者应避免拔牙。本文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局部和全身并发症较重)的拔牙问题作了报导。其结论是充分的估价患者,手术中仔细操怍,这类患者是能够拔牙的。 1976年6月到1981年1月,在Baltimore癌症研究中心对28位患者119颗牙施行了  相似文献   

12.
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疱疹性口炎137例,其中134例(97.8%)不是急性感染,而是慢性感染复发。使单纯疱疹病毒再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免疫力急剧降低,90.5%的病例是在白细胞<2×10~9/L时口炎复发的。轻型口炎占26.2%,中型占33.5%,重型占40.3%。临床表现的特点:疱疹区口腔粘膜坏死并有炎  相似文献   

13.
以口腔病症为首发症状的血液病病案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病是一种侵犯血液系统的全身疾病 ,而急性白血病大多发病迅速 ,除发热、贫血和感染外 ,通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的出血倾向。部分患者早期有牙龈出血或牙龈肿大而首先就诊于口腔科 ,易被误诊为一般的牙周病、颌骨的炎症或肿瘤。笔者从口腔科首诊的病人中发现并纠正被误诊的血液病患者 11例。特报道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探讨 ,以供医务人员参考。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性 9例 ,女性 2例。年龄从5~ 5 0岁。其中 5~ 2 0岁 4例 ,2 1~ 5 0岁 7例 ,口腔症状出现后就诊于口腔科的时间为 1~ 2 0多天。2 就诊时口腔症状及体征 首发症状中牙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初发常见症状中口腔表现的发病情况。方法:对32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检,确定其首发症状中口腔病变发生的情况。结果:在32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初发常见症状中首先出现在颌面部者有38例(11.9%),其中各种出血18例(47.4%),各种感染11例(28.9%),腮腺肿胀6例(15.8%)。结论:口腔颌面部的出血、感染、腮腺肿胀可以是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初发常见症状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92例婴幼儿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临床分析陈振东,曲文,陈京奕婴幼儿坏死性口底蜂窝组织炎是口腔颌面部严重的急性感染之一,全身症状及局部表现均较成人患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常伴有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1981—1994年共收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因口腔出血首诊于口腔科的血液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因口腔出血首诊于口腔科的血液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处理.结果 7例患儿经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确诊为血液病,经局部和全身治疗后均止血.结论 血液病患儿首诊于口腔科的主要症状是口腔出血不止,应尽快明确病因,加强局部处理,及时转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血友病患儿拔牙的术前准备,麻醉方法,全身和局部止血方法尚无统一的意见。作者对36例血友患儿(5—14岁)拔牙60颗的结果进行了研究。所有患儿均有不同部位口腔粘膜出血,其中8人中等贫血(红细胞300万~350万/毫米~3),4人严重贫血(红细胞180万~220万/毫米~3)。所有患儿就诊后即注射6-氨基己酸(0.1克/公斤)。平均每名患儿在治疗期间,注入6-氨基己酸11.3克和抗血友病血浆1144毫升。用2%普鲁卡因做局麻,未见从注射针刺入点发生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18.
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内、外学科合作诊治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10例,由急诊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协作诊治,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内、外科协作治疗后,7例痊愈,3例(30.0%)死亡,较传统治疗死亡率降低(61.5%)。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内、外科协作,全身与局部兼顾的方法综合处理,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疾病,检查血液免疫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指标,不是无论何时都能查明非特异性免疫障碍;只是病变严重的病例,查出末梢血液T-淋巴细胞活动性有重大抑制。已有资料指出,口腔颌面部疾病患者,口腔内中性白细胞吞噬活动障碍,局部合成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受抑制。因此,口腔患病时,拟定检查局部免疫的新方法,有很大意义。众所周知,经过口腔粘膜表面的上皮层,经常从血液中游走出大量中性白细胞,积极地参加抗微生物的防御。在临床免疫学中,为评定机体的抗感染性防御,用玫瑰花结形成试验检查血液中性白细胞的表面感受活性。口腔具有局部免疫性,口腔是全身的一部分,其免疫性取决于全身和局部对口腔情况的影响。作者拟定检查口腔局部免疫的方法是根据血液中性白细胞能够同绵羊红细胞  相似文献   

20.
念珠菌病是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常引起口腔粘膜病变。本文采用直接涂片PAS染色法检查口腔粘膜念珠菌感染。材料和方法 1986年初至1987年底,把本院临床上按Lehner的口腔粘膜念珠菌病分类法,确定为口腔粘膜念球菌病者50例,以及在其他口腔粘膜损害(寻常型天疱疮、口腔扁平苔癣、口腔粘膜白斑)的基础上疑继发口腔粘膜念珠菌感染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病例经短期局部抗霉菌治疗均有好转。共71例,其中男37,女34,年龄11天~7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