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地区散发性大肠癌p53、p16蛋白表达、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SSCP-PCR检测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免疫组化检测p53,p16蛋白表达,结果p16基因缺失率48%(19/40例),未见突变,p16蛋白缺失率为55%(22/40)。p53基因突变率30%,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27/40例)。组织学分组Ⅱ,Ⅲ级p16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Ⅰ级(P<0.01),临床分期D期p53估变明显高于临床分期B,C期(P<0.05),结论p16基因缺失、53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E1)及外显子2(E2),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应用单链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4例(20例)及2例(10%);SSCP未检出E1突变,E2有2例出现脉动易位的异常单链,其中1例(Ⅲa期,低分化腺癌)癌与癌旁组织均出现异常,2例异常标本均为进展期,LOH(+)胃癌。结论:p16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突变多见于外显子2,可能与癌肿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成性(SSCP),分析技术,对p53基因第7,8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31例甲状腺癌中有10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32.3%,p53基因突变在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于未复发的患者;p53基因突变与转移,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状况无显著差异,表明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突变及表达异常与卵巢癌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检测卵巢癌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采用RP-PCR定性及半定量分析p16基因;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蛋白。结果:32例卵巢癌中检测到1例外显子1突变,未检测到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RT-PCR分析卵巢癌中p16基因mRNA均有表达,半定量分析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无差别;免疫组化检测9例卵巢癌中的p16蛋白为阴性(28.2%)。结论:卵巢癌的发生与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无相关关系,与p16基因异常表达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火宝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3(12):1190-1191
目的 从基因水平上研究胃癌患者活检标本p16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PCR-SSCP-SILVER STAINING方法,检测活检标本p16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40例胃癌活检标本中,p16基因外显子2表达异常例数为19(47.5%)。而在28例慢性胃炎活检标本中,p16基因外显子2表达异常例数为2(7.14%)。且这两例均伴有重度肠上皮化性。结论 这些资料提示慢性胃炎并非癌前疾病,不存在p16基因异常表达。但当合并有肠上皮化生时,可能存在抑癌基因表达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6.
7.
应用多重PCR技术分析了28例胃癌组织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情况。结果显示,胃癌组织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率达14.3%(4/28),且伴有p16基因缺失的胃癌均有周围器官的转移。提示p16基因缺失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p16基因缺失患者易发生周围器官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情况。探讨p16基因异常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检测51例胰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频率,以正常胰腺组织15例为对照。结果:全部被检胰腺癌组织中有23例发生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缺失率45%,有1例发生第1外显子的突变,未发现第1外显子缺失和第2外显子突变。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发生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缺失及突变。结论:p16基因缺失与胰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p16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MTS1是Kamb在1994年发现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在很多类型肿瘤中经常出现MTS1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或突变。本文利用PCR方法研究了MTS1基因第2外显子在胃癌中的纯合性缺失情况,24例标本中发现2例缺失。用PCR-SSCP并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分析了24例原发性胃癌标本中MTS1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情况,只发现1例突变,此结果提示胃癌中MTS1基因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检测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突变状况,分析p7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单链PCR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异源双链体迁移率(HMA)技术检测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 mRNA的表达和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探讨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7例食管肿瘤组织中有21例(51.8%)p73 mRNA过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正常组织(P<0.05),并且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关系(P>0.05),未发现食管癌组织中p73基因有任何突变。结论: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过表达和正常基因型没有能够阻止癌症的恶,可能没有担当起重要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16基因缺失和突变在人原发性肝癌分子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PCR和PCR-SSCP对31例人原发性肝癌、31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以及8例正常人白细胞中p16基因第一、二外显子和部分第一,二内含子缺失和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31例人原发性肝癌中发现4例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和部分第一内含子区域缺失,缺失率为13%,第二外显子和外部分第二内含子区域未见缺失;SSCP分析发现在肝癌和癌旁肝硬化组织中p16基因第一内含子及其下游第二外显子18bp区域存在三种单链构象。结论 在人原发性肝癌中p16基因缺失频率较低,罕见突变。 相似文献
14.
0 引 言 p1 6基因 ( 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1 ,MTS1 ) ,定位于染色体 9p2 1。 p1 6基因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均出现高频率的缺失、突变或甲基化 [1]。这预示着它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用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不同病程的 79例食管癌组织和 1 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标本 ,研究p1 6基因的缺失突变情况 ,以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1 .1 .1 临床资料 79例食管癌组织均为 1 998年 3月~ 2 0 0 0年 4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患者的食管癌组织 ,另随机抽取 1 0例正常食管粘膜做对…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 p16基因缺失和突变在人原发性肝癌分子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PCR和 PCR- SSCP对 31例人原发性肝癌、31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以及 8例正常人白细胞中 p16基因第一 ,二外显子和部分第一 ,二内含子缺失和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 31例人原发性肝癌中发现 4例 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和部分第一内含子区域缺失 ,缺失率为 13% ,第二外显子和部分第二内含子区域未见缺失 ;SSCP分析发现在肝癌和癌旁肝硬化组织中 p16基因第一内含子及其下游第二外显子 18bp区域存在三种单链构象 ,第一外显子、大部分第二外显子以及部分第二内含子未见异常的 SSCP区带 ,而在正常人白细胞中有两种单链构象。结论 在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基因缺失频率较低 ,罕见突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的发生率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对48例初发的白血病患者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及外显子2,进行p16基因缺失研究。48例患者中有p16基因缺失者4例,分别为:M2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并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ALL)、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急淋变各1例。有p16缺失的4例患者均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差,患者在短期内死亡。提示:p16基因缺失在部分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p16基因缺失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及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控制模板DNA量的银染PCR-SSCP技术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p^16基因第2外显子。结果 40例中有13例发生纯合缺失,3例发生突变,缺失及突变率为40%,其缺失及突变率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p^16基因的缺失及突变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SSCP方法检测14例卵巢恶性肿瘤中p16蛋白的表达及p16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基因突变,其中5例还同时检测转移灶癌组织。结果示7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为p16蛋白表达阴性;无一例有p16基因外显子1突谱;4例有p16基因外显子2突变,基中2例无p16蛋白表达;5例转移灶癌组织的基因突变和蛋蛋白质表达与原发灶一致。提示部分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p16基因的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抑癌基因p16大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SSCP技术检测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在34例子宫颈癌、40例子宫内膜癌和45例上皮性卵巢和4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中突变的情况。结果 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及相应正常组织中均未发现p16基因第一外显子突变。结论 p16基因第一外显子在突变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未起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