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PKCI)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2例心绞痛患者(AP)、4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胞浆PKC及PKCI活性,血小板胞膜PKC活性。结果: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浆中PKCI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膜PKC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高于急性心肌梗塞组。结论:PKC可能与冠心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脂蛋白(a)[Lp(a)]对血小板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制备健康成人血小板,观察施加不同浓度Lp(a)、作用不同时间后,血小板(PLT)膜、浆蛋白激酶C(M-PKC、P-PKC)的变化,同时设凝血酶阳性对照组和不加Lp(a)及凝血酶的阴性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小板P-PKC活性随着Lp(a)浓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当Lp(a)浓度为0.55mg/ml时,P-PKC下降最为明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下降约为4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PKC活性随着Lp(a)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在Lp(a)浓度为0.083mg/ml时,M-PKC开始明显增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增高近2倍,随着Lp(a)浓度的进一步升高,M-PKC增高更为明显,差异非常显著(P<0.01)。另外,随着Lp(a)与PLT作用时间的延长,P-PKC逐渐下降,M—PKC逐渐上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时相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Lp(a)能激活PLT,使其M—PKC增高,P-PKC下降,且随着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该作用增强,故Lp(a)在血栓形成早期起重要作用,对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浓度软脂酸(palmitate,PA)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信号通道分子机制及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对IR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具有IR的细胞模型,加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CC)作用1h后,用蒽酮法测定细胞内糖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胞内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ase,GS)和蛋白激B(PKB)蛋白水平以探讨其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从对PA引起IR的防治机制。结果分组用与不用CC作用HepG2细胞1h,再加胰岛素刺激,PA组与本组未加CC时相比,磷酸化的GS(P-Ser641 GS)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0.05),而PA组磷酸化的PKB(P-Ser473 PKB)蛋白水平和糖原含量与control组比较都有显著增加(P〈0.05);PA+从组加与不加cc相比,糖原含量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et641 GS蛋白水平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r473 PKB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PA诱导的肝细胞IR方面PKC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抑制PKB和GS的活性而减少糖原合成;从能改善PA引起的IR,其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是减少了PKC的过度激活。而减少对PKB抑制、增加GS的活性使糖原合成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4.
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变化,探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糖尿病对照组(B)及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C),每组各20只, C组大鼠给予氨基胍治疗24周,分别测定治疗8、24周时大鼠的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肾功能、尿蛋白、PKC活性和肾小球总二酰基甘油(DAG)的含量, 比较各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8、24周后,测得B组大鼠血糖、HbA1c、肌酐清除率(Ccr)、尿蛋白、肾小球PKC活性和肾小球总DAG的含量均升高,C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HbA1c及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C组糖尿病大鼠的Ccr、尿蛋白、24周时肾小球PKC活性和肾小球总DAG的含量与B组大鼠对照明显下降。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PKC活性升高,氨基胍可下调PKC活性并可能是一种新的PKC抑制剂,氨基胍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脏损害可能涉及多种机制,通过抑制PKC活性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口腔鳞癌组织中蛋白激酶C及其抑制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采用Takai法研究20例口腔鳞癌及其临近正常组织的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及其抑制物(ProteinkinaseCinhibitor,PKCI)活性。结果:与临近正常组织相比口腔鳞癌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胞膜无明显变化(P>0.05);与临近正常组织相比口腔鳞癌胞浆PKCI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胞膜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口腔鳞癌的发生与PKC及PKCI在亚细胞水平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日龄(P2)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MD)后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蛋白激酶2(MK2)、Nogo-B的变化;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与MK2、Nogo-B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制备新生鼠WMD模型,分别于WMD后30min、1h、4h、12h、1d、3d、7d、14d及21d处死大鼠,TUNEL法检测脑白质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go-B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POD法)检测MK2 mRNA表达。结果WMD组大鼠凋亡指数在缺氧缺血4h、12h、1d、3d、7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D后1h MK2 mRNA在脑室周围白质及胼胝体区表达上调,并于损伤后3d达到高峰。Nogo-B在WMD后12h表达增加,3d达高峰,在12h、1d、3d、7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K2、Nogo-B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表达增高,提示其参与了脑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7.
deprenyl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而被用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情进展。现在认为,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异常是AD发病的中心环节,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t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se C,PKC)是调节APP代谢的重要信号转导分子。前期研究表明,deprenyl作用于PC12和SK—N—SH细胞后,能使细胞外可溶性的APPα(souble APPα,sAPPα)分泌增加,这种作用能被MAPK的抑制剂U0126和PKC的抑制剂星形菌孢素(staurosporine)所抑制。本研究利用PC12细胞观察deprenyl对MAPK和PKC的作用,研究其是否参与了对APP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加深对植物中的钙调蛋白拮抗剂和蛋白激酶抑制剂的认识、研究和开发。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情况,植物中的黄酮类、蒽醌类及吖啶类等化合物,对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cAK),蛋白激酶C(PKC)及Ca依赖性蛋白激酶(CDPK)均有不同程度抑制,揭示了某些药物的作用机理。结果:研究发现,钙调蛋白拮抗剂和蛋白激酶抑制剂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并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认识研究该类物质,有助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10μmol/L视黄酸(RA)或0.5mmol/L双丁酰环磷酸腺苷(db-cAMP)在体外都可使SMHC-7721人肝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使增殖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下降;而分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上升,故这两类化合物都是SMMC-7721细胞的分化诱导剂。RA处理1~3d可引起胞液中蛋白激酶A(PKA)上升,而膜性PKA下降;但5d后相反,胞液PKA明显下降,而膜性PKA显著上升,可能与PKA在细胞内转位有关。RA处理1~5d尚可使胞液和膜性蛋白激酶C活力下降,两亚细胞组分的下降程度接近,提示未发生PKC的转位作用。但bd-cAMP处理1~5d,胞液或膜性的PKC均未见明显变化,提示RA和db-cAMP使细胞分化的机制不同,前者可能与PKC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肿瘤细胞PKC活性、PKC亚型的表达和亚细胞分布与KBV200细胞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敏感株KB和耐药株KBV200细胞的耐药性;印掺入法测定PKC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KBV200及其亲本KB细胞株PKC亚型的表达和亚细胞分布。结果长春新碱(VCK)和阿霉素(ADK)对KBV200细胞的IC50值分别高于KB细胞(P〈0.01);耐药指数(RI)分别为65.03和19.8。KBV200细胞的膜组分、浆组分的PKC活性均较KB细胞高,KBV200细胞的总PKC活性是KB细胞的2.12倍。Western blot结果发现KBV200和KB细胞膜组分及浆组分均有PKCq的表达,且KBV200细胞的表达较KB明显增强。PMA可升高KBV200细胞的PKC总活性和膜组分PKC活性,降低浆组分PKC活性、表达(P〈0.01);PMA可升高VCR、ADK对KBV200细胞的IC50值(P〈0.01)。SP可降低PKC活性;SP预孵育使PKCα膜组分和浆组分的表达均降低,可降低VCR、ADK对KBV200细胞的IC50值(P〈0.01)。结论KBV200细胞的PKC活性、表达、亚细胞分布与KB细胞有明显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与KBV200耐药性的变化密切相关,在PKC亚型中,PKCα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亚型,且高于亲本株,提示KBV200细胞中PKCα与多药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激酶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抗肥厚心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方法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肥厚组(LVH组)、心肌肥厚+KN-93组(KN-93组)、心肌肥厚+KN-92组(KN-92组),每组14只。LVH组、KN-93组及KN-92组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制备兔心肌肥厚模型。8周后,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同步记录心内、外膜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低钾(2mmol/L)、低镁(0.25mmol/L)蒂罗德液灌流及慢频率(2000~4000ms)刺激条件下各组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单个心肌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AP),观察低钾、低镁蒂罗德液灌流及慢频率(0.25~0.5Hz)刺激条件下,各组EAD的发生率。结果在低钾、低镁蒂罗德液灌流及慢频率刺激条件下,兔左室楔形心肌块水平,sham组、LVH组、KN-92组(0.5μmol/L)及KN-93组(0.5μmol/L)EAD的发生率分别为0/10、10/10、9/10和5/10,Tdp的发生率分别为0/10、5/10、4/10和1/10。单个心肌细胞水平,Sham组、LVH组、KN-92组(0.5μmol/L)及KN-93组(0.5μmol/L)EAD的发生率分别为0/12、11/12、10/12和5/12。结论钙调蛋白激酶Ⅱ介导心肌肥厚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EAD的发生率,从而触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在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家系(MAPKs)在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IPC)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在离体灌注的SD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上,观察ICP对于I/R后损伤的影响,并观察MAPKs中三种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蛋白激酶P38(P38)、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活性的变化及其佤保护作用的关系。结果 IPC明显改善大鼠I/R后的心脏功能,减少I/R造成的心肌肌酸  相似文献   

13.
鼠脑中Ca~(2+)活化、磷脂依存性蛋白激酶的分离赵金星(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本世纪七十年代,生化学家们在动物组织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质磷酸化酶[1],即Ca活化、磷脂依存性蛋白激酶,简称C─激酶(C─K)。此酶的活化机制与膜的肌醇磷脂代谢有关。同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PKCγ、PKCβⅡ在内脏炎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用福尔马林复制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给予PKCγ、PKCβⅡ激动剂PMA(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和抑制剂H-7(1-(5-isoquinolinesulfonyl)2-methylpiperazine dihydrochloride)。结合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blot)等生化技术,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N;F+IT+NaCl;F+IT+PMA;F+IT+H-7。共分福尔马林直肠内致炎后30min、60min和120min三个时间段。结果 在福尔马林直肠致炎后30min内,F+IT+NaCl组与N组PKCγ膜转位相比明显增多(P〈0.01),F+IT+PMA组与F+IT+NaCl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F+IT+H-7组与F+IT+NaCl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在福尔马林直肠致炎后的30min、60min和120min三个时间段内,PKCβⅡ膜转位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福尔马林致内脏炎症痛过程中PKCγ被激活、PKCβⅡ没有被激活,提示PKCγ可能参与了内脏炎症痛的发生;PKCβⅡ可能没有参与内脏炎症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后猪肺泡巨噬细胞蛋白激酶C(PKC)、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活性变化及阿司匹林的干预效果。方法 LPS刺激猪肺泡巨噬细胞(AM),并单独或联用阿司匹林、Calphostin C以及过氧钒酸盐进行干预,分别测定其胞质PKC和PTP活性。结果 LPS(1μg/ml)刺激后,AMPKC活性在5min即显著升高,并于10min达到峰值;AM胞质内PTP相对活性水平则逐渐减低,低谷出现在LPS刺激后15min。治疗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LPS引起的AMPKC活性增加,并明显抑制LPS引起的AMPTP活性降低。PTP抑制剂POV可相对增强LPS刺激后AMPKC活性,阿司匹林能减低该效应;PKC非特异性抑制剂Calphostin C可使LPS引起的AMPTP活性降低有轻微回升,阿司匹林与之具协同效应。结论 阿司匹林对可通过影响AM蛋白激酶-磷酸酶系统平衡,干预细胞内信号蛋白磷酸化反应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GMP依赖蛋白激酶1(PRK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的PRKG1表达。CRISPR/Cas9敲除22RV1细胞系的PRKG1基因,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结果: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组比,前列腺癌组织的PRKG1阳性率低(42.7% vs. 13.3%,P<0.05),且不同肿瘤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敲除PRKG1基因明显加强22RV1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并导致Ezrin、MMP9、CDH-1、Bax水平显著降低(P<0.05),CDH-2、Bcl-2水平升高(P<0.05)。结论:PRKG1可能通过MMP9、CDH-2、Bax、Bcl-2和CDH-1蛋白抑制前列腺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1-β对人肺腺癌细胞COX-2表达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及调节机制。方法 A549细胞培养达80%融合后,用不同浓度的IL-1β(0、0.1、1、5和10ng/mL)干预或用5ng/mL IL-1β干预不同时间(0、3、6、9、12和24h)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A549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用5ng/mL IL-1β与有丝分裂原激活的细胞外调节激酶(ERK)抑制剂PD098059、P38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3580、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共同干预A549细胞观察IL-1β诱导A549细胞COX-2表达的信号传导途径;用COX-2系列报告基因质粒及对照质粒转染A549细胞后予以IL-1β干预,以不加IL-1β干预的细胞为对照组观察IL-1β对COX-2启动子的影响;westem blot检测COX-2蛋白表达,RT—PCR检测COX-2 mRNA表达。COX-2报告基因活性应用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法测定。结果 A549细胞COX-2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呈IL-1β浓度依赖性表达增加,干预9h表达达高峰;SB203580、H-7可明显抑制IL-1β诱导A549细胞COX-2表达,PD098059对IL-1β诱导A549细胞COX-2表达无影响;IL-1β对COX-2报告基因无影响。结论 PKC途径和P38 MAPK途径参与IL-1β诱导A549细胞COX-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正常对照者的红细胞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胞膜中PKC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心绞痛患者略高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但差异不显著;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胞浆中PKC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心绞痛略高于急性心肌梗塞组,但差异不显著。结论:PKC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心肌肥大大鼠心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大的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方法:选用120 ̄14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n=6):(1)高血压组:制作腹主动脉狭窄和高盐摄入性高血压模型;(2)对照组:除不结扎腹主动脉和常规喂养外,其余操作同高血压组。饲养30d后,采用胶内髓磷脂硷性蛋白原位磷酸化法测定心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以^32P放射活性表示,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回归作统计学处理。结果:高  相似文献   

20.
两种分化诱导剂对人肝癌细胞株丝氨酸蛋白激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0μmol/L视黄酸(RA)或0.5mmol/L双丁酰环磷酸腺苷(db-cAMP)在体外都可使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使增殖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下降;面分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活力上升,故这两类化合物都是SMMC-7721细胞的分化诱导剂。RA处理1-3d可引起胞液液中蛋白激酶A(PKA)上升,面膜性PKA定降;但5d后相反,胞液PKA明显下降,而膜性PKA显著上升,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