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结合WHO 2000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例可疑癌变、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328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125例(占38%)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例(占62%);9例可疑癌变者8例为癌;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5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结合WHO(2000)对大肠癌的诊断标准,对大肠癌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对300例大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阅片,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并与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 将300例活检诊断大肠癌的标本与切除标本对比,其中289例活检诊断大肠癌,其中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183例,术后均为浸润癌.11例为腺瘤癌变,术后有3例癌局限在黏膜内.结论 建议在大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对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不使用黏膜内肿瘤诊断,因为事实上这些病例绝大多数已是浸润癌,黏膜内肿瘤诊断主要应用于腺瘤及腺瘤癌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WHO 2000 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
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 例可疑癌变、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
328 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
125 例( 占38%) 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 例( 占62%) ; 9 例可疑癌变者8 例为癌; 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
瘤5 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
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
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
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4.
简华勇 《吉林医学》2014,(9):1947-1947
目的:对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6例结肠、直肠癌患者活检病理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阅片,观察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与相应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对活检病理诊断情况进行探讨。结果:206例结肠、直肠癌患者活检病理标本的石蜡切片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有189例(91.75%)诊断为结肠、直肠癌,17例(8.25%)诊断为腺瘤癌变。123例(59.71%)患者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无法判断,术后病理诊断为侵润癌。结论: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活检是术前诊断的重要方法,但病理活检于多数结直肠癌无法判断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不能据此简单诊断为上皮内瘤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WHO(2000)标准进行比较。方法对53例结直肠活检诊断为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浸及黏膜下层的癌标本与相应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对照,并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WHO(2000)标准诊断为高级别上段内肿瘤40例,术后确诊均为浸润癌。结论活检切片未见黏膜肌层,不能肯定癌浸及黏膜下层时应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这一诊断名称,但需注明不排除存在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西方一些报告提出,结肠、直肠癌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浸润至黏膜下层才诊断恶性WHO(2000)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及遗传学将大肠癌明确定义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这个部位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时才考虑为恶性.那么国内病理医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以前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的癌是否符合这一标准,是否有错误;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标本癌应如何诊断.我们搜集200例结、直肠活检标本与对应的手术标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WHO诊断标准,对直肠、结肠内窥镜活检癌临床病理诊断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并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330例。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患者黏膜下层标准,并将其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对患者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织学类型为腺癌308例,印戒细胞癌4例,类癌2例,黏液腺癌16例,308例腺癌患者中.66例患者在显微镜下不能确定其黏膜下层及癌侵。但手术根治标本能够证实活检的判断。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①黏液腺癌。肿瘤特征是肿瘤组织中出现大量黏液。②腺癌。肿瘤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③类癌。特征是:癌细胞形态、大小、染色较为均匀,典型的形状为多边形,染色不深,有多种结构。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特征是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细胞核深染,偏向胞浆侧面。结论由于大多数病例是浸润癌,因而在对结肠、直肠进程活检中.应对不能确定的黏膜下层、癌侵等,患者不使用黏膜内肿瘤对其进行诊断。对于黏膜内肿瘤的诊断则主要应用于腺瘤癌变及腺瘤。  相似文献   

8.
WHO(2000)分类中,结直肠癌定义为结直肠恶性上皮性肿瘤,只有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抵达黏膜下层时,才能确定为恶性。结直肠镜组织学活检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措词应该如何确定,值得研究。本文就我院164例结直肠活检诊断为癌并手术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对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癌的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结肠直肠癌活检中WHO新分类对病理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它的黏膜活检决定着临床的处理。而WHO(2000)新分类对大肠癌明确定义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这个部位只有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时才考虑为恶性。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新旧分类对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对比,结合术后标本的浸润程度,探讨WHO(2000)新分类对结、直肠癌活检时对病理诊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160例结肠癌、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肠道内镜辅助下提取患者病灶组织进行活检,了解患者病灶癌变状况及肠道黏膜浸润状况,并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活检与手术病理检查的效果。结果:采取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结肠、直肠癌151例,占94.4%;确诊腺瘤癌变9例,占5.6%。采取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结肠、直肠癌患者中92例患者存在肠道黏膜下层浸润状况,占60.9%。160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159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结肠癌、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可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类型,可有效辅助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直肠检查的3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299例患者为腺癌,4例患者为印戒细胞癌,2例患者为类癌,16例患者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粘液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现大量粘液,腺癌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阳性标记CK、CEA、Ki-67等,类癌特征为癌细胞大小、染色比较均匀,常见腺泡状,印戒细胞癌细胞核深染,活检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由于结直肠癌病例大多数为浸润癌,因此结直肠活检中,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的患者,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进行诊断。同时内窥镜、外科医师应多取材、深取材,与病理医生多沟通,必要时配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110例结肠、直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方法。与切除手术进行对比,并根据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10例患者中,28例患者被诊断为类癌、74例患者被诊断为腺癌、3例被诊断为印戒细胞癌、5例患者被诊断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腺癌患者腺管状腺泡状分化,粘液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粘液,类癌患者在显微镜下其形状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柱状等形状,细胞形态大小均匀、一致,排列结构呈多样化,常见索状、腺泡状等结构,印戒细胞癌胞质丰富,存在大量粘液,细胞核深染;内窥镜活检诊断结果与切除手术后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因为结肠、直肠癌病例绝大部分是浸润癌,所以在对其进行活检过程中,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对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癌侵的患者进行诊断,此诊断适用于腺瘤癌变。同时内窥镜医生应多方面取材,多与病理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再将影像学融入到检查中,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靖江地区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与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癌症的诊治水平。方法:经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45例及早期食管癌28例的内镜和病理资料,分析相应的内镜形态及病理特征。结果:(1)早期胃癌: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35例,诊断为异型增生Ⅱ、Ⅲ级10例。术后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30例(66.7%),低分化腺癌10例(22.2%),印戒细胞癌1例(2.2%),黏液腺癌2例(4.4%),未分化癌2例(4.4%)。黏膜内癌26例(57.8%),黏膜下层癌19例(42.2%)。(2)早期食管癌: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24例,诊断为异型增生Ⅱ、Ⅲ级4例。术后病理诊断全部为鳞癌,黏膜内癌15例(53.6%),黏膜下层癌13例(46.4%)。结论:早期胃癌以凹陷型多见,部位依次分布为胃角>胃窦>贲门>胃体,大多为高分化腺癌,黏膜内癌略多于黏膜下层癌。早期食管癌以中下段斑块型、糜烂型占多数。内镜、病理及临床医师掌握这些特征有利于早期癌症的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色素内镜检查以提高对早期胃癌(EGC)的检出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EGC.方法:对内镜病理报告有胃黏膜伴有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采用靛胭脂染色进行内镜检查,在不着色或褪色较快的胃黏膜处取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结果:在1 504例病理报告有胃黏膜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发现胃窦部肿瘤30例、胃体肿瘤8例、胃底贲门部肿瘤12例;病理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未分化加印戒细胞癌4例、未分化癌4例.浸润深度:黏膜内癌(M)28例,黏膜下层癌(SM)22例.结论:色素内镜下黏膜良恶性病变对着色不同,容易进行鉴别诊断,对癌变区域判断准确,可提高胃癌的活检阳性率,对提高胃癌的治疗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方法 常规HE切片观察143例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病例的病理形态特点,并与60例手术切除和13例重复活检后的病理诊断相对照.结果 60例手术切除标本中,6例术后标本未发现有癌变组织,其余54例均病理诊断证实为腺癌,进展期和早期癌各27例;其中高分化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24例,低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3例.13例重复活检的患者中,4例诊断为高分化腺癌,8例为上皮内瘤变低级别,1例为慢性炎.6例术后未发现有癌变的活检标本均有类似肠道腺瘤样的病理改变,其中5例无黏膜肌.9例活检组织中伴有纤维间质反应的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腺癌.结论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时90%已同时伴有腺癌,胃镜活检的部位和深度对病理诊断有很大影响,纤维间质反应是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方法常规HE切片观察143例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病例的病理形态特点,并与60例手术切除和13例重复活检后的病理诊断相对照。结果60例手术切除标本中,6例术后标本未发现有癌变组织,其余54例均病理诊断证实为腺癌,进展期和早期癌各27例;其中高分化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24例,低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3例。13例重复活检的患者中,4例诊断为高分化腺癌,8例为上皮内瘤变低级别,1例为慢性炎。6例术后未发现有癌变的活检标本均有类似肠道腺瘤样的病理改变,其中5例无黏膜肌。9例活检组织中伴有纤维间质反应的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腺癌。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时90%已同时伴有腺癌,胃镜活检的部位和深度对病理诊断有很大影响,纤维间质反应是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早期大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一大小结直肠癌。其中局限于黏膜层的为黏膜内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为黏膜下癌。据有关研究表明:进展期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而早期癌患者5年生存率则可高达9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分析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患者,术前,给予肠镜病理活检,对比术后确诊结果,分析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术前活检病理诊断,27例低分化腺癌,9例黏液细胞癌,3例黏液腺癌,1例管状腺癌。EMR诊断,25例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细胞癌,7例黏液腺癌,术前活检病理诊断黏液腺癌确诊率偏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MR诊断结果为标准,术前活检共36例确诊,4例漏诊,敏感性为90%,3例误诊,特异性为92.5%。结论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和外科治疗的原则。方法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于2003年1月~2009年9月共收治术前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病例128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5例。行腺瘤切除术3例,根治性结肠切除手术41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66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3例,Hartmann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4例,腹会阴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切片与患者术前活检切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后82例(64.1%)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其中,65例术前肠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中89.2%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低级别上皮内瘤中,有38.1%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术后病理证实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见癌结节22例(22/82,26.8%),1例肝转移。结论要警惕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际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对于疑似病例须紧密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诊断,以免造成过低诊断贻误治疗。如果肿瘤的位置不涉及牺牲肛门的问题,宜首选作病变肠段切除,如术中可确诊为浸润性癌,则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在结直肠癌临床确诊过程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共收集到31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患者展开研究,患者术前均进行肠镜病理活检,对比术后确诊结果,以此明确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EMR诊断结果为低分化腺癌19例、黏液细胞癌2例、黏液腺癌10例,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低分化腺癌25例、黏液细胞癌4例、黏液腺癌1例、管状腺癌1例,黏液腺癌确诊率较低(P0.05),比较有显著差异。以EMR诊断结果为基准,术前活检共22例确诊,9例漏诊,敏感性为71.0%(22/31),8例误诊,特异性为74.2%(23/31)。结论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敏感性,是重要确诊方法,应用放大色素内镜进行活检检查可进一步提高敏感性,实现尽早确诊,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