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桂利嗪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方法: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桂利嗪-聚乙二醇(PEG6000)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桂利嗪-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的水中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高于原药,且载体加入量越大,溶出越快;比例相同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明显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桂利嗪-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能加速体外溶出和增大溶解度。  相似文献   

2.
杨彩琴  吴海燕  王静  李建强 《中国药房》2008,19(34):2688-2689
目的:将难溶性药物间尼索地平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以增加其溶解度及体外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为载体,共沉淀法制备间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方法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DSC显示间尼索地平与泊洛沙姆形成了低共熔物,间尼索地平原料药及其与泊洛沙姆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1∶3、1∶5、1∶7)的溶解度分别为0.89、4.50、15.35、23.03mg·L-1,120min时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分别为26.80%、38.57%、41.38%、45.92%,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高于同比例的物理混合物。结论:以泊洛沙姆为载体制备间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可增加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和溶解度。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钰  栾立标 《药学进展》2006,30(1):40-42
目的:利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姜黄索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壳聚糖两种载体,分别采用溶剂法和溶剂分散法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热分析对固体分散体进行鉴定,并考察姜黄素及其物理混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溶出特性。结果:差热分析图谱表明姜黄素-聚乙烯吡咯烷酮(1:3)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型存在,而姜黄素-壳聚糖(1:1)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载体形成低共熔物,药物以微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体外溶出结果表明两种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提高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溶出速率。结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壳聚糖为载体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均能有效地提高姜黄素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4.
茴三硫-聚乙二醇类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茴三硫固体分散体,提高其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方法 以不同分子量不同比例的聚乙二醇为载体,以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和DSC扫描.结果 茴三硫与聚乙二醇可形成低共熔物,并使溶出度大大增加,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愈快.结论 本试验所制茴三硫固体分散体能加速体外溶出,体外溶出与载体分子量无关,但与固体分散体载体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依托泊苷固体分散体,改善依托泊苷的溶出度。方法 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聚乙二醇(PEG6000)为载体,以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得样品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以X线衍射、DSC-量热分析进行物相鉴定。结果 依托泊苷在载体PVPK30和PEG6000中结晶消失。药物的溶出速度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结论 采用PVPK30和PEG6000所制依托泊苷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药物以无定形状态或分子态存在于载体中。  相似文献   

6.
氨苯砜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罗永强 《医药导报》2006,25(4):333-334
目的制备氨苯砜固体分散体,增大氨苯砜溶出度。 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按照不同比例制备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体外溶出实验表明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且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越快。结论将氨苯砜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可以增大其溶出度,有利于提高其剂型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固体分散技术与包合技术对吡罗昔康溶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鹏翼  易以木 《医药导报》2007,26(5):530-532
目的 考察固体分散技术及包合技术对吡罗昔康溶出度的影响。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以β-环糊精(β-CD) 包合技术制备包合物。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鉴定吡罗昔康在体系中的存在形态;以水为溶出介质,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制备工艺下成品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差热分析图谱表明,吡罗昔康β-CD包合物以及吡罗昔康-PVP(1:6,1:8)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型存在,而吡罗昔康-PVP(1:2,1:4)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载体形成低共熔物,药物以微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体外溶出结果表明环糊精包合物和载药比为1:6,1:8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与相应物理混合物及原料药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制成固体分散体和β-环糊精包合物均能显著提高吡罗昔康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制备环孢素(CsA)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方法以溶剂一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鉴定CsA在体系中的存在状态,以FTIR表征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以摇瓶法测定CsA的溶解度,按《中国药典》溶出度第三法测定CsA从物理混合物和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结果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CsA结晶衍射峰消失,提示药物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FTIR结果表明药物与载体间无相互作用。药物溶解度和溶出度均随着F68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固体分散体和物理混合物60min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分别为99.32%和75.41%,两者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68能提高CsA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可用来制备CsA的固体剂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增加其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聚乙二醇4000(PEG400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以溶剂-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应用差热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同时进行溶解测定和溶出度研究。结果:尼群地平与载体形成了共熔物,药物以微细结晶存在于载体中,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越快,溶解度越大,结论:尼群地平与3种载体形成的固体散全在水中的溶解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当尼群地平-载体比例达1:4时,尼群地平从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速度明显大于尼群地平纯药和尼发群地平-载体(1:8)物理混合物(P<0.05)。3种载体中以PVPK30对尼群地平的溶解度及溶出速度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黄芩提取物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制备固体分散体,提高黄芩提取物的溶出度。方法: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聚乙二醇4000(PEG4000),聚乙二醇6000(PEG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3种载体材料及不同比例条件下的固体分散体。通过比较原药材、固体分散体、机械混合物的溶出性能,从而确定制备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比例。结果:不同载体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均能提高药物的溶出度,且载体比例越大,药物的溶出越快,3种载体的增溶效果依次为PVPK30〉PEG4000〉PEG6000。结论:以PVP为载体,采用溶剂法所制备的药物/载体比例为1:6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黄芩提取物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马来酸氟吡汀-PEG 6000固体分散体以加快药物的体外溶出速度。方法:以PEG 6000为药物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马来酸氟吡汀固体分散体,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观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马来酸氟吡汀以分子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载体的比例为1:4时,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具有最高的溶出度。结论: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药物溶出度和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2.
依布硒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依布硒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依布硒固体分散体,并测定其体外溶出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物相分析。结果DSC分析表明,依布硒是以非晶体状态存在,用水溶性载体普朗尼克制备的分散体体外溶出60min大于60%。结论制备依布硒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其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难溶性药物酮洛芬体外溶出速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制备药物与载体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物及物理混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方法,比较二者及药物的结晶形态,并进行体外药物溶出度的测定。结果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速率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及酮洛芬原料的体外溶出速度,且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大。固体分散物的X射线衍射及红外吸收图谱确定了酮洛芬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放置6个月后,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射图谱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药物与载体以合适比例制备的固体分散物可以明显提高药物体外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难溶性药物环孢素(CsA)的溶出速率.方法: 选择聚乙二醇(PEG4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两种载体,分别以溶剂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CsA固体分散体;建立HPLC法检测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并考察不同载体、不同比例及溶出介质、桨法转速对CsA溶出速率的影响.对溶出度结果用Weibull分布模型进行拟合,计算体外溶出参数T50和Td,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使用HPLC法测定CsA的体外溶出量准确、稳定、可靠、载体无干扰.制备成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CsA的体外溶出速率,PVPK30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PEG4000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溶出介质对药物溶出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CsA: PVPK30为1: 6的固体分散体具有良好的体外速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提高姜黄素的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剂法和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考察不同载体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性状及体外溶出度实验,筛选并优化处方和工艺。固体分散体的形成通过X-射线衍射及DSC分析证实。结果姜黄素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K29/32用溶剂法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最好,最优处方中姜黄素与PVP-K29/32的质量比为1∶6,最优处方中姜黄素在溶出介质人工胃液中30 min累积溶出质量高达98%。结论制备成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姜黄素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茴三硫固体分散体,提高其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方法以不同分子量不同比例的聚乙二醇为载体,以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和DSC扫描。结果茴三硫与聚乙二醇可形成低共熔物,并使溶出度大大增加,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愈快。结论本试验所制茴三硫固体分散体能加速体外溶出,体外溶出与载体分子量无关,但与固体分散体载体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7.
吲哚美辛-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吲哚美辛-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提高吲哚美辛的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用差示热分析(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吲哚美辛以微晶或无定形分散在载体中,药物的溶出度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结论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吲哚美辛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杨凌  钟延强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5):339-341,344
目的 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增加其溶出速度.方法 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了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 尼莫地平在载体中以分子状态存在,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与尼莫地平原料药和原料药载体物理混合物相比有显著提高,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越快,药物载体比例为1:3时t50仅0.972 6 min,结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载体载药量大;喷雾干燥工艺重现性好,分散体颗粒无需粉碎可满足各类固体制剂的制备要求,是一种较理想的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瑞戈非尼的体外溶出度。方法选用聚维酮K30为载体,以溶剂法制备不同比例的瑞戈非尼固体分散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出度;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瑞戈非尼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较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均有显著提高,且载体比例越大,固体分散体溶出度越大;瑞戈非尼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结论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可有效提高瑞戈非尼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20.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物的制备及其片剂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难溶性药物尼莫地平的溶出速率。方法:选用PVP-k30和PEG6000为载体制备了不同晶型尼莫地平固体分散物和机械混合物,比较了它们片剂体外的溶出速率。结果:尼莫地平固体分散物的片剂溶出度高于机械混合物的,低熔点机械混合物片剂溶出度高于高熔点的,不同晶型尼莫地平PEG6000固体分散物片剂体外的溶出速率无显著性差异,低熔点尼莫地平PVK-k30固体分散物的片剂的90min累积溶出量比高熔点的高。结论:不同晶型尼莫地平制备成PVP-k30和PEG6000固体分散物都可以提高其片剂体外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