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受社会秩序因素的影响 ,齐齐哈尔市公安医院接纳全市范围的交通事故及事故民事纠纷引起疾病的诊治工作 ,其中急性复合伤的发病率占首位 ,由于突发事件病人躯体的创伤大 ,临床特点是病情急、重 ,死亡率高。只有及时做好抢救及护理才能挽救生命 ,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现将 16 0例急性复合性创伤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急性复合伤 16 0例 ,男 10 0例 ,女 6 0例。年龄 6岁~ 75岁。伤后来院就诊时间为 2 0分钟至 4小时。其中损伤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市公安医院 (谢丽娜、武秀梅 )齐齐哈尔市电信局卫生所 (徐敏 …  相似文献   

2.
3.
冯艳翠 《吉林医学》2008,29(14):1215-1216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秩序因素的影响,医院接纳的交通事故及事故民事纠纷引起的创伤性疾病越来越多,其中急性复合伤的发病率占首位。突发事件造成患者躯体创伤,其临床特点是病情急、重,死亡率高,只有及时做好抢救准备才能挽救生命,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自1997年1月-2007年4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复合性创伤患者206例,现将急性复合性创伤的急救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严重复合性创伤救治体会李一凡(广东省普宁县华侨医院外科普宁县515300)关键词外伤;复合性创伤;肾功能衰竭本院1991年至今先后收治因交通事故所致严重复合性创伤106例,其中出现ARDS3例,肾功能衰竭10例,死亡12例。笔者对此进行了总结,并指出...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肇事、意外伤害事故大大增加,创伤多为急性复合伤,涉及多部位、多器官的多处伤残,对人体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急性复合性创伤的急救以维持生命,最大限度减轻创伤和防止并发症为目的。抢救复合性创伤急救时细致周密的护理观察和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需要从事创伤工作的医务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 ,交通事业的发展 ,创伤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我院急诊科从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间 ,成功地抢救了 15 8例严重的创伤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 8例 ,男 91例 ,女 6 7例 ,年龄 19~ 6 5岁 ,平均年龄 4 2岁。闭合性损伤 92例 ,其中脑外伤致颅内血肿 38例 ,肝破裂 2 2例 ,脾破裂 2 7例 ,血气胸 5例。开放性损伤 6 6例 ,其中大面积头皮裂伤18例 ,颅底骨折 10例 ,四肢开放性骨折 30例 ,腹部刀伤 8例。受伤部位均是 2处或 2处以上 ,伤后均未经处理直接送入我院。受伤至来院时间为 2 0~80分钟。2 急救护理…  相似文献   

9.
胡桂花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132-132,135
目的:探讨复合性创作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经验和方法.方法:总结18例复合性创伤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经验和方法.结果:在本组18例患者中,治愈16例,死亡1例,出现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者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掌握护理要点是预防复合性创伤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复合性损伤患者早期急救与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患者入院后尽早给予紧急的处理,采取急救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86例患者,通过积极采取急救措施和早期的护理干预,抢救成功82例,抢救成功率95.3%,死亡3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结论 通过对86例严重复合性损伤患者给予早期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干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与抢救水平,降低了死亡率,使抢救工作更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今 ,除心脑血管病、肿瘤外 ,创伤患者已居第三位。严重创伤多为复合伤 ,它具有情况紧急、病情危重、剧烈疼痛和饱胃等特点[1] ,临床上不可能充分术前准备 ,须马上手术 ,这给围术期处理带来困难。我们于 1993~ 1999年共处理复合性创伤 47例。现结合典型病例 ,就其的几个实际问题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及麻醉1.1 病例选择  47例中 ,脑挫裂伤并发下肢长管骨骨折 12例 ,头颅硬膜外血肿并发胸外伤 13例 ,下肢大面积软组织捻挫伤、撕裂伤并发脊柱骨折 10例 ,脏器破裂并发四肢骨折 9例 ,创伤性血气胸并发肩胛骨骨折 1例。所有患者入室后均按满…  相似文献   

12.
彭丽珍 《华夏医学》2004,17(2):262-263
由于交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展加快,意外伤害事故及各种创伤已成为我国的第4位死因。如何减少伤亡已经成为急救医学和创伤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现各大中城市已普遍开展了“120”急救呼叫电话,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急救网络。笔者对我院在2001~2002年期间2494次“120”外伤救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创伤急救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群体创伤急诊入院救治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大批伤员的急救成功率。方法对参加急救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分工,根据伤员的伤情,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结果143例患者中除1例因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其余患者均获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在群体创伤急诊抢救中,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护理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及抢救技能是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方正  张健然 《安徽医学》1997,18(6):38-38
<正>本院1993年1月~1997年2月收治心脏创伤5例,疗效满意。救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0~40岁;均为心脏穿透性损伤。并发心包填塞4例,其中1例心包穿刺未抽出心包积液。4例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心包腔内均有数量不等的积血或血凝块。创伤分类见附表。附表急性心脏创伤伤情分类  相似文献   

15.
陈元秀 《重庆医学》1995,24(6):360-360
肾创伤常在交通事故、运动意外、斗殴以及枪击等情况下发生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由于肾脏位于腹膜后膈下的器官,受到良好保护,创伤发生率不高。但一旦损伤即意味着致伤暴力大,可能会累及多器官的复合伤。肾创伤后如有血尿,腰痛等典型症状出现,诊断并不困难。肾创伤如伴有多器官复合伤时,肾挫伤的伤情常被其他器官损伤的临床表现所掩盖而漏诊。如一组多器官创伤伴肾损伤的入院正确诊断率仅为69.2%。另一方面,收治在专科的肾创伤因专科医生有偏重本专业的倾向,会忽视其它器官合并伤的存在。为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伤情观察并注意变化,协助医生作出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我院近两年的肾创伤都及时的发现复合伤和正确处理,伤愈出院,没有死亡率。现把护理方面的体会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达到进一步提高急性创伤的护理水平和救治能力。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救治的130例创伤患者的预后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全面护理,创伤抢救成功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结论做好创伤患者的全面护理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抢救严重复合性创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爱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2):335-336
严重复合性创伤病情紧急、危重、复杂,处理困难,病死率高,绝大多数需要急诊手术。作为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该类患者的抢救措施,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保证急诊手术的顺利完成。2000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手术抢救严重复合性创伤患者7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钱丽霞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119-119
目的:探讨如何对创伤患者进行现场急救。方法:一是采取急救措施,二是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结果:对于创伤患者尤其是重症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要做到及时、迅速,忙而不乱,准确判断病情,对症处理。结论:抢救创伤病人应以明显影响生命体征的疾病为主,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掌握,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严重创伤是急诊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特点是病情重、来势凶猛、变化快、处理难、易漏诊、且多合并休克、死亡率高。早期的治疗过程中 ,先救命后治伤。合理全面的体检准确的伤情评估 ,及时有序的处理及严密的病情观察 ,是减少致残率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9年 1月 - 2 0 0 0年 12月接诊严重创伤病人 4 2 6例 ,其中 ,男性 2 4 6例 ,女性 180例 ,年龄最小者 3岁 ,最大者 83岁 ,平均年龄 4 3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坠落伤、挤压伤、刀伤、枪击伤等 ,伤后就诊时间为几分钟至 2小时不等。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者 13例 ,呼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在外科创伤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100例急诊外伤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究护理过程中的具体措施.结果 :通过在急诊外科创伤救治中实施护理措施,患者的临床症状相比于护理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96.0%,患者满意度达92.0%,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4.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通过在急诊外科创伤救治过程中实施一些专业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