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δ肝炎     
1977年 Rizzetto 等应用 HBV 健康携带者的血清,根据荧光抗体法对肝组织中的 HBc 抗原进行探讨,虽然发现被染色的肝细胞核呈 HBc 抗原样,但用电镜观察核内,完全看不到 Core 颗粒,提示是与 HBc 抗原、HBs 抗原、HBe 抗原不相同的抗原抗体系统,以此作为δ抗原、抗体而报道。此后,明确了此抗原与有关 HBV 抗原不同,即所谓如无 HBV 或其它肝炎病毒的帮助不能增殖的不完全(defecfive)感染因子.近几年,由于 RIA 试剂盒的普及,虽然欧美各国  相似文献   

2.
一、δ因子RNA的构造电镜下δ粒子外形直径约37nm,其RNA为1678个碱基的短链状,由环状核酸组成。以前尚未见有环状结构RNA病毒感染动物的类型,但此δ种因子可感染人且为环状结构。此外尚有某些特异结构,例如RNA染色体组为负链,具有多样副结构等。从结构上看δ因子可引起植物感染,类似类病毒或协生病毒(卫星病毒中的一种)。二、δ因子的肝内增殖Rizzetto用荧光抗体法检测肝活检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时,发现肝细胞核内有荧光,因而自δ肝炎研究的开始就考虑到δ抗原蛋白存在于细胞核内,并认为可从  相似文献   

3.
肝脏疾病     
一、肝炎1.肝炎病毒自由地利用各型肝炎病毒的种种标记,在临床诊断上是非常有用的。根据单份血清测定IgM型抗HAV抗体便可确定急性甲型肝炎的诊断。在急性乙型肝炎急性期,HBs抗原和HBe抗原未必经常阳性,此间如不注意观察HBc抗体则易误诊为非甲非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时,较早出现IgM型HBc抗体,其滴度逐渐降低。因此,对于急性期查不到抗原的急性乙型肝炎病例,通过检测IgM型HBc抗体,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而且还可以作为急性肝炎与慢急肝炎恶化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1948年 Hargraves 发现红斑狼疮细胞(LE 细胞)以来,抗核抗体(ANA)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间接免疫荧光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随访及治疗观察提供了有用的指标。近来检测方法有新的发展,RIA 法、ELISA 法及单克隆抗体也用于 ANA 的研究。一、抗核抗体的研究概况抗核抗体是一组非器官特异性、抗细胞核内多种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如用免疫荧光间接法测定,ANA 的荧光类型有以下几种:1.周边型或核周型:核边缘荧光强,核轮廓清晰,近核膜荧光呈绒毛状,而核中心无荧光或荧光弱。多见于活动性 SLE,抗体滴度多在1:60以上,半数以上患者累及肾脏。它属于天然 DNA 或 DNA 蛋白的自身抗体。肝细胞核、肾小管上皮细胞核较典型。  相似文献   

5.
Rizzetto 等于1977年首次在肝细胞核中发现δ抗原作为与HBV 具有关联性的一个标志,已得到广泛承认。在流行病学方面δ抗体阳性率虽然在南意大利HBsAg 阳性人群中高达59%,但其他欧洲各国仅占1~9%,美国0~32.5%,台湾7.5%,在日本也只有1.3%。含有δ抗原的核心由HBsAg 构成的被膜覆盖,形成了直径约35~37nm 的粒子。δ染色体组是分子量为5.5×10~5道尔顿的RNA。δ因子是一种缺损病毒,  相似文献   

6.
一、输血后肝炎的主要问题日本红十字会血液中心,为防止发生输血后肝炎,凡HBs抗原阳性血及sGPT35KU以上者均不采用。在1987年全国血液中心接受的献血8217340单位中,sGPT35KU以上者约占2.1%,用RPHA法测定,HBs抗原的阳性率达1.3%,为防止发生输血后肝炎,从供血者中,将他们去掉了。但据厚生省输血后肝炎研究班(片出透班长)的调查资料,在过去的12年间约有18%非甲非乙型肝炎、0.3%乙型肝炎是由输血引起的。输血及血液制剂的使用同其他所有的医疗手段一样,作为医师的原则是要权衡对患者的利弊,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使危险率接近于零。对乙型肝炎采取的对策是,经过现行的筛选法之后,再测定HBc抗体,把显示有高效价HBc抗体,而  相似文献   

7.
1972年Masgnius等发现了HBe抗原抗体系统。他们用免疫扩散法,看到在HBe抗原和HBe抗体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沉淀线。同时还观察到有两条较弱的沉淀线。对这两条e抗原与e抗体之间形成的沉淀线,以后由Williams等命名为e_1、e_2。Ohori等报告,在HBs抗原阳性的献血者中,多数只能检出e_1抗原,而在HBs抗原阳性的肾透析患者中则多数可检出e_1、e_2抗原,而且有报道说在e_1、e_2抗原都呈阳性的血液中,发现来自Dane颗粒的HBc抗原的检出率也很高。但对e_1、e_2抗原所具有的临床意义,还不能说已经十分清楚了。这次我们将报告通过  相似文献   

8.
肝炎与病毒一般肝炎病毒分为甲型(HAV)、乙型(HBV)和非甲非乙型(NANB)三种,甲型只有急性肝炎,而乙型和非甲非乙型除了急性肝炎之外,还有无症状带毒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多种病型。此外,乙型病毒携带者还可表现为免疫复合物病,即HB肾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儿童乙型肝炎。也有人在乙型肝炎病毒基础上重复感染δ病毒(D型)。本文重点叙述乙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向成人期的过渡。乙型肝炎 (一)关于乙型肝炎病毒 1.HBs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为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关抗原抗体之一的IgM 型的HBc 抗体(IgMclass anti—HBc),应用放射免疫测定(R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于诊断急性乙型肝炎,认为很有用处。同时由于提高了测定方法的敏感程度,在HBV 持续感染者病例中,也能检查出来。一、对象和方法对象:HBs 抗原阳性群:无症状病原携带者(AsC)79例,急性肝炎(AHB)6例,慢性肝炎(CHB)80例,肝硬化症(LCB)12例。HBs 抗原阴性群:急性肝炎(AHNB)8例,慢性肝炎(CHNB)23例,肝硬化症  相似文献   

10.
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查方法在肝脏疾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多数为脏器的非特异性抗体,对肝细胞无直接损害。在病毒性肝炎,已明确靶抗原为出现在肝细胞膜上的病毒相关抗原。在10~20%的患者中可检测出抗核抗体、风湿因子等。它们为脏器的非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人的肝细胞癌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无论在流行病学上或在临床都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和非洲这些所谓肝细胞癌的高发地区,这种认识尤为突出。据报道,日本的肝细胞癌近40%的病例为血清HBs 抗原阳性,而且如果把含有其他某些HBV 相关抗原抗体阳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肝炎就是在急剧而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或高度肝功低下基础上,出现以肝性昏迷为主要表现等肝功不全症状的肝炎。日本的重症肝炎有90%以上为病毒性的。本病的生存率依然很低,1986年全国统计仅为25.5%。本文概述目前重症肝炎的治疗方法及今后展望。一、重症肝炎的原因病毒近年来,通过IgM型HA及HBc抗体的测定,已经确立了甲型、乙型重症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据高桥的全国统计资料,在日本占90%以上的病毒性重症肝炎原因病毒的发生频率为:在除外14例药物性的196例中,甲型11例,gM型HBc抗体阳性(确定为乙型)49例,HBs抗原阳性的IgM型HBc抗体不明者40例,乙不属于上述各型者96例,其中认为属于非甲非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明确乙型肝炎(HB)时出现IgA 型HBc 抗体这个问题后,进一步明确了这种抗体活性的主体在乙型急性肝炎(AH)是聚合体型IgA(P-IgA),在慢性肝炎(CH)是单体型IgA(m-IgA)。此次为了从乙肝病毒感染形式来解明IgA 型HBc 抗体的分子性状之不同点,对患者末梢血淋巴细胞(PBL)的IgA 型HBc 抗  相似文献   

14.
已知 ,在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的血清中证明存在着抗核抗体。它是通过用细胞标本与患者血清反应 ,核与抗体结合后 ,再使之与抗人免疫球蛋白的荧光标记抗体反应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通过观察核部分是否发出荧光检出的。用同样的方法研究 ,发现了抗中性粒白细胞细胞质抗体 ,因其在特定疾病中被高效检出而引人注目 ,并称之为抗白细胞细胞质抗体。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时 ,有时可以观察到全部细胞质发出均质或颗粒状荧光 ,也有时只在核周边观察到荧光。前者由抗蛋白分解酶 3( PR3)引起 ,后者由抗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抗体引起。因…  相似文献   

15.
慢性丙型肝炎抗硫脂抗体的研究作者在家兔肝细胞膜的糖脂质中,首先发现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发生反应的糖脂质为硫脂。与硫脂反应的抗体(抗硫脂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出率很高,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肝炎非常特异之点。而且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征性和抗核抗体...  相似文献   

16.
自发现HBV以来 ,有关HBV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 ,先后发现了HBsAg、HBcAg、HBeAg、HBxAg等多种病毒蛋白 ,其中HBeAg及其装配形成的HBV核壳体有着独特的免疫学特性 ,并且有很多没有清楚的地方 ,其中它的免疫调节作用成为热点 ,与HbcAg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肝炎特别是HBeAg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众所周知 ,病毒性肝炎是肝细胞癌的首要起因 ,肝细胞癌是世界八大癌症之一。而乙型肝炎在现在及将来将占绝大多数比重 ,丙型肝炎尽管也占一定比重 ,但重要性则差之。肝癌在慢性肝病患者隐袭的发生 ,当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人报告pre-S2抗原不但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而且是选择抗病毒药及免疫刺激剂的标志。从上述观点看,检测治疗对象的pre-S2抗原有着决定性意义。现将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各期pre-S2抗原检测结果报告如下。对象:经组织学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71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SC)20例。其中e抗原阳性者61例[ASC10例;慢性持续性肝炎(CPH)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A11例,2B17例;肝硬化(LC)10例],e抗体阳性30例(ASC10例;CPH1例;CAH2A7例,2B6例;LC6例)。方法用酶免疫测定法(特  相似文献   

18.
肝脏疾病     
一、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关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随着与病毒有关的抗原、抗体测定法的进步,随着其本质大体明瞭,已制成了乙型肝炎疫苗,预计1985年将广泛地进行疫苗接种。由HBs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血浆精制而成的HBs抗原,经加热、甲醛处理,使混入之病毒灭活后,再吸附于氢氧化铝的疫苗,其安全性高,并且抗体产生率达80~90%。  相似文献   

19.
肝脏疾病     
一、病毒性肝炎1.乙型肝炎(1)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变异HBV虽然是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但在它复制过程中通过逆转录容易发生变异。其中不能产生或分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基因变异,一种是前核心抗体(precore)领域产生终止密码(stopcode)者;另一种是在核心抗体启动子  相似文献   

20.
输血与肝癌     
据统计,日本1976年死于肝癌的人数剧增,达10万分之9,1987年增加一倍,为10万分之18。其中HBs抗原阳性者为10万分之4,无增加,骤增的病例均非乙型肝炎。非乙型肝硬化、肝癌病例40%有输血史。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可有肝硬化和肝癌发生。1988年Chiron社一个小组成功开发了用C_(100)-3抗原的抗体(HCVAb)测定方法,此抗原在酵母中发现,并作为HCV感染的特异标志。1989年2~3月检查了东大、山梨医大、信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